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的契约新娘秦良玉 > 第36章 李氏祖训

第36章 李氏祖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的契约新娘秦良玉!

村长指着五份田契,接着说:

“一是这五家佃户,都是这些年从北方逃荒而来的流民。他们在本村毫无基业,要是你收了田,他们没了糊口营生就要喝西北风。何况,这些年北方灾情频发,就算他们回到原籍,也是活不下去的!”

“二是你夫妻俩都是城里人,以往也不曾下地干活。这地里刨食的活儿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粒粒皆辛苦。耕田并非光有力气就行,这里边不仅要精通农时,还要松土、插秧、除草、施肥各种精耕细作的苦力活...就拿四房来说,他们全家七八口人齐上阵忙活一整年不曾懈怠,十亩田才堪堪换来三十石粮食。饶是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要是遇到欠收,那日子更加过不下去了。”

“三郎啊,你目前没有家畜,你认为单凭你跟你媳妇两个人,能顾得过来吗?那可是十亩田啊!”

李弘贞被问得有些茫然:“我...我也不知道?”

“当然,你若执意要在地里刨食,我也不是非要拦着你。”

“只是我想告诉你,种田跟种树一样,种子一旦落地,人也跟着扎根了,想走也走不了。”

“你还年轻,我不希望你跟村里大部分人一样,一辈子困守几亩薄田讨生活。学你二叔做生意也好,继承军户谋个官身也罢,都比在地里刨食强多了。这年头的农户可学聪明了,他们都是把地租出去,自己坐等收租的同时,还能利用多余时间做买卖。”

闻言,李弘贞恍然大悟。

村长说得没错,是自己太盼望提前过上退休生活,给想简单了。

古代不比现代,没有耕牛的话,种田大部分都是靠人力输出。

秦良玉有嫁妆傍身,在家躺着就能吃上好几年,是不会跟着下地干活的。何况她还是个假老婆。

那么十亩田就得靠自己一个人种,还不得把人累成狗。

另则,自己所掌握的农耕知识都是理论,也没有实操过。现在一穷二白,根本经不起试错。

就好比如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即便满腹经纶,种的粮食估计也没有经验丰富的老农多。

想通了之后,李弘贞起身行礼:“多谢三叔公指点。”

村长满意点头:“你能把话听进去,那就好。”

李弘贞这时问道:“侄孙有件事请教,为何我家里有口空棺材?”

村长一拍脑门,懊悔不已:“瞧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刚才都忘了跟你说。那口棺材,其实是咱们家给你太爷爷准备的。后来你太爷爷跟你爷爷去了城里住,到去世也没用上。”

“什么?那岂不是说,太爷爷没死之前,家里就给他老人家准备了一口棺材?这不是在诅咒太爷爷早点死吗?”

“咳咳...小子说什么浑话,你这是大不敬。”

“侄孙实在不懂,还请三叔公解惑?”

“也罢。你从小在城里长大,谅你也不知道李氏祖训。”

所谓的祖训,据说是李文忠定下来的。

有次朱元璋跟外甥李文忠聊家常。

聊到朱母陈氏刚死那会,因为没钱买棺材,朱元璋找了几件破衣裳包裹母亲遗体,就草草下葬了。

殊不知刚下葬就被大雨冲刷,尸体暴露于野,任鸟兽啄食。

李文忠得知外祖母死得何其悲惨,当场捶胸恸哭。

而后给三个儿子下了一道祖训:李氏子孙不管将来是贫是富,一定要在父母生前准备好寿材。

讲完故事,村长亲自领着李弘贞到厨房。

给他装了两大碗臊子面,还拿了一箩筐烧饼。

就连过年新置办的锅碗瓢盆,村长也给他拿了一套。

看村长给李弘贞拿什么,他就接什么,一点也不推辞,拿得那叫一个心安理得。

几个妇人心里恨得牙根痒痒,但碍于村长的面,她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到了晚上,就给自家男人吹起枕边风了。

另一边。

阿旺已经把柴火送到家门口。

“嫂子在吗?我是三叔公家的阿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