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民国少奶奶的传奇人生 > 第14章 麻披股股拧成绳

第14章 麻披股股拧成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民国少奶奶的传奇人生!

掐谷就是一下午的活儿。第二天就是打大绳的日子。打大绳一般是放在秋收之后,因为打大绳也是需要集全村之力的。

打大绳是需要长度的,往往选在开阔平整的大场院里。按照需要的长度,在一端的地上,钉进带孔的铁钎,把一头带钩的摇把儿穿进钎孔,在相当于绳长的远远另一端地上,栽上一米多高的木桩,在木桩上绑好摇车。一块长条形固定板,一块同样形状与大小的摇动板,中间穿进三根带环的铁拐,组成了摇车。然后将超过两倍长度已经捻好的三根麻荆子,一起套进一端地上的铁钎子上铁摇把的弯钩里,同时将摇把拉紧,不让麻荆子从弯钩里挣出。

将弯过铁弯钩的六根(三根一起穿过铁钩即折成了六根)麻荆子拉直拉紧,两两拴向另一端摇车子的三个铁拐环上。准备好合股器,那是用一块圆形硬木做成,一头大一头小,上面刻着同两股麻荆子粗细相等的木槽,木槽沿合股器的锥形表面呈放射状。然后是将拉直在两端之间的六股麻荆子,两两卧进合股器的三个木槽里。

两端的摇把和摇车同时同方向摇动,麻荆子先在合股器的木槽中两两合股,随着两边的摇动,已经合好股的粗绳部分,会推动合股器,从铁钎子一端缓缓向摇车前移。这时要把握好合股器,保持它的稳步向前。已经合为三股的麻荆子,经过合股器整体合股,最后打成了“三劈绳”。

打成后,将摇车一端剪下捆紧,防止松股。摇把一端,从弯钩里取出,封头完好如初。

如果要打两劈绳,摇车上只有两个摇拐,合股器上只有两道槽。如果要打四劈绳,摇车上须有四个摇拐,合股器上要有四道槽。

打大绳的场面比剥麻更要热闹几分。这个活儿也需要分工合作。有破麻荆子的,然后有往合股器上装麻荆子的,有摇动摇车的。配合有序才会一气呵成。

做这个活儿一般只用男人就行了。之前打大绳的主力是青山爷和老二老三,今年青山爷就不上场了,由老二老三带着学孟和学祖挑头。学孟学祖都是十五六岁的大小伙子了,在学问一途上也是没太多天分,读了几年书,能粗通文墨也就行了,青山爷让两人多学学地里的活计。论年纪也该担起家庭的重任了。

现场照例是少不了孩子们的。从这头到那头,好奇的跑着看着笑着。

谷穗儿是一定会在现场的。今年四叔又回来了,谷穗儿更是像小跟屁虫一样围着四叔转。她背着个小包,里边有四叔捎回来的糖,花花绿绿的包装可漂亮了。她给围着的孩子们一人分了一块,大家吃得可欢了。三丫斜着眼往她那里看,谷穗儿装没看见,哼,就不给你,那么坏的人我干吗还要给她糖吃。

按照往年的旧例,新绳打好后,把它一根根挽起来,装麻袋里,用牛车送到镇上的铺子里,结帐拿钱,一年的搓绳营生算是打了个结。回到村里,青山爷会接着结给大家种麻的钱。全村都欢天喜地的,像过年。

但是今年却出现了不小的问题。铺子原先订的货虽然送去了,却拿不到钱。镇上铺子的老板是把绳子往外地运的,因为革命了,不少铺子关门,货卖不出去,自然拿不到钱。青山爷好说呆说,铺子老板才多少给了点儿,但离原来的钱数还是差得老远。剩下的绳子只好再想办法卖了。

自己家勒紧裤腰带节俭一点儿能凑付过去。可乡亲们的麻钱不能拖欠的。

青山爷回去之后,和儿子们一起想办法,得亏老四回来还捎了点儿,再到各亲戚朋友那里凑点吧,好呆把乡亲们的麻钱先给付了,至于其他的,慢慢再想办法吧。但当天给钱是不可能了,青山爷只好让村正给大家解释一下,钱稍晚几天给,但一定会给,请大家放心。

“青山,这不是小事儿,不能让你一个人担着,大家可以少拿点的。”第一个上门的是丁喜旺,他跟青山爷是发小,两人的交情是不用多说的。

“老哥,亏了自己也不能亏了乡亲啊,”青山爷吧哒了一口烟袋锅,眉头皱得紧紧的,“谢谢老哥的大义,你放心,我会想出办法的。”

“我没有多少钱帮你,别人怎样我不管,我的那份今年我不要了,等以后你有了,我再要。”喜旺爷非常坚决,说完话转身就走。久旱逢甘霖,患难见真情啊,青山爷看着喜旺走远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三叔,三婶,你们要救救我们呀!”青山爷刚进屋坐下,就听到有人连哭带叫的走进来。

“我们家大林,除了会种点儿地,其他什么营生也不会,要是这麻钱不给我们,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啊。”

