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道德绑架?发疯文学整顿九零 > 第166章 到你了

第166章 到你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道德绑架?发疯文学整顿九零!

说话间,一辆大巴车缓缓地驶入了学校操场。

一开始,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辆车。

但逐渐的,所有的目光都被吸引了,投注到从车上下来的人身上。

那是一群孩子,一群看上去脏兮兮怯生生面黄肌瘦骨瘦如柴比实际年龄更小的孩子。

安江是嗅觉敏锐的媒体人,立刻示意摄像师摇过镜头:“快拍。”

镜头中,跟本来就在操场上,三三两两或跑或跳的孩子们不同,这些后来的孩子下车后并不走远,就在大巴车的旁边自主地形成了一圈,大一些的孩子将小一些的孩子挡在身后,好奇地观察着四周。

一个女生拽过妈妈的手,指着刚下车的一个小姑娘问:“妈妈,她裙子上东一块西一块的什么呀?”

“那叫补丁。”女生的妈妈低声回答。

“什么是补丁?”女生又问。

“衣服破了,补了一块,就叫补丁。”女生的妈妈继续回答。

“衣服破了,破了为什么要补?买新的不就好了吗?”

女生的妈妈没有再说话,只是摸了摸女生头顶柔顺黑亮的头发。

被指着的小姑娘揪着自己的裙子,悄悄地躲在了一个大孩子的身后。

那大孩子虽然穿着没有补丁的旧衣服,却缩了缩脚指头,把伸出布鞋破洞的大脚趾缩到脚掌的下面。

看见这一幕,严苛刻板得如姬寒都动容了。

周立却是笑眯眯的:“演员到齐了,我尊老,姬老你先请。”

姬寒面上闪过怒色,瞪了周立一眼:“请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到旗台前集合。”

实验小学的学生的班主任是个胖胖的女老师,姓谢,叫谢蕾,四十来岁,长相可亲,很快就组织同学们按照平时参加升旗仪式的队列站好,然后就去帮着山区学校的老师整理队列。

谢蕾一边帮着整理队列,一边奇道:“这些都是五年级的孩子吗?”

谢蕾自己教的五年三班,下意识以为对方来的也是五年级的学生。

但这些学生有大有小,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一个年龄段,故而有此一问。

山区学校的老师年纪不大,瞧着不到二十岁,名叫张桂芳,闻言有些腼腆地笑了:“四年级,马上五年级了,本就读书读得晚,还有些辍学几年又继续读的,所以年纪不一样。我们村已经算好了,一个年级能有一个班,再往里屯走二十里地,一个学校都凑不出一个班来。”

说“一个年级能有一个班”的时候,张桂芳的表情是骄傲的,谢蕾却微微红了眼眶。

张桂芳一下子愣了:“怎么了?我说错什么了吗?”

谢蕾揉了一下眼睛:“没有,你没有说错。”

张桂芳愣了一会儿,神色又落寞起来,喃喃道:“现在八月,开学就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么多人,听说五六年级辍学的很多。我前一个老师就是这么气走的,哦,也不是气,大约是伤心,她说见不得这些。”

孩子们终于在旗台前站好,那种截然不同的风貌更加明显了。

首都实验小学孩子们整洁干净的校服,衬得山区孩子们各式各样还打了补丁的衣服越发破旧了。

周立跟摄影师沟通了一下拍摄内容,确定好拍摄角度:“姬老,您请。”

姬寒冷冷地瞄了周立一眼,神色一整,昂首走上了旗台。

旗台上早摆好了麦克风,姬寒站在麦克风后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很熟悉这样的开场白,话音刚落,立刻响起了掌声。

山区小学的孩子们愣愣的,睁大的眼睛里写满惊讶,他们左顾右盼,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眼前的爷爷为什么可以把话说得那么大声,最后在老师张桂芳的示意下才赶紧跟着举起了手。

姬寒抬手压了压,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当即停下鼓掌,山区小学的孩子们又是慢了一拍,才收回手。

姬寒的声音透过话筒,再次经由喇叭传递到整个操场——

“站在我面前的两个方阵,左边是首都实验小学五年三班的同学,右边是猫猫头山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你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此前并不认识,今天齐聚在这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学习。

说三国时候,有一个大将军叫吕蒙,杀敌无数,非常英勇。

一日,他的主公孙权路过吕蒙的房间,听见吕蒙在房中玩得不亦乐乎,便敲门劝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有了知识,才能够有内涵。

吕蒙回答:我平日军务繁杂,还要操练军队,哪儿有时间?再说了,我有时间不如学兵术呢!

孙权苦口婆心地劝他:论事务多,你还能有我多吗?但我仍然坚持每天读书。我觉得读书很好,可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难道不好吗?

于是吕蒙开始读书。

数年后,吕蒙见到阔别多年的好友鲁肃。

交谈中,鲁肃对吕蒙的改变非常吃惊:曾经的你只懂武艺,如今为何都可以出口成章了?

吕蒙自然地说:这几年我日夜读书,自然能文能武了。

鲁肃赞叹不已,跟吕蒙结为了兄弟。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读书方可明智,读书方可明理,读书方可明德。

诚然,或许坚持读书于你们会有非常多的困难,便如同吕蒙读书一样,但收获也将是巨大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古不仅有吕蒙,还有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苏秦刺骨,无一不成为了饱学之士。

蚓无爪牙之利,无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只要坚持,假以时日,我相信,你们也可以靠着读书走出贫瘠的大山,过上小康生活。”

姬寒不愧是搞教育出身的,因材施教,考虑到下面的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和水平不同,在极短的时间里组织语言,结合一个古代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讲了一则劝学。

姬寒刚刚说完,下面就响起了掌声,赵庭琛李刚和镜头后的摄影师都在点头。

姬寒对于自己的表现也很满意,看着下面的孩子,露出些许慈爱又怜悯的目光。

“姬老,说完了吗?”周立站在旁边笑眯眯地问姬寒。

姬寒的脸色又冷了下来:“到你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