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异世生活之小富即安 > 第148章 烦恼

第148章 烦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异世生活之小富即安!

有人欢喜有人愁。

林家几人吃的开心的时候,林梅有一口没一口的咬着中午蒸好包子。

徐二见她时而蹙眉时而视线放空,忍不住拿了个包子咬了一口,嗯,蛮好吃的啊,怎么他媳妇儿吃的那么痛苦?

晚上睡觉的时候,林梅翻来覆去想了很久,不知道要不要跟林竹坦白她发现了他们两人的事情......

身旁躺着的男人早就睡了,徐二睡觉的时候规矩——尤其是知道林梅怀孕后,生怕自己粗手粗脚的碰到林梅肚子里的孩子,平时都要搂着媳妇睡的,硬生生在短短几天内改了回来。

手脚都放在身旁,明明那么大的个头硬是只占了床上三分之一不到的地方。

思来想去大半宿的林梅都没得出答案,最后实在忍不住了,眼皮都要打架了,林梅这才合上了眼,沉沉睡去。

算了,想的她脑子都疼了也没得到答案,先睡觉吧,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向来利索的林梅也难得当了回鸵鸟。

林竹觉得自家大姐这两天有些奇怪。

先是在他跟前不住的叹息说梦到了爹娘,说想起了小时候爹娘还在的时候,林竹开始搭话后,话题就慢慢转到了要给他相看媳妇上了。

林竹:“......”

这话题牵的有点远,不过也能看出林梅的心急。

可林竹都有男朋友的人了,哪里还能听从大姐的话去相亲,找了各种借口婉拒了。

林梅不知道咋的,对这事乐此不疲,昨儿刚提过今日又来念叨一遍,听到林竹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林竹听了三天后,问道:“姐,你怎么突然这么着急我娶媳妇这件事了?我不是说等林阳也娶了媳妇我再找的吗?”

这也是林竹之前给林梅说的理由,等林阳娶妻估计都是十年后的事情了,到时候林竹都快三十了,再拖个几年家里人估计也放弃了。

林梅哪里不知道他是在找借口拖延时间,只默默看着林竹,眼里闪烁着他看不懂的情绪,林竹看的一脸茫然。

林梅叹了口气,终究没说什么,她仔细想了想,还是决定不戳穿林竹。

就这跟犟驴一样的性子,林梅害怕她前脚跟林竹挑明,林竹后脚就索性摆烂了,理由林梅都想好了,反正她也知道了,兴许这混小子还会死缠烂打的让她来打掩护!

她一想到这种可能就心塞,最后决定装作不知道,顺道旁敲侧击的让林竹和陈誉继‘断了’。

这几日她不仅看到林竹的时候痛苦,看到陈婶子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心情,甚至对陈婶子升起了一股同情心理。

她好歹还撞破了林竹两人之间的事情,虽说不算主动的,但也知道了些许真相,而陈婶子就是完全被蒙在鼓里的那个了。

想到之前陈婶子对她家的种种关照,林家父母去世时还特意拿了粮食来救济林家,甚至林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陈家帮忙找的,连她嫁人都是陈婶子帮前忙后的,这份恩情不可谓不大,因此,虽然林梅生气陈誉继对自家弟弟下手了,可她同时也是心虚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林竹要不愿意,陈家小子就是追的再紧也没用,到底是两人都有错。

最重要的是,林家有两个儿子,哪怕林竹扳不回来了,也有林阳在,也能继承香火,可陈家就陈誉继一个啊!

真真的独苗苗,就这一棵的独苗苗被霍霍了,要被陈婶子发现了,她不得气晕过去?种种原因,林梅谁都不敢说,生怕这个‘和平’的现象被戳破了。

她不是不知道男人也能在一起过日子,可那都是穷的娶不起媳妇的人才会这样干的,不说别的地方,林家村就没有这样的例子,距离较远的李家村倒是出过两例,可那是人家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了,想着两个男人卖苦力也能过活才一块搭伙过日子的。

哪有富足人家的这样干的!

