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顶流说他带带我 > 第366章 哪怕杯水车薪

第366章 哪怕杯水车薪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顶流说他带带我!

【上一章塞了四千字哦,最近都是半夜才有灵感,所以都在半夜慢慢更……】

在目前的综艺录制规划中,计绯他们在旅途上会经过四个城市,停留五天,前三天会有三场的话剧演出,后面两天就是他们的旅行时间。

荀西丛的身份是飞行嘉宾以及一个话剧角色的b角,参与其中一个城市的三场演出。

对此,荀西丛还挺感慨的,因为上一次是他邀请计绯加入他的节目,当时计绯还会犹豫自己的综艺感不好,现在她都开始独自做一档节目了。

人生的际遇就是这么捉摸不透,当下的自己很难想象到未来的自己会成为什么模样。

荀西丛在话剧方面的经验很浅薄,他加入这个综艺就是为了锻炼自己,而且在录制期间,他不会参与计绯他们的卖票环节,不打算利用自己的人气来拉动门票的售卖。

不过等到综艺播出的时候,能利用的宣传资源还是不能浪费的,荀西丛的存在就是一个争议点,可以把大众的目光引到这档节目上。

这一次,荀西丛没有太多的私心,是真的希望可以让大家看到话剧这门艺术,并且看到话剧背后默默无闻的那些人。

人类就是需要一点喜欢的东西,需要执着于一些事情,才会有更切实的存在感和有意义感,所以,即使赖以生存的土壤过分贫瘠,但他们仍然在坚持为它输送生命的养分,哪怕只是杯水车薪。

惨不惨就谈不上了,行业的兴荣衰败是常态,旋天更想的是利用这个机会让大家看一看——他们所热爱和坚持的这门艺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黄总真的不打算招商吗?”在熟悉剧本的间隙,荀西丛问道。

计绯想了想,囧囧地道:“应该很难招到吧,这个策划方案一看就很难有热度。”

荀西丛半开玩笑道:“可以在招商会上把我放出去啊,你不知道我一直是综艺界的‘ppt神兽’吗?”

计绯疑惑,“什么神兽?”

“以前综艺招商就是要带个“ppt神兽”,说自己拟邀什么什么人,这个人需要在综艺方面有号召力,很多观众会冲着对方去看节目,”荀西丛摊手道,“有那么一两年,百分之七十的综艺都喜欢把我的名字挂上去溜一圈,吹得天花乱坠,跟品牌方说只要资金到位了,就肯定能把我请过去。”

计绯大开眼界,“原来还能这样吗?”

“以前可以,这两年就不太行了,观众们也知道大咖云集和综艺质量未必有关系,品牌方赚不到钱,慢慢就冷静下来了。”荀西丛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知,他确实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便宜。

那时候综艺市场不够成熟,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流量大于内容的状态,节目同质化也没那么严重,只要请到话题王者就代表着项目成功了一半,荀西丛正好赶上那个流量时代的末班车,除了《人间小暖》这个国民普及度很高的综艺,荀西丛还是另外两档大热节目的主嘉宾,又靠着自己的脸在偶像剧市场里杀出了一片天。

这两个市场是最容易吸粉的地方,在流量双向互哺的情况下,他才会在短短两三年内成为所谓的顶流,即使现在市场的热情已经逐步消退,但他的观众大盘还在那里,尤其是《人间小暖》不打算做第六季了,就有节目组坚持不懈想挖他去做一档相似的综艺,作为代餐推出市场。

计绯以前基本上是不看综艺的,啾啾在旁边乐得嘎嘎笑的时候,她会随意地瞥两眼,所以很难理解那个综艺造星时代能有多么疯狂。

荀西丛回忆了一下,“你知道我的公司是怎么跟院线搭上关系的吗?”

计绯忍不住竖起了耳朵,“怎么搭上的?”

