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五章 虞王吴献怀王!

第五章 虞王吴献怀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接下来该要盘算下后面的洪武大案了。朱允熥自认为只要他能坐上那个位置,蓝玉案是不会发生的。

郭桓案,朱允熥不但不会救人,还会想办法借机大搞一波,3年时间,够我铺垫了。

胡惟庸案扩大,记得说是钦天监禀报天象异常,引起老年的老朱猜忌,并且以此诛李善长、又因连锁反应杀毛骧平息众怒。

又是天人感应这套。自诩大明先进思想家的朱允熥表示天人感应这一套在几年之后会永远的成为历史。

想到这里朱允熥也不由的警惕起来,都说晚年老朱迷信,看来得防着这群文官借助天象搞事了。

接下来应该没什么大事了,十月份徐达回京倒是可以搞点事情出来。拥军爱国从我做起,听上去不错。

话说那个频繁出现在各种小说的三女儿徐妙锦,倒是年龄和我相配,不知道现在的徐妙锦有没有开始笃信释家。

虽说只是一个庶出小女儿,但是毕竟也是徐达的女儿,徐允恭的亲妹妹。如果能娶到她应该就能获得徐达一系绝对支持。

渐渐地朱允熥闭上了眼睛。

日升日落,斗转星移。

眼见快到了洪武十五年十月。

马皇后还是好好地在照顾两个孙儿。

朱允熥也是活蹦乱跳的在坤宁宫成长着,偶尔也会融入朱济熺他们的娃娃军团中。

通过几个月的朝夕相处,朱允熥在面对马皇后、老朱和朱标时已经完全放下了那一份功利心。

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他就是朱允熥,朱标的儿子,老朱、马皇后的孙儿。

至于他的那个便宜后妈,以及那个更便宜的二哥。他只是在探望自己两位嫡亲姐姐的时候,顺路去看了看,礼法这块,还是得注意的。

可能是自己小时候缺少玩伴的缘故,朱允熥也开始正儿八经的把朱济熺当作了自己的兄弟,连带着还有个已经有肉山潜质的朱高炽。

朱权等年纪差不多的叔叔们,虽说差着辈分,但是年龄相差无几的孩童们总能够玩到一块去。

“高炽哥,前几天俺问了太医院的戴思恭,他和俺说,太胖了不好,你得减肥了。”刚刚结束了玩闹的朱允熥说道。

朱高炽只是默默地点头。

“祖母、祖母……俺们回来了”刚进坤宁宫,没看到马皇后,作为坤宁宫小霸王的朱允熥大声嚷道,另一位小霸王朱济熺也跟着嚷道。

这时候一道威严的声音传出:“两个没规没矩的,特别是允熥,还一天天的爱瞎折腾。”

“朱重八!小声点不会啊!”马皇后不满的吼道,“你说允熥爱折腾,你看看允熥弄的那些个事,哪件事不是好事?就说你那李淑妃,要不是允熥和太医院…”

听到这里老朱连忙打断:“哎哎哎,妹子,俺这不是逗两孙儿嘛。俺朱重八的孙儿,能折腾才好,就算捅破天了俺也能给补上。”

老朱还是一如既往地宠溺孩子。

虽说老朱偏爱长房一脉,但是对于其他子女,特别是四个嫡出后代都十分宠溺。

“俺在和你们祖母说,大臣们议下来,建议封雄英为虞王,谥号怀。”

朱允熥此时打量着马皇后和朱元璋的表情,虽说还是带着那股解不开的忧伤,但是明显的状态已经好了很多。

看来这老两口,已经渐渐地,从朱雄英薨逝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朱允熥赶紧不悦的说道:“亲王以春秋诸国为封号,虞国只是个毫无存在感的小国,末代国君贪图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借道给南下讨伐虢国的晋国军队,晋军灭虢国回师途中,顺便灭亡了虞国。世人称为假道伐虢,一个虞王,这帮臣子不安好心。”

“俺哥是爹爹嫡长子,是祖父嫡长孙,自幼聪慧好学。要不是天妒英才,俺哥他日必克继大统。”

这时一道声音从屋外传来:“那你倒是说说封什么好。”

这时候来到的正是太子朱标。

这段时间为了给朱雄英上亲王封号,他和老朱一次又一次和大臣们扯皮,大臣们不断以于礼不和为由上书争辩。搞得他们父子身心俱疲。

最终还是以老朱的强硬表态才盖棺定论,追封朱雄英为亲王。

朱允熥答道:唐后以秦为尊,晋、齐、楚次之,然后以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

祖父以吴为龙兴之地,本朝当以吴为尊,其他依旧。以后祖父也不会再封吴王,子孙后代更不可封吴王,对了还有徐王也不能封。

说到这里朱允熥内心又迅速吐槽起了朱允炆:大孝子?呵呵,真是哄堂大孝,马公的徐王你也敢封给你弟弟。

一边心里吐槽,嘴上的回答却不停歇:

俺觉得吴王最合适,俺爹以后肯定改封俺哥为太子,这件事可以形成定制。

朱标:“你就这么确定俺会封雄英太子?”