林竹在家被林梅催了三天后,第四天果断和陈誉继去了县城,他也是听腻了。

林梅现在有了身子,他也不好说什么重话气她,想着他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反正林兰和林阳在家里也能独当一面,他去玩两天松快一下也没有问题。

正好县里这两月的生意都做的不错,他和陈誉继顺势去看看情况。

去县里的路他们太熟悉了,今儿仍旧是走水路。

在河道上顺势漂流的时候,林竹不出意外的看到途中大大小小的池塘里都是一片翠绿,真真体会到了诗句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滋味了。

临湖县夏季是最漂亮的,县里多湖泊,里面都栽满了荷花,每到这个时候,池塘里就是一片翠绿中夹着粉色和白色,来赏花的人也不少。

荷花开的艳,如裙边般渐变的粉红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前几日连林阳这种年岁还小的都被夫子带着来县上踏青,说是让他们多陶冶陶冶情操,激发灵感,以便他们以后科举的时候做诗。

是的,如今的科举不仅是四书五经治国之道和策论等等,连诗词歌赋都是要考的。

林竹之前听林阳说过,夫子跟他们说过要买的考童生秀才的书籍后,一脸麻木的同时又很庆幸:幸好他当初没有选择考科举。

刚来的时候林竹也有想过怎么才能让林家实现衣食无忧,科举也是一条路子,虽然这条路子狭窄了些,可却是最有用的,而后是林家的贫穷打败了他。

作为长子,家里弟妹都小,他也不可能靠着林梅来养他,现在想想,林竹觉得这个决定真是做的太对了,其他的不说,做诗他是真不行,他就是个单纯的理科生思维,让他背两句诗是没问题的,可别的......就别难为他了。

林竹之前跟着陈誉继去过武家村,他们那里也有池塘种了荷花的,但也没那么多。

两人在船头说着县里哪个湖泊的荷花开的最好看,撑船的婆子乐呵道:“离县学最近的那个大湖开的最好,那边的湖是学院的地方,县里好多小孩子都馋那里的莲子,不过因着大人嘱咐,都不敢擅自去摘呢。”

林竹笑了,道:“这要是放村里,这些野外的吃食早就没了。”

就跟那野果子一样,一成熟就会被机灵的小子给收了。

婆子道:“孩子都这样,我们家也种了些荷花,左邻右舍孩子见了想吃也会跟我们讨要,一点倒是无所谓的,多了不用我们说,他们自家大人就会揪着耳朵让他们回去了。”

同村子里共用的湖泊不同,县里的湖泊都是有主的,荷花开的好,莲蓬自然也多,也有不少人家去摘莲蓬来卖,这些都是银子,可不能被孩子祸害了。

林竹听到婆子说她们家也有种荷花,便问道:“那大娘,你这边有莲蓬卖吗?”

“有啊,小哥你们想吃莲子吗?”

林竹笑道:“对啊,都说到这里了,自然想吃的。”

船家婆子端了一筐的莲蓬放到船头,上面的杆子都是直挺挺的,瞧着就新鲜。

林竹问了价钱,婆子说4文钱一个,倒也不贵,毕竟莲子既能生吃也能当药材送到药铺里,本来价格就不便宜,他当即拿了五个大的,准备和陈誉继慢慢吃。

莲子脆生,里面的芯子不咬直接吞下去的话是不苦的,林竹和陈誉继两人吹着河风吃着莲子,好生惬意。

陈誉继道:“看着这些莲蓬突然有点想吃荷叶糯米饭了,我们到县里的时候去摘点荷叶回去做吧。”

莲蓬不让摘,荷叶总可以的,反正荷叶也不值钱。

林竹道:“行啊,这次我们试试往里面放腊肉看看好不好吃。”

上次做荷叶饭都是去年的事情了。

陈誉继道好。

船行的不快,两人到码头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这半天时间他们也就吃了几个莲蓬和家里带着的烙饼,这大热天的,两人顶着太阳坐了小半天的船被晒得口干舌燥。

