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首相大人的童养媳,有点撩 > 第21章 打断他的腿

第21章 打断他的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首相大人的童养媳,有点撩!

姜玉看着周见恒与祁文磊离开,牛车也动身了,她又把棒棒糖放嘴里吃起来,时不时跟周大娘聊聊闲话。

等一路回到家,姜玉觉得这次虽然屁屁没那么疼了,但是腰快要断了。

因为看到路上尘土飞扬的,她把插在竹篓子上那根画着周见恒的糖人拿下来用包包兜着,又怕糖会化了粘在包上,她就一直用手在包里撑着个小空间,然后她就挺着腰保持这个动作一直到下车。

搞得她下车的时候扶着腰面目扭曲的时候,周大娘还笑话她小小年纪哪来的腰。

还好没等她麻烦周大娘帮忙回家带话叫人来,周见清和周见柳就在村口那边的大樟树下面等她。两小只远远见到牛车就冲过来帮她接东西了。

周见柳甜甜的小奶音急急地说,“姐姐,你终于回来啦。”

小家伙们明显已经等了很久了,看来她没在家,他们很想念她啊。

姜玉揉了揉她的发顶,软软的很舒服。

呃,大佬今天好几次撸她,应该也是这样的感觉吧?她摇摇头现在不是想大佬的时候。“小柳儿一直在这里等我吗?”

小姑娘拉上姜玉的袖子后,才点头很大声的道:“嗯,等了好久。”

旁边周见清也道 :“姜玉姐姐,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啊,给我来背吧。”

姜玉道:“嗯,那就辛苦小清了。”

小小男子汉力气已经很大了,平时在家的时候,有时她都提不动的东西,周见清却能提的动,小牛犊子似的有一把好力气。

周见清背了竹篓子,姜玉就牵了周见柳的小手跟周大娘在岔路口分手回自家了。

周见柳小小声音问道:“姐姐,你给我们买了好吃的吗?”

姜玉昨天晚上说好今天不带他们去镇上,就说了今天会给她们带好吃的。

姜玉朝她眨眨眼道:“等回家你们就知道了,伯伯和伯娘回家了吗?”

“爹和娘都回来了,听娘说今天地里的活已经干完了,下午不去地里了。娘在做饭,爹给烧火,今天都不用我和二哥帮忙了。”

难怪两个小家伙这个点了还在村口等她,原来是今天家里不用他们帮忙做家务了。

“那我们走快点,姐姐买了馄饨,一会儿让伯娘煮了给你们吃。”

周见柳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真的啊?姐姐买了馄饨?”

周见清的眼睛也亮了。

姜玉点头,:“嗯,真的,买了好多。”

小姑娘也不等哥哥姐姐了,丢开姜玉的手撒腿就往家里跑,边跑还边喊:“娘,娘……”

其实家门就在眼前了,周见柳跑再快也只快了那么半分钟时间。

姜玉进了院门,把一直在包包里藏起来的糖人拿出来,一手从周见清的背篓里把特地放在最面上的生馄饨拎出来带去灶房,并叮嘱他背篓先放在大堂里就到院子里等她。

周见清也看到她从包包里拿出来的糖人了,高兴的连声应好。

这边姜玉到了灶房,周大山和王氏已经听周见柳说了她买了馄饨的事,王氏接了馄饨道:“你这丫头怎么还想着买了这么多的生馄饨。”

以前可是没有人买生馄饨的,大家就是要吃,也是在集市上吃那煮好的。

“伯娘,我今天去聚福楼讲故事,见到大哥跟那店里的少东家了,原来那个少东家跟大哥是同学,两人还住一间宿舍呢。出来的时候我饿了,他们就带我去吃了馄饨。我觉得好吃,想着也带给你们尝尝,平时你们都舍不得。”

“买了这么多,花了不少钱了吧?都说了你挣了钱,自己留着就是,怎么还给我们买这些吃的,你要想吃什么,下回伯娘给你做。”煮是都要煮了的,不然这已经包好的馄饨放不住,是会坏的。

王氏就是心疼她一个小姑娘在山上挖点竹笋去卖,回来还要给家里带这么多吃的,自己应该就没什么钱了。

“伯娘你就放心吧,我今天竹笋都还没到集市上去卖,聚福楼掌柜就给全包了,有四钱零二十文呢,老板给了我十二文一斤的高价,下回再去聚福楼讲故事的时候 ,他们还收,一直收到春笋上市。”

“而且包馄饨又要和面又要剁馅的也麻烦,像我这样买的点生的,带回来就可以自己煮了,那卖馄饨的嫂子人好,说我买的这是没煮的,还多给了好几个呢。”

姜玉亲呢地扶着王氏的肩膀,把她轻推到了灶前道:“伯娘,我跟大哥都吃了,你们两个长辈和小清小柳两个小的却没有吃,这怎么行呢?一家人就要有福同享嘛,书里也说了做人要懂得尊老爱幼,就当这是我孝敬你们的。”

周大山在灶下烧火,听了她的话道,“我们小玉就是孝顺。”

姜玉又朝王氏挥了挥手里的糖人,笑着道:“伯娘,我就不在这里帮你啦,我带小柳儿出去吃糖人,是不是很像大哥?”

王氏对着糖人看了看,道:“像!你们别出去就在院里玩儿,一会儿就吃饭了。”

等姜玉牵着周见柳出去了,从王氏的位置还能看到她在院里把糖人分成两半给了小清和小柳两个。

她心里美滋滋的,对周大山说道:“大家都说我对小玉好,要我说,小玉对我们才是真的好呢,这也是我们大哥儿的福气的。”

想到前阵子姜玉听了村里那些风言风语总是闷闷不乐的,她就心里气恨。

于是又板起脸来道:“你可别听外面那些人乱说什么没影儿的事,大哥儿以后别说是考举人,就是考上了状元当了大官,那也不能做对不起小玉的事儿。这么好的媳妇上哪里找去?这也就是我们有缘份合该是一家人,才让小玉到了咱家,要是没当初的意外,这么好的姑娘还不定能落到咱家呢。”

当初姜兄弟两口子虽然是从外地迁来的,但弟妹一看就跟她们一般的乡里村妇不一样,绣的花样子那么好看,还会念诗写字,听说以前也是什么书香世家的小姐,也就是家里遭了难他们才流落在了他们清河村。

大哥儿会读书就是她发现并建议他们送大哥儿去私塾的,要是姜嫂子还在,小玉怕不是要教养成大户人家的小姐一样了,说到底还是她们家对不起小玉。

听王氏的话周大山不乐意了,“瞎说什么呢,我什么时候听外面乱说了,我也是一直赞成两个孩子的婚事的,何况小玉还是这么好的孩子。大哥儿要是敢悔婚我就打断他的腿,当初我可是在姜大哥坟前发过誓的,人不能言而无信。”

此时梅山书院的某个宿舍里,一位正在写字的学生打了个喷嚏,总觉得脚下凉飕飕的。

他无奈地摇头,

这张字写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