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仙侠传二 > 第四十二章 审时度势

第四十二章 审时度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仙侠传二!

蚩尤自战场上凯旋而归,在九黎朝堂上,一时名声大噪,成为九黎城中的明星人物,成为九黎城中,男女老少,茶余饭后讨论称赞的对象。

这几日,蚩尤将军府,可谓是门庭若市,九黎朝中,不少阿谀奉承的文臣武将,络绎不绝的纷纷来访。

刚回到朝中的蚩尤,还不太了解九黎朝中人事,对许多生面孔的大臣也知之甚少,尽管他很反感这种溜须拍马的来往,但是,为了了解朝中局势,蚩尤只能不厌其烦的一一接触那些来访的朝中之人,为将来执管九黎大权,寻觅良臣贤能,助他治理九黎。

在这些人中,只有古河长老、昊然长老、弥陀长老、苍辉长老没有出现在他的府上。

这几位长老中,尤其是古河长老、苍辉长老、昊然长老,深得九黎百姓爱戴,古河长老更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深得满朝文武尊重,而昊然长老年轻有为,智勇双全,身怀治世之才。

蚩尤想,若是他能俘获这几位长老的心,在九黎,他将如鱼得水。

为了笼络人心,收揽贤才,蚩尤心中盘算着,“看来我得找个时间,拜访拜访这几位长老,只要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将来九黎大王的宝座,将是我的囊中之物。”

天气晴朗,万里碧空无云的一天,车夫按照蚩尤的吩咐,早早的备了一辆马车,等候在将军府门前。

蚩尤带着侍卫杀陌宇前往昊然府,只为拜访一下这个年轻有为的昊然长老,希望能把他收入麾下,为己所用,成为他一统天下的神兵利器。

杀陌宇长得虎背熊腰,十分生猛,他皮肤黝黑,可能是这些年随着蚩尤常年征战在外,风吹雨打,漆上的颜色。一脸长长的络腮胡茬,让人看上去更加勇猛。

杀陌宇跟随蚩尤南征百战,战功赫赫,深得蚩尤的器重,他修为高深,又是蚩尤身边得力的护卫,只要有蚩尤在的地方,一定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蚩尤生相更是勇猛,他高大壮实,身上凸起的肌肉,坚硬的就像一块块石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时时闪烁着霸道的寒光,让人视之生畏。

马车穿过繁华热闹的街市,毫不拖泥带水的径直向昊然府驶去。

蚩尤之所以选择先拜访年轻的昊然长老,是因为他笃定,昊然长老虽然年轻,却是九黎朝中最有才华的一个,无论文武,他都是九黎一族屈指可数的佼佼者,只要能够争取到他的扶持,他在九黎的事业,将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马车在车夫的喝令声下,安稳的停在昊然府的门前。

侍卫杀陌宇前去递上拜帖,昊然府的门卫接过拜帖,不敢怠慢,迅速的将拜帖程递到昊然长老的手中。

昊然长老接过拜帖,看了一眼,有些受宠若惊,按理说,他应该像那些溜须拍马的人一样,前去将军府拜访蚩尤才对,可是,他没有想到,蚩尤不但没有对此生芥蒂之心,还竟然这么快就来探访他的府邸,这是昊然长老没有预料到的,蚩尤的举动也让昊然长老对他刮目相看。

蚩尤委身来访,昊然长老自然不敢怠慢,他叫上侍卫蚩离,匆匆走来门口相迎蚩尤。

主仆二人向蚩尤行礼,昊然长老客气的道:“不知殿下来访,有失远迎,还请殿下恕罪。”

蚩尤还礼笑道:“是我等唐突,没有事先告知长老,还请长老不要见怪才是。”

昊然长老道:“殿下驾临,使我昊然府蓬荜生辉,怎敢说‘怪罪’二字。”

昊然长老和蚩离恭敬地将蚩尤迎进大厅,让佩茹安排下人给他们一人端来一杯茗品。

蚩尤品尝了一口杯中茗茶,面露神怡之色,道:“素问昊然长老茶艺精道,今日有幸得品,果然名不虚传。”

昊然长老笑道:“这是世人对我的谬传罢了,将军不必当真。”

蚩尤接道:“这茶道,无论是选茶、制水、控火、再到冲泡,需得道道工艺精湛,方能炮制出如此好茶。所以这茶道就像治世之道,没有大智慧是得不到一个太平盛世的。管中窥豹,昊然长老的茶道之术,一定高深莫测,并不是世人谬传。”

