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同匿者 > 第5章 拉姆扎的新任务

第5章 拉姆扎的新任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同匿者!

春云邀清风,隔岸有人家。

日本,东京。

奉献一天热量的太阳终于落到大海的另一端,东京开始灯火辉煌起来。

一家名叫金色莱茵的德国人开的酒馆很有特色,它的大门做成了酒桶形状,门楣上插着松枝,这是出售烈性酒和热酒的标志。

里面的日本女侍者不穿和服,而是穿着色彩鲜艳的梅克伦堡裙和各色围裙,个个像蝴蝶一般在厅里穿行。

这里的一切都是德国式的,不仅有油煎小灌肠加白菜,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巴伐利亚啤酒。酒馆里香烟雪茄和酒气混浊在一起,加剧刺激着融入夜生活人们的神经。

这里是各国记者常来聚会的地方,也是彼此间交换情报的信息集散地。

《法兰克福报》记者、德国大使馆新闻专员里哈尔德?左尔格坐在一张白木桌前,位置在一个角落里,避开了喧嚣,他在烟雾腾腾中与女招待熟悉的聊着天。

他是一位中年人,高个子,大脸盘,一双蓝灰色的眼睛神采奕奕的,两道剑眉异常醒目,透出东方式的豪侠英气,他的西装上衣翻领上别着一枚醒目的纳粹党徽章。

他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二十世纪最大的间谍”,驻日本的苏联特工、拉姆扎小组的首领左尔格。

受德国驻日本前任大使冯?狄克森的委托,他刚从中国实地考察归来,今晚他在这里约见拉姆扎小组的组员,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的中国问题私人顾问兼秘书尾崎秀实。

尾崎秀实在各国记者圈里人缘很好,因为他曾是《朝日新闻》的大记者。

他们俩结识是在上海,完全出于偶然,左尔格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那个身上保留着古老祖先阿西德克人气质的女人,美国记者、女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

有一天史沫特莱突然对左尔格说:“你愿意认识一位可爱的日本人吗?他是东京《朝日新闻》的记者,长得像个大兵,心里却痛恨战争,反对军阀。”

连史沫特莱都没想到,经她引荐后,坚定的反军国主义者尾崎秀实与左尔格两人结成了生死情谊的国际主义战友关系。

尾崎秀实从门口进来,频频与人点头打招呼,长得确实像个大兵,方方正正的脸盘,一头浓密的黑发朝后梳,脸色有些苍白,这是长期在室内从事文字工作,缺乏新鲜空气的结果。

左尔格娴熟的将几张日币塞进女招待的胸衣里,在她挺翘的臀部拍了一下:

“去吧宝贝,小灌肠,牛肉饼,啤酒,都来双份,再来两个小酒杯。”

等到尾崎秀实在带着扶手的皮椅子上坐下后,左尔格起身从身后衣帽架的大衣里取出一瓶酒。

“尾崎,不得不说你这个家伙很有运气,瞧瞧,这是一瓶真正的德国茴香甜烧酒,是刚刚上任的德国驻东京大使欧根?奥特上校送给我的,这酒在日本可买不到。”

“多谢,这酒可比我们清酒劲大多了。”

“日本的初春冷得刺骨,喝几口你会冒汗的。”

尾崎秀实歪头看着他,呆板的大兵脸上露出思索状:

“德国元首使用军人担任大使,是不是特别的政治信号?”

左尔格把两个小酒杯倒满酒,英气的剑眉一扬,意味深长道:

“你们日本驻德武官大岛浩大佐日后也会是驻德大使的,尾崎,相信我,我的预感一向很灵验,因为你们日本是个爱学习的国家。”

尾崎秀实仰头喝下一小杯烧酒,从口腔到喉咙再到胃里,立时窜起了一条火龙。

面对左尔格的揶揄,他很无奈的笑道:

“两个东西方战争策源地的国家,违背外交惯例,使用军人担任大使,这是不是说明战争不远了?”

左尔格喝下一杯酒,口腔和胃很熟悉这种火辣辣的感觉。

“不,尾崎,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了,你知道我在南京看到了什么?

是日本军人的狂傲和野兽般的屠杀,这不是我们想象的战争,绝对不是,这是中世纪的罪恶。”

说完左尔格沉默了。

他清晰的记得南京德国使馆里那位“红卍字”会主席阿尔什塔特,那位老人对着他这个德国记者,喋喋不休的倾诉了一晚上,都是老人亲眼目睹的日军暴行。那一夜他失眠了。

在城防司令举行的各国记者招待会上,南京警备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将军口吐狂言:

“我们在推行皇道,我们日出之国,普照世界……诸位在这里看到的,请别当回事,我们大日本皇军信奉战争是建设之父,是文化之母……”

有记者问他,中国人在徐州,未来在武汉,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军队抵抗,日本是否还要继续这种战争?

