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民国选择:炮灰?牛马?枪在手 > 第20章 初步升职

第20章 初步升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民国选择:炮灰?牛马?枪在手!

时间过得很快,冬天的雪滋养透了大地,路边的树上冒出了嫩绿,地上的小草也悄悄地伸出了头,街边的老鼠也不甘寂寞,四处寻找吃食,对于老百姓来说,春回大地就多了一份生机,可以吃的东西多了。

一天的时间回家也麻烦,待一下就要回来,不如请班里的喝顿小酒联络联络感情,对大酒和地瓜烧有点发怵,不敢喝了,怎么着也要来个瓶装的。

因为马小树的枪法和身手在训练的时候有展现,上士陈班长比较喜欢,特意要到自己的班中,按照北洋陆军最初的编制一个班14人,采用的扶桑陆军编制,编制全班加班长应有14人,实际到位6人,全部配备汉阳造步枪。

10响驳壳枪至少是少尉排长才能用的,需要配发后每月扣饷,类似于前世的分期付款,至于重机枪那是营部才能有的,好点的连部还有几挺轻机枪。

因为在一战时期的主要战术就是冲锋加刺刀战,近距离厮杀,刺刀要耍的好,世界上的各国都是这样的,连老美也是到西历1926年逐步调整整体编制,增强班组火力,也是前世学者砖家笑话扶桑鬼子战术思想落后,还停留在一战水平(鬼子的原因不述),嘲笑归嘲笑,鬼子始终不认为是被我们打败的。

与陈班长说了自己的意思,陈班长很高兴,拍拍他的肩膀让他以班组的名义去通知,马小树显得很高兴的样子去通知了剩余的四人,大家交枪后就一同走出军营,找了个酒馆要菜上酒。

随着菜的逐一上齐,大家幺五幺六的喝起来,都是壮劳力,能吃的很,中途马小树又去要了两个肉菜,军营的伙食一般,都是扣饷银的,能吃饱就不错了,毕竟掌管伙房的伙长和长官都要吃一点,都知道没有人敢说,这个人间真理都早已看透,能做的都是想成为上面的长官。

酒酣面赤时,马小树一直留着酒量,不敢放开喝,就怕交代了,人的一生通常只有一次机会改变命运,选择很重要,但大部分人没有把握住,来了就不走了,过好这一世拉倒,就算是个梦,也要努力的做好做完。

提前付了1块大洋的酒菜钱,搀扶着有点醉意的陈班长,几个人往军营晃悠悠的走去,进了军营,让陈班长躺下,帮他擦把脸,盖好被子,自己洗漱一下也上炕睡觉了

马小树自己没有拉下练功,身体才是一切,偶尔进入酒吧加个简易餐,会餐后的日子里,经常上敬之前收集的香烟,至于日本香烟,没有人起疑心,市面上有售。

由于懂事加上聪明伶俐,讲义气肯花钱,陈班长向李连长报备,要把他当精确射手培养。

子弹打的多一些,多个10发,一个人练枪的时候也偷偷的用过三八式步枪,该枪的后坐力小,射程远精度高,与汉阳造明显不同,第五师也有装备扶桑鬼子的三零式步枪(国内叫金钩步枪,保险杆是铜合金钩型)。

酒吧散的三八式步枪就有14把,子弹有1630发,两种枪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防尘盖,其余大体一样,子弹一样,枪法越来越准。

56冲只能限于单身一人的时候防身使用,56半会作为精准步枪,用在关键时刻使用,因为它比后面出现的大八粒还多两粒,领先一步是正常,领先两步是有病。

马小树也有其它付出,当兵4个月,陈班长帮忙代领的到手饷银总共8个大洋,其余的不晓得去哪了,应该是找地生仔去了,暂时回不来,8个大洋也孝敬了出去,请班长、排长、连长吃了几次饭,通俗一句话总结:白干4个月,还搭上30多包烟。

陈班长向上级汇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考核,马小树的军衔连续提升了两级,升为下士,饷银10块大洋,班长不在他可以说了算,看在香烟和平常的吃喝上,大家也就默认了,毕竟吃人家的嘴短,有牢骚只能填肚子,背后肯定有人说闲话,管它呢,“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向上爬才是最重要的,手里的枪和刀是硬过舌头的,大不了以后把鼓噪的舌头割了。

