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科举之扶摇直上九万里 > 第362章 学校落成2

第362章 学校落成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科举之扶摇直上九万里!

在学校竣工这一天,皇上带着太子微服出巡来到学校。

但是大体建设已经完成,只剩下些许小细节的装饰部分还没有完成。

不过就算是这样,皇上和太子父子俩一辈子都辉煌明亮的大建筑所吸引。

这座学校处处充满着文学才气,等日后开学了,想必是众多学子都向往的地方。

“要不是儿臣都这么大了,我都还想再来这里读两年。”太子笑道。

“太子若是真想来,可以来这里当个老师,教一教那些可爱的小朋友。”李延清开玩笑道。

“小朋友可爱是可爱,就是闹腾了些。让我教几个还好,那么多凑在一起,我恐怕招架不住。”

“确实,我家里才四个小子,就已经难以招架了。也不知道他们那些小脑袋瓜里在想些什么,一会儿一个想法,一会儿一个想法。”

“老师家的平平安安,玉米土豆已经算乖的了。老师,你或许不知道,马侍郎家的那个小子,无法无天的。

上一次直接把她亲姐姐的头发给烧了,把他姐姐气的在家整整哭了三日。他犯了这么大的错,家中的祖母还护着。

最后不痛不痒的就把这事给掀过去了,当时可怜的那姑娘的一头秀发,听说到现在都还没有长好呢。

那小子已经做得如此过分了,家里面也没有教训他。导致他越来越目中无人了,上一次宫宴跟着大人进宫,几个小孩争执了几句,他就把人给推进荷花塘里了。

要不是侍卫们到的及时,那小孩就直接淹死了。关键是那小孩还是大皇姐的儿子,这下好了,提到铁板了。

这小孩要是不好好教育,长大了,又是一个纨绔子弟,就会为祸乡里。”

不知道是不是那几年养成的习惯,太子就喜欢跟李延清絮絮叨叨,讲一些琐事趣事。

之前李延清还未回京的时候,有时候碰见什么趣闻,还会特意写信去告诉他,与他分享。

可以说,太子在李延清这里才能获得一片清净安宁的净土。

“臣多年不曾回京,这些时日又太过忙碌。要是不知道,还有许多纨绔子弟呢。”

“谁不知道老师铁面无私,那些纨绔子弟怎敢犯到老师面前来。这一个个的一天天净惹事,不管是送去刑部还是大理寺都不合适。

老师可否支个招?想个办法管教管教这些纨绔子弟。这些个家装背景硬,实在是难以拿捏,头疼的很。”

皇上就在一旁,老神在在的看着他们俩,也不说话,也不打扰他们的交谈。

这学校的风景好啊,他得多欣赏欣赏。

这天下迟早是要交给太子的,这些头疼的事就交给他去管吧。

等他能彻底独当一面了,他就带着皇后去云游天下。

“你都叫我一句老师了,学生有烦恼,老师怎么会推脱呢?”

“老师快说,学生请你吃酒。”

“你的喜宴吗?”李延清笑着反问道。

太子的婚事定了,是他自己选中的姑娘。据说他曾在城外见过的姑娘一面,那姑娘深得他心。

是冯太师家的嫡出孙女,那一次她应该是去自家的庄子上代替大人收租。

她应该是做足了准备去的,充分了解庄子上的情况。

那庄子上的桩头欺上瞒下,俨然是将那个庄子视为了他的私有物。

冯家姑娘当时直接甩出了证据,一句废话都没说。

见那庄子里的庄头要带着人反抗,直接大手一挥,让带来的护院把他们拿下了。

冯家姑娘当时气势凛然,做事果断,不费口舌,出手果决,看起来又飒又美。

当时太子去自己的庄子上放松,这一幕就恰巧被太子瞧见了。

太子当时就对这位何家的姑娘起了兴趣,后来让人去调查一番。

兴趣就更浓了。

之前皇上和皇后问太子,对太子妃有什么想法?

