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横扫六国,老太太心里有点儿慌 > 第417章 宝玟请命,穆晚晴带她上朝

第417章 宝玟请命,穆晚晴带她上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横扫六国,老太太心里有点儿慌!

穆晚晴拿起来煤块在手里,问:“遇到子书了?”

“是,子书寻了两处产煤的地方,让祖母放心,只要安排妥当就回朝请旨,开采的煤运往大神山那边,兵部可以调遣工造过去。”邵宝玟说:“南方水稻今年产量不错,南北稻麦可以保证民生所需了。”

穆晚晴笑着点了点头,旁边香琴送来水盆净手:“朝廷上下这些年都辛苦了,大秦百姓能吃饱穿暖,接下来就是稳步有序的发展,第一批国债可以兑换了。”

“祖母,我们还会有国债发行吗?”邵宝玟问。

穆晚晴靠在软枕上:“治国,也是做买卖,国债会一直都发行下去,金银汇聚到一起才能做大事,大秦一直以来都以富养廉,接下来还要鼓励有能力的人科研,在各行各业谋更大的发展,民生是大方向,国家强大则是一日都不可松懈的根本。”

邵宝玟递过来一盏茶:“祖母,我发现南方新生儿比北方要多,咱们大秦靠北的云丰州、绅宁州和青齐州都是寒冷之地,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宝玟想请命往这三洲去,可能要几年才能回来。”

“宝玟啊。”穆晚晴端详着邵宝玟,早已不是当年的小姑娘了,眼神坚定的让人心都会安宁下来,这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姑娘。

邵宝玟轻声:“祖母不要担心,宝玟不管到哪里,都有各处衙门护着的。”

“祖母不担心这个,而是这一趟会非常辛苦,你一人独来独往不行,着手准备个队伍吧,草原少良田,但多牧草,畜牧业也是大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穆晚晴说。

邵宝玟点头:“那就跟工部一道,修路架桥,让草原里的牛羊可以到京城,也可以江南的米粮入草原。”

“确实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的事。”穆晚晴说。

邵宝玟笑了:“祖母,人心齐,泰山移,不管多难的事都需要有人去做,比起来在您身边,宝玟更愿意去外面做事,为大秦,为您,也是为自己,人世间走一遭,不能白来,您说呢?”

穆晚晴拍了拍邵宝玟的手背:“明日跟祖母一起上早朝。”

在入京之后,邵宝玟就是大司农,虽说是户部之下,地位不及户部尚书,但邵宝玟是邵家唯一入朝廷的文臣。

这些年来,邵宝玟极少上朝,并非是身份不够,而是邵宝玟从来就没把这身份放在身上。

穆晚晴想要让邵宝玟更了解大秦的治国之法。

第二天早朝,朝臣见到邵宝玟,都非常客气的尊一声:“司农大人。”

邵宝玟谦和的回礼,这种感觉让她心里无比的踏实,她永远都不会目高于顶,但也不会妄自菲薄,对于农业的付出,承这份同僚的敬意,并无不妥。

按照平日上朝的惯例,处理了朝政后,穆晚晴才说:“司农提议让工部和户部派人往云丰、绅宁和青齐三洲去,青齐州的官道是最先修建好的,绅宁稍逊,云丰州要弱一些,各位爱卿可以献计献策,再就是寻民间耕种能人若干,畜牧能人若干,朝廷要派遣一支队伍进三洲,与当地衙门一道共建牧区和开垦农田,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曲靖率先站出来:“陛下,司农大人此举正是大秦当务之急,三洲百姓多有迁徙之民,各州这些年来也都在励精图治,朝廷此时派遣有能之士襄助,必定会事半功倍。”

“曲爱卿言之有理。”穆晚晴看韩旭和郑应都。

二人站出来,韩旭先说:“陛下,青齐州当年的做法可以推广,绅宁州的是到云丰州,要先通商路。”

“工部早有天下官道的规划,从大神山到百阳谷取石铺路架桥, 尽可能的不破坏草原上的植被。”郑应都说:“ 如此虽有劳民,但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不会伤财太多。”

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都表态了,穆晚晴是点头:“那就此事,两部合议,兵部可下文书到各州,兵、民协力铺路建桥。”

事情就此敲定,细节等两部合议之后再定夺。

下朝的时候,邵宝玟陪着穆晚晴往御书房去。

“宝玟,今日上朝可有什么感触?”穆晚晴说。

邵宝玟轻声:“祖母,大秦朝堂有些不同,但宝玟说不好。”

穆晚晴笑了:“因为大秦朝堂之上,更多的是让百官议事,今日只是提了一句,这几日你都跟着祖母上朝,多看看就懂了。”

“是。”邵宝玟应声。

接下来几日朝会,都是这件事为主。

到第四日的时候,邵宝玟坐在了小议事厅里,工部和户部的官员坐在一起,就三洲派人和修桥铺路的事情,展开了最后的讨论,低头看着自己面前的册子,打开里面都有道路桥梁的规划图,邵宝玟终于明白了,大秦朝堂效率极高的原因,竟是改变了朝堂办事的方法!

她一开始还纳闷金銮殿上怎么改动如此之大呢。

祖母做事真是处处都独辟蹊径,无迹可寻又情理之中,真是很奇怪的舒适感了。

“邵大人,如此需要分头去做了,您率领人先去青齐州,农牧在青齐州已是很完善了,随后再到是绅宁州,之后是云丰州,工部则从绅宁州开始修桥铺路,为邵大人把前面的事情做好,如此会很快见到成效。” 郑应都说。

邵宝玟点头:“如今已是入秋,草原冬日漫长,郑大人想要什么时候开工?”

“大神山开矿日子不短了,先把石料运到百阳谷,开春之后动工,可缩短工期。”郑应都说。

邵宝玟看着自己手里的册子,微微颔首:“郑大人的计划已经很周翔了。”

“户部这边在五年前就鼓励牧民养草区,官员先行一步查看草区情况,再酌情划分可开垦的田地,开春是来不及了,不过来年必定能让牧民手里都有可产口粮的农田。”韩旭说。

邵宝玟起身给两位大人行礼:“下官就从青齐州开始,研究适合草原种植的良种,此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两位大人辛苦了。”

郑应都和韩旭赶紧换礼。

都商量妥当,成奏折,送到穆晚晴面前。

御书房里,穆晚晴又问:“宝玟,如今可有什么感触?说来给祖母听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