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三十六章 大明是不会亏待朋友的

第三十六章 大明是不会亏待朋友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此时李仁任继续说道:“从大明商人那里得到的消息,郑国公常茂在大明是个出了名的纨绔,好酒宴,喜女色,且贪财。常茂地位高,在大明朝堂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几天我们不如投其所好,若是常茂在大明能为我高丽美言一二,遇事我们也好转圜。”

王禑自无不可,无非一些金银之物。

当日下午

林坚味带着几箱高丽特产来到使馆拜访常茂。

看到那几箱土特产后常茂瞬间双眼发亮,面露喜色。高兴的把林坚味拉进了屋内。

“林大人真是客气了。”

“卑职林坚味见过郑国公,卑职虽身在高丽,实则心向大明。”

“林大人客气了,本国公觉得林大人可为高丽相国,不过那崔莹看上去不是什么好人。”

林坚味闻言大喜:“崔莹奸贼时常挑唆大王,卑职恐其心向蒙元,望国公明鉴。”

“那林大人要多多费心了,太子殿下也让本国公给林大人带个话,林大人是大明的朋友,乃大明和高丽之纽带,以后大明在高丽的丝绸生意,殿下属意林大人。”

林坚味闻言朝南行三跪五叩礼,痛哭流泪道:“太子殿下圣明,臣全家愿生生世世为大明的狗。”

“林大人只要记住,大明是不会亏待朋友的。”

……

“郑国公,卑职有一不情之请,卑职有一小女,年芳二八,仰慕上国,若是郑国公不弃,望收留小女,照顾一二。”

“哈哈,林大人费心了,林大人是大明的好朋友,当然也是本国公的好朋友。”

……

当林坚味离开使馆后

常茂不屑的啐了一口:“呸,狗东西。”

这几日,大明使团驻地门庭若市,高丽朝中大臣,地方大族,豪商富户拜访常茂者络绎不绝。

常茂来者不拒,若是有人空手而来,常茂根本不给他们好脸色,直接送客。

三日后的夜里

常茂迎来了一个重要客人——李成桂

“李将军,幸会幸会。本国公在大明时就听闻将军大名。”

“郑国公谬赞了,末将对先开平王仰慕已久,今日得见郑国公实属幸事。”

……

“听闻李将军对纳哈出作战屡有收获,纳哈出此人如何?”

“郑国公,这纳哈出能力一般,全凭先辈余荫,恬居高位。”

……

“李将军乃真英雄也,陛下欲平辽东,不知李将军肯否出力?”

闻此李成桂面露难色:“这,末将自然愿意为大明皇帝陛下效力,只是此事李某一介武夫做不了主。”

常茂不以为意,笑道:“今日只是随便聊聊,将军不必在意。太子殿下多听闻李将军彪炳战绩,认为辽东之事若有李将军相助必事半功倍。大明希望和李将军成为朋友,听说李将军缺了些军备,届时大明也可提供援助,李将军打击倭寇、蒙元也是在帮助大明。”

“不瞒郑国公,此事末将实在无法做主,若是大王同意出兵辽东,末将愿效死力。”

“李将军言重了,大明善待朋友,不会让李将军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另外陛下欲扩建国子监,并向各属国开放一些名额,李将军是否有意派族中子弟前往。”

“全州李氏感念大明皇帝陛下天恩。李氏子弟必定前往大明国子监游学,到时还要烦劳郑国公关照一二,李氏必有重谢。”

常茂摆摆手,随后说道:“李将军客气了,今天还带了这么多礼物,这样本国公也送李将军一物,望李将军切勿推辞。”

“郑国公这只是李某一点心意,郑国公不嫌寒酸已是抬爱李某了。”

常茂也不管李成桂如何说,起身进入后堂,片刻后取来一把崭新的火铳。

李成桂见此,赶忙起身,来到常茂面前,躬身用双手接过,并仔细的打量起来。

片刻后,李成桂略显不安的问道:“郑国公,李某观此乃兵仗局造物吧,末将怕…”

常茂则是开口打断,不以为意的说道:“过时之物而已,只不过平时在手中把玩一下。大明已有新式火铳,李将军手上这火铳早已过时,过些年也不过是些赏玩之物而已。”

李成桂闻言双眼放光:“郑国公,敝国常遭倭寇袭扰,苦不堪言,大明能否将火铳赠于敝国些许。”

“若是李将军能在辽东出力,并且高丽愿意提供木材,粮食或是其他物资进行交换,他日本国公可试着向陛下进言。”

“一切有劳郑国公了,李某必有重谢。”

常茂拍拍李成桂的肩膀笑道:“李将军客气了,这把火铳既然说送了将军就拿回去把玩吧。将军只要牢记,大明是不会亏待朋友的。”

常茂自然是把朋友二字说的极重。

闻言李成桂躬身道谢,并且好奇的问道:“恕李某唐突,如此火铳竟被贵国淘汰,不知新式火铳?”

