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之万万想不到 > 第151章 回乡赴考

第151章 回乡赴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之万万想不到!

时间飞逝,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又是一年荷花飘香。

林春生和杨泽进了国子监读了几年书,虽是监生却无法直接参加会试。大兴此时的考院规定,即便是成绩优异的监生,也还是必须先要参加乡试,成为举人后才有资格考进士。

今年二人都有下场的打算,春生在国子监里成绩遥遥领先的存在,宋祭酒建议他直接在京城参加乡试便是。

而杨泽文章稍弱,宋祭酒建议他回岭南,同样要回乡考举人的还有宋清泉。

宋清泉成绩并不差,但宋祭酒有自己的考量,宋清泉在潮州考的小三元,万一能在老家再次考头名,将续写宋家一门三进士的神话又添新的佳话。

于是宋家派了向导,国公府出了护卫,两府可以结伴同行,这样也更安全一些。

一起回乡的还有宋老夫人和宋清泉的娘亲杨琪,因为大孙女嫁入皇家,宋老夫人在京城一住又是两年。她还是喜欢潮州老家的气候,在长安一到冬日她经常流鼻血太让人难受了。一听小孙子要回乡,早早就让婆子收拾好了行李,二话不说就要一起回,闹得宋祭酒头大。

宋家这边宋老夫人着急着回乡。

国公府里,阿宏和雅雯带着1岁的儿子也在回乡的队伍里,夏儿也着急着要一起回乡。

“爹,我也要跟宏叔和雅雯婶婶一起回乡。我都好久没见到外公外婆了!”夏儿今年已经十二了,今年突然升高像打了催生剂一般神奇地开始拔高。夏儿突然受到鼓舞,每天制定了严格的摸高计划,整天在练武场跳,身后跟着春风和夏阳,不明所以地跟着姐姐一起瞎跳。

“你回去干什么?别乱跑,你婶婶也不在府里,你留在府里刚好可以帮娘。”杨梅马上反对了。女儿不在自己身边,单独回乡,总感觉不安心。

林荣笑道:“你不会是学琴学得烦了,找着借口要溜吧。回乡路途遥远,路上也很辛苦,你当初来年纪小没啥感觉,如今再回去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宏叔回乡休整个把月又要回来的。”

原来雅雯成亲后,很快怀孕了,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教导夏儿。

林荣便又给夏儿找了学才艺的女夫子。

这女夫子才艺不错,可为人古板,一板一眼地教,搞得好学的夏儿都要逃学了。本来自己对学琴还挺有兴趣的,差点让这个夫子给整的生无可恋,整天给林荣吐槽。

夏儿道:“爹爹,哪有啊。您可听到了,我那天还谱了曲,连夫子都夸我了。”

没错,继盗唐诗之后,无耻的穿越人林夏儿又开始盗现代编曲,整了首精忠报国古琴版,把夫子感动地泪流涕下。

“我可以和宏叔一起先去江城,先把冬冬哥接了再一起回乡。到时如果实在累了坚持不了,我就呆在江城不继续走了,让二姑把我送回来,这样您总放心了吧?”夏儿又想到一法。

“就你滑头,本来你宏叔就要去接伟贤的。”林荣道。

夏儿乐呵呵地:“爹爹,我也好久没见到二姑和蓉妹安哥儿了,今年过年他们也没回京城,您就让女儿去吧。我保证一路上听雅雯婶婶的,乖乖的。”

软磨硬泡的总算把林荣磨同意了。

夏儿也开始了买买买的疯狂购物。

东市西市到处跑,巴不得把京城里的好玩的玩意都带一份回乡。

最后还是雅雯禁止她再继续买了,“夏儿,一个马车都装不下你的东西了。”雅雯无奈地摇着头。

“我都三年没回老家了!看,这是给外婆外公的。这个是给老叔的,这个是给君妹的。。。”林夏儿翻看着一件件的礼物,每一件都有自己的归属,一件也不能少。

杨梅无奈地叹了口气,“最好把整个长安带回去。”

