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种田养娃两手抓,神兽空间顶呱呱 > 第17章 东贵南富西贫北贱

第17章 东贵南富西贫北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种田养娃两手抓,神兽空间顶呱呱!

次日,杨柳絮又是在大公鸡的打鸣声中起的床,穿上了昨日徐氏给她做的新衣。

徐氏昨天说不让杨柳絮进庖屋,今天还真就不让杨柳絮进去做早饭。

她自己快手快脚地做了个葵菜汤,热了几个杂粮馒头。

杨柳絮看庖屋里没有自己的事,就去叫两个女儿起床。

按理说大妞二妞正在长身体,应多睡会儿才是,不该这么早就把她们给叫醒。

可杨柳絮想到,吃完早饭,徐氏和杨柳林要一起去地里锄草。

杨柳絮便也不好再让她们睡下去,毕竟这睡觉重要,吃早饭也同样重要。

杨柳絮看着二妞在揉眼睛,就轻声哄道:“二妞要是没睡好,等吃完早饭,阿姥和二舅下地了,你在睡。”

“阿娘,我不睡了,我也要和阿姥下地。”

“我还要给家里的大花和大白捡草吃,还要给喔喔它们捡草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妞二妞喜欢上了给家里的牲畜取名字。

大花是一头身上长着黑斑的母猪;

大白是身上没长杂毛的母猪;

喔喔则是家里的大公鸡。

“阿娘,我和妹妹一起去给大花它们捡草。”

“我还会看好妹妹,不让她乱跑。”

看到两个女儿都如此懂事,让杨柳絮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更加地想要对她们好。

母女三人正坐在床上说话,就听到徐氏在外喊饭做好了。

杨柳絮伸出两只胳膊,将两个女儿一起抱下了床。

乐得大妞二妞,直说阿娘力气好大,阿娘最厉害。

杨柳絮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两个小豆丁夸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难道她能和两个女儿说,不是我的力气大,而是你们太瘦了。

不过话说回来,原身的这具身体力气确实有些大,但也不会离谱,大概能和一个壮年男子一较高下。

不过关于这具身体力气大的事,原身以前还真没有注意过。

原身没出嫁前,年纪还小,力气也没现在大。

加之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在,重活根本轮不到她。

后来嫁到李家,原身作为新妇,刚开始倒是不用她去干什么体力活。

可自从原身生下大妞,杨柳森又去当兵后,王氏就开始苛待起原身。

原身一个人几乎承担了家内、家外的所有活计。

她每天吃得少,干得多,即使有十分力气,最多也只能发挥出三分。

这也导致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一身大力的事。

现下想来,原身上辈子在最后关头,能够凭一己之力拖住两个已经饿红眼的男人,并非没有原因。

………

吃完早饭,一家人就各自忙开了。

临走前,徐氏看着杨柳絮脚上那露出脚趾头的鞋,转身回屋找了一双自己的鞋让杨柳絮换上。

杨家没有牛车,今日去县城仍是要坐杨村长家的牛车去。

驾车的自然还是三虎子。

三虎子先赶着牛车去张家湾接张里正,再驾车前往青山县。

杨村长和张里正虽都比杨柳絮年长许多,可毕竟男女有别。

好在杨村长家的牛车是车板式,只有左右两边有围栏,杨柳絮便坐在了车板最末。

这还是杨柳絮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坐牛车。

一路上,杨柳絮时而将脚悬在半空,晃来晃去;

累了就将脚收回来,如此反复;

