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少歌行 > 第78章 五胡来犯

第78章 五胡来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少歌行!

那一夜,过后唐升彻底发生改变。

唐升和唐大人十几年的矛盾,也在一夜之间焕然释冰。唐升开始主动向唐大人交谈,也开始主动关心唐大人,这一举动让唐大人不禁感到老天开眼。

这么多年他终于等到这一天,唐夫人也十分欣慰唐升的改变。

这转眼一晃又是三年,韩世卿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才识和胆略,很快的就在军中谋得一席之地。他法度严厉用兵如神,调兵遣将多以奇招制胜善于心计。

在多次的战争中都取得优异的战果,也彻底的奠定了他在军中那不可动摇的地位,韩世卿也被赋予“鬼算子”的美名。

话说另外一头,唐升自从和唐老爷涣然冰释之后整个人就是脱胎换骨,从此踏上一条经商之路。聪明的唐升发现粮食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可是粮食资源的分布却极其的不平衡。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粮食资源没有一个合理的渠道,进行管理和分配。造成了豪富人家往往铺张浪费,大部分资源堆积滞待有所剩余。

而许多贫困人家因为能力条件,地域条件,交通条件种种因素。食不果腹,衣不裹体。在这资源分布极端矛盾的时代,唐升发现一线商机。

他开制了一条合理的资源调配制度,重新调配资源的分布,以借贷买卖的形式让资源合理的流动,也让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促进时代发展。

唐升这一举动无疑改变市场的经济,让富人有利可图,让穷人得到所需。而唐升也自然的成为两者之间最大的赢家,在唐卓两家的鼎力支持下,如今的唐升可谓是腰缠万贯富可敌国。

人言:有人欢喜有人忧。

凌霄宝殿中就比较热闹了,因为庙堂之上的文官,又开始一场无休止的口舌拉锯战。

就在三天前,北方的探子传来密报。

书信中说道“北方的叛军正在大肆的调兵遣将,召集大量的军马。看来是要准备一场大型战役。”

“据说此次叛军来袭并非一族而是五族齐聚,叛军来势汹汹边关黑云压境。一场血与火的战歌就要拉开序幕。”

“奏折中重点提到,这一次叛军人数多达二十万之多,一举超过之前的所有战役。”

每每想到这些坐在龙椅上的天子就头疼不已,圣上手枕玉瑱揉揉脑袋道“众位爱卿对这次五族来犯,可有何应对良策?”

天子面对着这满殿下的文臣武将,希冀的询问。

辉煌的大殿华丽的官服,细细数来也不过就百来号人,可就是这百来号人的随口一句话,就可以改变整个朝代的格局。

所有人都谨言慎行,深怕说错了什么被人抓住小辫子。伴君如伴虎这是这些人心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警示格言。

文官们的行为举止多少带着一些书生的傲气,和一股浑然天成的优越感,武官则多为五大三粗身形挺拔之人。

可是此刻殿下的文官,一时间都转头接耳挠头抓腮的,议论许久也没有道出一个所以然来。

坐在大殿上的圣上暗自苦恼,这些可是都是被层层选拔的人才是国家的支柱,此刻却没有一个人有明确的答案,皇上不免失望的摇摇头。

就在此时,一个一品大臣突然迈出一步“启禀圣上,依老臣之见应一战。”

“哦!爱卿速速道来。”圣上眼眉一挑兴奋有人发言,圣上面带惊喜的道。

大臣徐徐的说道“近年来北方战乱频频,我朝的退让造使北方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可是我朝的大度和退让,并未让叛军感恩戴德以表天恩,反而更加的猖獗助长嚣张之气焰。”

“所以依老臣之见唯有一战,唯有战出我天朝之威名才能彻底的平定北方,这一次我等定让他们有来无回。”大臣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让众人频频点头。

“是啊!”文武百官纷纷点头应和,这位大臣是先皇委托下来的老臣,在朝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他的身上战功累累荣耀无数,说话自然也是极具分量。