朱允熥:“俺哥那么聪慧,俺哥从小照顾俺。到时候爹爹要是不封,俺,俺就跪着求爹,直到爹给俺哥封太子。”

朱标:“那到你当皇帝了岂不是要封雄英为皇帝了?”

朱允熥不假思索道:“俺不仅要封,俺还要给俺哥一个庙号,俺要让俺哥享受俺大明祭祀。俺哥在梦里天天教俺,这些东西哪个没用?”

这段时间来,原主记忆中对于朱雄英的怀念,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假借朱雄英显灵,更是因为听马皇后说,朱雄英关心自己的往事。朱允熥也开始真真正正的把朱雄英当作了亲哥哥。

朱元璋:“老大,这事你别管了,俺来处理就是了,吴王俺觉得俺们家雄英当得起。雄英在天上也保佑着俺们大明。”

朱允熥:“祖父,俺哥的谥号也要改一改,怀代表早夭。俺哥自小聪明,当得起一个献。聪明叡哲曰献。”

“南唐后主李煜次子李仲宣,谥号也是怀献,南唐一区区偏安小朝廷,皇子当得起献。俺大明开国皇嫡长孙,也当得起。俺哥谥号以献怀为佳。”

朱标假装责怪:“瞧你一天天整出来的事情,你祖父又有的忙了。”

朱允熥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怒火“一群衣冠禽兽,本想着让你们安生几年,你们要惹小爷,小爷让你们鸡犬不宁。”

朱允熥:“之前俺说君臣父子之解,祖父也令驸马梅殷重新注解。俺哥的事情,除了礼部、宗人府,其他衙门多管是不是越权?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才立国15年,就学两宋文官,开始管俺们天家之事,是不是还想学了两宋那套,以驳斥君王为荣的调调。”

朱标:“允熥,不得口出狂言。御史言官本就有风闻言事之权。”

朱允熥:“爹爹的意思这事主要是督察院和六科郎在闹了?”

老朱和朱标不做回答。

朱允熥开始新一轮的思想输出:

六科给事中,分掌六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以六科中的户科为例,想要做好户科给事中,是不是就必须了解户部各项流程,不然如何杜绝户部欺上瞒下?他的监察结果如何让俺们放心?

同理可以去问问督察院有没有做好本职工作,有没有能力做好御史言官。

祖父刚刚设督察院,孙儿认为在于监督百官,避免奸臣当道。

一个月前,俺诏翰林学士问询。

读书人都说朝中有直言谏臣,君王又虚心纳谏。那么将朝政清明,天下大治。

在两宋,先有大臣用史册威胁宋太祖,后有包公吐皇帝一脸唾沫。

为何两宋时期还是不断地奸臣当道?为何虚心纳谏的宋仁宗拿不下一个弹丸之地的西夏?

俺平日里看翰林们个个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本以为翰林诸公应该能解答孙儿的疑惑。

孙儿前日又诏翰林,听说他们很多人也在因为俺哥的事情上书,还没人着手准备回答孙儿的疑问。

也请祖父帮忙申饬,翰林解答皇孙在学业上的疑惑,这才是本分,翰林诸公近些时日所为,是否可以说一句,不遵孔圣教诲?。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说:“你这小家伙,一肚子的坏水,也不知是和谁学的?俺早就听说8月的时候,你把一翰林小官当场辩的哑口无言,当日这厮就辞官回乡。这次你怕是又憋着坏,俺可是听说,现在翰林们,见了你可比见了俺还要怕。”

其实老朱也不喜文官那套弯弯绕绕,祖训录中更是明言“儒吏不可信”。所以看似责备的话语,老朱却是在欢声笑语中说出的。

朱允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作为圣人被小儿讥讽,尚能宽大处理。”

又言“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圣人教育我等要胸怀宽广。这缪士海,妄称饱读圣贤书,这圣贤教诲都抛诸脑后,此等小肚鸡肠之人,就是他不辞官,孙儿也会谏言祖父令其归乡。

祖父,虽说关于俺哥的吴王,俺确实多有歪理,但是俺是真心希望俺哥能风光。而且孙儿想说,六科给事中的权利太大了。

朱标:“休言朝政。”

朱元璋环顾四周,发现先前马皇后已经安排宫女,将朱济熺带去偏殿休息,又屏退左右,满意的朝妻子点了点头,他的发妻就是这样的识大体。“标儿,让允熥说,这天下迟早也该他坐,俺们听他说,说不出道理俺打他屁股。”

面对老朱充满慈爱的脸,丝毫感受不出威胁之意。

朱允熥毫不畏惧的说道:“俺知祖父本意,是希望以小官制大官。用新人那股忧国忧民的热血来涤荡朝堂。”

朱元璋:“知道这些你还说权力大,俺知道当官当久了,就会想着徇私舞弊,甚至开始结党营私。俺就是想让新人通过权利,来监督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他日等他们升官之后又有后辈监督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