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 第57章 天下徽商

第57章 天下徽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苏培盛,你说弘历心中,会如何想朕?

他会不会怪朕,没把这差事交给他?”

苏培盛正在系玉佩的手一滞,然后很快恢复正常。

“皇上行事自然有您的考量,奴才虽然不懂。

但是宝亲王一向对您十分敬重,他自然能明白您的苦心。”

他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雍正却毫不介意。

随手拿起放在一旁的佛珠,他要去看折子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真是年纪大了,如今他居然也开始被感情困扰。

要是年轻的时候,这些东西压根儿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就算他不明白,老五也会让他明白的。

在这种事情上,允祺一向做的很好。”

苏培盛跟在后面,心中不禁为恒亲王默哀。

无缘无故被皇上推出来当挡箭牌不说,还得负责调节人家父子之间的矛盾。

为爱新觉罗家族卖命也就算了,打一份工还得操两份心,谁都不容易啊!

恒亲王真是被陛下拿捏得死死的,甚至都预判了他在这种情况下会做的事情。

果然,皇上,还是那个皇上。

恒亲王一路上都很郁闷,皇兄既然没有直说,他就不能戳破这层窗户纸。

否则,就是揣测帝心。

但是,以他大大咧咧的性格,是真的忍不了啊!

也不知道弘历这小子到底能不能想明白,他真的已经尽力了,说的也够直白了。

只能希望事随人愿吧。

回府之后,他却不得不开始打算起来。

按照弘历奏折上所写,先让管家去给四大商会的会长下帖子,约他们明日来府上一聚。

恒亲王曾经跟徽商商会的会长有过几面之缘,他们在别人举办的宴会上见过几次。

当时两人都是客人,主人家曾带着那会长来拜见他。

他对这人的印象还挺好的,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人。

礼节到位,谈吐文雅,看得出来,是个儒雅随和的君子。

身上并没有很浓重明显的商人气息,乍看之下,甚至比许多官宦世家的子弟还要出彩。

两人简单聊了一会儿,恒亲王发现,他并不像自己以前见过的那些商人,一味上赶着只知阿谀奉承,张口闭口都是钱财生意。

相反的是,他很注意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分寸拿捏得特别好,一点都不越界。

后来恒亲王还留意了他一段时间,发现他对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礼貌恭敬之余格外注重距离。

虽然身份是个商人,但是并不自轻自贱。

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再到四书五经,都很精通,完全是信口拈来,全都不在话下。

游走在权贵世家和富商豪杰之间,完全是游刃有余的样子。

后来,两人之间虽未有更多的交集,但是一说起徽商,恒亲王总会第一个想起他。

徽州处于边缘地带,多是贫困山区,光靠种地根本无法生存,因此那里的人经常外出经商。

徽商素以儒商着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向来都以儒家品德规范自己的行为,注重读书学习。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长期提供出售儒家学者钟爱的上等文房四宝。

宣州石砚一经面世,就以砚石材质优异,制作精美轰动砚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做这种生意时间长了,自身好像也沾染上了一些雅致的气息。

唐代李白就曾经写诗称赞过安徽宣州的砚台,“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说的就是在当时宣州石砚已名声大噪,深受上流文人士大夫所喜爱。

还有专为作画书写所用的宣纸,也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

说的就是一张好的宣纸,甚至可以保存千年之久。

而且存的越久,纸品越佳,洇墨染色能力有增无减。

宣纸,是一种特有的传统手工纸张。

它始于唐代,产于安徽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得名宣纸。

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宣纸的这些特性,使其成为最能体现使用者绘画书写风格的纸。

从原材料的采集,到最后的成品,一张纸,要经过一百多道流程,历时至少一年。

也正是因为经过了漫长的制作周期,才让宣纸的韧性得到自然充足的锤炼。

徽商是通过血缘和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商业会馆,他们内部之间十分团结,崇尚以众帮众的团队精神。

所以,他们的行商经验是代代相传的。

这种以乡族亲缘为纽带形成的关系网,让他们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十分发达。

清初军队进攻南明的时候,徽商就曾参与辅佐攻城略地,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后来大清建立之后,徽商隐隐有居于天下商会之首的趋势,风头一时无两,算是真正达到了天下行商。

四位商会的会长接到恒亲王府的管家送来的帖子时,都十分恭敬的将王府管家请了进去。

他们招待的十分到位,也想趁机侧面打探一下王爷请他们所为何事。

然而管家也不是吃素的,他该吃吃,该喝喝,就是没说一句相关的话。

他是知道轻重的,没有王爷的吩咐,他哪敢在外面乱说啊。

不过嘛,真不愧是四大商会,看看这大房子,看看这屋里的装饰,再看看这吃的喝的,真是比寻常官员都过的舒服啊!

虽然没能成功套到话,四位会长也没有任何不满,依旧笑呵呵的一路把管家送出大门外,并且表示自己明日一定备好礼品亲自前往。

管家连忙说不用带东西,他们也都满口答应。

至于听不听,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他们很拎得清,即使只是亲王府上的一个管家,那也是代表王爷来的,可不能轻易得罪了。

士农工商,他们又不是活腻了,可不敢跟官家作对。

送走了管家,他们心中都有些疑惑,也不知恒亲王此次相请,究竟是福是祸?

四位会长纷纷使了些人脉,但是下了一番功夫最终也没查出来原因。

然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