竹筒里的水早被喝完了,船家带的都是生水,林竹和陈誉继喝惯了凉白开,也就没动船家给的水。

好不容易到了铺子,林竹进去第一件事就是猛灌一大碗水。

孙志和孙麦都在铺子里忙活,一人擦桌子一人在补货,见两位东家来了,孙志高兴的打了个招呼。

孙麦有些紧张,忙跟着道好。

林竹摆摆手示意他们忙可以不用管他们,喝了水缓和过来,林竹顺手给陈誉继倒了一碗——用的还是他刚喝的碗。

其余三人都不觉得不对劲,村里物资少,穷的时候家里一个盆都是爹娘用完孩子们接着用,从来没有仔细分过的,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哪来的闲心计较这些。

孙志看着一月多未见过的林竹,问道:“表哥,你们怎么突然过来了?”

陈誉继上旬刚来过,按道理下次盘账应当是下旬的。

林竹笑道:“家里的事忙完了 ,过来县里待两天。”

孙麦当即道:“那我们待会把房间收拾一下,这两天孙志跟我一块睡,东家你们住最大的那间屋子行吗?”

这边本来有三间平房的,但一间做了库房,剩下两间两人各自选了一个房间住。

林竹都说要来玩几天,那当然是住县上的,县里的客栈贵,能在铺子住是最好的。

林竹和陈誉继对视一眼,同时开口:“不了,我们出去住。”

异口同声的,可以说相当默契了。

他们都躲到县里了,总不能还被打扰吧?

林梅这边发现自家弟弟和隔壁陈家小子同时不见的时候,咬牙切齿的捏了半响的枕头。

还说姑娘外向呢,自家的小子也不多让了,简直就是送上门给人占便宜的。

地里的瓜收了第二茬了,县里的铺子也匀了两百个瓜,这里的人家比清河镇的富裕,手缝也大,孙志他们每天卖瓜都能卖个二三两银子。

孙麦家里也是种地的,听他的名字就知道了,他娘是收麦子的时候生下他的,据他奶说,他娘本来在地里挺着大肚子捆麦子,突然就觉得肚子一阵疼痛,一开始还以为是吃坏肚子了 ,还是阿奶看着不对劲,谁闹肚子会尿一裤子啊?他娘才知道自己破水了。

一家人着急忙慌的把孙麦他娘送回家了,等孙父把麦子都割好后,孙麦也呱呱坠地了。

他娘当即就给他取了个孙麦的名字,说他会挑时间,夏收就是家里最富裕的时候,这个时候生孩子家里收了粮哪能不给煮点馍馍什么的吃?所以孙麦才能养的壮壮的。

可一斤麦子才多钱?碾成面粉也才十文一斤,可一个西瓜就能卖100文一个,顶上十斤面粉了!

虽说西瓜也大,分量也不小,可再大它也只是个果子,不顶饿的!

孙麦刚开始卖西瓜的时候,接过那碎银子的时候,手都是抖的,他之前在铺子里卖的也就是几文钱的魔芋豆腐,再不然就是几十个铜板的粉条菌子什么的,给银子的客户是极少的。

后面西瓜越来越多了,来买瓜的客人也多了,孙麦由一开始不知所措逐渐演变成后面的游刃有余,县里到底 有县太爷在,富户也多,尤其是那些负责采买的管事们,每次来都最少花个二两银子的,

他也就习惯了。

七月份开始,铺子的营收相较于六月翻了个倍,林竹一边翻看账本一边点头,还别说,自从账房先生教过孙志后,他记的数据就清晰多了,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哪些东西更受县里人的欢迎,没像之前那样模糊。

野菜菌子什么买的人少,可那些贵价的腊肉和粉条买的人就多了,尤其是天气炎热的时候,光是上月底那几天,就买了三百来斤的粉条。

林竹简单的看了看账本,确定无误后,便跟在一旁局促的哥们两个道:“账我看完了,基本没什么问题,等过几日先生从镇上的铺子过来,你们再跟他交接一下。”

现在他们是生意也慢慢上来了,每月都是要缴税的,这下账本每个月也会记事官来查看有没有虚假账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