蚩尤对昊然长老如此高的评价,让昊然长老倍感受宠若惊,在谈话中,他已猜出蚩尤此行的目的——他是诏安而来。

昊然长老还是那副谦虚的样子,“将军妙赞,这茶道之术,只不过是世人玩弄的雕虫小技,用以消磨时光之举,怎敢与那治世之道相提并论。”

蚩尤又言:“听闻昊然长老年纪轻轻,武功道法已修炼至登峰造极的地步,长老的才华更是当世一绝,今日得见,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不负盛名。”

昊然长老道:“将军谬赞,下官实在不敢当。”

蚩尤道:“长老不必过谦。”

对蚩尤的妙赞,昊然长老笑而不语,说多了,反倒显得自己太过矫情。

对蚩尤将军的突然造访,昊然长老从容面对,其实,当蚩尤踏进昊然府的那一刻,昊然长老对蚩尤将军的来意已经猜测得八九不离十,现在更加笃定,接下来的交谈中,他可以更加从容不迫,并且他对此次蚩尤的来意,心中已经有了盘算。

蚩尤接着道:“以长老的才华智谋,将来,九黎一定会在你我的手中更加的繁荣昌盛。不知长老可否与我一道治理九黎?为九黎的百姓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让他们安居乐业。”

昊然长老知道蚩尤说这话的弦外之音——他想要知道他是否支持他。

昊然长老暗自思量,“从蚩尤这几年在外征伐的战绩,不难看出,蚩尤将军是一个具有治理九黎能力与才智的人,他能使九黎城以外的九黎其他几十个大小部落,心甘情愿的臣服在于九黎城,依附于九黎城,可见他的武治并不是浪得虚名,若是再加以文治,将来的九黎定能走向一个太平盛世,所以他说的太平盛世并不是一句空话、大话,若是九黎真的能在他的带领下,呈现出一副盛世之景也不是不可能。

纵观现在整个九黎,像蚩尤这样胆识与谋略并存的人,已是凤毛麟角,现在看来,只有蚩尤将军有这个能寄担任壮大九黎的重任,再加上现在他在九黎朝臣和百姓之中的呼声和名望,他又是大王之子,如此看来,他已占据地利人和,只待天时一至,他即可执九黎天下之柄,运筹帷幄,描画九黎盛世蓝图。

天下大势如此,我何不顺应天命,扶持蚩尤殿下,施展我未完成的抱负。而且现在的九黎正是多事之秋,急需一个果敢担当的人来主持大局,蚩尤也正好是这样的一个人。”

昊然长老笑道:“能得将军赏识,是我昊然莫大的福分,能与将军一同为九黎的繁荣发展励精图治,更是我昊然莫大的荣耀。”

蚩尤闻言,欣喜万分,就像捡到了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一样,他开怀大笑,道:“能得长老鼎力相助,我蚩尤犹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好似蛟龙入海,弄乾坤于股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九黎在你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九黎百姓之福,我替九黎百姓在这里感谢长老深明大义,一心为九黎百姓着想。”

昊然长老语言凝重的告诫蚩尤,道:“将军,现在,九黎正值多事之秋,将军可要好好把握机会,如果将军能成功令九黎度过此劫,到时,将军必定能执九黎重器,一展自己心中的宏图伟业,创造出强盛的九黎。”

蚩尤疑惑的问道:“我虽回九黎城时日不长,但是感觉这城中的治安很好,城中百姓夜不闭户,朝中君臣一心,并无包藏祸心之人,长老何以说九黎正值多事之秋?”

昊然长老打着禅机之语,道:“天机不可泄露,大劫到来之时,将军自然知晓。”

蚩尤知道昊然长老不愿意道破其中玄机,自有他的道理,今日昊然府一行,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其他的事来日方长,又何必急于一时。

……

自苍辉长老那日从醉仙楼回来,就一直忐忑不安,觉得九黎城将要发生什么动摇国本的大事。

结合这几日九黎老祖和古河长老等人的怪异行为,苍辉长老猜测,他们一定知道其中缘由,并且正在做着什么,而且此事影响一定很大,大得超出他的想象,所以他们才如此保密,不想让更多的人知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只有他们三人知到,九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想到这里,苍辉长老开始有些嫉妒昊然长老和古河长老,九黎老祖竟然能将如此重大的事告知两位长老,却对他有所隐瞒,这说明在九黎长老的心中,两位长老的地位明显比他高。