民国七年4月,因第一次护法战争同为皖系主力的鲁省第五师精锐兵力南下伐湘损兵折将,撤回后开始征兵增员,陈班长升为少尉排长,马小树升为上士班长,饷银15块大洋,有付出才有回报,而且在国立时期的升职不是按部就班的,比较随意,处于上峰说你行你就行的状态。

整个第五师都在补充兵力,马小树接收5个新兵做班组,班组由1个上士班长,1个下士副班长,2个一等兵,3个二等兵组成。通常班长每月能分到人头空饷1块大洋的好处,当了官饷银也能拿到手,打仗靠的是基层军官,正所谓“高层打麻将,官兵博生死”。

实际到手饷银15块大洋,至于上供和克扣军饷,别人是怎么做就跟着一样,出头的橛子容易烂,加上克扣班里的饷银每月也有20块大洋入账,得失的账还是很好算的,美得很。

很明显无论哪个朝代都是当官的才能挣钱,官越大越挣钱,活得越滋润,这是马小树的动力加成。

当然随着战争的陆续爆发,商业凋敝,税收收不上来,欠饷也会逐渐成为常态,能保持正常的伙食和少量的饷银发放就是好的,也是兵不如匪的由来,也要吃喝活下去。

马小树在宣布升职的第三天晚上,拎着两瓶好酒和一支带枪套的花口撸子以及一盒50发子弹,恭贺连长升职为三营少校营长,也表达对连长给与栽培的感谢,积极靠上去不丢人,没有人撑腰是不可能继续升职的。

为啥是第三天,因为论资排辈的,连排级别的也要去,你抢着去以后容易被人从后面打黑枪,那是找死的行为,别人送财物、女人,马小树觉得送礼还是要送到心头好上,枪是每个军官最喜欢的礼物。

果不其然,陈营长看到全新的花口撸子非常高兴,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的观看,空拉几次套筒,爱不释手,最后把枪套直接挂在了腰带上收起枪。

营长笑着问马小树:“恁也当兵几个月了,感觉咋样?“

马小树没有说恭维的话,只是挠了几下后脑勺,憨笑了几下,“都挺好的,俺们班长对俺非常好,俺觉得俺就是三营的兵,好好训练,听长官的话,指哪打哪!”

“好,非常好。”

马小树的枪法和身手在连队中是首屈一指的,名声在外,人心都是笼络来的。

程营长看马小树的眼光是越来越满意,毕竟营连级别都是用的驳壳枪,笑着让马小树坐下,关心一下他的状况,这是把他当成自己的嫡系对待了,原来陈班长是他的堂弟,东昌府人,不过没有读过书,但胜在忠诚。

在知晓马小树读过几年书以及家里的情况后,更是开心,有文化就不是被骂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大头兵了,就是有脑子的人,人有牵挂才能让别人信任你,不会轻易背叛,毕竟要有取舍,再加上家中有生意以后肯定有孝敬,一举好几得。

短短几分钟的拜访过程中马小树是寡言少语,问就答,牢记少说话,因为言多必失,简在营心即可。

马小树对于新来的士兵也是收买人心为主,在大家训练后总会与大家聊聊天,交流下射击等训练的经验,促进下之间的感情。

军队的伙食算不上好,现在还能吃饱,马小树会隔三差五地出钱买些肉食,特别是掺杂着鱼肉、猪肝给大家打下牙祭,偶尔整两口小酒,虽然在训练的时候要求的比其它班组严,但实际待遇终归要好于其它班组。

有追求的人是不一样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以想可以做,但就是不能说。

马小树计划每个月头请陈排长和其它的排长会次餐喝顿小酒,与下小恩小惠打好感情牌,与排连级会餐逐步靠拢联络感情,与营级不忘表忠心,4月中在连长老婆到部队探亲时,借机送出金玉手镯各一支,吹了吹枕头风。

