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抗日之力士凶猛 > 第127章 铁血山河(四)

第127章 铁血山河(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抗日之力士凶猛!

“哈衣!”军官们答应一声,赶忙跑步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司令官阁下现在正在气头上,还是离得远一些比较安全。柳川平助中将毕竟是一个很有经验和头脑的指挥官,他并没有被“东北抗倭游击军”的“小花招”气昏头脑,一边指挥部队向凤城进攻,一边将自己亲眼看到的所有情况如实向大本营、关东军司令部以及海军护航舰队详细进行了汇报,并且建议让已经完成任务的“倭国联合舰队护航编队”派出轻型护卫舰朔江而上,给正在搭建浮桥准备渡江的“朝鲜兵团”提供火力支援,因为他担心“东北抗倭游击军”真正的打击目标是

在“新义州”集结的“朝鲜兵团”。

报告发出去之后,冷静下来的柳川平助中将对部队攻击线路也进行了调整。根据安东港的情况,他判断“东北抗倭游击军”并不准备和倭军在平原上进行决战,“东北抗倭游击军”应该会放弃凤城,将自己的主力部队隐藏在“凤凰山”以及“长白山”一带,准备以山地游击战法应对自己大军的围剿。

不过按照他和华夏华北战区部队作战的经验,也不排除他们借助“凤凰山”的有利地形和倭国大军进行决战的可能,毕竟东北抗倭游击军的实力也不弱;现在柳川平助中将最担心的还是在“新义州”集结并马上要开始渡江攻击凤城的“朝鲜兵团”,按照土肥圆交给陆军部的分析报告,他们认为那个“军火贩子”姚立功是个十分仇视大倭国蝗军的危险分子,以他的秉性以及行事习惯不可能这么“谦虚”,他一定会有对付蝗军进攻的特殊手段。

现在他已经用这些“大杉树”制作的“岸防炮”和“防空火炮”调戏了自己一把,那么他的后续手段会不会用在“朝鲜兵团”身上很不好说,毕竟自己的部队已经顺利登陆,距离凤城只有几十公里,而且还是一马平川的沿河平原,姚立功想要在这种地形条件下给自己“下套”可就困难得多啦。

所以柳川平助中将根据自己的判断马上命令新编108师团(师团长下元米熊中将)迅速北上,经“十字街镇”、“长安镇”攻击凤城(这是到凤城最短的进攻路线,铁路线上的铁轨早就已经被扒光了,成了“东北抗倭游击军”修筑“永久性工事”的材料);新编第109师团(师团长山冈重厚中将)沿海岸线火速赶往新义州对面的“金山镇”接应“朝鲜兵团”,柳川平助自己率领独立炮兵旅团和一个混成旅团跟随新编108师团行动,做全军的预备队。

就在倭国海军舰炮和海航航空炸弹施虐安东港外的“东北抗倭游击军”阵地的时候,“朝鲜兵团”司令官、新成立的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古庄干浪中将急不可耐地下令第104师团师团长三在俊雄中将率兵过江,他要抢在第十军前面攻占凤城。

“鸭绿江铁路大桥”虽然被姚立功炸断了,但是大部分桥墩还都存在,这给倭国工兵部队架设“浮桥”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朝鲜半岛的新兵(“朝鲜兵团”的组成当中军官基本上都是倭国军人,士兵里面也有一部分倭国老兵和“在乡军人”,他们的作用主要是带动那些朝鲜半岛的新兵并起到监督作用)在军官们的指挥下,先是坐着汽艇来到对岸,抢占有利地形做好防御准备。然后借助“鸭绿江铁路大桥”的残余桥墩拉起两根缆绳,工兵们将一艘艘收集来的渡船用缆绳固定在一起,很快就搭建起了一座“浮桥”。

“浮桥”搭建完成之后,第104师团师团长三在俊雄中将亲自率领一个联队迅速通过“浮桥”,拓宽对面的防御面,然后命令师团所属的“装甲联队”开始过江,准备以“装甲联队”为箭头直捣凤城。鸭绿江下游的河面宽度将近两公里,现在正好又是“丰水期”,所以倭国军队搭建的浮桥就显得又长又飘。“装甲联队”的几十辆“九四式坦克”和装甲车排成一条长龙缓慢地在上面行驶,让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古庄干浪中将和他的“朝鲜兵团”官兵们都有些提心吊胆,生怕哪个技术不过关的家伙一不小心开到奔腾的江水里面,想要再上来难度可就太大啦。

就在一辆辆“九四式坦克”和装甲车辆登上浮桥,小心翼翼地行驶在晃晃悠悠地“浮桥”上面的时候,注意力都在浮桥上面以及江对岸的倭军官兵们没有发现从上游流过来的汹涌的江水当中竟然出现了无数个又黑又圆、上面还“点缀”着很多“突起”如同天线一般的铁棒的铁球。这些“大铁球”随着湍急的江水忽隐忽现,速度也非常快,直奔刚刚修建好的这座浮桥冲了过来!