院线主导着电影的排片,排片很直接地影响了电影的票房,荀西丛的公司体量不大,居然能够掌握一部分这方面的资源,即使那些院线不是最大的那几条,也让人非常出乎意料了。

荀西丛问:“你听过综艺大电影吗?”

计绯沉思了一会儿,“以前好像听啾啾吐槽过……是不是把综艺做成电影的那种?”

“对,”荀西丛无奈地道,“在我最火的时候,至少有三家影视公司想找我合作,把我常驻的那几档综艺都拍一个番外篇,拉到电影院里当电影来卖。”

计绯不解,“我之前拉你的片单,好像没看到这个东西。”

“我和万匀礼都没同意,太杀鸡取卵了,一看就繁荣不了多久,”荀西丛道,“不过当时的综艺电影真的很赚钱,他们甚至让院线的负责人过来说服我,跟我保证百分百能上映,有个黄经理酒后吐真言,吐槽了一堆这个方案有多脑残。后来他跳了槽,我的公司就走了他那边的关系,搭上了几条线,这几年也算是合作得很愉快。”

因为黄经理说漏了嘴,也看得出荀西丛对综艺电影无感,两个人推心置腹了一番,就有了几分惺惺相惜之情,后来荀西丛主动找上门的时候,黄经理也很欣赏他的大胆,尝试着跟他合作了一次,然后就愉快地合作至今了。

计绯不由得感慨:“看来是你的人格魅力征服了那位黄经理。”

荀西丛失笑,“与其说是人格魅力,不如说是利益的魅力,我这边发行的几部小成本电影都没亏钱,他为什么不跟我合作?”

虽然他的公司同时拥有小院线和登雀平台的发行渠道,但多数时候都是跟在别人背后喝汤,独立发行的电影项目只有三个,只求精不求多,只求稳不求爆,因为公司体量不大,影视行业的水又太深,一个不慎就能淹死,哪怕是以荀西丛这种大胆找机会、小心做事情的行事风格,好几次也差点翻车了,所以他每次拍板项目的时候都特别谨慎。

也就是靠着这份谨慎,公司才能平平稳稳地熬过创业期,在盟友面前站稳了脚跟,不然人家再怎么跟他推心置腹,也不会拿排片来开玩笑的。

“你前几年真的干了好多事啊……”计绯每次看到类似他这样的人,都会感到由衷的佩服,“这样多线并进地处理事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她就是那种不喜欢同时做很多件事的人,一心多用不一定能让她解决多个问题,反而可能会分散精力和注意力,导致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计绯向来都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实践者,不像是荀西丛这样精准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但能把一件事做到最好。

“也没有那么夸张,有些事情是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在做计划了,大一才会急着跑去拍电影,累积创业的原始资金。大学那几年,我和蓝玉在课外花了很多时间去做调研,不是毕业后一时兴起跑去开公司的,”荀西丛道,“累的同时会有成就感吧,而且考虑得越多,会让我越有安全感,让我觉得我是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的,就是很考验心态,容易接受不了失败。”

在认识计绯之前,他在转型那块儿摸不着方向,当时的状态就特别糟糕,从而导致他在追求计绯的路上也没什么自信,因为荀西丛深知计绯在那个阶段帮了他多大的忙,对方的不在意不是他不记恩的理由,荀西丛的底气始终是不足的,并且这种感觉还会继续伴随着他很长一段时间。

故而,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很多方面的选择,但选择的好与坏,往往也不是绝对的。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代言和综艺之类的工作过渡得差不多了,我就会让自己慢下来了,”荀西丛很喜欢跟计绯交流自己的每一步计划,“我这几年做过很多工作,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演戏吧,虽然做不到像你这样专注,不过我想看看自己能走到哪一步。”

计绯细想片刻,道:“你这一步走得很扎实,不管有什么结果,你应该都不会后悔的了。”

荀西丛笑了笑,“那就承你吉言了。”

