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万界商城助我开辟疆土 > 第38章 插秧建窑

第38章 插秧建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万界商城助我开辟疆土!

又过了几天,娃娃们的发烧好了,能跑又能跳了。

水边的稻谷禾苗也终于长好,足有手肘长的秧苗被全部小心翼翼地拔出,所有能动的族人们倾巢出动。

一个个赤脚踩进了水田开始插秧,鸿已经大概在田垄上画好了距离,每一排每一列该留多宽的距离。

族人们只管抬头一看就知道自己下一棵秧苗该插哪里。

三十多斤的水稻种子全部被育了苗,能种十几亩地。

眼前的水田很快被插好,所有族人又转战下一块水田。

还好有龙骨车和筒车,再多再大的水田经过他们几天时间的浇灌也蓄起了水。

他们现在只管插秧就是。

十几亩的地并不小,就是所有族人都来了,也一直忙活到了下午太阳落坡。

金色的阳光像是金子撒在了秧田里,每个族人们脸上都带着金灿灿的笑容。

虽然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盼。

营地里就只剩下了几个路都走不利索的娃娃,就是牙也带着小伙伴们给大人们送秧苗去了。

所以晚饭只能他来做。

不过还好,比起族人们做饭,他更喜欢自己做饭。

实在是族人们做的饭,味道很是单一。

除了烤肉就是熏肉,上次他在大棚里做了一次饭后,有族人本想照样学样跟着做,谁知道不是油少了,锅底糊了。

就是生的生,焦的焦。

外面是焦的里面是生的情况也不少见。

鸿不止一次叹过气,还不如吃烤肉呢!

好歹烤肉因为有了精盐的关系,变得有滋有味了不少。

看着眼前被火烧得开裂的皿器,他想也是时候烧一个窑了。

窑的用处很大,不仅可以保存火种,而且可以用来烧制东西。

到了冬天还能取暖,晚上冒出的熊熊火光更能驱赶野兽。

而且建窑普通的泥土也能做,用不着加其他东西。

越想越觉得可行,鸿干劲十足。

利落地做好了葛根稀饭和几锅鲜菇炒肉。

说来葛根这个东西也是好东西,它长得很像是红薯或者地瓜,黄色粗粝的外皮,里面却有米白色的果肉。

嫩的生吃起来微涩但甜,老的葛根也能用来磨粉或者炮制起来做药用。

他之前上山的时候,往下一挖就挖到了好多新鲜的葛根,白滋滋的冒出汁水来,很嫩。

因为脑子里有中医大夫的记忆,所以他轻易就知道了这是粉葛,跟苦葛不同,它带有甜味。

干脆就挖了回来,给族人们做稀饭吃。

至于鲜菇山上到处都是,随便走一圈都能摘一大背篓回来。

小黑嘴巴一伸,就要扑进锅底。

却被鸿及时挡住了,“去!小黑,叫族人们回来吃饭。”

小黑拿头顶了顶他胳膊,鸿无奈给他夹了两块肉。

它也不怕烫,直接一口吞了,才甩着蹄子走高地上去了。

等族人们回来,它也叼着两只稚鸡回来了。

鸿也不奇怪,直接杀了放血拔毛,给它单独做了一锅药膳鸡参汤。

里面加了很多鸿去山上摘回来的药材,药味浓郁但是补气血壮精气。

不然小黑长得也不会这么快。

他之前也没想到小黑不仅能够通过血食进补,还能间接通过药膳来补充自身营养。

所以小黑虽然没有大量血食吃,但是因为药膳的关系,长得也不慢。

尤其这还是一只会自己找东西吃,不要他们多费心的乖宝宝,鸿又能多说什么呢?

不就忙活一会儿的事?

本来他就很惭愧自己没有给小黑提供最好的营养了……

今天的小黑已经有了他胸膛高,身躯更是长达两米。

头顶上长出了浅灰色的角,等它的角彻底长好,它也就真正长大了,整个身体也就定格了。

它舌头一卷,鸡肉块混着药段被大口吃进了肚子里。

族人们也开饭了,一个个将就着竹筒装饭大口大口扒着菜。

黄色的粟米葛块粥温热开胃,就着鲜菇的鲜味他们几下就干掉了一竹筒,又眼巴巴地看着其他族人们。

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活,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就这么一竹筒实在是不够吃。

但是禾又说的很清楚,他们剩下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因此他们每个人每天的粮食都是有定数的。

就是鸿也只吃了一竹筒……

于是一个个只能回去拿自己熏好的干肉吃,一咬下去,牙都要崩了。

刚才兴起的食欲又飞速下降,再次食不知味。

鸿摇了摇头,看来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他们赤乌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起码要每个族人都能顿顿吃上饱饭才行,不吃饱饭人怎么会有力气干活呢?

不干活又哪来的美好未来呢?

粟米不够,那就鲜肉来凑!

明天让大石带着族人进山去,有他在,有肉吃,生活还能越过越差了?!

第二天很快到来,男性族人们进山去了,女性族人们带娃放牛放羊去了。

鸿则带着小黑去找陶土,毕竟要想烧制成功好的陶器,普通的黄泥土那是万万不行的。

一烧准定开裂,别说用来盛饭,就是舀水都难。

比较好的陶土那是很细很腻的那种,用水和了就凝在一起,带有一定粘性。

这样的陶土哪怕就是温度不够高,烧出来的成品开裂也少。

要是再加上碳灰、动物骨渣,能让陶土捏成的陶器内部空气被填实,在烧制的时候不会收缩变形,出现气泡或者孔洞。

在他脑子里,这个就叫夹碳陶,也叫黑陶。

可以说是最古老也是最好烧制的一种陶器了。

还好大山应有尽有,鸿和小黑很快就在黎河山另一侧找到了一个天然的陶土堆,用水在上面一浇,用手一捻,就能感觉到细微的粘性。

他高兴极了,赶紧用锄头挖了一大坨在竹筛上,然后用力碾碎。

把细腻的土直接筛进垫了阔叶的背篓里,这里土很多,他很快就筛满了一背篓。

仔细把这个地方牢记在心,就把背篓放在小黑背上,背了回去。

一回去,他就在河边捡了很多大石头,普通的泥土更是到处都是。

窑洞先用石头垒好,再用混着茅草段的黄泥填补缝隙。

椭圆形的等人高窑洞只在前面留一个大洞,里面黑漆漆的就是扔柴火的地方。

这个时候要是有铁架就好了,还能一层一层平铺在窑洞中间,铁架之间留一巴掌宽的缝隙,下面烧火,上面就能烧东西。

不管是烧陶还是烧鸡,那都是很棒的啊!

可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