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末道途 > 第一百一十五章 郑植的野望

第一百一十五章 郑植的野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道途!

一间静室内,张修与郑植相对而坐。

张修细细地翻阅着来自汉安于氏家主的书信,一边看他的手指不时地敲打着桌面,这动作似乎成了他思考时的固有习惯。

房间的氛围安静而凝重,只有微风拂过窗外的竹叶发出轻柔的沙沙声。

张修的眉头微微皱起,有些心绪不宁,不知道为何,他总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近些日子太过安静了,张修渐渐生出一种被猛兽凝视的感觉。

外部,可是环顾四周,五斗米道在巴郡的根基渐渐深厚,就算汉庭想要攻击他们,也得翻山越岭,跨越无数的障碍,必定徒劳。

内部,五斗米道创立时间不久,目前来看,还是一个家族产业,张修自己的教子位置很稳,暂时看不出被取代的可能,记忆中取代自己的张鲁,他也没有从任何途径查到此人的踪迹。

“呼~”他缓缓舒了一口气,这种寻不到源头莫名的焦躁最为烦人,摇摇头甩掉哪些跳出来的遐想,专心到于氏的书信来。

从书信的内容看出,于氏与五斗米道关系相当不错,其中于氏隐隐表达了在南中地区与五斗米道联合的意愿,而且似乎于氏在犍为郡遇到了什么麻烦。在对于到访的交州商队,于氏本就是商人,持开放态度乃是寻常,不过其对于梁氏却赞誉有加。

放下书信,张修抬头,看向对面正襟危坐的郑植,淡淡一笑,径直问道:“梁氏与你接洽了?来的都有谁?”

郑植起初见到张修皱眉,心里就打鼓,开始不停地反思自己有何不当之处,此刻见张修发问,啥时间愣了一下,不敢怠慢,恭敬地回道:“禀教子,梁氏派人来了,来的人则是梁氏的家老——梁荣,唔,我观此人的行止,身上的血腥味未尽,想必是个厮杀汉。”

不待郑植继续说,张修抬起手掌,直接打断了郑植的话语,疑惑地皱起了眉头。他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这个习惯似乎成了他思考时的标志性动作。他凝神地思考着,眼神深邃。

“不对,使者绝不可能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若是按你讲的,梁氏是前几年才下山的乌浒蛮子,能够作为交州地方豪强的白手套就相当不错了,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还有翻州越郡来咱们益州交通的胆量。这些作为和决断,就不是一个家老能够决定得了的,背后应该另有其人。”

郑植被打断也不着恼,默默点头,心里也赞同张修的意见的同时,他也讶然张修的敏锐,随后他顿了顿,接着摇头继续道:“教子所言极是,属下也有所怀疑,此后立马派人查了梁氏商队进城后的行踪,根据回报,一切正常,暂时看不出来马脚。”

张修闻言点头,继续分析:“也是,若真如我们所料,背后另有其人,那么绝不会让你轻易查出来的。要么,乌浒人祖坟冒青烟了,出了个人才,要么这一支下山蛮子就是个傀儡,是交州土着豪强推出来的泥塑木偶,挡风挡雨也挡箭。”

张修说着拿出那份郑植带来的见面礼清单,拿手在上面轻轻拍了拍,手指摩挲着下巴,思索道:

“而且,从这礼品上也能看出来,背后之人不是个简单人物。南中之地产金银铜贵金属,你我都清楚,只是山路艰险加上夷人地界,并没有被大力开发,送一车的贵金属我不意外。”

“但是,这一车的布匹就出乎我的预料了,这东西在以前都只是作为稀奇玩意被大户人家买来当作富贵装饰而已,也就是说,是一种奢侈品。而梁氏见面就送了一车吉贝布。数量不小,这就说明,他们不打算将吉贝布当作奢侈品卖,而是当作日常消耗品,走量卖。”

郑植闻言,有些惊疑不定,反问道:“教子为何如此看重此物?我听说吉贝布的产量不尽如人意,且织造麻烦,始终不如我汉地的丝麻方便易得的。”

摇摇头,显然有些不解“而且,就算他梁氏想要将此物走量在我巴蜀售卖,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织造成本,加上运输的成本,还有布匹的质量比不上此地生产的賨布和果州丝绸。没什么竞争力的。”

张修闻言摆摆手,笑着轻轻点了下郑植。

“呵呵。这就是你和此人的眼界差距了,你看的是短期利润,人家谋划的是长期,吉贝布的市场也需要培养,吉贝布的质量也可以改善,成本我也看了,仅仅是比市场上上品的麻布贵了些许,更重要的是,吉贝布在保暖是具有天然的优势,胜于各种麻布衣料,对于那些无力承担皮草和丝绸保暖的普通人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张修的表情颇有深意,眼神深邃,突然发问:

“而且,你发现了吗?这些年,天气愈发的冷了,吉贝布的需求会激增的。”

郑植一脸的惊讶,他怎么也没想到近些年的气候变化会跟生意产生这么大的关系,心中惊疑:这难道是顶级商人的远见吗?