“既然大王不愿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我只有耐心的等待,希望有用到我的时候。”苍辉长老提着一坛烈酒,在苍辉府的花园亭子中,忐忑不安的自饮着。

凭栏俯首看着池塘里的鲤鱼悠然自得的游来游去,不禁的叹道:“游吧…游吧…这样悠闲的日子,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真希望你们能够永远这样自由自在的快活下去……”说到此处他有感而发以诗舒意“夕阳清风亭,水清池鱼闲。美酒苦中味,闲中忧自来。”

……

正当九黎朝政因《七煞练血神功》卷轴被盗的阴云笼罩的时候,五大长老为之惶惶度日的时候,轩辕黄帝和炎帝突然结盟,而且并吞了其他几个实力弱小的部族,建立了实力与九黎相当的华夏王国,从此,华夏和九黎成了势均力敌,互相抗衡之势。

为了巩固和发展华夏,轩辕黄帝拜大鸿为相,辅佐治理华夏朝政,常先为议政大臣,力牧为军政大臣,派遣风后和九天应龙等大将镇守边关,守护华夏边疆安宁。

期间,皇帝之妻嫘祖发明了养蚕制绸之术,和一整套耕种养殖的农牧之法,使得华夏农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仓颉为发明造字,以文教人,自此华夏万事渐兴,各项技术得以文字流传发展,为此皇帝封仓颉为大学士,主修华夏文字之兴。

轩辕黄帝在各位大臣的辅佐之下,饱经战乱摧残的华夏经济和民生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了盛极一时的华夏文明。

居安思危,自古以来都是贤臣德主不变的主题。

一天的朝政上,丞相大鸿上奏轩辕黄帝,“如今南方狄绒已不足为惧,现在唯九黎势大,是唯一可以与我华夏抗衡的国家,臣建议应当将南方边境的将士调往北境镇守,以免九黎南下侵我沃土。”

议政大臣常先道:“九黎现在虽然势大,但是九黎族似乎并不是什么好战之徒,在我华夏征战南方狄绒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趁虚而入,足以说明这一点。

而南方狄绒,势虽弱,却多番入侵我华夏疆土,肆掠残杀我华夏百姓,以臣之意,九黎的威胁不胜狄绒之大,所以臣主张我军还是应当以防卫南方疆土为要。”

丞相大鸿道:“据可靠情报,我们征伐入侵南部狄绒时候,九黎将军蚩尤,也正在征伐九黎其他几大部落,并且成功的并吞了九黎其他八十一个部落,并与之结盟,使得九黎的军政实力迅速的攀升,使之成为我华夏最大的潜在威胁,虽然现在九黎并没有入侵我华夏疆土的迹象,但是,大王,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总是不会有错。”

夏子苏,长得五官英俊,身材匀称高挑,年纪轻轻,可谓是青年才俊,此人才思敏捷,时任华夏吏部大臣,他在一旁仔细听取两位大臣的政议,在他们争执己见的时候,子苏就在心中暗自琢磨,到底谁的政见更加符合当下华夏的国情。

经过他的深思熟虑,他十分赞同丞相大鸿的政见,“居安思危总不会有错。”

夏子苏站出来,上前上奏轩辕黄帝,道:“启奏黄帝,臣认为丞相说的十分符合我国当下国情,狄绒虽然好战,也曾多次入侵我华夏边境,行杀掠之事,但是自从黄帝您御驾亲征,将狄绒驱逐出我足国境内之后,他们已经元气大伤,对我华夏已经造不成什么威胁。

而北方九黎,经过蚩尤扩战,并吞其他九黎八十一部族之后,陡然成为当世强国,国强了,就有了改变环境的资本,就会滋生外侵他国的野心,特别是在九黎土地贫瘠,我国沃野千里的这种情况下,难免他们会觊觎我们的沃土,入侵我华夏的国境。”

军政大臣力牧道:“据南方边境来报,经过我军的讨伐之后,狄绒元气大伤,军队已经远退南方,距离我军近五百里之余,似乎害怕与我军形成对峙局面,招致灭顶之灾,由此看来,末将觉得子苏大人说的在理,以目前狄绒的实力,的确,短时间之内没有实力再与我军较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