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就一做动漫的哪懂什么历史 > 第297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朝廷

第297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朝廷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就一做动漫的哪懂什么历史!

明,应天府内,朱元璋此时正怒气冲冲的瞪着眼前的画面。

那些蒙元人曾对汉家百姓做过什么,他一清二楚,因此他起初很看不上这个吕文焕,觉得此人就算坚守了襄阳五六年的时间,但他最终还是投降了,那他就是没骨气,是个叛徒。

可如今站在吕文焕的视角看待这件事,朱元璋虽然依旧生气,但他却出奇的对吕文焕产生了一抹理解的情绪。

吕文焕的投降看似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但实际上他权衡更多的是江南百姓的生死。

他可以誓死不降,但结果只可能是元人在城破以后无差别的展开大屠杀。

然后由于他不肯降,其他城池中必然也会有人模仿他坚持到底,然后这些人会招来更大规模的屠杀,如此计算下来,吕文焕不降的后果很可能会让一大半的汉家百姓都死于非命。

他降了,他背负了骂名,他背叛了大宋,但他却救下了无数的汉家百姓,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其实也算是个英雄。

【吕文焕的投降彻底摧毁了南宋最后的屏障,眼看着吕文焕一路南下一路劝降,朝廷终于开始重视起这个他们此前从来都不在乎的武将。

赵禥曾不止一次写信给吕文焕,希望他能重新回到大宋的怀抱,但都被吕文焕拒绝了。

吕文焕早已看透了朝廷,看透了赵禥,他知道这个昏君只会开空头支票,那些承诺都是泡沫,一戳就碎,而且他既然已经降元,自然没理由再降宋,他绝不会做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至于赵禥,眼见吕文焕一门心思就知道到处招降,根本不理他,他的脾气也上来了,直接下令革去了吕文焕的籍贯,并且将留在临安的其他吕家人全都抄家入狱。

双方再无回旋的可能。

后来南宋灭亡以后,吕文焕作为元臣一直致力于保护江南百姓,他由武转文,用各种政策造福百姓,只不过他在宋人的眼中依旧是叛臣,一直到他晚年,他自己也对故国怀有一丝愧疚。

因此吕文焕临终前特地寻了一处偏僻的山林,在那里建了一座茅草屋,他不允许家人去探望他,每天枯坐在茅草屋前,怔怔的望着北方,最终黯然病逝。

1274年8月12日,赵禥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显继位,即宋恭帝。

赵显登基的时候才不过四岁,因此当时的朝政由谢太后主管,贾似道为辅。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谢太后一介女流,久居深宫,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政务,因此当时南宋朝廷最后的‘支柱’自然是贾似道。

而通过贾似道前面的种种操作便知道,南宋在这个人的手里肯定没好。

赵禥死后不久,元军便向南宋发起了总攻。

贾似道这个时候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想要再启用一些能打的武将去迎战,结果环顾四周,却发现能打的基本上都被他赶出朝廷了。

到头来满朝文武都在督促他亲征,贾似道迫于形势,只好领兵亲征。

但他深知自己根本不是打仗的料,不如直接临阵投降的好。

贾似道到达前线之后不敢顶在前面,于是他率后军驻扎于鲁港,他命大将孙虎臣统领前军屯驻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夏贵率战舰3500艘横列江上。

贾似道知道元军勇猛,正面开战必输,因此他无视了一众武将们请战的意愿,反倒派使者去找忽必烈讲和,他下令释放元朝俘虏,送荔枝、黄柑等物给伯颜,希望通过称臣纳币求得和平。

但此时元朝的目标就是灭亡南宋,他们也不打算走当年金人和南宋结盟那一套,称臣纳贡?我把你灭了就都是我的,为什么还要和谈?

于是两军正式开战,面对元军,彼时的宋军虽然战力不足,但按理说应当还是能抵挡拖延一段时间的,谁知贾似道贪生怕死不说,还喜欢胡乱指挥。

双方一开战,贾似道就不断的催促孙虎臣和夏贵带兵回来保护自己,当得知孙虎臣和夏贵已经和元军交上手了,贾似道丝毫没有支援前军的想法,反倒带着后军的大量人马一路后撤。

有人想要带兵去支援结果却被贾似道直接砍了脑袋,“你们现在的任务是保护我!”

听到贾似道的话,众将是敢怒不敢言。

没有后军的支持,孤军作战的孙虎臣和夏贵自然不可能是元军的对手。元将伯颜连续突破孙虎臣、夏贵两道防线,直抵鲁港,贾似道直接被吓的仓皇逃离。

宋军失去了主将,顿时大乱,等到元军杀过来,毫无组织的宋军直接被正面击溃,死者无数,江水都被染成了红色的。

至于贾似道?他一路逃回了扬州,得知元军暂时没有追过来,这才重新恢复了平静。

但这一战的失利也让贾似道成了众矢之的,原先有多少人吹捧他,如今就有多少人呼吁处死他。

然而面对这样的呼声,谢太后却认为贾似道毕竟是三朝元老,‘功大于过’,因此仅是将贾似道抄家后贬为高州团练使,让他去循州安置。

结果行至漳州,贾似道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结束了其擅权误国的一生。

贾似道死后,南宋朝廷开始分崩离析,由于当初贾似道各种排除异己,如今留在朝廷里的其实都是些和贾似道一样的贪生怕死之辈。

听说元人马上就要打到临安了,这些人开始想各种办法逃离临安。

讲究点的叫谏官弹劾自己,然后名正言顺的自贬离开。

不讲究的则干脆直接连夜出逃,连声招呼都不打。

等到谢太后反应过来的时候,看着朝堂上已经寥寥无几的官员,顿时傻了眼。

好在谢太后毕竟是大家闺秀出身,她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当众进行了一番慷慨陈词,希望百官们不要放弃大宋,大宋依旧还有希望。

谢太后的坚持还是有效果的,不少还有点骨气的官员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而只要此时南宋朝廷如果能够振作起来,任用贤臣,局势或许还可以扭转。

但恰恰此时,谢太后却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她居然任命陈宜中为相。

在陈宜中的主持下,南宋最终还是走向了万丈深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