再加上她沿途欣赏着路两旁的风景,倒是一点都不觉得无聊。

驾车的三虎子应是担心杨村长年纪大受不了颠簸,控制了牛车行驶的速度。

一行人用了一个来时辰,这才看到伫立在远处的青山县城门。

最后牛车在距离青山县城门,还有一里路的一片荒地处停下。

这里聚集着好些牲口车,有牛车,驴车,骡子车等。

杨柳絮甚至还从中看到了几辆由马拉的车。

打听后才知道,在这里停着的牲口车,车厢处挂有幡子的,都是在县衙里登记过,由专人负责管理。

这些牲口车主要就是为了载人拉货,去往附近的县城,镇子,村落等。

而那些没有挂幡子的牲口车,就和他们一样属于是私家车。

在此处停放,是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但比起进城的费用,自然是要少上一些。

青山县规定,大人进城,一人收取一文钱,身高不过三尺,则不收费。

牲口车进城,一辆牲口车则要收取四文钱;

而把车停在这里,则只需要交一文钱就行。

所以大多数村民来青山县,为了省那几文钱,有不少人都愿意把车停在城门外。

杨村长本来是想让三虎子把自家的牛车停在这里,三虎子也留下来看车的。

这样一人一车,就能省下四文钱。

可杨柳絮觉得杨村长现在已年过花甲,在这个时代,也已算得上是高寿了。

这要是让杨村长从这里一直走到县衙,也太过于辛苦。

况且杨村长此次是为了她立女户的事情,才来的青山县。

杨柳絮就更不能让杨村长累出个好歹。

其实若不是立女户必须村长和张里正出面,杨柳絮还真就不愿意麻烦他老人家。

还有三虎子也难得来一趟县城,怕也是想进去逛逛。

要是为了省几文钱就把他留在城门外,总归不好。

于是杨柳絮就道:“村长爷,要不咱还是让虎子赶着牛车进城吧。”

“您看现在时辰也不早,要是咱们走着去,等到了县衙,那些办差的人可能都歇晌吃午食了,岂不耽误时间。”

对于杨柳絮的提议,张里正也是赞同的。

“杨叔,这城门口离县衙可还有些路程,不如咱就坐牛车去,省时省力不说,咱也能更快地把大侄女的事给办了。”

杨村长听张里正如此说,便也同意了。

不过他还是在心里叹道,絮丫头和离后带俩孩子,日子恐怕会很艰难。

他本想着给絮丫头省俩钱,结果还没省成。

商定后,杨来顺便扶着杨村长坐上牛车,三虎子赶车前往城门处。

等牛车停在城门口排队时,张里正跳下车道:“我先行一步,去里面等你们。”

“行,行,张里正慢走,我们也会尽快跟上。”

等张里正走远,杨柳絮悄声问杨来顺,道:“阿爹,张里正怎么不和咱们一起排队进城?”

杨来顺解释道:“张里正是官身,时常来往于县衙办事,是以他进县城不用交入城费。”

杨来顺刚说完,就轮到了他们,杨柳絮赶在杨来顺之前,交了八文钱给守城官兵。

四人入城后与张里正会合,三虎子驾着牛车前往县衙。

牛车上,张里正得知杨来顺和杨柳絮父女俩很少来县城,更没去过府城;

还主动介绍了东明国大部分县城及府城的格局分布来。

只听张里正道:“两百多年前都城初建时,东明国的皇宫就坐落在了都城的东边。”

“如此一来,除了那些得了朝廷赏赐宅邸的大臣;其余朝臣为了每日上朝方便,纷纷将府邸建在了距离皇宫不算太远,且地势宽广平坦的南边。”

“后来南边的大官和有钱人越聚越多,便有人在那里开起了一家又一家的大商铺。”

“里面卖的都是一些咱们普通人买不起的东西,后来那里就成为百姓口中的极富之地。”

“那些有家底的大官都住在了东城及南城,而那些小官和一些商贾,则是选择住在了同样距离皇宫比较近的西边。”

张里正说到这,还感慨了一句,“建朝初期,说西贫还有几分道理;可现在,能住在西边的也都不一般人喽。”

“要说都城人口最多,占地最广的还得是北城。”

“那里人口密集,怕是除了当官的,其余干什么营生的人都有。”

“久而久之,北城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贱地儿。”

“这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东贵南富西贫北贱的由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