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少歌行 > 第74章 酒馆论道

第74章 酒馆论道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少歌行!

元宵之夜很快就来临,闻笑天也难得的一天的清闲,他寻到一间酒馆独自坐在一旁饮酒。

“小伙子这热闹的元宵之夜,为何你只一个人在这里喝闷酒?这不免显得孤独?”

闻笑天抬起头发现自己身旁,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老人的询问闻笑天没有在意的道“狂欢不过是一群寂寞人的尽力喧嚣罢了,繁华是表像终会落幕。况且人本就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又何来孤独一说呢?”

“呵呵呵...”老人摇摇手中的扇子没有反驳,反而饶有兴趣的看着闻笑天。

闻笑天举起酒杯饮一杯又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我虽并非圣贤只是知己好友远在他方,无人对饮只好独自饮之。”

老人一只手抓抓山羊胡子脸上露出些许惊讶,他没想到眼前这个年岁不大的小伙子,言语却如此的犀利,一言一句皆在理这让老人欣赏。

“果然英雄出少年啊!”老人家心里默默地道。

“额...呵呵呵,小伙子既然人本寂寞,那又为何还要选择孤独呢?”老人家拉开椅子坐下笑着问道。

闻笑天疑惑的抬起头望着老人。

“人言:君子敬以内直,义以外方。敬义立而德不孤。”老人笑着道。

“君子品性纯正,办事合乎理义。做到恭敬的态度合适的处世,广布美德就可得到众人的支持和信任。历史上这样的人物都是信义着于四海,又岂会孤独寂寞呢?“

”圣人并不寂寞,他们常常很有号召力。他们有直,方,大,如同大地一般的美好品性,所以往往可以毫不犹豫的做出一些义举,成就万古功业。”

“其实寂寞的并非圣人,寂寞的不过是那颗孤傲的心罢了。如果圣贤只与圣贤对饮,那世间又有几人能与之对饮呢?”

“这...”闻笑天呆住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世间的高人竟然如此之多,一个小小酒馆中的老叟随口几句话,便化解了闻笑天心中的疑惑。

这闻笑天再一次的提醒自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切都得谨言慎行。

“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有一颗宽怀天下的心。恍若圣人只教育贤者,避愚者与不贤者而不顾,那世间只会是贤者愈贤而愚者愈愚。又哪来的圣人不仁而一视同仁呢?”

“谢谢您老人家,小子受教了。”闻笑天对着老人拱拱手低下了他高傲的头。

“额...呵呵呵。小伙子,你很不错。”

“现如今能有你这般博学多才的年轻人已经不多。”老人顿了顿,然后哈哈大笑颇有感慨的道。

“老人家谬赞了,我也不过是在嘴舌上下了点功夫,其实并没有真才实学。”

“况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恍若有人能够像我一般下点功夫,成就未必不在我之上。”闻笑天看着眼前的老人。

不知为何眼前这老人总给闻笑天一种,睿智和深不可测的感觉,那是如同大地一般宽广又如同海水一般深邃,让闻笑天不敢在其面前造次。

闻笑天没有得意忘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至于如何学习在于每一个人自己的把握和权衡。

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的取得进步,所以闻笑天从不敢妄自称优。

“虚怀若谷,含章不露,不卑不亢实属难得。”

“老人家见笑了,只是小子还有一疑惑,望老人家能解答一二。”

“但说无妨。”老人没有拒绝,对于他们来说有人可以说上两句,是难得的享受。这种学术上的交流与思想上的碰撞,对于彼此来说简直是天下第一大幸事,闻笑天和老者都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老人家,为何如今圣贤所遗留下的书籍,只能留在高高的神坛之上并不能做到与民同乐。而一些看是激励人心实则并无意义的文章,却是争相传颂不胫而走?”

“呵呵呵...圣人之所言蕴集太多的深意,大道精髓也并非一朝一夕,一言一句可以说清道明的。而激励之文看似无用却有亢奋人心之效,让人读之可获取短暂的获得心灵的安慰。自然更为广泛的流传,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耐下性子去领会圣人之道的。”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早已把世间种种概括其中包罗万象。况且圣人的思维领域太高了,他早已超脱个人抵达天下的境界和角度,看待的问题自然生涩难明。”

“当人的思维层次达到这一种高度,就会让人觉得难以望其项背。也正是因为他的思维领域太过于高,让许多人穷尽这一生也难以真正明白其中所言之道,久而久之自然越少人研读。”

“那该如何领会圣人之道呢?”闻笑天好奇的问。

“体悟。”老人简单的吐出两个字。

“体悟?”

“纸上学来终觉浅。圣人之道是需要印证的,行圣人所行的路,悟圣人所悟的道,道是日积月累的实践中所得,自然也应该回到实践中去。”

“圣人的道就像是一棵树,如今我们所用的不过是树上的叶子罢了,用尽则需再取并未掌握其精髓所在。”

“当我们得到这棵树的时候就会发现,所用的地方是数不尽的。当我们不断的精进壮大这棵树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道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那树上的叶子自然可以取而不尽用而不竭。”

“所谓不入其门不得其道,终不能领会其中门道。不绕过那高墙找到进入的大门,又怎能见那高耸围墙内的繁华呢?”