常茂大大咧咧的说:“李将军,多的本国公不能说,只能告知一句,新式火铳百步内可射穿重甲。步兵披甲与否对新式火铳来说没有区别。”

闻言李成桂被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李将军若是有兴趣,年底的时候可以派人来大明看看。大明欢迎每一个朋友。”

“多谢郑国公垂爱,李氏定当派人前往。”

两人又谈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事。

李成桂见时间不早,便离开使馆。

稍晚时候,李成桂又进献了三箱土特产。

常茂自是笑纳,并对护送而来的李芳远做了一通鼓励。

在高丽的这几日,常茂发挥自己的优秀品质,同高丽王王禑的关系也渐渐亲密起来。

在常茂的教导下,王禑像是打开了新的世界一样。

“郑国公,这歌舞竟然还能如此,本王算是开眼了。”

“大王谬赞了,我大明物产丰富,大王如此心向大明,回去后本国公必将奏明陛下,想必会将内宫监之物多赐予大王。”

“劳烦郑国公。”

“此次前来,陛下希望本国公在高丽购粮以供辽东,还望大王予以方便。”

“高丽也希望和大明多做生意。”

“本国公必定将大王的忠心禀告陛下。”

“多谢郑国公,一会有一点心意,请郑国公切莫推辞。”

……

几个月后

当常茂率领使团离开之时,王禑又率众官员送至码头。

比起来的时候,常茂身边多了4个美貌的高丽女子,多了亿点点土特产。

当然高丽朝堂从上到下对这位国公还是很满意的,这位国公在收取了大量的进献之后终于在送别宴上表示高丽是大明的属国,也是大明的朋友,大明是不会亏待朋友的。

高丽只要表明与北元决绝之心,大明不但会给王禑正式册封,还会在必要时帮助王禑。

此次出访,大家都很满意。

其他诸国使团大体也是如此,只是大家收到的土特产比常茂少了亿点而已。

视线回到应天这边

由于厉飞雨的存在,这科进士显得有点“平淡”了。

黄子澄在刘三吾的推荐下入了大本堂。

丁显、练子宁、齐泰去了翰林。

蹇义则是去了地方任了一地知县,不过蹇义也没多想。

这几天应天报社发布了第二期会试优秀文章特刊。

当人们读到厉飞雨的八股之时,瞬间眼前发亮。

“这八股竟然能这么写!”

“厉飞雨说的真是没错,你看看这第二名的黄湜和厉飞雨相比算是文章吗?”

“这一科的其他人水平太差了,就算是一百个黄湜也赶不上厉飞雨。”

“黄湜也配和厉飞雨比?厉飞雨说的确实没错,这八股对他来说真是有手就行。”

“还愣着干什么,国子监招生考试还在进行,俺听说国子监已经在用厉飞雨的八股之法进行教授了。”

说罢国子监报名点排起了长龙。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厉飞雨实在是可恶至极,他竟然把八股文拆的七零八落,这还算是学问?”

“厉飞雨实乃儒家败类,圣人之学竟然被他糟蹋成这样。”

“这个败类还侮辱朱圣,属实可恨。”

“这种人高中会元,实乃我等读书人之耻。”

“国子监还教授此等有辱圣贤的八股之法。”

“这国子监不读也罢。”

不管众人的忧愁。

第二日

游学前的厉飞雨刊登了封笔之作,瞬间点爆了整个应天城。

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论语乃是孔圣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着,时隔数十年回忆孔圣言论,肯定会出现疏漏,加上共济会贼人利用,看到论语需要辩证的去看。论语不代表孔圣,不可尽信。并且列举了10处论语前后矛盾之处予以佐证。

第二,列举后世儒家经典中与孔圣观点相左的一些例子,并认为共济会一脉加入儒家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混入歪解孔圣教义,对儒家进行报复。现在的儒家经典多为共济会篡改,歪曲。

第三,春秋战国时,儒生为何周游列国?汉代公羊儒为何劝说皇帝?认为儒家的核心思想是游说君王,只有君王成为儒教首领,才能实现儒家的治国想法。并且以孔元用劝说忽必烈为证,认为此事是共济会无奈之下才不得不拿出真正的儒家教义,换取衍圣公。

第四,剖析荀子被儒家抛弃,创立法家的历史。认为这是共济会的阴谋,法家本就是儒家不可分割的一块。并且认为汉宣帝的内王外圣、内法外儒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礼是道德的上限,法是道德的下限。”只有礼法并举,才能真正教化天下。

第五,圣人并非不会犯错,并且引用理学大师朱熹将名妓严蕊抓进大牢,对她严刑拷打的事迹佐证。证明圣人也会犯错,同时表明圣人也是同意用刑法治国的,甚至圣人亲自使用酷刑,儒家不以法治国实乃后世篡改。

第六,解析理学的教义,并指出错误。“理学”把主、客观混淆是错误根源之一。理学强论先“知”后“行”,崇尚“先知先觉”的“圣贤”。要想“知”就要学儒家先贤之道,然后按照先贤的做法和理论去生活,这就把人困死在了这个“理”上了。并且将宋代的弱归结于理学毒害。

第七,强调致良知、知行合一。以自己为例,表示那些先知后行的理学生和他这个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人差距太大了。八股是他最不擅长的东西,学了半个月就会了,不是我厉飞雨厉害,是因为你们理学生弱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