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31章 没有龙傲天

第331章 没有龙傲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正所谓近乡情更怯,朱樉差不多就是如此。

在养心殿门口,他迟疑了许久才在朱标的催促下跟着进去。

见到朱元璋和马娘娘,他什么话都没说,噗通就跪下不停叩头。

王观音奴也跟着一起下拜。

老两口早就望眼欲穿,见到儿子的那一刻,两人都有些激动。

然后接着他们就做出了差不多的动作。

老朱冷哼一声扭过头,表现得不屑一顾。

马娘娘拭去眼角的泪水,同样没有理会朱樉。

而是转头看向朱标身边的两个小娃娃,脸上堆满了笑容:

“这是小牧和小蝶吧,快来让祖母看看……”

“哎呀,生的真好看,像你们的娘亲。”

小牧有些认生,陌生的环境也让他感到害怕,怯怯的不敢靠近。

小蝶就完全没有那么多想法了,看到这个慈祥的老人,再次伸出双臂:

“皇祖母,抱抱。”

马娘娘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哎呀,这孩子真乖。”

说着伸手将她抱了起来。

朱标在一旁小心的护着:“您小心点,别累着了。”

马娘娘说道:“我身子骨还没那么差……”

正说话间,小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伸头在她脸上啃了几口,蹭了她一脸的口水。

马娘娘更高兴了:“哈哈……这丫头,给皇祖母洗脸来了。”

这一幕看起来很温馨,看的众人都很受感触,心中的小芥蒂再次消失很多。

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陈景恪。

他心情很复杂。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那也要看是什么错。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纯纯的放屁。

说这话之前,有考虑过被害人的感受吗?

眼前的温馨,折射出的是皇权社会的不公和残酷。

朱樉杀再多人,都无法改变他皇子皇孙的身份。

他被圈禁,也不是因为杀了无辜百姓,而是把朱标气出高血压。

关几年等心中的芥蒂消失,人家还是好兄弟。

至于被杀的人,谁还会记得他们?

这才是皇权时代,这才是阶级社会。

他理解朱元璋等人的想法,毕竟那是血亲,还能杀了他不成?

人总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的。

然而理解不代表就能接受……

他恨不得将朱樉千刀万剐……可这毕竟不是爽文。

他也不是龙傲天。

处在这个时代,他不接受又能如何?

无法改变这种情况,只能忍受。

然后尽力去改变,让更多百姓能生活的稍稍好一点。

在这個时代生活的越久,陈景恪就越认同一句话:

对皇权社会产生认同感,那是挨打挨的太少了。

马娘娘和两个孩子互动了一会儿,就一手拉起一个,说道:

“走,皇祖母带你们吃好吃的去……观音奴你也来吧。”

从头到尾都没和朱樉说一句话。

王观音奴知道他们有要事要谈,起身跟了过去。

等她们走远,朱元璋陡然变脸,转身朝朱樉踢去:

“要不是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方才咱就想一脚踢死你。”

朱标连忙拉住他:“爹,二弟已经知道错了,您就别生气了。”

朱元璋依然挣扎着踹了一脚,才顺势停了下来,嘴里骂骂咧咧的道:

“要不是你大哥和雄英替你求情,咱恨不得将你关到死。”

“这次看在你大哥的面子上,咱就饶了伱。”

“若再有下次,咱一刀劈死你。”

朱樉叩头道:“孩儿知错,再也不敢惹您生气了。”

朱元璋骂道:“你应该谢的是你大哥不与你一般见识。”

朱樉又朝朱标叩头:“陛下……”

朱元璋又是一脚踹了过去:“陛什么陛,大哥都不认了,咱踹死你个畜生。”

朱樉立即重新叩头,说道:“谢大哥爱护,此情弟永记于心。”

朱标这才放开朱元璋,说道:“起来吧,自家兄弟何必如此见外。”

一旁的陈景恪看的很是反胃。

老朱做姿态给朱标看,朱樉趁机道歉,朱标选择顺坡下驴兄弟和解。

多么美好的剧情。

然而……算了,不提也罢。

一旁的朱雄英察觉到了他的异常,用肩膀碰了他一下,给予安慰。

陈景恪挤出一丝笑容,张嘴无声的道:

“我没事。”

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的追求正义的少年,有时候必须要妥协。

但妥协不是为了认输,而是换个方式去达成目的。

比如朱樉。

既然没办法再惩罚他,那就把他赶的远远的,去为华夏做贡献。

等到了安西,他想怎么样都行。

朱元璋见事情落地,终于开口说道:“起来吧,跪在那给谁看。”

朱樉再次叩首才起身。

然后朝朱雄英行礼道:“谢雄英不计前嫌。”

朱雄英笑道:“二叔说的哪里话,咱们始终是一家人,哪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怨。”

朱樉郑重的道:“一家人,此言我记住了。”

这时,朱雄英忽然严肃的道:“然,当初被你虐杀之人的命也是命。”

“我们可以原谅你,谁来可怜他们?”

