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之万万想不到 > 第34章 入府

第34章 入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之万万想不到!

秋日的黄昏光景最是浪漫,杨梅和小弟弟被徐氏和杏花小姐姐保护着到了新马车去休息,夏儿和阿珠在原来的马车,夏儿终于可以把小宝抱过来一起了。

小宝兴奋极了,它最近每天被杨伟贤和阿宏叔抓在一旁,又怕它在马车里影响春生和杨泽读书,经常被绑在马车外的车架上和赶车的师傅一起吹风。终于又可以跟小主人一起玩,兴奋地在马车里滚来滚去。

可没过一会,它就无聊了,这马车里闷闷的,也看不到外面风景,还好小主人也坐不住,她打开了窗户吹着风,小宝也趴着前脚出来吹风,吹得眼睛都眯上了,护卫的叔叔经过她们这俩车都被逗乐了。

缓缓行的车队终于在日落前到达江城。

知府大人的府上,下人们已经点好了灯笼,这是一座仿江南的园林庄园。

庄园内,建筑师傅巧妙地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不止有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清幽秀丽的池塘水帘,更有无数穿插其中的奇石异木。

园中主人居住的主院和附院,每个院子那绕着围墙屋脊建造的雕龙画凤,真实得像要腾空飞去似的,令人惊叹不已。

这园子占地其实并不大,却采用变幻无穷、不拘一格的装饰手法,在这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走在园中,应接不暇的景物让人仿佛忘了身在何处。不禁沉醉其中。

管家已经让人先行一步进屋通报,又安排了下人安置马车和车队其他随行人员,这才带着客人们前往主院。

这边张远夫妇也是带着儿子和女儿等在门口相迎,虽是亲人却素未谋面,还好有林敏瑜在,热情地给双方介绍后见了礼才迎进了门。

女眷们都跟着李敏珑回了后院。

李敏珑一直微笑着,亲自上前扶着自己的表嫂杨梅,亲亲热热地介绍着路过的亭台楼宇,又让她安心在自己家里养胎。

杨梅一路忐忑总算稍微放心,二叔的姐姐敏珑姑姑看上去还挺好相处,没有因为自己是高官夫人便高高在上,其实杨梅一直还觉得自己是村里人,并没有把自己代入国公府人的觉悟。

“就怕这孩子来的不是时候,耽误大家了。”杨梅说道。

李敏珑不同意了,“肚子里这个小家伙可太聪明了,嫂子你看,他知道咱们刚认到亲,便投胎进来,喜上加喜双喜临门了,是个有福气的。”

夏儿听了都感慨,姑姑啊你可真会,杨梅本来就不善言辞,哪里见过有人这样夸。

夸完那还没成型的小胚胎。又夸起了夏儿,说她长的像她娘标准的美人脸,又夸她落落大方的不怯场,一看就是国公府的小姐范。

又拿出给孩子们准备好的见面礼。

给弟弟的是一个纯金打造的长命锁,给春生的是一澄泥砚,时下文人雅士所喜爱推崇的砚台,而夏儿则收到了人生中第3份首饰。

一对纯金手环,手环上雕刻着丰富的花朵叶子,挂着两个金铃铛动起来叮叮当当的声音很是清脆好听。

受到上次宋清泉突然上门未准备见面礼的教训,杨梅便让林荣打了一些金葫芦,装在红色小香包中以防万一。

看,这会派上了用场吧。

给李敏珑的孩子见了礼,又表示自己贸然来访未用心准备,下次寻到合适的礼物再补给孩子们。

李敏珑连连摆手,“嫂子这样说可就见外,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夏儿玩了一会便脱下来交给杨梅了,李敏珑问道,“怎么不戴着呀?”

“姑姑,夏儿每日还要练字,这挂着不方便呢”夏儿依依不舍地,其实她还挺喜欢这小铃铛的。

李敏珑说道:“夏儿都有读书啊,那可真是不错!”心里对林荣和杨梅又高看一分。顿了顿又问:“都读什么书呀?”