天谷直次郎不屑的撇撇嘴大声道:

“荒木将军曾说过,只要是敌人,不管是谁,必须清除之。占领支那,这是昭和时代的使命。大日本帝国万岁……”

他在南京城里,看到街头横尸遍地,许多地方余烬还在冒烟,苏联大使馆也被烧毁了,日本官兵到处奸淫烧杀,江河里都是漂浮的尸体。

南京的仗已经打完了,然而对于手无寸铁、无法自卫的老百姓,还在进行空前规模的屠杀,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令他不寒而栗。

是的,那一刻他浑身感到了彻骨的寒冷,不由自主的颤栗不止。

他不是在同情中国人,而是在恐惧日军这种法西斯式的屠杀,如果日军冲进苏联,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是的,他是间谍,是特工,但他是红色苏联的特工。

拉姆扎小组的基本任务和使命就是尽一切努力阻止日苏战争的爆发。

他为这一光荣的使命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包括善良淳朴的中国人。因为他是为苏联服务的,一切为了红色的莫斯科。

没人知道他在去中国考察之前,他做了一件隐秘的大事,继而改写了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和军队的命运。

1938年2月4日,希特勒突然对国防部和外交部动手,清除保守势力,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双双下台,狂热的纳粹分子里宾特洛甫出任外长。

第二天,即2月5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正式向驻日大使冯?狄克森提出德国召回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团的要求。

其实在这之前日本曾多次提出过,但小胡子元首一直没稀得搭理小日本,因为一旦召回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团,就会让中国变成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苏联肯定会趁虚而入,这是德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而中国的蒋委员长平定军阀,统一天下,围剿苏区,疯狂剿共,都有德国军事顾问的功劳。包括中国的国防设施,也大都是德国人的杰作。

事实上,国民政府对于德国的枪支弹药、军援物资更是有着独一无二的依赖性。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军事顾问团在两国之间做纽带。

但苏联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地图上,广袤的中国就是它抵挡日军的战略缓冲地带,更确切的说是战争“陷地”,必须将中国变成日军的沼泽之地,狠狠地拖住日军北上的企图。

所以左尔格就忽悠大使冯?狄克森,他说苏联之所以想进入中国,是想帮助国民党取得胜利。而军事顾问团一直在帮助国民政府,从武器到战略战术。

难道我们伟大的德国要和苏联合作一起帮助国民党?德国要和布尔什维克坐一条船了?

要知道,1936年11月,德日防共协定可是在柏林签了字的。

日军比中国军队强大,看看现在的战况,国民党军队被打的快散架了。一旦国民政府战败或投降,军事顾问团那些人怎么办?他们是什么处境?

我认为我们不能为那位委员长的失败承担任何责任,不能为国民党背锅。

亲爱的狄克森,军事顾问团可是代表着德国军方的实力和荣誉,我想元首绝对不会高兴的看到德国的军事威信和荣誉威风扫地吧。

所以趁现在还没有陷进去,趁我们总参谋部还没有派人去,赶紧将顾问团撤出来,不然元首一怒,可是要掉脑袋的。

狄克森被左尔格忽悠瘸了,立刻忧心忡忡的给元首写了一份长篇报告,椎心泣血的力主马上从中国召回军事顾问团。

狄克森作为资深的外交家,也作为德国鲁尔区工业巨头的亲戚,小胡子元首选择了相信他的报告,德国最终选择联日弃华。

撤走顾问团,就意味着必将停止对华武器输出,这对正在抗战中的中国来说,不仅是雪上加霜,而是釜底抽薪了,这种打击是异常沉重的,也意味着牺牲是巨大的。

在这场无形的斗争中,左尔格胜利了。

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的中国人,一股子悲怆的自古以来就不屈服的民族集体血性被激发了,不屈服,不投降,抗战到底。

而这正是左尔格希望看到的,也是他的上级让他完成的使命。(于是八年抗战,数千万中国军民埋骨河山,将日军死死拖在自己的国土上,保全了苏联远东的战略安全。)

可左尔格认为这些还不够,为了将中国变成战争“陷地”,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尾崎,你的首相近卫文磨先生在一月份发表的对华政策声明中说,‘帝国政府今后不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就是说日本不再承认国民政府的合法性,我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

尾崎秀实万般疑惑的问道:

“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吗?《近卫声明》里说的很清楚呀。”

“不,你要相信我的直觉,这句话绝不是一位首相随随便便说出来的狠话。

近卫是贵族出身,还是你们天皇的好友,在政治上他不会表现得如此低级和幼稚,这种言语已经打破了外交常识和惯例,我想他一定是有原因的。

你找个机会问问他,我需要真实的答案,这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很重要,这也是我们拉姆扎小组的新任务。”

尾崎秀实缓慢的小口喝光了德国甜烧酒,思忖好一会才说道:

“好吧,如果你觉得很重要,我就尝试问问他。

三天后就是3月9日,那一天正是星期三,晚上我俩在帝国饭店碰面。”

又喝了两杯啤酒后,尾崎秀实穿上大衣走出了酒店,佯装踉跄的脚步消失在灯红酒绿的东京街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