“那我带不了,娘亲,我回乡去了,您可别太想我,免得我路上一直打喷嚏。”夏儿道。

“哪个要想你了,你回乡去,我可终于可以清静点了。”杨梅笑道,手里动作却不停,帮夏儿整理着带回乡的礼物。她如今确实没那么容易回乡,林荣户部事务繁忙,暂时没有那么多年假可以陪她回去。更何况春生要在京城考试,府里还有两个精力旺盛的小儿子,实在分身无术。

林夏儿皱着鼻子道:“娘亲,我怀疑您是口是心非,我赌我刚出门口你就开始掉眼泪。”

“你个鬼丫头,哪有人盼着自己娘亲哭的。再瞎说让你爹收拾你。”杨梅手里动作不停,好像不找点事做心里总不安定。夏儿道:“娘,别整了,等会我让阿珠和姜花弄。对了,姜花一起去张妈妈愿意吗?”

“小姐,这有啥不愿意的。您都去,小姜花怎么就去不得了?”张妈妈也在帮忙收拾着夏儿这一大堆礼物。女儿跟着小姐又学识字又学算数,姜花还是扫盲大院里学得一般的。算数水平都比自己强多了,张妈妈心里只有感恩。

“毕竟那么远那么久,姜花长这么大还没离开过你身边吧?”夏儿问。

张妈妈笑道:“是没离开过,原本在公主府,也就元宵灯会带她出去街上逛过几回,来了国公府,至少还出过城。”顿了顿又对杨梅道:“夫人,孩子长大了总得让他们自己成长,小姐聪明伶俐,出门在外您也不必过多担心。”

杨梅道:“道理都懂,只是这心里呀就是不安。”

“对了,这匹云锦带去江城给二姑,本来过年要给她的,没想她们今年没回来。你爹专门从江南请人织的。这个给你们小姑娘做裙子正合适,你的夏装已经做好,到时一起带了回老家天气太热穿正好。”杨梅从旁边拿过来一匹料子,夏儿接过掀开看了一眼,“娘亲,这么好的料子你确定我去老家穿,等会那泥土路一走整条残废。”

夏儿想想老家门口那黄土路,每次下雨过后泥泞不堪,不像在国公府都铺着青石板,下雨虽也是湿漉漉,但并不会沾一路泥。

“你对老家有什么错误的想象,这次回去了自己去看看。”杨梅神秘地笑着,并不告诉女儿,老家这几年早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好吧。”夏儿心里暗暗道,记得让姜花给自己再收拾几套普通的衣裤。

宋老夫人早就请人选好了出行的日子,七月鬼月,家里习俗比较讲究的都不乐意在这个月出行。所以两家早早约好了6月出行。

浩浩荡荡的十几辆马车都是女眷和两个赶考的少年,防卫责任重大。车队不止有两府的护卫前后骑马跟着,方贵还从武馆找了几个经常往南边跑镖的武师也跟着。穷家富路,更何况两府条件本身都不差,一路上倒也是和和美美地到了江城。

上一次来江城也是三年前了,宋家几位都没有来过江城,张远和李敏瑜安排了接风宴,李敏瑜是正经世家教育出来的贵妇,待人接物自然是无可挑剔。

宋老夫人性子又随和,很快二人便聊地火热。只不过宋清泉的娘亲杨琪却又是再一次显示出小家子气来。面对李敏瑜的热心搭话却一直是拘谨地答话。

李敏瑜把她们当做世交来交往,并没有端着自己的身份,可偏偏杨琪总觉得别人有诰命,自己的夫君管着家里的庶务,感觉自己是商人妇身份上总觉得低人一等。可怜又可悲的自我否定,让她在京城一直生活得不开心,也不乐意出去交往朋友。

杨梅一开始看在宋清泉和儿子女儿交好的份上,给她发了帖子请她都不敢上门,觉得自己上国公府去太羞愧了。一心只想着回潮州做自己天高皇帝远的宋夫人。偏偏宋庆又早早已经回了潮州老家,儿子又读书不常回家,女儿又还小,杨琪感觉自己在京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见杨琪态度不太热络,李敏瑜也不恼,转头就和宋老夫人继续聊。自己礼节做到了,合不合得来这种事,并不是一见面就非要合得来聊得起劲。在她看来,杨琪低调点不说话也是对的。毕竟没有一定的学识和见识,在官夫人聚会场合,乱说话有时确实不如不说话,虽然今日的聚会更偏向于家宴。但给人留下不善言辞的印象总好过乱说话被人背后戳脊椎好。