太子只说,他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太子禁不住皇上皇后的连环追问,便说了是冯太师家的孙女。

皇后耐不住性子,想瞧一瞧自己的儿媳妇。

过了没两日就举办了场花宴,赏花宴上,皇后果然瞧见了那冯家的嫡出孙女。

确实是人中龙凤,长的也很符合她的心意。

看完了自家儿媳妇,皇后心里满意的不行,和皇上闲话的时候,直说太子眼光好。

当即就欢欢喜喜的下了赐婚的圣旨。

这圣旨一下,不知道粉碎了多少户人家的美梦。

皇后举办赏花宴,大家都在猜测是不是给太子选太子妃。

最后得出了一个苗头,那就是皇上皇后也打算给太子选太子妃了,因为太子年纪已经不小了。

正打算耳提面命的让女儿好好表现,最好是传出一个才女,亦或是其他贤名出来。

哪知道他们还没有行动,太子妃的人选就已经定下了。

不仅如此,就连婚期都定下了。

今年年末,太子就要娶太子妃了。

当初那个跟在李延清身边不断提问的少年,也已经长大了,马上要成家了。

“喜宴要吃,这一顿酒也要吃。老师你就别吊我胃口,快说吧。”太子想到自己的未婚妻,弯了弯嘴角。

跟在老师身边这么多年他也是憧憬过,他和他的妻子也能有像老师和姐姐那样的感情。

虽说以他的身份很不现实,但他的结发妻子,他还是想找一个自己心仪的姑娘。

自己的正妻,总是不一样的。

李延清带着他和皇上走到凉亭,那里已经摆好了点心和茶水。

是他知道皇上和太子要来,特意让人准备的。

“刑部和大理寺既然都不合适,那就重新成立一个合适的地方呗。我觉得少管所就不错。

把12岁以上,20岁以下,犯了错的那些青少年,全部关到少管所去进行劳动改造。

劳动改造不需要他们挨打挨骂,只需要他们进行劳动就可以。把他们关到一处,分配劳动任务,表现好了就可以提前放出来,表现不好,那就多关上一阵儿。

等他们记住教训了,就不会再犯错了。要是实在记不住教训,那就多关几次呗。”

“这个主意好,只是这人选和地点不太好……”

“确实,这少管所的主理人必须得是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才行。就像刚刚殿下说的,那些纨绔子弟身后都有着极深的背景。

要是人选的不对,恐怕是少管所也达不到我们想要的作用。”

“有谁呢?要不从皇室宗亲里选?”

“这人选就需要太子殿下自己去琢磨。至于这劳动改造的地点嘛,可以在京郊选一个条件艰苦一些的庄子,改造一下就可以使用了。

最主要是把围墙加高加厚,再选一些值班的人手。哦,我建议可以养几只看起来很凶的狗,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李延清笑咪咪的出主意,那群纨绔子弟莫名觉得自己的后脖子一凉。

“就按老师说的办,对了,有一件事老师还不知道吧?查尔斯给朝廷来信了,他要来京城面见父皇。”

“真的?我倒是没有收到消息。还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他们了呢。”李延清觉得有些惊喜。

“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那朕可得好好瞧瞧。”祁连澈对这个话题倒是来了兴趣。

“那皇上可以一饱眼福了,他们的发色和眸色和我们大不相同,但却有着不一样的美。”

“他们一来,京城的百姓的谈资就有了。”祁连澈笑道,想到了刚刚在马车上听到百姓们的议论声。

“是啊,自报纸发行以后,儿臣经常听见百姓们在议论。有些人说的还头头是道,挺有道理。”太子附和道。

“以前百姓们的消息来源都来自小道消息,你传我,我传他,传到最后那个人嘴里完全就变了味。

现在有了报纸,他们有了正规的消息渠道,也不容易被其他人的那些谣言误导了。这些消息能出现在报纸上,自然是允许他们谈论的。”