“我不指望你向他们忏悔,只希望日后莫要再乱杀无辜。”

“否则,我们能容的下你,国法和万民容不下。”

闻听此言,所有人都愣住了。

谁都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一番不近人情的话。

关键是,没必要啊。

你爷爷和你爹都选择了原谅,你一个太子说这话不是唱反调吗?

陈景恪却心中一暖,他知道朱雄英这番话是替他说的。

什么叫知己?这就是。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但至少有所改善不是吗。

朱樉看着大侄子严肃的面容,竟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压迫感,情不自禁的低下头说道:

“是,日后我定洗心革面,绝不再妄造杀戮。”

朱雄英颔首道:“希望二叔牢记此言,莫要再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朱樉郑重的道:“谨遵命。”

眼见气氛不对,朱元璋打了个哈哈,说道:

“还是雄英说话管用啊。”

“当年我劝了多少次你二叔就是不听,现在你一开口他就改了。”

朱标面露异色,随即就恢复正常,附和道:

“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就不要说这些不开心的了。”

他们两个开口,谁敢不给面子,这事终于算是揭了过去。

陈景恪趁大家不注意,用肩膀撞了朱雄英一下。

朱雄英也重重的回撞了他一下。

另一边,父子三人开始谈起了心,聊近些年的变化,聊各人的感悟。

朱元璋主要讲的是近些年的变化,朱标则主要谈现在朝廷的政策方向。

朱樉听的很认真,被圈禁之后,他很难获得外面的信息。

偶尔听说一两句,也是语焉不详。

现在父兄为他讲解现状,他自然很乐意。

而且他也不傻,身在皇家他很懂皇家的规矩。

父兄不会无缘无故放自己出来。

今天毫无预兆的把自己放出来,必然是有任务,而且大概率不是简单的任务。

了解局势,有助于他以后更好的完成任务。

随着父兄的介绍,他越来越震惊。

他有想过大明会有所不同,却绝想不到变化竟如此之大,堪称翻天覆地。

同时他也终于明白,为何陈景恪一个外人会出现在这里。

换成任何一个君主,恐怕都会拼尽全力去拉拢他。

而且他还猜到,自己将要执行的任务,恐怕也和这位便宜妹夫有关系。

很快朱元璋就讲到了帝国计划,讲到了安西战略。

尽管一再对大明的变化感到惊讶,听到这个计划的时候,朱樉依然再次感到震惊。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原来世界如此广阔。

大明的未来规划竟如此宏伟。

对于制定出整套计划的陈景恪,更是彻底心服口服。

等朱元璋说出,准备在安西高原建立封国的时候,他顿时就明白了一切。

这才是放自己出来的原因。

大明的变化很大,一时半会介绍不完。

朱元璋两人也只是笼统的介绍了一下,让朱樉有个大致的了解。

介绍完之后,朱元璋问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应该知道放你出来的目的了吧?”

朱樉看着地图上安西高原,点头道:“明白了,我一定完成任务。”

朱元璋严肃的道:“天竺那边咱交给了道衍去做……”

“这个人或许你很陌生,只要知道,他是咱派往你四弟麾下的人才就可以了。”

“告诉你这些,只是想让你知道,咱不是无人可用。”

“大明能臣良将如过江之鲫,有很多人可以去执行这个任务。”

“是雄英提议,让你去做这件事情。”

“咱当时很意外,没想到他竟然还记得你这个叔叔,还能不计前嫌的捞你一把。”

朱樉也非常意外,一开始朱元璋说是看在朱标和朱雄英的面子上,才原谅他。

他还以为是故意这么说,来缓和自己与大哥的关系。

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真的是自己这个大侄子举荐的自己。

这是真真正正的捞了自己一把啊。

关键是,这个大侄子方才还毫不留情面的训斥过自己。

前后的反转实在太大了。

朱元璋继续说道:“虎毒不食子,你毕竟是咱的儿子,总不能真的将你圈禁一辈子。”

“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事情,咱不方便说什么。”

“雄英开口给了台阶,你大哥也选择了原谅,咱就顺着台阶下来了。”

朱樉起身,郑重的朝朱标和朱雄英行大礼道:

“谢兄长,谢雄英。”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让你去安西,咱也另有考虑。”

“因为之前的事情,你在大明已经没有立足之地。”

之前的非人行为,再加上将朱标气出高血压。

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过去的。

一辈子被圈禁,天下人都会当他死了。

现在放出来,还想身居高位,那就是自寻死路。

会有无数人盯着他,针对他,哪天莫名其妙死了都不奇怪。

“离开大明,去安西重新开始,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如果你不愿意去,咱也不勉强……”

朱樉深吸口气,郑重的道:“我愿去,必不辜负爹、大哥和雄英的信任。”

