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六指姨娘 > 第48章 景县风情

第48章 景县风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六指姨娘!

“又是魏老爷,瞧不起谁呢”,一个男子突然站起甩袖走了出去。

“他输不起了,我来,看看又给咱们画了什么?”,一位二十出头的锦衣男子走了出来。

“哈哈哈哈,陈举人火大了,您来”,官差也不生气,忙让人打开画卷。

四个官差打开一幅长卷,陈昔也颇为好奇,拎着打包的食盒上前,画卷之中画的是半月悬空,烟雾笼罩山前林木,一条林间路上一人独坐,路的另一边是一泓清泉,意境不错,留白恰到好处,画工颇有神韵。

一见陈昔凑过来,男子笑道:“小姐先请,随口戏做也无妨”

“行,那我抛砖引玉”,放下食盒又看了一遍。

“小姐快请”,打头的忙走到一张闲桌前铺开宣纸,摆上笔墨砚台。

十四年没握笔了,活动了一下手指,挽了袖管,提笔饮墨,思忖片刻写了一首《林蹊冥想》:

薄雾山前半月朦,林幽蹊下少人行。

闲听石上白泉曲,偶有斑鸠和几声。

古代哪有新韵,自己的平水韵懒得咬文嚼字,也就是凑个热闹,放下笔笑道:“砖抛完了,您们请吧”

“厉害啊,小姐才思过人,您还没留贵府尊名呢,三日后去哪找您,您都写上”,一旁男子眼底一抹惊艳。

“……噢”,自己真是吃饱了撑得。

一一在下面补齐,赶紧拎起食盒走了出去。

出酒楼又拐进一家衣坊,工夫不大拎了一个大包裹兴冲冲走了出来。五套细布夹衣夹裙外加三双夹靴才十两银子,这物价……亲民,草民愿买。

心情大好回了客栈。

从头到脚都换了一遍,颇为满意。一件鹅黄色对襟盘扣小褂,同色的缠枝花裙盖脚,一双厚底白色夹靴。

可惜忘买菱花镜了。

包裹重新叠好收进柜子,且住半年吧,若这里是太平盛世,便去把爹娘他们都接来,眼下手里有银子,赶紧先买个院子,不然客栈费用也太高了。

出了客房来到一楼,一直没见掌柜的,只有两个十五六岁的小伙计。

陈昔笑着问道:“两位伙计小哥,麻烦问下,这县城什么地方出售民宅?”

人比花娇,两个小伙计腾的脸红了,忙说道:“平安客栈东行千米左右就有庄宅牙人,陈小姐可去那里,一切有他们代办,您只看满意不满意,别的不用管”

“好,谢谢两位小哥”,这可太好了。

出客栈东行千米,果然有个庄宅牙人坊,急忙迈步走了进去。

一进去便见大厅里有十几人在各自忙碌。

“这位小姐可是要买宅院?在下姓刘,里面请”,一旁走过来一位六旬上下的老者。

“谢谢您,我想买处宅院”,跟着老者进了一间雅室,一落坐陈昔忙说道:“初来景县,我一无所知,劳您帮我费费心”

老者点了点头:“小姐别客气,景县民居分三类,若是普通庶民居住在城西,商贾人家居北城,东城和南城是耕读人家,也就是农人。这也是景县的一个特殊之处,小姐户籍可带了?”

“带了”,忙取了户籍和通行证一并递过来。

老者接过一一细看:“陈小姐可居东城和南城,一个人住?”

“不是,过段时间我想将爹娘他们都接过来一起住,房间至少要六七间,不然也住不下”,竟还可以住东南两城。

“东城有处私宅面积一亩,三层楼,八个房间应该够用,价格五千两银子,加上各种契税还有我们的费用需五千八百两,位置临街,就在主街之上,安全也热闹”,老者思忖片刻说道:“日常采买也方便,但价格主家不议”

“行,我能去看看吗?”,倒也还行吧。

老者起身笑道:“自然要看,走吧,就在隔壁”

“……四城是以主街划分的?”,陈昔瞬间悟了,这位置那可真便宜了。

“对,也是陈小姐运气好,这户刚委托我们,一应家具物件全留,主家只带几件锦衣去京城,您去了保证满意”,可惜自己不是农人,否则早自留了。

出庄宅牙人坊走了没几步路便见一处宅院,两扇厚重的黑色大门,四周高高的院墙,安全感十足,这让陈昔心头多了几分期待。

一亩院子不大,青石铺地,院前左边一口水井,左右两个石砌的花坛,五级台阶上一座三层翘角小楼。灰砖青瓦,淡雅古朴,只一眼,便让人凭生出一种静谧、凝重的幽远。

拾级而上进入楼中,正厅是主家待客的客房,一水儿的红木家具,一张八仙桌几把靠背椅,皆在八成新,一一看遍满意之极。

当场交了银票,一刻钟后房契到手。

一楼客厅左右两侧是客房,二楼一条长长的走廊,并排三个大套房,每个套房都有卧室和客厅。三楼一个大套房,一个书阁,两个独立的暗室。书阁里只有书架,书则零零散散的剩了几册游记手抄本,别的再没有。

三楼主卧不大,一张双人床,两个地柜,客厅近三十平,一桌四椅,一套红木家具。

主家基本什么也没动,清理了大半日,竟又找出一只小巧的银碗,这让陈昔兴致大起,寻宝一样边擦洗边收捡归拢。

小楼一一清理整两日,共捡出八床棉被,都是九成新,三件男子的锦袍,十五件细布袍,里衣十套,五双锦靴。女子的里衣十八套,棉袍五件,绣鞋八双,两件狐袍,一只银碗,十两碎银。

厨房在后院,有单独的两间厢房,碗碟讲究,竟还有一双银箸,余下是红木筷子。

两口锅,灶台炊具一应俱全,连两个大肚坛子的荤油坛也留了下来,里面都是满的,还有大半袋的白米,另一间屋都是木炭。

叫来当铺伙计只留下碎银,所有穿的盖的连银箸银碗共卖了三千两,两件狐袍价格不菲。

一趟成衣坊添了十枕十套被褥,里衣五套,棉袍五套共花了三百两银子。

街上买了两斤肉,几样干菜,蒸了锅米饭,炖了锅肉,也算是为自己小小的庆贺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