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解放前,我为祖国献青年 > 第16章 认识寨子里的家人

第16章 认识寨子里的家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解放前,我为祖国献青年!

赵家一行人跟着那汉子往寨子深处走去。

而赵德柱从那领头的汉子怀里伸出脑袋,好奇的看着寨子里的一切。

从寨门往里走,就是一个小广场大概有三个篮球场那么大。

小广场坐北朝南,最北边是一排高大的房子,房子前面还有一个大概长二十米左右,宽六米,高三十多公分的一个青石垒成的台子。

台子最中央挂着一个老虎旗,台子通向寨子大门,穿过广场的是一条一米多宽的青石板路面,这条路把黄土碾压成的广场分成两半。

广场的两边各一排,大概十几间的房子。

这十几间房子的外面就是兵器架,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齐全。

最多的就是大刀。

兵器架前面还放着十几个大石锁。

穿过广场,走过青石砌成的台子,走上五六步台阶,就是那排高大的房子了。

最中间的三间最高,最大。

抬头望去,门头上挂着一个聚义厅的牌匾。

门口两边是用木头刻的对联,“英雄忠勇,显侠义;好汉仁德,安贤良。”

跨过一尺多高的门槛,大厅里就显得空旷多了。

最里面就是一张披着老虎皮,宽阔的大凳子。

凳子后方的墙上还挂着一幅猛虎下山图。

凳子上方房梁上又挂着一个忠义堂的牌匾。

凳子前面是一个三层的台阶。

下了台阶左右两边就是整齐的摆着两排太师椅,中间还用茶几隔着。

还没等赵德柱仔细看传说中的忠义堂细节。

那汉子就抱着他,带着赵家人穿过忠义堂右边,然后穿过一个后墙上的大门走了进去。

一进入后面,眼前立马就比前面狭窄了不少。

如果说前面是如同一个小学校的操场规模的话。

那这后面就是一个北方四合院儿的规制。

正对面的就是一排三间的正房,连带着左右各两间耳房。

院子里左右对称的种着两棵石榴树。

两旁又是左右五间规制的东西厢房。

这一看就是山寨头领居住的地方。

那汉子带着赵家人径直来到正房的最中间那一间。

此时赵德柱好奇的看向这间屋子。

只见屋子中堂靠近后墙的地方坐了一男一女两位老人。

这两人大概六十多岁的模样。

男的端着茶杯缓缓喝茶,女的则是伸长脖子,坐立不安的看着门口。

屋里两边还站着不少男女。

他们有中年,有青年,也有女人孩子。

抱着赵德柱的那汉子面带微笑,直接朝着最中间的那两位老人喊道。

“爹,娘,儿子把妹妹、妹夫,还有二外甥,外孙子给接来了。”

那位男性老人抬起头打量了一下赵家人,然后板着脸不说话,继续喝茶。

而旁边的那位女性老人则是直接站了起来,一边擦着眼角,一边说着。

“我的闺女啊,你真是狠心,一年就回来一两次。”

“也就是山上山下的事儿。”

“怕影响你们家,你们添丁进口,我们都不好大张旗鼓的去看你们。”

李启秀被老太太说的两眼通红,直接扑到老太太的怀里哭了起来。

“娘,都是孩儿不孝,都是孩儿的错,让您心疼了。”

“我以后一定经常回来看您。”

赵德柱被自家奶奶哭的一阵心酸。

现在自家奶奶也就才三十八九岁,还不到四十岁,而自己的爷爷也才三十九。

两人现在看着都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常年农业劳作,让两人老的很快。

也不知道两人是怎么想的,隔得这么近,以上山的路程来算也就才七八里路,还不到十里。

就这都不经常回来看看,哪有在乎老人的感受?

看着两位老人虽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可显然也不小了,还能有多少年?