“好。”圣上满意的点点头。

就当大臣心满意足的站回去的时候,另一个人却迈出步子异常坚定。

“启禀圣上,依微臣之见,主和。”

“哦!唐爱卿所言何故?”皇上皱起了眉头看着唐大人,唐大人是户部尚书也是朝中的二品大臣,只是唐大人是后起之秀。

而且唐府和卓府的交往密切,让唐大人在朝中的地位更加增添了几分。此时的唐大人可谓是在风口浪尖之上,当今的圣上已然对其产生忌惮和不安。

“圣上有所不知,叛军之所以如此之猖獗,就是仗着断崖山的天然优势。”

“断崖山为何物?”皇上问道。

“断崖山是阻隔我大军的最大障碍,它坐落在边境之地,断崖山一面为悬崖峭壁,山高万仞艰险崎岖,一般人根本难以攀越。”

“断崖山附近都是丛林沼泽,林中迷雾沼气,山虫毒蚁极多,我军由于不熟悉地形的难以穿越。胡军西面环江,北面环海,东南两面又是群山险峻,所以历来也素有金池之臣之誉。”

“而叛军利用这天然的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我朝贸然挑起战争恐怕会伤亡惨重啊。”

“还请圣上三思。”在唐大人声情并茂的诉说下,以唐大人为伍的人又纷纷应和,龙椅上的皇上又开始头疼。

“圣上臣也同意唐大人的说法。”卓国公也站出来说话,卓国公也是先皇留下的旧臣,这一时间让圣上更是左右为难。

“唐大人只怕,你害怕的不是断崖山,而是当战争挑起了你儿子粮食生意就做不了了吧。”一品大臣嗤笑的道。

这个一品大臣对唐大人甚是不满,因为他反驳自己的意见。

“这新进的户部尚书,最近可真是满面春风得意,连朝堂的老人都敢惹。”

“是啊,是啊!这可是神仙打架,我们这些凡人也只能默默的看着咯。”殿上的许多大臣都保持着沉默和观望,因为这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国家大事,里面包含许多势力的错综复杂关系,这稍有不慎可就万劫不复。

“不知大人何出此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唐某人又岂是,尸位素餐假公济私之辈?我只是在商榷战事罢了。”唐大人脸色一沉道。

“哼!你们这些文人,就是会卖弄口舌之利。如果军人因为惧怕打仗而妥协,那我天朝又为何花如此巨大的资力培养?”一品大臣反唇相讥。

“军人当然不惧战争,如果不解决断崖山的问题那么军心必然动荡,以这种状态去打仗又如何能战胜胡军?”唐大人反问。

“不知,大人可知这战败的后果?连年的征战早已让天朝的男丁极致减少,大军一过荆棘遍地,战争之后更是荒年连连,尸骨遍野百姓遭殃劳民伤财。不管是战败还是战胜这等损失都难以弥补。”

“难道我等就眼睁睁的看着,什么都不作为?”一品大臣问道。

“好了!”面对两位朝中大臣的争吵不休,坐在龙椅上的皇上的愤怒一拍,结束这一场口舌之战。

众位大臣连连欠身退后不敢多言。

皇上也算是看清楚了,这些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皮球推来卸去,说到底还是没有一个折中的办法。

最后还得自己做出决定,皇上揉了揉脑袋心里迅速寻思。众人不敢打扰皇上,就这么静静的站着,可是唐大人和一品大人的斗争,仿佛并没有像表面上的那样风平浪静。

两人抓鼻子瞪眼的好不热闹,气氛迅速变得几分奇怪,压抑得有些可怕。头痛的并不是只有圣上一人,那些官职不大不小的官员更是头疼,因为他们又要面临一次站队,这到底是支持哪位大人呢?

