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 第29章 一片哗然

第29章 一片哗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陈遇不置可否:“程朱理学也没有吗?晦庵先生可是被称为朱子。”

“其实大家都知道,儒家从汉时开始已经变了,理学不是孔子的儒学。”

方时叹息一声:“穷天理可以让百姓过得更好,灭人欲不如荀子礼法治国。

然而,一旦穷到理没有转化成工具,没有用到老百姓身上,又会化为空谈。

灭人欲也一样,晦庵先生灭的是私欲,可架不住某些人,为一己之私,篡改经典,堕入佛门之流。”

陈遇满眼赞赏:“所以你是想学孔圣人,有教无类,将真正的儒学传播开?”

方时微微一笑,转移话题:

“我可没那么大志向,陛下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有一天陛下让我去打仗,我不是也得去。

我希望明年北伐,能彻底解决北元,这样大家都能轻松点。”

“你说的没错,战争一停百姓也能好过一点。”

陈遇微微颔首:“陛下定的黄册制度,有点小国寡民的意思,也不知将来会如何。”

“目前是好的,未来怎么样,谁也说不清。”

陈遇看着方时,心中有些无奈:

[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点话都不漏啊!]

“崖山海战的故事,是你上奏陛下的吗?”

方时点点头,这事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他也没必要隐瞒:

“确实是晚辈所为。”

“朱襄氏一事,你怎么看?”

“一阴一阳谓之道,传的越久越好,朱襄氏不仅仅是炎帝,更是神农。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黄帝的余泽也该没了。”

“哈哈哈……”

陈遇大笑一声,随后起身:“多谢方司柬解惑,老头子先走了。”

方时望着陈遇离开的背影,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知道对方在试探。

可是,为什么听到炎帝是神农,就笑着离开,方时可不认为以陈遇的才华,会想不到神农。

[算了,先去祭拜上香。]

从方时说出黄帝之后,陈遇一下子明白方时的志向,因此才笑着离开。

[黄帝后裔守不住江山,那就让炎帝后裔来守,那些人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就算没有这些人,方司柬大概率也会在合适的时机,传出陛下是朱襄氏的后裔。]

[黄帝、神农,方司柬是想在大明来一场从上到下的变革,神农是他的武器。]

回到家后,陈遇立马叫来了陈学:

“我跟方司柬谈过,传信给思远他们,别管朱襄氏一事,随他们怎么闹。

至于京城,从《女诫》入手,虽不能全怪班氏两兄妹,却真真害苦老百姓。”

陈学有些为难:“父亲,程朱理学还在,单单《女诫》可不管用。

我知道父亲厌恶溺婴一事,可这毕竟是大势所趋,何苦来哉。”

“你知道方司柬和我说什么吗?”

陈学摇头。

“夏商周秦汉唐宋,他们其实都是黄帝后裔。”

说到这,陈遇眼中精光闪过:“黄帝后裔没守住这片土地,他们已经失去资格来管理百姓。

陛下是炎帝神农后裔,那么这片土地就由陛下来管理,以前的制度和治国理念也该换换了。

重要的不是女诫,而是白虎通德论,通过女诫,来去掉白虎通德论,结束先贤人后百姓的做法。”

“儿子还是不明白!”

陈学一脸疑惑:“陛下完全可以独断专行,何苦这么麻烦,撤掉宰相制不就是这样。”

“能一样吗?”

陈遇详细解释:“宰相制没有触碰他们的利益,只要不是真想篡权夺位,不会太在乎。

因为,不管什么制度,都需要这些文官来管理百姓。

而天人感应不同,这是他们限制陛下权力的最佳方法,一旦独断专行,会失去大量士人之心。

以后进入朝堂的只会是,贪权夺利之辈,不会再有贤才。

只要去掉年轻士子心中的天人感应,再用天心即民心替代。

往后朝堂,会慢慢有一批天心即民心的官员,直至全部占据朝堂。

到那时,所有官员都不再紧盯着君王德行,而是紧看着百姓生活,不再有空谈误国之辈。”

陈学心中还是有些不明白,不过想到自己父亲的年纪以及理想,只能点点头:

“马上过年了,是现在去还是年后。”

“现在就去,让王氏在牢里过个好年。”

陈学离开后,陈遇也没闲着,拿起笔开始写信,单单靠他一个人是无法掀起波澜。

他没有多少时间慢慢酝酿,只能找他的老友们帮帮忙。

书信刚写到一半,陈学又急匆匆跑进来,陈遇有些疑惑:

“出什么事?”

“陛下赐婚,永昌侯嫡长女下嫁方司柬。”

“啪嗒!”

陈遇惊得连笔都握不住,不敢确定开口:

“蓝玉之女嫁给方司柬?”

“是!”

陈学忍不住劝说道:“爹,要不暂时别动,陛下已经举起屠刀,看看谁会在这时候跳出来。”

陈遇沉默良久之后摇摇头:“陛下不会这么不理智,就算陛下想举起屠刀,皇后殿下也会劝阻。

联姻之事应该早就有了,这时候下诏赐婚,不过是想看看还有哪些人不在他的掌控中。

不用去管,我还怕这把火不够旺,刚好有这机会,得好好利用。”

[看来陛下和太子确实看重方司柬,文官那边他是去不了,勋贵这边也不能真正放心他,方司柬只能当个孤臣。]

[陛下已经下定决心,也不知道以后是好是坏。]

[权力不再受到制约,一旦皇家出现昏君,苦的还是老百姓。]

[算了,不管以民心为借口来巩固皇家权力,还是真正为百姓做主,总归现在都会让百姓好过些。]

赐婚一事不仅仅让陈遇惊讶,在京文武百官纷纷倒吸一口气。

京城某些读书人更是集合在一起,纷纷表达自己看法:

“攀附权贵,枉为读书人,太子殿下怎能留此辈在身边。”

“蓝玉何许人,国朝之耻,是天下读书人大敌,方时身为读书人怎能做出这事。”

“别酸了,看你们一个个道貌岸然,换做你们不也一样。”

“……”

郑国公府邸,常茂兄弟三人也是面面相觑,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最小的常森率先开口:“大哥,舅舅这是疯了吗?怎么能去找皇后殿下请旨,这不是把表姐往火坑里推?

一个小小的司柬,有什么资格娶侯府嫡女?”

“你问我,我问谁去?”

常茂白了他一眼:“想知道,自己去问舅舅,反正我不去。”

“二哥,要不你去问问?”

常升直接起身,踢了他一脚:“滚,你们害怕我就不害怕?

你们也知道舅舅对表妹怎么样,不可能害她,我们安心等着喝喜酒。”

比起常家三兄弟的没心没肺,延安侯府的唐敬祖却是在大发雷霆。

“好你个朱重八,真想用方时来收拢军权,真当我们吃素的?”

“放肆!”

“砰!”

主位上的唐胜宗用力拍了下桌子:“谁允许你直呼陛下名讳,你不要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