等母女俩哭了一阵儿,安静下来。

抱着赵德柱的那汉子才开始给赵家两个小的介绍起屋里的人来。

那汉子看着赵清风,微微一瞥,“清风是吧,坐在正中的是你的姥爷李丰年,这是你姥姥宋桂花,叫人吧。”

赵清风此时一路走来,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也弄清楚了眼前的汉子身份。

赵清风只好把身上背着的行李放下,然后走到屋子正中间。

恭恭敬敬的朝着两位老人分别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喊了一声“姥爷、姥姥”。

长这么大赵家几兄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母亲的娘家人,不管发生过什么,这第一次上门,自己作为晚辈,磕头是必须的。

姥姥宋桂花倒是满脸止不住笑容,笑呵呵的看着赵清风,然后从怀里拿了一个小红包递给他。

然后一边说着,“好,好,好,乖外孙,快起来。”

姥爷李丰年则是微微点点头,满意的看着赵清风,然后瞪了赵耀亭一眼,接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包递给赵清风。

接下来等赵清风起来,那汉子又开始介绍起来。

“我是你大舅李明硕,这是你大舅娘张桂香,这位是你二舅妈郑秀芸,这是你三舅李德硕,这是你三舅娘孙金凤,这是你四舅李文硕,这是你四舅妈王佳慧,你过来认识一下。”

“你二舅李荣硕现在在外面,估计等过段时间才能回来,今天你是见不到了。”

(说明一下,咱们中国,有的人字辈儿在中间,有的字辈儿在后面,是根据字辈儿和名字搭配叫着顺口而取的,比如文中的李家人,如果把硕字放中间就有些怪怪的。

中国的字辈儿是蕴含着一个家族的家规家风的,他带着对后人的期许与传承。

至于主角的奶奶李启秀,那是不使用李家的字辈儿,这点很正常。

在中国使用字辈是有讲究的,世家大族和有传承的大户,女眷字辈儿单独排列,是不入家里族谱的。一般人家干脆没有字辈儿,当然也有不那么讲究的家庭,女眷也使用家里男丁的字辈儿,各种情况都有。)

赵清风闻言,又挨个磕头叫人。

接下来李家其他的人也都一个个的给赵清风递上红包。

大舅李明硕这个时候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看着赵清风说道。

“屋里其他人就是你的同辈儿,我们李家武字辈儿的,等下去了你们自己认识,我这边就不介绍了。”

赵清风闻言缓缓点头退下。

看完全过程的赵德柱,这个时候在李明硕的怀里待不住了。

现在他的人设本来就是一个天才儿童,自幼聪慧。

这要是现在不认亲,以后大家就不好相处了。

于是赵德柱在李明硕的怀里挣扎着,看着李明硕,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说道。

“大舅爷,我也想给太姥爷、太姥磕头!”

李明硕一听赵德柱说的也是有点儿头疼,不过很快李明硕就想起刚才妹妹说的,这小子此时已经把四书五经给背下了。

面对这样的妖孽,那是不能以常理而度之。

于是李明硕就把赵德柱给放在地上。

接着就看到赵德柱稳稳当当的在地上走着,然后给屋里的长辈一个个的磕头,乖巧的叫着,太姥爷、太姥、舅爷、舅奶、表叔、表姑。

大一点儿的长辈倒是没啥,一个个的乐呵呵的夸赞赵德柱乖巧懂事,顺带还塞上一个红包。

可是李家武字辈儿就有点尴尬了。

他们一个个的大部分还没成家,手里没有多少钱,身上也没提前准备,这现在哪里有钱给小家伙儿?

这时候一直不吭声的李丰年老爷子发话了。

李老爷子笑着摆摆手,然后摸了一把自己的胡子说道。

“行了,你们几个小的后面瞅机会再给红包吧。”

说完又朝赵德柱招招手。

“小家伙儿,到太姥爷这来。”

赵德柱乖巧的迈着小步子跑了过去。

这可是妥妥的大佬,得好好的伺候。

以后战乱年代,就是本大爷的靠山了。

要是有机会,咱得把整个山头扛着投红党去。

于是赵德柱一头扎进李丰年老爷子的怀里,甜甜的说道。

“太姥爷。”

李老爷子看着自己怀里的小家伙,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就把赵德柱抱起来放在自己腿上。

逗弄了赵德柱好一会儿,李老爷子这才瞪着虎目,板着脸,严肃的看着赵耀亭。

“你这次上山了干什么?”

“总不会是看望老头子我的吧?”

“你不是看不上我们土匪这个行当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