思考着,郑植手里拿着一块吉贝布的样品,手指摩挲着上面的纹路,感受着棉布传来的温暖,追问道“这么说,此物将来会大行其道?”

张修闻言,却失声了,没有立即作答。

是啊,棉布在三国时期并没有被大规模的普及,一直到了宋朝,都是在南方地区小规模的流传。

这么说,梁氏的谋划失败了?张修惊疑不定地自语,接着他想起今后发生的事情,又释然了,一件织物的普及要综合各种因素的。

就算有梁氏的机关算尽,但是就如张修所讲的那样,棉布的市场是需要培育的,要有固定的消费人群,最有可能的就是那些城市居民,他们是最需要考虑性价比的人群,富贵人家可以选择皮草丝绸,贫苦农民会选择自己妇女织造的麻布衣裳。

但是,谁又能想到,这片土地上在接下来的百年内,会陷入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之中呢?

到那时候,温饱已成为了奢望,也就没有了所谓性价比的说法,吉贝布仍旧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不会有人将其当作普通衣料制作御寒衣服。

可以说,梁氏背后的人谋划已经胎死腹中了。

想到此处,又想起黄道婆所处的朝代,张修摇摇头道:“谁说得准呢?这个未来可以是四年以后,也可能是五百年以后。”

郑植一脸的狐疑,不太懂张修的意思,明明是对吉贝布这么的看好,又突然泄气了是个什么鬼?

郑植试探着道:“既然教子如此看重的话,咱们也可率先做好准备,不可让他梁氏专美于前啊,树种和匠人都不是问题。南中的气候与我巴蜀相差也不大,若是我等将此物在益州本地生产,交州所产的布匹那就完全不是我们的对手了。”

“而且,教子的分析很有道理,近些年,或许真如那些士人所说的什么天子失德,导致上天降罪,天气是愈发的冷了。这时候发展吉贝布,可以说是未雨绸缪,也能够给咱们五斗米道多添一项财源”

郑植的话语让张修的眼前一亮,对啊,论种田的本事,咱们还真没输过谁。加上张修心里的作为工业化拼图之一的纺织业构想。

张修一巴掌拍在郑植肥厚的肩膀上:“郑兄所言极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这种关系到民生的产业只有掌握到我们自己的手里才最安稳。”

郑植身子都被张修的一巴掌拍的一个震荡,全身的肥肉狠狠地弹了两下。

郑植咽了咽口水,揉揉自己的胖脸,一脸的不解:仅仅是在益州种植木棉树,就近生产牟利而已,怎么就关系到民生了?再说,民生问题也不是我等操心的事啊。

郑植正疑惑张修的反应呢,却见张修乐呵呵道:\这事就交由郑兄去处置了,此事极为重要,吉贝布,也是木棉布,在吾看来,前景是无比广大的,它是有取代麻布地位的前景的,郑兄做好此事,将来是必定名彪炳史册的。\

张修努力的给郑植画着大饼,也不怕把他给噎死。

郑植这下子是真的给惊到了,牙齿打颤“教..教子所言当真..真,我等草芥一般的人物,也能上史书?”

张修还是低估了上史书对于这时候人们的吸引力了,在佛教的轮回未曾广为流传的时代,在深受儒家孟子三不朽影响的民间,上史书对于普通人来讲,其意义与永生无异。

张修见状抓住郑植肥厚的肩膀,以最为真挚的语气道:“想一想发明丝绸的螺祖,想一想賨布的由来,这些已经成为日常布料,它背后的有功之人,是注定要随着布料在后世传扬不绝的。”

灌了几大碗鸡汤,打了十几针鸡血,都不足以描述此时郑植的状态,他的脸红扑扑的,显然是兴奋到了极点,手脚各管各的,不停使唤的动作。

他在静室内不停的来回走动,嘴里不停地念叨,神情变幻不定,只是隐隐的声音传过来。

“哈哈!!耶耶我也有上史书的一天,”

“不行,我得回去准备,南中,乃至交州的木棉树,都要收集全,要全部引种到益州来,还有工匠,可以跟那些夷人购买,部落攻伐不停的南中,不缺少织造奴隶。”

“不行,交给手下我不放心,得亲自前往才好。对!我亲自前往,哈哈,以后这益州全境的棉布,都是我郑植的功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