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秦,秦始皇令我封神 > 第37章 逐客令与谏逐客令

第37章 逐客令与谏逐客令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秦,秦始皇令我封神!

最近一些秦国宗室和旧贵族因郑国以修筑水渠过慢为由,说郑国是韩国派来秦国的卧底。

是不是有一些绕口,简单来说就是:

一个名为郑国的韩国人,在秦国修建水渠,这个水渠就是后来着名的郑国渠。

这本来是件小事,但是为什么秦国的宗室和旧贵族要闹大呢?

自古以来,集权是每一个上位者做的第一件事。

集权并不是为了抓着不放,而是为了控制。

所以集权之后,必然要放权。

不然所有的权力都在秦王手里,那秦王都要累死了。

被放权的人不能是宗室,都有王室血脉,他们不会真的忠于秦王,听秦王的话,而且隐患太大。

万一再来一次“成蟜之乱”,那嬴政还玩不玩了。

被放权的也不能是根基深厚的旧贵族,不然又要形成新的权贵阶层。

那么从其他六国来的人才,就是非常好的授权对象。

他们在秦国没有根基,想要获得权势只能依靠秦王,忠于秦王。

但是秦国的宗室和旧贵族因此不能分一杯羹,他们干吗?

他们当然不干,所以他们要作孽了。

嬴政刚刚掌权,表现的野心和能力实在太让人畏惧。

将六国的客卿赶出去后,不仅可以削弱嬴政的势力,客卿走后,空出来的位置....

桀桀桀桀桀,都是他们的!

于是,秦国的宗室和旧贵族就说:

这个郑国修水渠修的这么慢,从秦王政元年修到秦王政九年,整整九年都没有修好。

他不是韩国派来的卧底,我头直接给你剁下来当球踢!

你看,都是因为秦国重用六国之人,才造成这种局面。

所以我们强烈请求秦王,让朝中六国的客卿都滚出去!

几天前宗室和旧贵族便以此为理由,在朝堂上与嬴政僵持不下。

宗室和旧贵族的势力盘根错杂,嬴政暂时还需要他们的支持,不能明面上闹得太僵。

嬴政心里已经有了成算,但是需要有人实施。

在场的几位都是嬴政的心腹之臣。

王翦和蒙武一家身为武将,六国客卿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威胁;

隗状本就是来秦的楚国人,更不可能支持\逐客令\;

赵高是嬴政由提拔的,由官奴转为内臣,本身没有立场,嬴政的立场就是他的立场。

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看向了唯一的例外....

依旧是我们的\例外\代言人——王绾。

感受到众人视线,王绾跪下,向嬴政恕罪:\还请王上恕罪,此刻逐客令是不得不发。

但臣愿意为王上守在关外,然后将王上的人带回来。\

之前,王绾并没有把握好度,嬴政也懒得迁就他,所以都不欢而散。

方思怡来后,王绾逐渐成为秦王党的核心成员,与隗状关系也越来越好。

经过隗状几次不着痕迹的提点,王绾也明白了如何不触嬴政的霉头。

嬴政本就想实行逐客令,此刻王绾不仅与他想法一致,还提出了解决办法,对王绾很是满意。

不得不说,虽然王绾每次都是扎心之言,但是每一次都命中要害。

这逐客令确实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不仅是因为宗室与旧贵族,也是为了嬴政自己。

宗室和旧贵族中,并不是没有重用其他六国的人才。

除此之外,吕不韦留下的门内客卿大多数都是来自其他六国。

其中有能为嬴政所用的,但也有不能用的。

既然要逐客,那就逐个干净,驱逐所有来自六国的客卿。

再将可用之人带回咸阳,让他们官复原职。

先借宗室贵族之手将他们推入绝境,再由嬴政出面把他们捞上来。

被捞上来的人,自然也打上了秦王党的标签,更会对宗室贵族恨之入骨。

王绾表达立场后,众人也都纷纷请命。

逐客令施行后,他们会分头千万各个关口,等待秦王的客卿到来,随后接他们回咸阳。

在旧贵族和宗室再次联合上书时,嬴政下达了逐客令。

让宗室和旧贵族傻眼的是,嬴政不仅驱逐了朝中的客卿,还把他们家里养的也一并驱逐了。

他们急得团团转,能够养在家里的都是对他们有用之才。

但是他们也不敢得寸进尺,真把嬴政惹急了,只能碰个两败俱伤。

为了更大的利益,他们也只能舍弃那些客卿。

而此时,有一人比所有被驱逐的客卿都要焦急。

此人正是来自楚国的李斯,他深知自己只有在秦国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如果去了其他六国,他们的王不像嬴政那么重法,根本不会用他。

身临绝境的他,在走之前决定搏一把,上书《谏逐客书》后,才离开咸阳。

《谏逐客书》里面李斯也不讲虚的,整篇下来就两个中心思想。

六国的人才用了对秦国和秦王有利,不用则对秦国有害。

他举例了大量秦国之前的案例:

西戎的由余,楚国的百里奚,魏国的张仪,卫国的商鞅。

说明了秦国是因为各国的人才才强大起来,而现在秦国要驱逐这些人。

这不仅违背了秦国的传统,更让留在秦国,已然成为秦人的其他六国中人寒心。

嬴政看到《谏逐客书》大喜过望,直接让赵高抄写下来,让上朝时人手一份。

第二天上朝,嬴政直接下令废除逐客令。

不等宗室和旧贵族反应,嬴政直接把《谏逐客书》甩到了他们脸上。

本来之前嬴政就愁没有缘由发作,如今李斯算是直接把刀递到了他手里。

看完《谏逐客书》后,宗室与旧贵族不由沉默。

《谏逐客书》里,李斯俨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句句都是为了秦国,字字都透着指责。

案例里不说其他,光是商鞅就能砸死他们。

这相当于是李斯在用《谏逐客书》问他们:

他们建议驱逐人才,难道是不想让秦国强大?

还是觉得其他六国太可怜了,想要这些人才去帮助其他六国?

亦或者是害死商鞅还不够,想让秦国一起陪葬?

三个大帽子扣下来,他们根本就无话可说。

这相当于是将他们架在火上烤,谁敢反对,立马就会被扔到火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