朱元璋满意的笑了:“很好,看来圈禁这些年,并没有将你的雄心壮志磨灭。”

之后几人就详细的说起了安西战略。

扶持波斯人,挑拨帖木儿汗国和白羊国的关系,腐化马穆鲁克王国……

为五年后的大战略实施做铺垫。

朱樉不停地点头,偶尔插话问一下问题,或者说一些自己的建议。

不得不说,他虽然行为类人,但能力确实是有的。

只是简单的听了一下情况,就提出了很多不错的建议。

而且有些建议相当的阴损。

众人反而放下心来,要的就是一个下限比较低的人过去。

在那种混乱的环境,下限太高注定要吃大亏。

而且,这个世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这个人做了什么,只会艳羡他的成功。

就连陈景恪也不会天真的以为,只靠伟光正的手段就能实现目的,至少大明目前还没那个实力。

考虑到朱樉的性情,他心中一动,说道:

“秦王去了那边一定要留意一个族群。”

朱樉好奇的问道:“谁?”

陈景恪说道:“犹人。”

朱元璋疑惑的问道:“犹人是什么人?有何值得注意的地方吗?”

朱标和朱雄英也很疑惑,这个族群很特殊吗?为何之前没听他说过?

陈景恪就大致讲了一下这个族群的历史:

“他们的祖先在各地流浪,被迦南人接纳。”

“可他们不思回报,竟宣称这块土地是神赐给他们的。”

“然后屠杀了迦南人,占领了他们的房屋和土地。”

“他们之后的历史,也充满了背叛和屠杀……”

一次次投靠强者,在强者虚弱的时候又一次次出卖对方……

自己弱小的时候,表现的很谦卑,到处哀求别人收留。

稍微强大一些,就开始搞种族灭绝……

“在投靠罗马时期,他们借助罗马的力量,先后屠杀了近五十万人……”

“当时罗马建立了犹行省,允许他们自治。”

“结果他们在行省内搞种族灭绝……气的罗马皇帝取缔犹行省……”

“这段历史,被罗马的历史学家狄奥记录了下来……”

听到这里,朱元璋等人很是疑惑。

不对啊,怎么听这个族群的韧性都很强啊。

至于屠杀什么的,为了自己族群生存,劫掠屠杀别的族群有问题吗?

草原和中原千年来不就如此吗。

陈景恪自然能看得出他们的想法,心中很无奈。

在普通人看来,这个族群简直就是蛆虫。

然而在政治人物眼里,他们身上充满了优点。

不过陈景恪并不怕他们对这个族群产生好感,因为……

“陛下别忘了,他们将会是我们的敌人。”

闻言,朱元璋四人的表情顿时就凝重起来。

敌人具有这些特点,那还真是棘手。

陈景恪继续说道:“关键是,他们自认为高贵,鄙视所有族群。”

“流浪千年,不论依附谁都始终保持自己族群的习惯,从来不肯融入别的族群。”

朱元璋等人的表情更加凝重。

大明要做的是什么?

全世界推广华夏文化,完成族群大融合。

他们不愿意被同化,那简直就是大明最大的敌人。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吸强者的血,让自己存活下来。”

“他们聪明奸诈,最喜欢经商。”

“加入一个国家之后,他们会通过经商,快速积累大量财富。”

“然后用财富收买官僚,进而影响这个国家的决策……”

“等强者虚弱,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落井下石,攀附下一个强者继续吸血。”

“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段,一个又一个强者倒下,他们站在这些强者的尸骸上传承了下来。”

说到这里,朱元璋四人的眉头已经拧成了川字。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如此多的强者都被他们利用最后倒下,大明绝不可重蹈覆辙。”

朱元璋脸上一片冰寒:“老二,这次爹不反对你杀人,杀光杀干净最好。”

朱樉瞳孔深处浮现出一抹摄人心魄的狠厉:

“您放心,想李代桃僵,他们还太嫩了点。”

朱元璋又看向朱标:“标儿,本土更要严防死守。”

朱标皱眉道:“毫无缘由就如此针对一个族群,恐怕会引起朝野非议……”

陈景恪笑道:“此事简单,犹人是以犹教为核心凝聚在一起的。”

“只要我们将犹教列为邪教就可以了。”

朱标眉头舒缓,笑道:“那事情就简单了,让宗教司上一道奏疏就可以了。”

华夏向来是信仰自由的,然而邪神淫祀除外。

现在给宗教打标签的权力,就掌握在宗教司手里。

而宗教司掌握在陈景恪手里。

他说谁是邪教,谁就是邪教。

大明上到权贵官僚,下至普通百姓,没谁会为一个完全陌生的宗教讨说法。

更何况,这个宗教还是外来的。

番邦邪教被禁那实在太正常了。

至于它为什么被禁,根本就不重要。

我大华夏文风鼎盛,还会冤枉你蛮夷不成?

而有了邪教的标签,很多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