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三十九章 夏原吉爱我

第三十九章 夏原吉爱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每次见证一段历史的发生,小朱都会有别样的心思。

小朱平复了自己的心情,还是正儿八经的回道:“既如此,孤就收下了。”

顿了顿小朱继续说:“孤一直在关注汝,也看了汝最近的表现,文才自是极好,不过缺了一些实务历练。现在只有17,有空不如去国子监转转沉淀一二,现在的国子监注重实务。好好沉淀自己,切莫自满。”

“臣,谢殿下教诲,今后必多去国子监进益。”

“孤今日未有教诲,明白否,好好去看,觉得有道理就去消化,都是汝自己所悟。若是有所得可在报纸上发表一二。”

“臣,惭愧。”

“最后送你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退下好好想想吧,孤看好汝。”

丁显闻言,又是郑重的行了一个弟子礼方才退下。

小朱不知道的是,今日起,小朱成为了丁显心中的圣人。

片刻后

黄淮进入了殿内

见礼后。

小朱直接把经过删减的高丽的情报扔给了他,并对他说:“先看看吧,孤觉得你在这方面有大才。”

黄淮接过情报,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小朱则是让李进忠给他拿了一张小案:“孤平日喜欢用铅笔,孤觉得比毛笔方便,你也可以试试。”

黄淮只是做了个礼,继续认真的看着情报,并时不时拿着铅笔在白纸上写写画画。

一刻钟后,黄淮起身,躬身道:“学生刚刚无状,请殿下恕罪。”

“孤这里无需多礼。”

“学生认为这高丽可图,若是操作得当,可让高丽自乱,届时大明可趁机取利。只是学生不明白殿下的盘算。”

“孤拿他练练手而已。”

小朱也没有多说,而是把宋忠召了进来。

“宋忠,这是黄淮。具体的情况你下去以后和黄淮详细解释,后续高丽有何行动,可先和黄淮商议,再报予孤。”

二人则是应喏退下。

第三个是杨士奇入殿

“起来吧,孤这里无需多礼。孤知道汝虽不是进士出身,但是汝的文章比大部分的状元都好。”

“殿下谬赞了,臣惭愧。”

“有何惭愧的,孤看来,无论是科举还是国子监考试,都只是入仕的一块敲门砖而已。况且有些人年少得志,有些人大器晚成。科举只不过是一时之事,若是看不开这个一生的成就就会有限。”

“谢殿下教诲。”

“孤就不和你多说了,孤读过你的文章,知道你有大才。现在韩国公李祺虽任报社总编修,但是能力不足。令皇祖父有意将报社并入通政使司,孤推荐了汝,孤知汝不仅文章好,而有治国之才。汝先去报社熟悉熟悉,过段时间就接手韩国公的工作。不过孤还是想问问你对报社的一些看法。”

“臣谢殿下提拔。臣认为言论的管控不能一味的严,也不能一味的松,讲究张弛有度。平时大可畅所欲言,关键时就要实施严格的管控。另外要增加报纸的公信力,就如现行的应天日报,头版刊登之事目前为止皆无虚言,臣认为需要保持,若报纸无公信力,百姓不信报纸所登之事,危害无穷。”

“很好,有自己的看法,孤很满意。不过孤也有一些看法,你可以听听。堵不如疏,要利用手中的权利将他引导向有利于大明的方向;要推演一些舆论情形,建立应急管理预案。你明日就去报社吧,魏彬和高凤会配合你的。”

第四个是姚广孝入殿

小朱仔细的打量着姚广孝,发现这个和尚也长得和平常和尚差不了太多。

并没有后世小说描述的那种怪异长相,看上去倒也像个得道高僧。

“前些日,给你送去的倭国之事看了有何感想。”

“禀殿下,论谋算臣不如殿下万一,臣认为殿下之谋算极好,臣愿意常驻倭国。”

“倭国之事孤思来量去,整个大明只有汝一人最合适。”

“臣明白,倭国遍地寺庙,臣之身份甚为好用。”

“汝随使团出访大内氏和山名氏,届时锦衣卫会和汝联系。在倭国切记小心。”

“臣在想能否借寺庙收拢浪人,在必要时帮助我们想要扶持的人。同时京都之地多寺庙,臣想尝试离间天台宗与足利氏的关系。尝试挑起天台宗与日莲宗的争斗…”

小朱心里吐槽:想要造反的人到了哪里都是想着去造反,这和尚去日本真是如鱼得水,这么多寺庙宗派可以让他挑唆。

可惜是个和尚,要是之后能改信耶稣,以后的神罗都可以让你去霍霍。

“孤会让锦衣卫助你,倭国寺庙派系众多且好斗,汝当小心。”

“臣谨记殿下教诲,臣在暗中布局,挑唆内斗之事会等待合适时机。”

“好,下去准备吧,孤对汝期望极大。”

最后一个进来的是夏原吉

小朱看到他就想起了前世的那一句“夏原吉爱我”

面对这名国子监的优秀学生,小朱也不废话,直接单刀直入。

“孤闻汝乃国子监优秀学子,在财税一道天赋极高。”

“殿下谬赞了。学生自幼喜好算学,进了国子监方知算学之浩瀚。”

“汝对宝钞有何看法吗?”