5月份初,马小树的班在射击、行军等营级会武训练中拔得头筹,在整个三营中初露头角,马小树私下每人给了一块半开(半圆)的奖励,并叮嘱要保密。

随着第二次府院之争的加剧,第五师逐步加强训练,并补发3个漏夹以及补足50发子弹(手榴弹的配发和使用较少,普鲁士制m1915长柄手榴弹要到西历1920才进口,日已落米尔斯防御型手雷进入的也很少,此时不日已落扶桑为同盟)。

民国7年5月,华夏第一次“护法运动”宣告失败,剩下的政治争斗与马小树相隔太远,懒得关心。

民国7年6月,第五师师长张树方正式任护理鲁省督军兼护理鲁省省长,之前是在4月代理鲁省督军。

由于省内匪患严重,马小树所在的团接到调令,要求在泉城道周边一带剿匪,有战功就意味着有升职加饷的机会,大家都摩拳擦掌,更多的是想着剿匪后搜刮战利品的好处,毕竟土匪也是抢了不少好东西的。

土匪一般配备的是手枪和老套筒步枪,子弹匮乏是他们的弱点,重武器非常少,打顺风仗可以,一遇挫立马溃逃。

鲁省为丘陵地带,山势分布的地方多,大大小小起起伏伏连连绵绵的,易守难攻,还比较容易藏身,匪患主要存在于这种地方,越往南边走大山峻岭越多,剿匪越不好弄,而且封锁很难长久,加上百姓疾苦,很难断根。

6月18日,马小树所在的第十八团开进安泰,负责安泰、城肥、清长一带的清剿,大股的土匪收到消息后早就分散化整为零,他们也设置了很多眼线,乞丐、车马店伙计、卖杂物的、赶车的,江湖卖艺的,地痞流氓,各行各业都有,抢来的东西毕竟要换成钱、枪弹和粮食的,时间一长也形成了利益链。

部队立即张贴布告悬赏捉拿匪首,赏银100到2000块大洋不等。

但等待三日后,没有人领赏,也没有人提供线索,老百姓怕被报复,举个报得像前世中彩票一样,不能让人知道,都是藏头匿尾,匿名的很,都知道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

部队只能分兵到各县公署要地驻扎,主要道路设置关卡盘查,防止土匪逃窜,安排对乡村进行清乡检查,清算人口枪械。

经济上先给与封锁,卡住子弹粮食的供给,试图逼匪现身,这么做主要是北洋时期基层控制比较混乱,人口管理还没有明确,再加上灾害频发,人口流动性较大。

农作物的亩产量也低,风调雨顺的情况下,鲁省这边小麦70公斤,玉米99公斤,地瓜(红薯)121公斤,和前世的亩产差异数倍,地力贫瘠,只有农家肥,同样的土地养活的人数就少,导致村庄的规模都不大,100多户就属于大村,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兔子的工业能力很差,现在才开始有轻工业出现,衡量指标钢铁的年产量低的可怜。

鬼子的尿素化肥还没有大量进入国内,战争期间才在扶桑占领区大量使用,绝大部分的农民没有见过。

现在各乡村都有甲长和保长(地保)负责,保甲制度雏形形成于商鞅变法时期,在《商君书》中有明文规定:五户为伍,双伍为什。

保甲制度一直延续沿用,只是历朝历代在户数、规则、叫法上有不同的变化,核心架构没有变。

民国初期开始要全面西化,如取消春节等节日,但实际运作中还是有甲长保长类似角色的存在。

越往南方走,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以血缘、姓氏、祖先为纽带的宗族势力聚居形成村落,团结凝聚力越强,族权很强,很多族长兼任保长,当然也很排外。

北方因为战乱,天灾人祸就断了联系,甚至宗族断了根,带来的是代表政权下放的甲长保长权力大,保长(地保)通常负责宣传政策、收公粮、抓壮丁、抓罪犯、调节邻里纠纷等事项,监督地方,勾结土匪的也有,缴纳保护费、赎人,灰色收入是非常多的。

后期到民国19年,国民政府为防止异党之活动,就明确规定:凡是10户化为一甲,十甲成为一保。

枪靠子弹人要吃饭,马小树的班组分到了下乡突击检查的活,这是给连长塞了10块大洋换来的,下乡虽然危险些,但有油水捞,而且马小树相信自己的班组军事素质,打的准跑的快,唯一的缺点就是有良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