“大林家的,我没说不给呀,只是今天钱不凑手,过几天我会一文不少的给大家的。”

“那可不行,今天要是不给,我就不回去了。我们家紧等着这份钱揭锅呢。要是今天不给钱,我们只能喝西北风了。”亓玉珠一屁股坐在了堂屋的板凳上。

不少村里人听到动静也过来了。“大家说说,我们累死累活的就盼着今天能拿到钱,没想到人家上下嘴唇一碰就说不给了,这让我们怎么活呀。”

“是啊,三叔,三婶子,这钱可不能眜下我们的呀,谁不是等着这钱救急呀。”亓玉珍在旁边撇着嘴说酸话。看着老青山家倒霉她心里可高兴了。大家闹得越大她越高兴。

青山爷摇着头,没想到自己好心拉巴乡亲,却被人这样对待,看起来好心还得看对谁施,滥好心是要不得的。这两家的钱想办法先给,以后就不要他们的麻了。

“谁跟你说我们就不给钱了?谁说我们要眜下了?你们姐俩这是成心来找事儿的吧?”青山奶听了这姐妹俩的疯话,气得不行。

“对呀,人家青山爷从来没说过这钱不给了,你们俩鸡叫狗咬的在这胡咧咧啥?疯狗咬太阳,不晓得天高地厚了!”村里的丁二秃子在旁边气愤的说。二秃子是村里的小混混,却说出这样正气的话,青山爷对他禁不住另眼相看。

“谁能保证什么事儿都一顺百顺,谁能保证永远不会有麻烦啊,青山叔正在想办法,你们这样闹就没劲了,青山叔不是那欠债不还的人,这么些年了,你们谁家没得着青山叔的济,青山叔少过谁家一分一文了?不知道感恩,还在这里落井下石,还有良心啊!”长得五大三粗的铁柱子也粗声粗气的说。平时不太说话的人,这时候说得倒是清楚明白。铁柱爹身体不好,天天需要药培着,家里是最急着用钱的。但他却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可见也不是所有人都像亓家那两姐妹似的不是人,大家还是知道感恩的。

“谁不知道老青山跟你爹关系好,你们得了济当然帮着说好话,是不是钱早就给你家送去了?”亓玉珠翻着白眼怼铁柱子。“我不管,今天怎么着,也得把我们的钱先给了!”

“青山啊,我说两句,”青山爷的一个远房堂哥磕了磕吸完的烟袋锅,站起来慢悠悠的说,“按说我不该说,但是想了想还是得说句公道话,这麻老早就卖给你了,这钱没当时结现,这也是多少年的规矩,谁也不能说什么,不过,当年规定的就是打完大绳的当天就结帐的,不管出现了什么情况都不是不给钱的借口,你今天说不结帐了,的确有点说不过去。这让盼着这个钱急用的人家真是不好过。”一嘴的义正辞严,一脸的公平公道,这个堂哥一直嫉恨青山爷把握着大绳买卖,好多年他就很努力的想插一脚,可青山却一直不给他这个机会。今天不借机踩一脚就对不起这么多年的努力了。

“就是,二爷是个明白人,这钱今天就应该结!”亓玉珠可算是找到为她说话的人了。

“哟,家里这人不少啊!”随着声音进来的居然是韩大善人。

“老哥哥来了,家里这乱槽槽的,让你见笑了!”青山拱手一揖,请韩大善人到里边坐。

“先别急着坐,你这里的事儿我也知道了,刚才也听了几句,有困难怎么不去找老哥啊,你呀,就是没把哥当自己人!”

“这哪敢啊,这不是还没来得及去麻烦您嘛,肯定是会去找您老帮着解决问题的。”

“差多少,先从我这里拿,什么时候有了再还我。今天我也没拿多,你看看够不够,不够我再回去想办法。”韩大善人把一个钱褡子放到桌子上,沉甸甸的银钱。

“哎呀,这不是有钱了,先把我们的给了吧!”亓玉珠擦着根本就没有流下来的眼泪,喊叫着。

“亓玉珠,你们家光讲礼义廉了!”二秃子嗤笑一声。

“你个死秃子,你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夸你无耻呢!”满屋的人笑成一团。

“你个死秃子,看我不打死你!”亓玉珠恼羞成怒,追打着二秃子。

“老哥,啥也不说了!”青山爷对着韩大善人抱拳一揖,转身对老二说:“去跟村正说,让大家过来领钱吧!”

不多一会儿,屋子里就挤满了人。青山爷对着大家拱手,说:“多谢老少爷们儿对我的宽厚,现在善人老哥把我缺的钱先送过来了,谁都不容易,家家都等着这钱救急,今天就把钱发给大家,明年的麻如何种咱们明年再说。”说完吩咐做仁按帐分钱。对于以后如何收麻青山爷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人是不值得帮的。

“呸,老鼠子眼睛一寸光!”二秃子啐了亓玉珠一口。

亓玉珠也有点讪讪的,早知如此,来闹这一场干啥呀!那位二爷倒是面不改色,自己顶多就是说了句公道话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