夏原吉沉吟片刻回道:“殿下,实不相瞒学生认为现在的宝钞有风险,学生在市面上已经见到了大量的旧宝钞,又难以兑换,长此以往学生无法想象。”

“看来你没让孤失望,孤也看出了宝钞的问题,所以才命内宫监偷偷回收旧钞并烧毁,只是现在这问题愈演愈烈。”

夏原吉闻言大惊:“原来殿下早有防范,学生自愧不如。”

小朱也不难为他,直接引用后世经济学的观点:“首先宝钞是一种商品,其次宝钞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最后宝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孤的想法若是要稳定宝钞,需要寻一物做为本位,这样百姓才会放心使用。只是大明缺铜、银、金无法为宝钞提供稳定的兑换。孤思来想去只有暂时先与粮食绑定,以后另做打算。”

夏原吉闻言开始思索起来,稍后回道:“殿下学生推算认为此法可行,后续与高丽通商若是稳定,可将宝钞输送入高丽,购买大明物品需用宝钞,我们可以提供稳定的宝钞兑换,让高丽国内习惯使用宝钞,同时将高丽所得金银运回大明。”

小朱心中默念:夏原吉爱我啊,这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随即小朱把宝钞比作劣币,把高丽的白银铜钱比作良币,和夏原吉介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

“虽如此,孤觉得还是得四处寻找黄金白银,宝钞只有以充足的黄金白银为本位,方可稳定。”

夏元吉也赞同道:“若能有充足的黄白之物自是最好。”

“现在应天正在建设国宾区,后续外国使节来朝,都会按你刚刚说法,让他们兑换宝钞再行消费,届时孤让汝负责。”

“学生谢殿下栽培。”

“汝该去参加考试了,汝有户部尚书之才。”

“殿下谬赞学生了。刚刚殿下所言劣币驱逐良币,学生受益匪浅。”

“忠贤,把孤所着之书赠予夏原吉。”

“学生谢过殿下。”

不一会儿,夏原吉从李进忠手中接过两本厚厚的书。

小朱见他好奇解释道:“此乃货币论,上册乃孤对货币理论的见解,下册乃孤对货币应用的见解,刚刚只是讨论了一些货币的皮毛而已。汝回去可以看看。”

这是小朱刚刚完成的巨大工程,之后小朱还决定把前世看过的《国富论》,《资本论》都弄出来献给老朱,反正都是哥哥教的。

夏原吉将信将疑,不过还是叩首谢恩。

在夏原吉刚刚退出,宋忠火急火燎的进来。

“殿下恕罪,锦衣卫在倭国有重大发现,陛下请殿下移驾武英殿。”

小朱心中默想:看来倭国的银山终于被发现了。

一路上小朱都在琢磨着倭国的种种事宜,至少小朱觉得现在开始大明要大量生产宝船了,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大炮。

武英殿

当小朱进入的时候此时朱标早已站在了殿内。

老朱直接开口说道:“等下天德和保儿吧,刚刚锦衣卫从倭国接到回报,倭国有大量银矿出产,整个倭国年产银达百万两。”

闻言小朱心里盘算着:这个数字估计是保守了,鬼子石见银山鼎盛时一年就是百万两(40吨左右),全国一年产银200吨左右,小鬼子那里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只有一座银矿。不过吹灰法引入鬼子那里前,鬼子相当于空守着一座宝山。

鬼子的左渡岛才是现在最理想的地方,而且鬼子应该还没有发现左渡金银山。

我记得一直要等到战国时代才会发现,然后开始给猴子、乌龟源源不断的供钱。

看来得作弊一下,先让大明水师把左渡岛抢下来了,又得是我哥给我托梦了。

就在小朱心里做着各种盘算的时候,徐达和李文忠先后进入了武英殿。

老朱直接开口道:“锦衣卫的奏报你们都先看看。”

闻言徐达和李文忠仔细地阅读着锦衣卫的奏报。

老朱见他们看完,直接开口:“说说你们的看法。”

李文忠:“陛下,倭寇年年袭扰,臣认为应督造水师战船,惩戒倭国。”

徐达:“臣也认为不管如何先开始建造宝船,不过臣认为应先以北方战事为重,平定北方后再出兵倭国。”

朱标:“高丽也饱受倭寇侵扰,届时若能借道高丽,将事半功倍。同时儿臣认为应该加派锦衣卫入倭国、高丽,加大锦衣卫活动力度,增加锦衣卫在倭国用度,并且安排使团,同时出访倭国南北二朝。现在应尽全力阻止倭国统一。”

此时老朱看到了低头沉思的小朱,满怀期待的问道:“允熥,说说你的想法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