毕竟是回家赶考借住江城,不免聊着就聊到今年要下场的孩子。

“我家安哥儿今年也要下场试试,他爹说他火候还未够,应该是考不上。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让他去锻炼锻炼,试试才知道自己才学欠缺,接下来三年才知道要更努力。”李敏瑜说起儿子,脸上的神色都温柔了几分。做娘亲的就是这样,都觉得自己的儿子肯定是最好的,但是又怕万一不敢把话说得太满。

宋老夫人看了杨琪一眼,见她愣愣没有接话,笑着说:“你这妮子,就是谦虚,我刚看你家小子,温文有礼,进退有度,我随便问了几句,他也是认认真真地回答我老婆子。看上去是个有耐心的孩子,这般心性用在读书,肯定是不差的。”

李敏瑜哈哈笑了几句,道:“多谢老太君夸奖了,这小子礼仪这一方面还是学得不错,平日休沐都跟着他爹也在城里走访百姓。我就怕他从小不食人间烟火,他爹教他,不懂这百姓疾苦,以后如何为官为百姓做事。他爹从小就让他要在百姓中去,这也让他养成了如今的性子。”

“好孩子,特别好。老二媳妇听到没有?平日不能光让清泉死读书,也要多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原本在老家,还隔三差五出去爬个山,去村里下田,这几年在京城反倒老拘着他读书。原本性子多开朗,你整天跟他说些什么,看看如今变得沉默寡言的,你可要多注意点。读书是为了什么?可不是为了考取功名这么简单。”宋老妇人见杨琪闷闷不乐就恼火,这老二媳妇在京城呆了几年,除了围着儿子转,啥也没进步,怎么还是如此油盐不进?

杨琪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她就知道,婆婆就是看不上自己。自己在京城又没有其他营生,家里管事的又是大伯娘,她整天无所事事好不容易等到儿子十天回家一次。还不能让儿子陪陪她吗?“娘,我知道了,清泉平日都在国子监,难得回家,我也是想让他多陪陪我说说话。”

李敏瑜接了话,“我家安哥儿也在书院读书呢,不过我们离的近,也没有要求一定要住在书院,倒是经常回家。只是我们府里他回来了也就是来请个安,平时都在前院跟着他爹。我身边只有一个女儿陪着。宋夫人别怪我多嘴。男儿志在四方,咱们后宅的事还是少烦他们为好。男孩子该读书读书,剩余的时间得让他们跟着父辈们学习,这官场的交际,可比我们妇人的家里长短重要多了。”

宋老夫人赞同地点点头,老二媳妇这几年越是陷入了疯魔,休沐时间不让儿子出门,同窗约他出游她也不乐意,去拜访交好的家族她也不乐意,这也是她这次为什么狠了心要把她一起带回老家的原因。再让她跟着清泉,这孩子以后都废了。

而宋清泉此刻却难得的放松,与夏儿一起站在黄鹤楼上,远眺着平静的江面,哪怕是静静站着一句话不说,迎面吹来的江风,也让人觉得安心。穿过江面吹来的风沾染湿气,带着几分凉意,倒是为这炎炎夏日增添了不少凉意。

“夏儿,我们是不是有半年没见过了?”清泉叹了一口气。

林夏儿侧着头看了一旁的宋清泉,“过年一聚后就没再见过。是得有小半年了,我看你精神气很差是怎么了?”

宋清泉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不知从何说起。”

“小书呆,你不会真的把自己读书读成书呆了吧?从头说,慢慢说,这一路我看你欲言又止的是咋了?信里又”夏儿转过身子,对着宋清泉说道。

宋清泉也转过头面对着夏儿,脑海中闪电般闪过在潮州老家见第一面时,夏儿怒斥坏仆人的画面,那时他就想,这世上怎么有如此鲜活的小姑娘。

今日他还是想问,夏儿,如何才能活得这般鲜活通透,人生如何才能过得精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