“自己的道。”闻笑天细细的品读这句话,他好像抓住什么可又从指尖悄然流去。

“圣人的道早已随着圣人的离世而消失,我们所能学习和借鉴的也不过是圣人的糟粕而已,并非其真正的精髓。”

“所以不管我们如何学习揣摩,那终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道。”

“老人家,恕小子愚钝不知其解。”

“呵呵呵呵...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老人轻轻的道。

闻笑天认真的听取老人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在国内实行改革发奋图强,使得齐国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一天齐桓公利用政务的闲暇在殿堂上读书,一个叫扁的车轮木匠,在殿堂之下斫削材料制作车轮,因为他善于制作车轮所以人们称他为轮扁。

轮扁看到齐桓公正在伏案看书,就放下斧斫等工具,走到殿堂前向齐桓公问道:“请问君王,您读的是什么书啊?书里说的都是一些什么话啊?”

齐桓公觉得一个木匠会对他读书感兴趣实在难得,于是,就把轮扁叫上殿来,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话回答说“我读的是古代圣人的书,书里都是圣人说的话。”

轮扁又问“敢问君王这些圣人都还活着吗?”

齐桓公笑笑说“你真是个木匠啊,圣人当然不可能活着了,他们早死了啊!”

轮扁若有所思的想了想,人后说“既然是这样,那么君王您所读的书里的话,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一听这话顿时怒火中烧。因为他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君,还从来没有人敢在自己面前这般无礼,更何况他现在是称霸一方的霸主。

于是他把脸一沉,说道“大胆轮扁,一个小小的车轮木匠胆敢如此放肆。本王在这里读书,又没有碍你的事,你只管你的木匠活就是了。你却出来胡乱议论,也不想想你是什么身份!本王现在命令你解释清楚你刚才的话,若是能言之有理,我也就饶你不死,若不然,我就将你就地正法!”

看到齐桓公龙颜大怒,任谁都会胆战心惊。可是轮扁却并不害怕,他不慌不忙的说道“小人并不是有意冒犯大王,还请大王息怒,且听小人慢慢道来。”

“我是从我制作车轮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车轮的制作不同一般,有的做得快,有的做得慢,制作的慢,虽然既省力又舒服,但是这样做出来的车轮是不牢固的。制作得快,虽然效率很高,制作得多,但是却要受累,而且由于速度快会导致木头砍不深,做出来的就有可能不能合卯,显然也不是做车轮的好办。“

”凭我几十年做车轮的经验,我认为,要做好车轮既急不得也慢不得,要不紧不慢,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做到哪里,这样才能做出好车轮。”

齐桓公问道“你讲了这么一大通,什么做车轮不做车轮的,这究竟与我读书有什么关系呢?为何说我读的都是古人的糟粕呢?”

轮扁接着说:“那么怎么样才能不快不慢,又得心应手呢?这里面的技巧只在我心里,嘴上是说不清楚的。要获得这些技巧只能从制作车轮中寻找。”

“就像我的儿子,他想学习做车轮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我却不能给他说明白,因为这是说不出来的,所以就学不到这门手艺一直不能继承我的本领。因此,我虽然接近古稀却还在着这项工作,知道我死了这些技艺就会跟随我一起埋进坟墓。”

“如此看来,古代圣人们的道理何思想也早已随他们一同死去了。留下来的写在书里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故事到这便结束,闻笑天一时间也对轮扁的话进行思考。

“呵呵呵...小伙子,如今所学的道理和思想,其实不过是圣人对曾经犯下错误的一种反思。一个小木匠都能将简单的生活常理,应用到高深的哲理中去,他实在可以称得上是,生活的有心人和深沉思考者。”

“也正如轮扁所言:真正的手艺是无法用言语来传授的,只能用心去领会。这和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出一辙。”

“所以唯有真正有了体会才会有深刻的印象,唯有自己体会过才找到那一条属于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道。”

“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反而缺少了一些真正肯下功夫的不聪明人。“

”我很看好你。”老叟笑眯眯的看着闻笑天。

闻笑天点点头若有所思,原来真正的高手是把每一件看似简单小事做到极致,然后从中领悟人生,领悟自己的道。

“人首要做到的是自知然后去践行。唯有体会才明白其中之深意,才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了感悟,才会去思考,去思变。最后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我明白了,圣人的道理思想,不能成为我们的思想桎梏,它是画的框架它是树的根。但是如何结出花儿果实却由我们自己决定。”

“唯有打破圣人所设下的框架和泥潭,才能真真切切的领悟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道,领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闻笑天甚是激动的道,这一次简直是获益匪浅啊,闻笑天感觉到自己的整个灵魂都在颤动。

“孺子可教,呵呵呵...”老人眯眼笑道。

“谢谢老人家。”闻笑天站起身对着老者躬身道。

“只是当我们把一切都错过,一切都不能再挽回,即使把一切道理都领悟,又有何用处呢?”闻笑天泄气的道。

“学习的意义在于愉悦自己,提升自己的修为涵养,并非局限自己的思维。有些人懂得越多反而越痛苦,是因为他们早已在路上迷失了自己。”

“吾等所学的是做人的根本,恍如是树木之根,是绘事之后素。树要有根才能生长,才能开枝散叶。画要有一个载体,才能呈现出它的美丽,不然一切不过是空洞虚无的。”

“既然根源上并没有变质,那开出怎样的花朵,遇到怎样的风雨又有何惧呢?”

“是啊!我既予善因,又何惧结恶果?一切皆是我的选择,或许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闻笑天释怀道。

“谢谢您老人家,听您一席话让小子获益良多。”闻笑天一时间感触良多,这一路他遇到太多能人学士,这些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你自己领悟的,又何必谢我?”老叟笑着摆摆手道。

“况且和你聊了这么一会,也让我感悟良多。所谓渡人者人恒渡之,渡你何尝不是在渡我自己。何谢之有?额哈哈哈....”

“现在还感觉到寂寞吗?”老叟玩味的看着闻笑天。

“不敢了,不敢了。”闻笑天连忙摆摆手。

“额哈哈哈...”两人相顾大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