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快穿: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 第14章 炮灰一家在七零7

第14章 炮灰一家在七零7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快穿: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张晓倩这个人啥都不好,但有一点最好,就是听劝,既然打不到这只鸡,那就算了吧!

等张晓倩和林婉下山的时候,张晓倩背篓里是满满的野菜,地上还拖着两捆一米高的柴火。

林婉背篓野菜底下是那只耀武扬威的野鸡,和张晓倩一样拖着两捆柴火下山了。

孙晴看着两人从山上下来,本来想刺两句,结果被林婉一句话堵在嘴了

“孙知青是要上山捡柴火还给其他的知青了吗”

孙晴......

张晓倩默默退出战场,将捡来的柴火摆在院子里晒干,再将院门一关,烧火,回空间吃饭。

进了空间就发现张父张母已经忙起来了,他们每次进入空间,都会尽量多做一些饭,蒸包子,蒸馒头,炒菜,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张晓倩拉着她妈的手撒娇道“妈,我今天想吃鸡。”

张母“好,让你爸做。今天林知青将库存清了七八次,我一直在补货,本想着下午你爸没啥事,还给他留纸条让他弄,结果下午就空了一次。”

张晓倩......

“今天我包裹到了,她就和我一起请假去了县城,估计一个上午都在挣钱,我也挣了300 多,快到冬天了我们这边的人家都在囤货。”

张晓倩从县城回来的三天后就开始秋收了。

他们这些知青都是和村里的人一起干活的,张晓倩被分到刨棒子,这一组。

他们一组10个人,一人负责一亩地,这一亩地一天要刨完棒子,再把棒子都掰出来,最后到大场晾晒是有专门的人运输的。

张晓倩来到这里一个月,不过每天在地里除除草,太累的活,她也没接,不缺吃不缺喝的,没必要那么难为自己。

没想到秋收一下子让张晓倩真正体会到了,什么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汗珠摔八瓣......

张晓倩望着这一亩地,想哭,但也没用,干不完,熬夜也得肝完,要不然不仅影响小组进度,一个不好再让村长送去农场,那才真是欲哭无泪。

村长:我没有,别乱说

张晓倩一亩地干到晚上七点才干完,还给拉玉米的人一人一把大白兔奶糖。

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如同游魂一般飘到知青点,躺在她的大炕上。

休息了一会儿,才进入空间,张母看到张晓倩“今天怎么这么晚。”

张晓倩刚想躺到沙发上休息一会,被张母无情的拦下.

“你先去洗个澡,再过来,脏死了!”

这可真是亲妈

洗完澡出来,张晓倩又变成了那个白白嫩嫩的姑娘。他们又变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接下来是连着一个月的农忙季,每天干完活就跑到床上躺着,村里大树下也没有乘凉的了,知青点下午下工后也都躺在屋里休息了。”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刨完棒子,刨芋头,刨完芋头刨地蛋,水稻没让他们这些知青动手,一不小心砍到脚,村里就基本失去半个劳动力。

大队长的安排就是让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都不擅长的就去一些简单的岗位。

简单不意味着不累,农忙的时候没有一份工是轻松的。

所以他们红旗公社总会比其他的公社早那么一两天收完。

大概二十天左右他们村地里的粮食都收完了,开始晒场。

他们要把粮食晒的干干的,去交公粮,所以晒场也是非常重要的,粮食要摊开,不停的翻一翻面,还要看着别让麻雀吃了。

十多天粮食就晒好了,收进仓库,将最好的拿出来交公粮,交公粮这一天村里的老少爷们儿,都喜气洋洋的拉着地排车,推着小推车。

从村子进入到县城的一路上,都是要交公粮的村子的队伍,他们从早上三点出发,一直到下午两点才都交上。

交完公粮,村里就开始准备分粮了,知青点的粮食早就吃完了,秋收的时候不吃饱真的承受不住那么大的劳动力。

分粮的那天,家家户户所有的人都来到大晒场,大队长念名字,村长分粮。

村里人都是按户分的粮食,公分最多的就第一个,可选择的余地也多。

知青基本都是一人一户,基本都排在最后,村里的细粮大部分都分给家里有孩子的人家,所以他们还是玉米碴子,再加上芋头和土豆。

张晓倩的工分,能分到300斤玉米碴子,800斤芋头,500斤的土豆。

这些看起来多,估计也就能吃到开春,这里的冬天长,从十月天就冷下来了,十月半基本就开始下雪了。

等到来年三月份才开始化冻。

不过冬天就在炕上窝冬,吃的少些。

分完粮,村里就没有活干了,但红旗公社打锅的产业干的非常不错,就会利用大雪封山前的这段时间,打锅。

分完粮的第二天,花婶子就让她儿子把张晓倩要的大缸送过来了,张晓倩一个人给了一把糖,把大水缸的钱递给了花婶子的大儿子。

他们就欢天喜地的跑远了。

看着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真是幸福啊!

天冷下来了,张晓倩也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鹅毛大雪,猫冬也不是一直在屋里待着就好。

在家里也没个闲的时候,扫房顶积雪,往屋里搬柴火,添柴火......

在村里的这几年,张晓倩偶尔蹭林婉的车去县城卖卖货,白天大部分和其他知青一样上工。

她也不选多重的活,知青点的同志也都知道张晓倩经常能收到家里寄来的钱和票。

虽然张晓倩有空间,可以过的比身边的每个人都好,但她更多的是让自己泯然众人。

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也只有林婉知道一些张晓倩在城里有渠道,能赚些钱票。

在77年的十月份之前,张晓倩都在村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一直到10月21号这一天,《人民日报》发出消息,将要恢复高考,12月中旬开始考试。

这一消息,让在知青点最久的高强先是红了眼眶,整个知青点一下子静了下来。

突然一下子又疯狂起来,每个人抱在一起又是哭又是笑。他们多年坚守在知青点,不就是为了回城吗?

现在机会摆在眼前,谁又不珍惜呢?

现在距离考试还有不到五十天,高强一直组织着知青点的大小活动,这次也果断借了林婉的自行车,去县里抢资料。

因为她们知青点有自行车,所以抢到了一份完整的资料,这振奋了所有人的心。

村里已经嫁娶的知青,还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人,也都来到知青点。

他们把资料分开互相抄写,大队部看到今年报考人数这么多,还把大队部收拾出来,让他们学习。

张晓倩和林婉也把自己的资料分给大家一块抄写。

她俩从下乡都没断过学习,是这群报名的人中学的最扎实的,其次就是高强。

他们三个人组成一个教学小组,互相探讨学习,然后再整合知识点,给其他人讲。

他们三人不光没有浪费时间,还因为这段时间的探讨交流,和做小老师给其他人讲解,反倒将知识点记忆理解的更深了。

这段时间早上五点就起来早读,晚上抄写资料,白天用来上课。

每个人都付出最大的努力学习,没有一个人喊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