鸭绿江下游的河面宽度将近两公里,现在正好又是“丰水期”,所以水流量非常大。姚立功就是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再次施展自己的潜水“绝技”,单枪匹马埋伏在江水之中,准备给这些“二鬼子”一个意想不到的“见面礼”。

姚立功潜伏的地方就在“浮桥”上游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他先是藏在水边茂密的水草丛里,看到小鬼子搭好了浮桥,“装甲联队”的几十辆“九四式坦克”和装甲车排成一条长龙缓慢地开上浮桥之后,他才开始行动。为了防止经过系统精心改造的“触发性水雷”因为江水的作用提前碰触发生爆炸,姚立功将二十来颗“触发性水雷”分成三拨投放,每一拨七八颗“触发性水雷”,而且相互之间的距离都在四五十米左右。所好的是鸭绿江下游的河面很宽,水流相对来说比较平稳,使得这些“触发性水雷”在行进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他所担心的相互碰撞的状况。

眼看着打头的一辆“九四式坦克”距离对岸已经不到三十米啦,一直站在桥头高地上举着望远镜关注着浮桥上情况的第104师团师团长三在俊雄中将正要松口气,一旁的一名参谋忽然用手指着江水水面大声嚎叫到:“快看!水里面是什么东西?将军阁下,是水雷、水雷!”

三在俊雄中将大吃一惊,连忙将望远镜对准那名参谋所指的方向,仅仅看了一眼,他就已经确定那些在水中忽隐忽现的“大铁球”的确是“水雷”!三在俊雄中将急忙放下望远镜,拔出指挥刀指着水中的水雷狂吼:“机枪、机枪准备,瞄准水雷射击,决不能让它们碰到浮桥。快快滴射击、射击!”

三在俊雄中将的反应不可为不快,应对措施也十分正确,可惜的是他手下的“机枪中队”为了防备“东北抗倭游击军”的袭击早已将机枪安放在了岸上的阵地上,枪口可都是对着距离江岸没有多远的那片山林的,现在再想调转枪头打爆漂浮在江水之中的水雷已经来不及啦。一些反应比较快的士兵看到机枪指望不上了,就端起“三八大盖”瞄准水雷“巴沟、巴沟”地放起枪来。然而这些新兵蛋子的枪法比起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相差可以道里计,空放了许多子弹,也没有碰到一个。

第一拨“触发性水雷”终于在水流的作用下撞击到了目标,有两颗没有撞到浮桥,而是撞在了“鸭绿江铁路大桥”的残余桥墩之上,不过就算如此也已经足够了。“轰隆隆”一连窜的巨响过后,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的浮桥被“触发性水雷”炸开了几个口子,在桥上用“龟速”行驶的几十辆“九四式坦克”和装甲车再也维持不了车体的平衡,车身一歪“出溜”进了江水之中,转眼就沉入了水底。

柳川平助中将的判断十分正确,反应不能说不快,进攻部署也算得上合理,然而最终还是晚了一步。正如土肥圆交给倭国陆军部的分析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军火贩子”姚立功是个十分仇视大倭国蝗军的危险分子,以他的秉性以及行事习惯不可能只是调戏调戏小鬼子就算完事儿啦,他不想过分削弱小鬼子的海军实力,并不代表他会放过原时空历史上曾经在华夏犯下滔天罪行的“棒子军团”。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事实:有人根据倭国大本营批准“在朝鲜半岛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时间(1938年12月)来断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开始)并没有朝鲜半岛的人员参与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只是用偷换概念来给棒子们洗白。要知道朝鲜半岛比台彭列岛沦陷于倭寇的时间还要早,他们对朝鲜半岛的治理方式基本上与**列岛一样,那就是“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施行的都是倭国军国主义教育。这些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二郎也曾专门研究过这段历史,对于棒子籍倭国人参加了南京大屠杀一事并非二郎一家之言,也请大家尊重历史,不要对二郎这段描写有什么不好的观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