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 第49章 你吃过树皮吗?

第49章 你吃过树皮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只不过剥皮的时候要有方法。

不能把一棵树的树皮整圈儿全部剥下来,这样来年的时候树必定会枯萎。

一定要从上往下,一缕一缕的撕。

中间间隔留一道树皮,有了这道树皮,树就可以继续存活。

如此,待到下一个荒年,它还能继续救人性命。

普通人行事,凡事留一线,不可做绝。

这是季老头当兵的时候一位长官教给他的,现在,他又教给了这些人。

至于说能吃的野菜,对这些农民来说,那是从小就学会了的东西。

已经深入骨髓,终生不会忘记。

靠着外出的人找回来的一点食物,每个人只垫吧了一口,聊胜于无罢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很多人已经饿的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了。

季老头本来不愿意吃,他想都让给孙子。

但是季正则不愿意,他说祖父不吃,他也不吃。

季老头无奈,只能接受了。

季正则知道祖父的一番好心,只是,他再也不愿意看到,亲人在自己面前去世了。

季老头看了看渐渐升起来的太阳,在心里做出了一个决定。

如果到了傍晚,还没有着落,他们或许就该另想办法了。

就算朝廷真的放弃了他们,他也不会放弃。

季正则还小,想方设法他也得让这孩子活下去。

幸运的是,正午刚过,弘历就带着粮食赶过来了。

他还带了之前参与过修路的大师傅们,一行人刚出城门,就引起了季老头的注意。

弘历下马走到近处,直接取出一卷明黄色圣旨。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格外洪亮。

“陛下有旨。”

季老头身躯颤抖,拉着季正则双膝跪地。

后面的灾民们不会行礼,但是也知道跟着下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尔长途跋涉来京,朕必当护汝无忧。

故今令恒亲王、宝亲王携众位大臣,一同赈济灾民。

另,朕已派怡亲王、和亲王以及工部诸人,前往江南治理水患。

尔等安心,勿忧。

钦此。”

“草民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季老头额头抵着地面,声音哽咽,老泪纵横。

其他人大多数都没听明白圣旨是什么意思,只有几个少数听懂了的,神情也是十分激动。

不过,他们看季老头磕头,倒是也知道跟着磕头。

其中不乏有一些声音小声朝附近的人追问着说的什么意思,得到答案之后也是欣喜若狂。

这些弘历都能理解,他并未在意此等小节。

把圣旨收起来之后,他走上前将季老头扶了起来。

“老人家,快起来吧。”

季老头十分受宠若惊,他虽然不知道弘历的身份,但是看穿着也知道不简单,何况还能替皇上传旨。

他连连后退,不敢离弘历太近。

“大人万万不可,草民身份卑微,承受不起啊。”

弘历也没强求,只是扫视了一番这些人,然后叫他们起来。

“老人家,我已派人寻了一处宽敞妥当的地方,正准备去那边搭灶熬粥,咱们一同过去如何?”

季老头忙不迭的连连点头,此时他还沉浸在圣旨的内容之中,并未出来。

弘历让大师傅们带着米面先走一步,赶紧去那边操办起来。

他自己带着一小队人跟灾民们一起步行。

侍卫选定的地方离这边并不远,一行人步行两刻钟就到了。

此处是一片平地,目测足够这四五百灾民搭帐篷和简单生活所用了。

大师傅们干活非常利落,土灶台已经搭好,大铁锅放在上面,直接开始加水熬粥。

弘历将灾民们按年龄和性别分列,男子十六岁以下一列,女子十四岁以下一列,六十岁以上的单独一列。

然后开始登记造册,每个人都要说出姓名、年龄、籍贯、是否识字、有何擅长等一系列信息。

其中不乏有一些年轻男子在看到马车上装的满满的粮食时,起了一些歪心思。

但是每一辆马车周围都有带刀侍卫值守,他们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

登记之后的人,就可以去排队准备领粥了。

依旧是按年龄分组,为了避免出现欺压的情况,弘历特意安排了一组侍卫一直盯着。

这次的粥熬的并不算稠,不是朝廷吝啬,而是饿了很久的人,不能直接吃饭,因为很容易就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这是往年留下来的经验。

此时,灾民需要的是容易消化的食物,米粥就是很好的东西。

一方面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另一方面作为调养生息的第一步,它能很好的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等待登记的时候,李卫也带了一批郎中和药材过来了。

他先是去了太医院,一说是为城外灾民坐诊,原本笑脸相迎的御医们都纷纷借口自己有事。

只有卫临,第一个笑着应了。

他也没有那么高尚,并不是一心只想治病救人。

只不过温实初曾经教导过他,要想医术更进一层,就需要增加自己的就诊经验,多见见各种病例。

紫禁城中,大大小小就那么些主子,所有人的身体情况太医院都有记录。

这些他都已经熟记于心,甚至有时候不用看,他都知道贵人身体情况如何。

此次李大人前来,正好是一个机会。

既能卖李大人一个人情,也能顺便在皇上面前露个脸,还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看到有人愿意去,李卫心中甚是欣慰。

不过一个有点少,按照他的计划,最好有两位御医出面坐镇。

他费了一番口舌,好说歹说才又请了一名御医答应出来。

接下来,从大到小,他挨个把京城里的诊所基本都跑了个遍。

有些郎中一听是出城为灾民诊治,直接就婉言谢绝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虽然有朝廷提供一应药材,但是他们只有极少的坐诊费,还要耽搁店里的生意。

一旦真有什么不好,说不得还会牵扯自身,怎么想这都是一桩亏本买卖。

同仁堂的掌柜倒是并未退避,但是他们最多也只能抽调四位郎中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