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科道官途:高中老师的逆袭 > 第16章 赴市赶考

第16章 赴市赶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科道官途:高中老师的逆袭!

过了一会儿,温婉的情绪逐渐平静,继续说道:

“我选择不了嫁给谁,但却可以选择和谁上床,你就是我选中的男人。”

张扬沉默片刻,又问:

“那以后呢?”

“我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在拼命地抓救命稻草,现在抓住的救命稻草是你,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对不起小婉而要和我撇清关系,我也不会和你闹,我会默默地离开,去寻找新的救命稻草。”

温婉的语气中带有一丝悲凉与无助。

别看她出身官宦家庭,看似风光显贵,背后的心酸无奈又有谁能体会?

普通人还可以反抗家庭,做自己的主,但她的家庭太强大,她根本反抗不了。

张扬没法给她任何承诺,只能在此刻紧紧搂住她。

“给你个忠告。”温婉又说。

“什么忠告?”

“你要真想和小婉在一起,就赶紧把生米做成熟饭,听说他叔叔要升常务了,升了常务,就是县常委,将来有可能当县长,你那时候再想娶她就不容易了。”

“他叔叔什么时候升常务?”

“正式履任要到明年三月份的人代会,但到了今年十一、二月,基本就板上钉钉了,所以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张扬沉默了。

他记得在上一世,宁小婉就是在十二月份和自己分的手,看来是即将升常务的叔叔给她施加了压力。

“小婉是个比较保守的人,她如果要嫁给别人,可不会像我这样还和你保持关系。”温婉又说。

这一点张扬深有体会,无论自己如何要求,她一直对自己有所保留。

而温婉却主动奉献出了所有。

这天晚上,两人聊了很多。

温婉毕业于三晋大学,这是一所综合类一本院校,因此和张扬有较多的共同语言。

而宁小婉是专科毕业,思想、学识、兴趣和眼界,都和他相差很大,两人在一起更多是生活伴侣,而非灵魂伴侣。

第二天早晨。

张扬一觉醒来,温婉已经不在了。

他在床单上看见一抹嫣红,心中更是百味杂陈。

床头柜上有一张纸条。

上面只有一个电话号码,以及一个鲜艳的唇印。

一切都在不言中。

他回到学校,老是想着昨晚的事,生怕见到宁小婉,但她却主动找了上来。

“我要请假。”

张扬心中一沉,暗道,莫非是自己和温婉的事让她知道了。

但随即一想,她如果知道,绝不可能表现得这么平静。

于是不动声色地问:

“为什么请假?”

“我爷爷生病了,我得去照顾他。”

“我和你一起去看望他吧。”

“你会让我爸打出门的。”宁小婉瞪了他一眼。

张扬摸着鼻子,尴尬地笑了。

“去多久?”他又问。

“不知道。”

“难道要一直照顾下去?”

“我得等到我爷爷开口,同意咱俩在一起,然后才能回来。”

“你们家的事,是你爷爷说了算?”

“以前是我爷爷,现在是我叔叔,不过我爷爷说话还有点分量,我叔叔也会考虑他的态度。”

“因为你叔叔反对咱俩在一起,所以你就搬你爷爷出来压他?”

“除此之外,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宁小婉无奈地摇摇头。

张扬十分内疚,搂住她的肩膀,柔声道:

“对不起!”

“你当然对不起了,我上次离开那么久,你也不来看望一下,我是真的差点不想理你了。”

宁小婉说罢,又瞪了他一眼。

“我以为你生我的气,故意躲着我。”

“我是生你的气,但我可没故意躲着你,我是照顾爷爷去了。”

“你前段时间没来,就是因为这件事?”

“不然你以为呢?”

“我以为你躲在某个角落扎我小人呢。”张扬笑嘻嘻道。

“这次回去就扎,扎死你。”宁小婉没好气地说。

张扬抬起她的下巴,吻了上去。

宁小婉踮起脚尖,双臂搂住他的脖子,热情地予以回应。

经过这些波折和误会,两人的感情又更进了一步。

宁小婉走后,每天晚上都会把电话打到办公室,和他聊上半个小时。

他偶尔也会给温婉打上一个电话,聊一下最近发生的事,以及内心的想法感受。

这种脚踏两只船的感觉,令他又愧疚,又兴奋,就像食用了罂粟果,欲罢不能。

除此之外,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他花了很多时间来辅导陈雪的数学,并把高考原题稍微改动一下,混合在其他题中让她做了。

陈雪现在对他是言听计从,无论他说什么都深信不疑。

他抽空会给陈雪讲燕大的文化历史、景点建筑、趣闻轶事,陈雪听了,眼睛中闪烁着异样的神采。

“你想不想上燕大?”他问陈雪。

“想!”

陈雪先是点头,然后又黯然道,“我的分数差太多了。”

“以你的天分和努力,上燕大是绰绰有余的,但你辍学耽误了太多时间。”

“是的。”

“今年高考你先尽力考,不管考成什么样,咱们都复读一年,明年一定能上燕大。”

“真的?”

陈雪惊喜交加。

“你信我吗?”张扬笑问。

“信。”

陈雪用力点头。

“信我,就听我的,保你能上燕大,到时候你就不应叫我老师,而是要叫我学长了。”

张扬给她描绘了一副无比美妙的前景。

“我全听你的。”

陈雪神采飞扬,兴奋得无以复加。

流火七月,终于来了。

决定无数人一生命运的高考,也如期而至。

县里是不设考点的,所有考生都得去市里参加考试。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把考生集中起来,统一监考,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毕竟越是小地方,可钻的空子就越多。

在这个世界,对高考舞弊的处罚力度非常大。

一经查实,考生所有成绩作废,终身禁考。

协助舞弊者都要判刑,如果是有组织地参与舞弊,主犯甚至会被判死刑。

但经不住上大学的诱惑太大,比贩卖毒品、拐卖儿童的诱惑更大,总会有人铤而走险,以命博一个富贵。

二是突出高考的神圣感和庄重感。

古代学子们是赴京赶考,现在考生多了,都跑去京城不现实,所以就改成了赴市赶考。

当一个地市的考生汇聚一堂,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挤上通往大学的独木桥,那种惨烈悲壮、荡气回肠的场面,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内心。

就像人们看到从战场上血战归来的老兵,也会发自内心地敬畏一样。

高考就是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其残酷程度并不亚于真正的战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