……

荀西丛跟着计绯他们练了一周的话剧,然后就跟着黄南松的剧组去跑宣传了。

作为导演圈内动作类型大片的泰山北斗,黄南松的电影一贯饱受关注,这次搭上了一个荀西丛,相关的话题度就更高了。

大家都知道荀西丛是怎么认识黄南松的,那个“一个电影新人和七个导演”的豪横试镜名场面再次被翻了出来,不关注《人间小暖》的网友们都看得津津有味。

哪怕荀西丛只是演了一个出场不到八分钟的小角色,媒体们还是喜欢围绕着他来扒问题,因为黄南松是出了名的不爱和流量演员合作,没想到这次在荀西丛身上破了例。

黄老爷子非常干脆,带着荀西丛就上了一档访谈节目。

“以前我就公开说过,我的剧组不接受小鲜肉的加入,”黄南松毫不忌讳地道,“别管你有多少粉丝,长得多么好看,反正吃不了苦就不要来,我的剧组不伺候大少爷。”

荀西丛坐在旁边,含笑不语。

主持人好奇地道:“那您为什么会选择西丛呢?虽然这话有点冒昧,但网友们提起小鲜肉的时候,西丛一直都是榜上有名的。”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对以前的他不了解,但试镜的时候,他的表现很亮眼,”黄南松道,“计绯也跟我保证过,这孩子皮实抗造,连片酬都可以不要,那我为什么不选他试试呢?”

主持人一下子就笑了,“西丛,计老师对你的评价好像跟外界的评价不太一样?”

荀西丛做了个无辜的表情,“我老师对人的评价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在表演方面,她甚至比我自己更了解我,所以我无条件相信我老师给我的建议。”

黄南松道:“事实证明计绯说得挺对的,训练营的教官都说西丛有一股不怕死的狠劲,差点儿想跟我的剧组抢人了。”

主持人道:“看来黄导您对西丛进组后的表现很满意?”

“我刚才就说了,不怕你演技差,就怕你吃不得苦,不是喊累就是哭,还动不动还要找替身,”黄南松道,“我这几年一直在跟老伙计们合作,用来用去都是那几个演员,就有人说我为什么不给新人一点机会,可我不是不愿意给这个机会,是真的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新人演员,没人来把握住这个机会啊!”

主持人心戚戚然,“所以黄导不愿意接受小鲜肉,其实不是抵触年轻人,而是恨铁不成钢,对吗?”

“我在这个圈子里待了几十年,看着咱们的电影市场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了,可是市场越来越大,演员反而变成了大棚里的蔬菜,长得那叫一个又多又快,但是有什么用呢?你就是经不得风雨,连菜的味道都是很淡的,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黄南松摇头道,“让剧组拿着真金白银来跟你赌,只会越赌越输,到最后把观众基本盘都搞没了。”

见他有点激动,荀西丛有些担心地看了过去。

黄南松摆手示意没事,把话题转到了他身上,“在跟西丛合作的过程中,我还挺欣慰的,年轻演员可以演得不够好,但是你一定要让人看得出你的进步,因为表演是一种工作,每个角色都是一个岗位,我们需要的是往死里努力的拼命三郎吗?不是,我们要的是能胜任这个工作的人。”

主持人和荀西丛听得很入神。

“一个演员演得好不好,粉丝怎么吹都没有用,观众是能看得出来的,西丛在表演上就能找对方向,让我们觉得他在这个岗位上尽到了他的职责。而且我记得有一次剧组里缺了个演尸体的群演,他二话不说就顶上去了,完全没有什么偶像包袱,当时副导就跟我说这个年轻人放得下面子,肯定能比很多人走得更远。”

距离电影杀青都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荀西丛努力回忆了一下,才从记忆角落里找到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那时候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身上刚好带着战损妆,换件衣服再往地上一趴就完事了。

黄南松看了荀西丛一眼,沉声道:“计绯也好,荀西丛也罢,他们都是在这个行业愿意用心钻研的人,是能让我看到希望的人,如果年轻一代里有更多这样的演员,我相信花国电影也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