支持唐大人还是一品的大臣呢?这处理不好,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一品大臣和唐大人两人,心里各自打着小心思,寻思着接下来的对策又得以防对方暗地里下毒手。

半晌后。

皇上开口“魏爱卿,朕封你为镇北元帅,命你七日之内迅速调集十五万大军,驻扎北方边境以应胡军来犯。”

“是!”魏芮半蹲恭敬的说道。

魏芮可是朝中最特别的存在,他身为武官却能站在文武百官的前头,并非没有他的道理。因为他是唯一一个让皇上信任的人。

因为他从来不发表任何的政治评论,可他绝对的服从圣上的任何命令,不管好的坏的都一一遵从,这也让皇帝对其放心的原因。

然而这种特别的存在,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其背后的势力也是错综复杂,因为他名义上是皇帝的妹夫,有了这个驸马的称谓,让文武百官都不自觉的都给魏芮三分薄面。

同时魏芮自身也是极其聪明,他从不卷入任何的势力和政治党羽中,只求明哲保身,这也是他以武官的身份身居高位的原因。

“是战是和,容朕仔细思量一番。”

“退朝!”

“退朝!”在皇上的侍卫太监的一声大喊下,众大人纷纷散去。

一路上的每个人都热情的对着诸位大人问好,商榷事态发展。而唐大人仿佛没有什么兴致谈天,点头应付便匆匆离去。

唐府。

唐大人脚步急促的下了马车,他连忙把官帽放在桌子上道“快!快把叫升儿过来。”

“怎么了老爷?”唐夫人不解的问道。

“哎呀!要出大事了。快!”

“哦!是是是。”唐大人的着急,让唐夫人也开始慌张连连点头快步的离去。

“唉。”唐大人重重的叹一口气。

一个时辰后。

“爹。”唐升站在唐府的书房中对着父亲,作揖道。

“嗯。”唐大人点点头。

唐大人看着唐升沉沉的道“升儿,你可知道北方的叛乱?”

“略有耳闻。”唐升点点头。

“最近要出大事了。”

“爹,北方的战乱不是一直都有吗?又何必大惊小怪的。”

“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是一场硬仗!北方五族聚集来犯我天朝,而且叛军人数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预计有二十万大军。”

“看来这一次真的是一场大战。”唐升收起笑脸神色凝重的道。

“升儿你可要注意了,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你最近的粮食生意着实让人眼红,可要小心有人暗地里使刀子。”

“我准备好了十万箪粮食,随时可以准备运往边境。”

“你早有准备!”唐大人意外的道。

“我知道,唐府的实力早已让那个高坐的天子忌惮,父亲在朝中位高权重最近的粮食生意确实做得不错,我已经预料到会被人嫉妒打压,所以我早已准备。”

“委屈你了。”唐大人欣慰的道。

唐大人看着这个眼前的小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小子不再是以前不学无术,整日只知道玩乐的混小子他长大了。

“不委屈,为国家效力是每一个子民的职责。”其实唐升心里还有一些小心思,他望着窗外的天空会心一笑。

“皇上,这是怎么了?”皇后停下了筷子道。

皇上在退朝之后心里就一直闷闷不乐,因为北方的叛乱时刻的压在皇上的心头,让皇上再也无心用膳,随便的应付几口就放下筷子摇头叹气。

“唉...”皇上摆摆手没有说话。

“是御膳房的做得菜不好吃吗?”皇后关心的问道。

“现在这个时候吃什么都没有味道。”皇上摇头道。

“来人啊!把菜这些菜都撤了,在把御膳房的人每人重仗三十大板。”皇后愤愤的道。

“是。”皇后的贴身侍女应答道,心里对这群御膳房的厨子心疼。

“不用了,不用了。”皇上摆摆手。

“把菜都撤了吧。”皇上叹一口气撑起身子。

“圣上这是怎么了?”皇后走到窗边,轻轻的给皇上捏了捏手臂。

“朕突然想一个人了。”皇上舒一口道。

“哦!圣上想就把他招进宫来,这天底下还有圣上想见不能见的人。”皇后愣了愣,然后笑道。

“不行了...都怪朕的一时冲动。”皇上突脑海中忽然的想起一个人。

“那个人从来不惧怕任何风险,他的每一次进言都是以国家利益出发。并不像那些文官一般咬文嚼字模棱两可,只怪当时自己一时冲动把他给撤去官职,如今仔细想想还真是糊涂啊。”皇上叹气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