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同匿者 > 第3章 我们共勉

第3章 我们共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同匿者!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中部县为黄土高原原峁沟壑区,城内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很有山城的特色。

1936年在南关街修建的黄陵招待所占地面积相当大,共七栋建筑。

上房七间,庭房三间,过庭三间,东西偏房各三间,而后是长长的台阶二十三级,阶下东西偏房各三间,大门外还有台阶十七级。

这种豪奢的大面积建筑令它在县城里鹤立鸡群,独领风骚。

七间上房是留着招待官方贵客的,庭房三间就是团部和军统工作组的办公室。

留守连一百多人就住在这里,这里成了临时兵营。

宋长安站在窗前俯看着大门台阶下的街道,他身后站着组员李巷枝、冯云海。

长着一张严肃战斗脸的宋长安,34岁,是参加过长城抗战的老兵,他原是宋哲元部队的一名连长,战后因伤退役返乡。

去年全面抗战打响,中统节节败退,沦陷区里大批人员投敌做了汉奸,二处戴处长抓住机会,开始疯狂扩充队伍,顶着炮火挺进敌占区锄奸杀敌和宣传抗日,并组建敌后游击队。

国难当头之时,中国绝不缺热血的勇士。

大批爱国的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加,为国而战义不容辞,但人多培训跟不上来。

戴处长紧急征召了一些返乡退役的老兵,经过短暂的政治培训,将他们塞进各地的保安团里,并随行派了一批年轻的助手。

这些助手都是青年学生,没有任何军事素养。让老兵带着他们在保安团里跟着一起训练,时机成熟时再抽调上来进行专业特工培训,省了军训这个环节。

戴处长啥时候小算盘打得都很精细。

工作组三人都统一穿着保安团军服,只是在左胸口处佩戴着一枚圆形的国民党党徽。

“你们两人对杨文财有什么看法?”

宋长安转身审视着两个组员。

李巷枝和冯云海在宋长安那张严肃的战斗脸面前很拘谨,两个才走出校门投笔从戎的年轻人,弄不明白组长是什么意思。

说实话,两人对杨文财印象很好。

昨天他们刚一来,杨文财就热情的把他们接过来,当着警察局长的面就把人抢走了。

开玩笑,怎么能让上级领导住警察局呢,那是好人待的地方么。

警察局长杨耀杰气得手直哆嗦,他还是杨文财族里的堂叔呢,这小子根本就不给他面子,直接断了他趁机与上面积攒香火情的小心思。

当然黄陵招待所的条件确实好,他也比不了,可他不甘心啊。

军统主抓军警宪工作,这些年自己屁股干不干净,他心里最清楚。

现在全国抗战,委员长都说要整饬后方政务,清理蛀虫,自己心里没底才想大献殷勤,结果这个碎娃根本不给自己机会。

哼,就会舔沟子,你奏思个瓜皮。

安顿好工作组,杨文财就领着三人去澡堂子泡澡,好好洗漱一番后,给他们隆重接风,当然这回没有忘记捎上杨耀杰,军警不分家嘛。

当大碗的酒一满上,两个青涩的年轻人就感到了心慌气短。

杨文财大方的开导两人,用他的话说,接风洗尘嘛,洗不洗先泡着,喝不喝先倒上,咱陕地古风浩荡,不能丢了祖宗的规矩。

对宋长安工作组进驻中部县,杨文财以喝下半碗酒表示热烈地欢迎。

而后又盛赞宋长安他们当年打鬼子的英雄事迹,大口喝下剩余的半碗酒以示敬意。

宋长安做为老军人,一碗酒下肚,面色不变,令两个组员大为钦佩。

敬完了宋长安,杨文财又满上一碗酒,对李巷枝说道:

“听说你是汉中人,都是咱陕娃子出身,今后就是一家人。”

说完端起酒碗,潇洒的甩了甩油光乌亮的三七头:

“你的家乡环抱于秦岭巴山之间,得天地之造化。

古人云:秦岭横亘八百里,巴山环绕十二重。

刘备汉中起家坐了天下,诸葛亮汉中厉兵讲武,吴玠的朔气金柝,陆游的铁马冰河,拖雷的子午谷道,闯王的褒斜雄关,你的家乡英雄辈出,豪杰迭起。

以后咱们一起上战场打鬼子,汉中会出现一位抗日名人,他的名字就叫李巷枝。”

话音一落,李巷枝便觉胸腔炸裂,豪气顿生,双手捧碗,一口气喝光了酒。

宋长安眼睛一眯,冷峻的嘴角向上一弯。

杨文财又盯着冯云海看个不停。

眼瞅着李巷枝跟抽了风似的喝光了一碗酒,冯云海胃里都跟着翻江倒海。

杨文财哪能放过他,勾人的眼睛立时变成弯弯月牙状。

桌上只有杨耀杰尴尬的伸手抹了一把老脸,暗道:两个家娃,你们哪里知道这小子惹贱的本事,唉,你们太老实了。

“听说你是宝鸡人,那就是大城市来的人嘛。

宝鸡辞旧役,仙凤历遗墟。炎帝故里,上古名城,我们这个小县城蓬荜生辉呀。”

