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医执天下 > 第26章 事出反常

第26章 事出反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医执天下!

方子舒没从老爹的嘴里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觉得自己问了一个傻瓜问题,心里感觉今天很凌乱。

一个个的不是说自己吃药了,就是和自己耍太极,严重的感到智商被侮辱了。

“浑小子,你还没说你是怎么安排的,和我说说,也让爹心里有个厎”

方子舒正在想,怎么才能让自己舒服一点,不然今天就连亏两场了,听方老爹问自己接下来怎么安排,呵呵…

“别问,问也是不知道”

方子舒看着老爹,非常傲娇的说道,脸上带着终于扳回一场的得瑟笑容。

方老爹看了眼得瑟的破孩子,提着斧头转身朝树林里走去,一副算老子嘴欠一别两宽的样子,让方子舒直接宕机在原地不能自拔…

看着方老爹不再回头的背影,方子舒感觉风都让自己讨厌,辜辜的转身朝来路返回,脸上带着被霜打的样子…

“浑小子”

方老爹的声音传来,方子舒连忙回身道:

“哈哈哈…老爹,是这样,等…”

“浑小子,昨天午后,周村的羊倌在长背山放羊。说听见这边的砍伐声,就过来看看,也没说什么就走了,你知道就行了”

“哦,我知道了,老爹,我…”

看着说完转身就离去的老爹,心里堵得慌,都怪自己要吊傲娇老爹的胃口。

唉…!

一阵凉风吹来,枯黄的树叶飘落,夹杂着莫名萧瑟…

方子舒再一次缓慢的转过头来,一言不发的朝来时的路往回走,村民打招呼也不理,好像在思考问题一般。

方子舒确实在思考问题,周村的羊倌?长背山放羊?听见声音过来看看?说在长背山放羊也倒是说的过去。

长背山,山顶是一座连绵近三里的悬崖峭壁,峭壁上光秃秃的,泛着青灰色,像鱼的脊背一样,所以叫长背山。

长背山离双溪村三里地左右,离周村十七八里地。

这个时代羊不多,双溪村全加起来,也就二十多只,周村应该多一点,顶多一百只左右。

村周围的山上树木林立,杂草丛生,虽然现在刚入初秋,草还在青黄。

一百只羊吃不过三里地就饱了,放羊放到十七八里外,是有点不太合情理。

嗯…还有老爹为什么要告诉我,肯定是老爹也觉得不太正常,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找峰叔去。

加快脚步来到路栏处。

“峰叔,你下来”

“咦!舒哥儿…还有事?”

李成峰边从护栏上下来边问道。

“是,赶紧的,峰叔!”

方子舒现在感觉压力还是比较大,所以催促着李成峰。

李成峰看着方子舒有些心急的样子,也加快速度赶了过来。

“峰叔,你这里有多少人会木匠?”

方子舒一脸严肃的问道。

“舒哥儿,村里木匠全在这里,总的有十三人。其中手艺最好的是朱大哥,其余的都是跟着朱大哥学的手艺,算是出师的有六人,你需要木匠?”

“是啊,峰叔!事情有点急,以后你就知道了。你把朱大伯给我,其中出师的给我五人,学徒给我五人。就这样,你马上安排,这边弄完了,就把余下的木匠派来给我”

“好,我马上安排”

李成峰也看出了方子舒的急切,转身就去安排了。

本来李成峰想问问,怎么急着要木匠,最后还是忍住没问,村长都让大家听方子舒的,怎么安排怎么干就行,自己知道又能怎样。

何况在整个围栏建设里面,大家都深有体会。没有护栏的时候,大家也觉得没什么,现在初具规模了,大家心里面莫名的多了点安全感。

不大一会,十多人来到方子舒面前。

其中头发花白五十多岁的是朱大伯,其他人大多数三四十岁的汉子。

还有有两个最小的,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是木匠学徒。

“舒哥儿!你找我们有什么事吗?”

朱大伯带头问道。

朱大伯名叫朱万恩,也就是朱大常的父亲。

“朱大伯,你带人和我上山,边走边说”

“哦…对了,峰叔,如果今日完工太晚,你就带人回村里,明天早上,从村里带上所有人的干粮,直接来东山上和我们汇合”

“好,知道了,我尽快把门楼弄完,明早起早就赶上来”

“好”

“我们也走,朱大伯,你会造弓箭吗?”

“会啊,舒哥儿,你想造弓箭?”

“是啊,朱大伯,不但是常见的弓箭,还有三箭连发的强力驽,这个强力驽会做吗?”

“呵呵…舒哥儿,这个可不会,只是有点很模糊的概念”

“好,没事,我和朱大伯一起研究着做,一会儿到了山上,就采集制作弓箭用的材料。对了,弓箭的弦是用牛筋吧?”

