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清不到三百年 > 第186章 忧愤而亡

第186章 忧愤而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清不到三百年!

道光二十二年,签订了南京条约。

道光二十四年,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道光的书房里挂着他自己写的一幅字

“事愈大,心愈小;情愈急,气愈和。”

做为一个生逢乱世的君主,道光始终在磨砺着自己的脾气和秉性。

然而,在上千年之大变局的鸦片战争中,道光被后人描述的体无完肤。

吃个鸡蛋需要五两银子,打个补丁也需要五两银子,这么看来,清朝坐在皇位上面的是一个又抠门又瘦弱,并且被人戏耍的可怜君主。

不过,我现在要告诉你,可能这些事都是假的,完全是为了黑而黑。

一切原因的根由都是道光皇帝打输了鸦片战争罢了!

根据林则徐写的日记来看,道光是一个非常果敢的君主,林则徐在道光二年第一次见到这位皇帝的时候,道光就语重心长的对林则徐这么说过

“汝在浙省虽为日未久,而官声颇好,办事都没毛病,朕早有所闻,所以叫汝再去浙江,遇有道缺都给汝补,汝补缺后,好好察吏安民罢。”

听了道光这么说,林则徐的心里自然是怀着感激之情的,这种感激发自内心。

即便后来林则徐被道光迫不得已之下贬到了新疆,林则徐的待遇其实也是不错的,所有人都知道,道光是真的不想处理林则徐,这是迫于压力,所以一路过去林则徐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待遇,到了新疆之后当地最大的地方官也和林则徐交起来了朋友。

你说道光不打招呼,会是这样的结果吗?

毕竟气节这种东西,确实有很多人佩服,但是相比较于权力来说,气节就真的会差一些,相比较于大多数官员来说,并不是所有当官的都是文天祥和林则徐。

所以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林则徐就是千里马,但是他需要伯乐,他的伯乐就是道光,无论林则徐以后的名头多大,都是道光给了他一个可以活动的平台,让他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在提拔人才方面,不仅仅是林则徐,比如张集馨,再比如陶澍等人,说明道光的眼光还是可以的,只不过他赶上了鸦片战争。

在乾隆的眼中,道光是一个好圣孙。

道光十二岁陪着乾隆打猎,就能亲手射杀一头熊,武功方面确实高,而道光本人会满语,蒙古语和汉族,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

不得不说,这么勤奋,确实都不白给,你看溥仪,东京审判的时候,那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国内最好的大学的当个英语老师跟玩一样。

古籍之类的就更不用提了,据说溥仪看古董压根不用鉴定,只需要看一看就能明白真假,因为他是皇帝一般没有人敢给他假的,真的看多了,假的一眼就能看出来问题。

这就是身份上所培养出来的东西,不是那种半路出家的土豪所拥有的。

有人说气质是培养不出来的,这句话其实是错的,在包装之下,一个邋遢的乞丐都能培养出来,真正培养不出来的是世家子弟那种天生的风度。

道光节俭是真的,但是他的节俭是真的穷,要搁在乾隆身上,都不够打仗用的,但是道光真的不奢侈。

这个人的性格非常复杂,他身上的谦卑宽和非常像康熙,励精图治的时候又很像雍正,但是能力是真的比不上。

说到刚毅,那真是没有。

道光想改革,臣子们上个折子,道光马上就萎了,这要是换成雍正,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存在。

王爷抢劫一个女仆,道光很生气,想严肃处理,结果皇太后一出面,这件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当然了,道光的孝顺是比不了乾隆的,但是涉及到朝政得时候,乾隆谁也不认,一句后宫不能干政,就能够彻底解决问题。

说到勤政,道光三十年如一日。

然后鸦片战争就爆发了,据说南京条约签订之前,道光愁的一夜没有睡觉,在皇宫之中来回行走,压根睡不着。

读了这么多圣贤书,换回来了一个如此屈辱的条约,我相信那一刻的道光皇帝是崩溃的,甚至于感觉到了无限的惆怅。

也许在那个夜晚,道光又想起来了当年天理教入皇宫的时候,自己亲手打死了两个贼人,得到了嘉庆的夸奖,并且将他的那把枪命名为“威烈”。

现在,英国人来了,所有的荣光都不再有。

南京条约签过之后,已经快六十岁的道光没有吃饭,独自跑到了祖宗庙里,难受的哭了起来,说自己死后该如何去见列祖列宗?

时光荏苒,当年手持火枪的少年,已经不复存在。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去世。

死后留下遗诏

自己生前无徳无能,死后灵位不要放进太庙。

为了怕继承人不遵守自己的规定,道光还说了非常严厉的话

“若继体之君、顾命之臣不遵朕谕,任意强行,则是甘为我大清之不孝不忠之人矣!”

不得不说,道光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可难为的却是新登基的咸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