冯云海就很紧张,别人夸自己的家乡,谁不心里美滋滋的,可他就是紧张。

“要说这天下的兵谁最能打,除了咱秦地之兵还有谁!军政部再下令调兵,咱们就一起揍小鬼子去。

宋组长他们当年抡着大刀片,剁得小鬼子个个尿裤子,到了咱们这辈也不能怂。

百金战袍雕鹘盘,三尺剑锋霜雪寒。一朝出塞君试看,旦发宝鸡暮长安。

宝鸡人,来,喝一碗。”

两个家娃当晚“慷慨赴难,光荣牺牲”。

别以为杨文财吊书袋,文绉绉的很拽,其实他很平常。嗯,就是水平一般般的意思。

陕西人集体拥有令人羡慕嫉妒的贵族情结,而且情结还很深。

因为炎黄子孙的发源地就在这里,这里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摇篮。

再有就是“秦中自古帝王都”,那是千真万确的史实。

从西周算起直到唐朝,一共十二个王朝建都在西安,可以说中国前半程的历史基本就是陕西史。尤其是盛唐,那影响力真是四海臣服,万夷来朝,文明之光辐射全球。

当然了,自从大唐的光彩在西北落幕后,随着政权东移,一千多年来陕西作为“昨日黄花”早已黯淡无光了,反而成了最穷最落后的省份。

这就让陕西人很尴尬,很纠结,很自卑,他们能做的就是紧紧攥着祖宗的文化不撒手。

贵族的地位和家底没了,可咱还有贵族的底蕴和精神,不管朝代更迭怎么变,咱就守着这一块,爱谁谁。

比如中部县,现在都民国二十七年了,新式教育风行全国,可县城里除了完全小学和中心小学,从县城到乡镇到处都是旧式的私塾教育。

跟人说话,你不说点古语诗词啥的,你都不好意思张口。就是集市卖菜的老汉,一张口外地人一般都接不住。

用杨文财的话说,文化这东西当年就是在咱这里创造出来的,咱不继承谁继承?丢了祖宗的文化,咱脚下的秦砖汉瓦都不能饶了咱们。

陕西人就这么固执而倔强的守着自己的那份骄傲,说话做事甚至起名字都要有文化的牌面。

比如王回城,取意为“回首长安八千里,此中那得有秦城”。追忆秦风浩荡,不忘昔日辉煌。

李巷枝则取意为“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民国时陕人的名字可不是乱取的,也就杨文财的老爹杨家霖给自己孩子取的名字很随意。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最小,叫杨文娟。

老大杨文骠,老二杨文财,他就是简单的希望老大吃军粮保家,老二做生意守家,就这样看似随便的名字,也不忘在俗气的“骠”、“财”、“娟”前面加上“文”作为修饰。

其实无他,因为中部县的人一直觉得自己比西安人还牛逼,比他们还有底蕴。

莫怪此乡风最古,此地原是天下祖。

话说回来,面对宋长安的提问,两个年轻的组员不知道组长是什么心思。

宋长安常年冷峻的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暗示的波动,见他俩不解,便继续说道:

“你们俩明日跟我一起,先把这个院子里所有人进行甄别,造册登记。”

李巷枝和冯云海对视一眼,以为明白了刚才的问话,冯云海支支吾吾道:

“组长,你怀疑杨文财和他的保安团里有共党?”

“我说过吗?别瞎猜,我们的任务是监察和征兵,甄别身份只是按照程序走一遍过场。

咱们不做,县党部就会过来做,这里是咱们的地盘,我可不希望他们的手伸的太长。”

见两人眼中的疑惑未消,宋长安粗眉一耸:

“国战开始了,我们的任务是征兵和训练能上战场打小鬼子的部队。

至于国共合作期间怎么跟共产党打交道,那是县党部的事,我们不参与。

我在来之前调查过,杨文财早在南京中央陆军学校时就已经入党成为了国民党党员,至于他保安团里是否有共党,那就不是我们要操心的事了。

戴处长说过,我们二处是个大家庭,每一位同志都要学会执行命令。”

“是,组长。”

李巷枝和冯云海挺身立定答道,身上已然有了一股子进入角色的劲头。

在西北军混迹多年的宋长安见识过党派之间、派系之间斗争的残酷和血腥,他本不想明说,但看到两个手下清白的如一张白纸,还是忍不住挑明了说道:

“跟着我工作我就要你们俩记住,我们在此工作期间,不为政治,只为国战,我们共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