“对,还真别说,个别百姓的见解还颇有道理,有时候偶尔听到了,还觉得自己受到了启发。”太子若有其事的点了点头。

“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智慧,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也不识的什么字,可他们总能从生活中汲取到智慧。”

“百姓们可不傻,他们啊,聪明着呢。”

“哈哈哈哈哈,谁说不是呢。”

学校一游,皇上和太子都非常满意。他们已经在盼望着,盼望学校早日开学了。

又过了一个月,学校里里外外全部都已经建设完毕。

每一间教室的黑板也已经安装完毕了。

李延清随机挑了几间去试验过,黑板的使用效果非常不错。

今年是来不及了,明年开春,学校就能迎来它们的主人了。

虽说学校今年不开学,但消息还是要广而告之的。

学校已经建立完毕,这么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怎么可以闷着呢?

于是,新一期的报纸上出现了学校的消息,以及来年开春招生的消息。

“卖报卖报,城西学校已建成,来年开春招学生。各家各户有孩子的,可以准备着了。”

“号外号外,6到18岁之间的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了,预知详情,请看报纸。”

“号外号外,女子亦可同男子一样上学读书,来年参加报名考核,通过即可入学。预知报考条件,请看报纸。”

“号外号外,要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不用再从小离家跟师父,只需报名上学校,就有手艺高超的师傅教。”

“号外号外,想要孩子成才,来年就送城西的新学校吧。”

“…………”

这一天的报纸宣传语,都被孩子们叫出花来了。

而这一天的报纸,也是卖的最快的。

李延清早有预料,让云芊督促报社多印了一倍。

可就这,都还没够呢,这报纸硬是卖了三日。

事关孩子读书的事,附近的村长,村民只要进城了的都一人买上了一份。

关于女子入学和学院种类的事情,好些个大臣都是买了报纸才知道的。

他们被瞒的死死的,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他们现在才知道,李延清这一步棋下的到底有多大。

瞧这皇上那笑语盈盈的样,肯定也是知道的,并且还和王爷站在了一边。

这是早就料想到他们会站出来反对,所以干脆釜底抽薪,瞒天过海,先斩后奏。

现在事情已经宣扬出去了,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祁,都知道了女子可以上学了。

他们现在反对还有用吗?

有,怎么没有用?

什么用呢?

得罪王爷,得罪太子,得罪皇上的用!

只要是长眼睛,长脑子的,谁敢站出来触这三位的霉头?

怕不是底子太干净了,嫌命太长了吧!

李延清最近上早朝的时候,一直乐呵呵的。

原因无他,就是看着这些个大臣吃瘪,挺好笑的。

“王爷,王爷,下官想向王爷打听点事。”

下朝的路上,李延清被拦住了去路。

“风大人,有何事啊?”

“下官是想问问王爷,明年开春下官,想送小女儿去学校上学,需要有什么条件?”

“本官想报纸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只要年纪符合标准,就可以去报名。”

风大人一愣,以为那报纸上的内容只是给百姓们看的,他们这些在朝为官的官家子女应该不在那些条件以内。

“王爷,这………”

“风大人想多了,新学校一视同仁。只要进了学校,不管是谁的儿子,谁的女儿,都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只要进了学校,他们就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学生。他们不再是谁谁谁的女儿,也不再是谁谁谁的儿子。

在学校里如果想要依靠着自家父亲的背景,来达到仗势欺人的目的,这种学生学校是不会要的。

一旦发现,直接退学,永不再接受。本官说这些,风大人,明白了吗?

没有走后门的途径,请一切按照规矩来。就算是我家那四个小子,想要入学校,我也不会让他们走后门。”

这一番话连敲带打,最后再换个自称给个甜枣。

回应他的问题,做到了。

宣传学校的核心,做到了。

借风大人的口,传达思想的目的,做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