方子舒心里突然想起弓弦的材料,没弦怎么办?

少了根弦,就不用造弓了,箭射不出去啊。

“弓弦常用的是各种动物的筋,还有动物的皮,最好的是牛皮制作,韧性好、耐用,还有最普通的用麻绳,容易断,不适用”

“哦!这就简单了,那个…那个…”

方子转头看向两个学徒,想叫,叫不出名字来,只能那个…那个…尴的一批。

“方小山,李一峰,你两过来一下”

朱大伯把两人叫了过来。

“呃…这样,小山哥、一峰哥,你两回村收集各种动物皮、筋等,全部带到东山上来,急等用的”

“好,舒哥儿,我们尽快回来”

两人转身急急朝村里赶去。

众人继续顺大道上山,走不多远,朱大伯就朝旁边的林子跑了过去,众人也连忙跟了上去。

来到近前,朱大伯指着一片灰褐色的树林,高兴的笑着说:

“舒哥儿,这就是制弓的灰桑树。这种树抗压、抗弯曲、韧性好,是制弓的首选啊”

众人朝树林看去,灰桑树连成一片,树杆上长满棘刺,大的有碗口大,适合做弓的小灰桑树也很多。

众人都非常高,就眼前这一片都用不完啊。

朱大伯指导众人如何选材后,纷纷动手砍了起来。

方子舒在道边点燃一大堆柴禾,一会儿众人抱着砍好的带皮灰桑树,架在火上转动着烤起来。

制弓所用的树干都只有鸡蛋粗,不能像烧护栏木料一样直接烧。

要随时翻动,当树皮一烧枯,就必须进行弯曲固定,等干了后切坎上弦,一副弓就成了。

大约一个时辰左右,方小山两人回来了,一人背着一捆皮子,有牛皮、羊皮,有点夸张的还有一张虎皮,这个可不容易弄到。

在方子舒心里认为最难办的事,现在却是最快解决的。

这下解决了弦的问题,就可以开始大量的造弓,这个时代,弓箭算是最便捷的远程攻击型武器。

大家在忙碌的时候,方子舒也没闲着,捡了块小石头,在道边的一块石头上比比划划的。

画的有三箭的强力弩,还有攻城用的投石车,一块两尺见方的石头上,画的密密麻麻的。

首先制作连发弩弓,需要三根木材,将中间部位削至合适,再将第二拫稍短于第一根木材置于内侧。

然后把第三根中间削制合适的木条放在最内侧,第三根短于第二根,最外侧的是更粗一些的木材,抗压抗弯的韧性更高。

根据人的拉力而定,最大需要二百公斤左右的拉力,最高可连发四矢。

将弩床制成方形或长方形,并在上面安装一个扣件。将弓放在弩床上,使用扣件将弓弦拉紧,使其变成曲线形状。当弓弦释放时,箭矢将被弹射出去。

需要注意的是,弩床的角度和距离需要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保证射击精度。

最远可以达七十多丈,主要利用杠杆原理,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把箭弹射出去。

也就后世枪的原型,一个是火药被撞击产生燃烧的推力,一个是利用反强的力量弹射。

方子舒打算制作的是单人弩,拉力需要一百四十公斤左右,杀伤力在四十丈左右,可一次发三箭。

与弓相比,弩有很大优势。

弩张开后,挂在弩臂上,可以延时发射,等到敌人进入射程了才扣扳机。

而且不仅用手臂拉弓,还可借用足、腰部力量拉弓,甚至用绞车等机械拉弓。弩发射的箭射程远、准确性高、穿透性强,对战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方子舒叫来朱大伯,两人一起商量了很久,因为难度太高,只能采用三张弓放置于弩床之上。

每弓之间相隔二尺。三张弓的两头利用拉绳相连,中间设置轮盘,轮盘上设置三个卡点,将每张弓的弦扣于其上,然后利用绞盘拉开,可连发三箭。

只是显得笨重,五六个人才能移动。

最后两人一合计,其余人先造弓箭,朱大伯带着三个人造连弩,连弩制作较慢。

尽量先打造两台出来。在护栏的门楼上装两台固定的连弩。

这个时代有的都是小弩,一次一箭,杀伤力不到五十步,五十步对于骑兵而言,两秒可到。

所以方子舒的连弩是一大杀器,笨重问题是现在无法解决的。

方子舒也在想,只要打退两次流匪山贼,至少可以安全一段时间。

再想办法直接灭了周边的贼匪,同时村里也有了一战之力,足以自保。

时间匆匆,过得很快,一天的时间就在大家的忙碌中悄然而逝。

吃了干粮,大家围着火堆睡下,大家都疲惫的不想说话,方子舒也早早入了梦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