夏儿有条不紊地答道:“学了《论语》是哥哥教的。路上在背诗。”

“她二叔说要教她作诗,她还不乐意,整天编排长辈呢。”杨梅吐槽道,本来不好意思说。但李敏珑不是外人,还是可以说的。

李敏珑“噗”的一声笑出声来,“瑜弟哪里会作诗,那不是耽误夏儿吗?他那水平还不如安哥儿。”安哥儿是她的大儿子,在江城书院读书。

“啊?”杨梅傻眼了。

哎,夏儿可算是遇到一个敢说实话的人了。

后院开启了吐槽林敏瑜模式,前院正厅张远正在考量春生和杨泽。

杨泽在书院读到甲班,成绩自然是不差的,张远的提问对他来说只是当做夫子平日的提问轻松解答。

春生也不怕被考,从容回答姑父提出的问题。

张远一边听一边点头,两个都不错,都是好苗子,勉励了几句便让人先带他们下去休息。

待林春生走了,林敏瑜才夸起他来。

张远听到春生才读了几年书还辍学了两年,不禁感叹他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有天分。

他高兴地对林荣道:“舅兄,春生这孩子未来可期啊。”

林荣眉开眼笑,连忙说小孩子家夸不得夸不得,脸上却是藏不住的骄傲。

很快,两桌宴席便摆好了,家宴而已,人员也没有分得太过仔细。不过还是自动地男性坐了一桌,女眷和孩子们坐了一桌。中间摆着一个屏风算是隔开来不同席。

夏儿平日在家都是跟爹和哥哥一起吃饭,从未遇到过分席,心里有些不太高兴,这封建社会可真气人,但毕竟在姑姑家,大户人家讲究,总不好说什么。只能高高兴兴地入了席。

席间,张远一直给林春生夹菜,又问了他一些路上发生的事,林春生一一稳重地回答。

另一桌的气氛因为有夏儿在那可就太好了,都不用等别人问。她就自动给姑姑和表妹讲起了一路上的趣闻。

比如第一次在野外过夜的时候,他们向导特别厉害,教会了她和哥哥如何在夜里根据星辰辨认方向。

自己以前只会认前后左右,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出来西边下山,但是只要换一个不认识的地方,她便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向导却是非常厉害,无论到了何处,从一棵树的树叶,果子结果的程度,一条河,一颗星星都能轻易分辨出方向。

当然了,第一次夜宿野外,因为太好奇学星辰认方向,贪看星星而被蚊子咬得满头包,眼睛都肿起来这种丢脸都事就不说了。

又比如路过某村,正好遇到了人家“迎老爷”,只见那位据说被老爷上了身的人,赤脚爬上用刀搭成的梯子登天梯上传民意,又赤脚跑过一片点燃的场地称下火海,场面非常热闹。那精彩程度,夏儿鼓掌都把双手拍红了。

又说了一路上吃了非常多好吃的,其中最难忘的,莫过于那家蟹光面做得很好的驿站。

浓郁的蟹黄酱淋在普普通通的一碗干捞面上,好吃的连盘中的汁都舍不得浪费掉。明明吃饱了还要硬生生地掰了个馒头把盘中的汁都沾了吃。

夏儿一通手舞足蹈地比划,还特地用了很多成语强调那蟹黄是如何好吃,什么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龙肝凤髓,勾引得不止大人们想吃,连姑姑的两个小孩也要流口水了。

安哥儿还忍得住,但年纪小点的蓉妹早就忍不住地吞口水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夏儿,她一说完,蓉妹立马转头看向了李敏珑。

“娘,蓉蓉也要吃大螃蟹!”

李敏珑掩嘴一笑,“你个小馋虫,螃蟹哪能说有就有,娘让人留意,有人卖了就买回来给我们蓉姐儿做蟹黄面。”

最后,夏儿大言不惭地总结:“总之,这一路上,除了背二叔的诗比较痛苦,其他的都非常好!”

林敏瑜听了在屏风那边都哈哈大笑起来。“夏儿,二叔等你作出比二叔好的诗来,不然还得继续读。”

“噢,放过我吧,好二叔。”夏儿哎哎叫求饶。

厅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