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皆晚成 > 第35章 瑶家吊脚楼

第35章 瑶家吊脚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皆晚成!

去往湘江乡会途经一座高山,又会体验到来时的山路蜿蜒。考虑到有人会晕车,地陪特地征询了大家的意见。

在领略过了江华县的风土人情和美味的食物之后,大家对下一站充满了期待,竟然是所有人都同意前行。

为了保证大家乘车的状态,头一天晚上少年们都早早的睡下,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坐上了去往湘江的车。

上山前经过了一段难得的直路,路旁在风中微微摇晃的银杏树下,隐隐约约铺就着树叶。

几辆越野车穿过清风,呼啸而过。车轮卷起一层树叶,打着璇儿地去追逐。

陆成坐在倒数第二辆车上,恰好看到了前面的飘起的树叶,让他心中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秋殇。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是,少年的行路的经历,也是对心境的一种磨砺。

这次出来,陆成的内心似乎也丰富了很多。他也可以开心的大笑,难过时抱怨,痛快的吃喝玩乐。

不再是每天在家刷题,上着各种培训班,接触不同的人群,为了家族形象而收敛自己的性子的模板好少年。

有时他想,人生也许就该这么恣意的过才好。

随着山路慢慢地走到尾声,地面渐渐的平坦起来,深秋的湘江乡也在迷雾中缓缓地展露出她神秘的面容。

这是一处村寨,或者说是几处村寨。它还保留着部分带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也能在路上看到几户穿着民族服装的人们。

生活中的瑶族服装,并没有在宣传图册和视频上看到的那样鲜艳美丽。黑色和蓝色是它的主色调,偶尔的亮色就成为一抹难得的色彩。

按照计划,第一天中午吃完饭,午休后,大家自由活动,晚上会有篝火晚会。

张威几人对他们的服装很好奇,几人结伴在村民的带领下去到了当地居民的家中,参观织布的工艺。

有人喜欢这里古朴、静谧的山谷风景,约好一起去村落探寻秘境。

于是大家分好不同的队伍,在村民的带领下,各自去往不同的地方。

陆成因为最近太累,午饭后睡了一觉,睡醒后已经快到傍晚了。索性哪也不去,让地陪忙自己的去,他想随意的逛逛。

地陪不放心他一人,特地嘱咐了他,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这里常有毒蛇出没。

陆成也认真的答应了他,虽然只在电视里见过蛇,陆成还真没有赤手空拳去跟毒蛇过硬的打算。

陆成按照地陪的指引,慢慢地沿着山脚边走去。一路上他发现村里的房子样式有些不同。

靠近村中心的大部分是坐落于地面的砖土房,越往村子深里走去,他看到了不少悬空的木楼。

这些木楼或金鸡独立于山脊,或连片建在坡前。走近些才发现,木楼并非悬于空中,而是由数十根柱子支撑着,远远看去才以为是悬空建筑。

木楼表面没有什么装饰,尽管年代久远,一眼看去,还是能看出是它原本的木质构造。

这种独特的木楼设计让陆成很感兴趣,他见到一户人家门口坐着个人,不由停住脚步上前打招呼。

两人交谈几句,陆成表达了自己想要去看看房子的格局的想法。女主人很热情,邀请他上了台阶进到木屋二楼待客的堂屋。

女主人给他端来一碗瑶山人平日里喝的茶,陆成接过碗也不嫌弃,就着碗喝了一大口。

茶水的苦涩冲击着陆成的味蕾,也缓解了他午睡后留下的困意,让他感到神清气爽起来。

喝过茶,女主人带着陆成参观家里的房子。只见房屋用木头搭建,上下三层。

木楼的底层是一楼,矮矮的,空空的,没有人住,关着家禽,堆放着些柴火农具。

木楼中层住人,正中间为堂屋,堂屋两侧的立帖要加柱,楼板加厚。这是家庭的主要活动空间,也是宴会宾客笙歌舞蹈的场所。

陆成进屋喝茶的地方就是女主人口中的堂屋,也是二楼最中间的位置。

堂屋正对大门的板壁上安放有祖宗圣灵的神龛,墙面上贴着“天地君亲师”的帛画有些老旧,但是供台擦得油亮油亮的。

堂屋左右侧房作为卧室和客房,厨房被安置在偏厦里。

三楼多用半用来存放粮食和种子,是一家人的仓库。如果有的家庭人口多,三楼也会被装隔出住人的卧室。

跟着女主人转了一圈,令陆成惊讶的是,在二楼与三楼之间竟然没有找到连接两层楼的楼梯。

陆成很好奇是什么原因,他们才会将木楼设计成这种格局和构造。女主人也很善谈的给他说起了缘由。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古早的瑶族人民往往依山傍水而居,山里坡多平地少,常年气候潮湿多雨且炎热,时不时还有野兽出没。

为了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瑶族人民采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理念,以杉木为柱,杉皮为盖,建造了被称为“千脚落地”的木楼。

后来,这种不油不漆、无矫无饰,保持了房屋原始样貌,自然天成,朴实无华的木楼,被称之为“瑶家吊脚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