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灵泉娘子力拔千斤 > 第216章 刘四娘学记账

第216章 刘四娘学记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灵泉娘子力拔千斤!

刘四娘带着大家去了新加盖的作坊那边,这里有炭炉子,很长的烟囱,很暖和。

“炉子上一直烧着水,谁渴了,自己倒水就好。”

刘四娘跟大家说了说,就让大家先自己找椅子坐。

为了方便大家做活,作坊弄好的时候就做了很多椅子,都是带靠背的,很宽敞,坐着很舒服。

如果累了,还能靠着歇一歇。

刘四娘还准备了盆子,让大家没洗手的先洗洗手,然后就给每人发了四根竹签子。

大家看着这竹签子,还觉得奇怪。

什么东西用竹签子弄?

还不如筷子粗呢,但也不是很细,反正比纳鞋底的针都粗。

刘四娘先给大家看了样品,然后告诉她们这些东西大概是怎么做的。

“大家想在咱们这里做活,首先还得签一个保密契约,签了契约就能学手艺。但不能把手艺随便教给别人,教了就是违约。

更不能用我们的手艺自己去做私活,一旦违背契约,要赔偿我们的损失,一千两。”

毕竟这是新兴的手艺,一经推出,肯定很受欢迎,会有其他人来模仿。

如果不签保密契约,手艺泄露出去,他们的损失就太大了。

大家一听竟然要赔偿这么多,都有些往后缩。

她们可没这么多钱。

庄岩娘却是出来说,“我签,想赚钱肯定不能把手艺传出去,这是人家四娘家的手艺,人家要拿去赚钱的,只要在这里好好干不外传,我相信四娘不会亏待咱们的。”

刘四娘说,“对,等学成了手艺,一副手套可以拿五文钱,帽子可以拿六文钱,围巾也是六文,以后还会有更复杂的东西,拿的更多。”

“只要是勤快点的,一天赚个十几文甚至二十多文钱,不成问题。”

只要手快点,熟练了,织起来就快了。

大家本来还在担忧,但一听能拿到这么多钱,那点顾虑也打消了。

她们坚信自己不会把这手艺泄露出去,一定会老老实实赚钱。

有了庄岩娘的带头,大家都陆陆续续过来签了字。

看众人都签字后,刘四娘才开始带着王英姑和芍药一块给大家做演示,告诉她们该怎么做,要做什么。

大家跟着一点点的学,一开始弄得很不好,刘四娘跟她们说弄错了可以拆掉重新弄。

“大家先学,不着急,其实也不慢,一两天就能学会。”

众人都跟着认真学,这学会了一天能赚好些钱呢。

而且这可是长期的活,能长期赚钱,一定得拿到手。

就算以后时间不多,每天赚几个铜板,一个月就是一百多个铜板,一年二两银子呢。

钱太难赚了,男人们平时出去干活,一年都未必能赚这么多。

大家学的认真,刘四娘、王英姑和芍药也教的认真。

有些手巧的,很快就找到了窍门,学的慢的,刘四娘也让她们慢慢琢磨。

庄岩奶奶倒是厉害的,竟然比年轻人学的还快,做的又漂亮,线的松紧一样,戴上特别舒服。

好几个人赶紧跟她请教窍门,也想早点学会早点赚钱。

王英姑教完大家,就开始做自己的活。

这是林湘湘拜托她做的,给司马卿做一套帽子和围巾,给何伯、陈先生和欧阳青各一套,司马卿还想给自己的亲戚要几套。

司马卿也不好意思白要,还给了银子,林湘湘就当这是第一单生意了,还把收到的银子给了刘四娘。

刘四娘还说不用,但林湘湘坚持把银子给了她。

“娘,您这段时间也学了很多字,以后得学着记账了。这手套围巾的生意我觉得还是您来管比较好,以后这些事儿,都得您来办了。”

她自己是不打算管这么多事情,她就想好好读书练武学医术,然后玩一玩。

要是她什么都管,以后做了别的生意也是她管,那她得累死。

还不如一开始就交出去,让林平安和刘四娘都学着做这些。

而且她一个六岁的孩子,做的太逆天了,也确实是吓人。

刘四娘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己这当娘的确实得担起责任来,不能什么都指望孩子弄。。

她家闺女可才六岁呢,不能累坏了。

“行,那娘好好学。”

手套作坊这边进行的很顺利,来做工的都很高兴,想快点学会快点赚钱。

梁静香那边也陆陆续续把毛线送来,仓库里很快堆积了很多的毛线。

等村民们都学的差不多了,就开始了大批量制作。

一开始是一些简单样式的,大家做的都差不多。

之后就是一些复杂颜色搭配的,有做好的样子,一个人负责一个花样,照着样品做就行。

手套帽子围巾有大人用的孩子用的,孩子用的还分两三种尺寸,毕竟孩子的个头相差太大,不可能十几岁的跟几岁的孩子用一个尺寸。

这样一批批的制作,很快就堆积起了货物。

司马卿看到了自己的新帽子和围巾,很高兴,在学堂里显摆。

陈先生也有自己的,现在天冷了他也冷,就戴上了,还戴上了半指手套。

这一下,真的暖和多了。

何先生和欧阳青也都戴上了自己的,一样觉得暖和又舒服。

司马卿把一堆帽子围巾手套的包好,加上几瓶药丸和信以及年礼,一块送到京城去。

那里面的帽子围巾手套有给皇上太后做的还有给几个侄子侄女做的。

关系好的他就送了,关系不好的,他也不送。

反正他也没打算巴结哪一个。

何伯帮忙把东西收拾好,想了想,最近皇上来信好像更多了,对小殿下在这里的生活也更好奇。

之前总觉得小殿下来了是受苦,说不定过不了多少年人就没了。

但来了后,不光身体好了,心情好了,整个人都精神很多,学业也越来越好。

何伯觉得,再这么好下去,皇帝会不会起忌惮的心思?

东西弄好,司马卿又想起来一件事儿。

“祁统领还在这里没回去吗?”

祁连被派来抓东泰国的奸细,结果奸细没抓着,后来被派去剿匪了。

现在也不知道抓着人没有。

何伯也很无奈,“好像是抓着了两个,但并不是要紧的人,知道的信息不多,但已经确定,东泰国那边确实是派了人过来,好像是在找什么人。”

祁连把信息瞒的很严实,何伯也只打听到这么点信息。

司马卿对这些倒是没兴趣,也就不问了。

只是不知道,什么人对东泰国那边这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