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再嫁权臣 > 第138章 瞧不上我这样的小庙,实在是委屈您了!

第138章 瞧不上我这样的小庙,实在是委屈您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再嫁权臣!

朱玉笙一针见血:“吴嫂子,到底是我的庄子容不下你,还是你眼里压根没我这个东家?”

吴氏有几分心虚:“我……”

朱玉笙半点没有生气的模样,但说出去的话却重若千钧,压得吴氏心直往下沉:“我知道吴嫂子是能人,从大寺里出来的,瞧不上我这样的小庙,实在是委屈您了!”

吴氏以往总觉得新东家年轻面嫩,模样娇美说话也温柔,性情自比不上自己彪悍,说不定她不但能当管事,还能左右东家的意见,谁知被她冷着脸说出这句话,心里顿时七上八下,心慌不已。

“哪里哪里,东家您这话说的……”她闹事只是想当管事,可不是想砸了自己饭碗。

谁知新东家对她陪着笑脸的样子视而不见,反而一字一顿道:“我家工坊虽小,但却有一定之规。挑人管事也看秉性为人,高小妹性格温厚周全,我既任她为管事,谁若不服她,自己拎铺盖走人!”她目光在全场巡梭,有那跟吴嫂子交好的目光与之对视,都不自在的挪开了视线,皆听她语声放缓:“你们来我家庄子都是赚钱养家糊口的,要是再拉帮结派搬弄是非,别怪我不客气!”

她“啪”的把剪刀扔在地上,扭头便走。

朱玉筝紧随其后:“大姐姐——”又扭头骂道:“你们这些不知好歹的,非要惹大姐姐生气,她豁出一条命去带回来的生丝,就为着你们不被何家压榨,这才办了工坊,我家又不是没别的生意,还要来受你们的气?!”脚步匆匆跟着跑了。

朱记布庄的生意原本就寻常,如今更是关门许久,半点进账也无。贾氏虽跟着来混工钱,可对朱记的未来也并无多少信心,听着女儿这番训斥众织工的话,阴阳怪气道:“玉笙可不是个好脾气的,惹恼了她回头关了工坊,你们还是回家织粗布去吧!”

众织娘在何家上工多年,如今在朱家上工,对比两任东家给的工钱跟福利,好比天上地下。

其中有些跟着吴嫂子闹的,纯粹妇人心态,在一处上工总要有些风言碎语,各种事非来点缀下忙碌的生活,更有的就是嫉妒高小妹受新任东家重用而已,真要争管事,她们也当不上。

此时被朱家姐妹俩先后训斥,有胆小的已经跟关系好的小声嘀咕:“东家不会一生气就关张吧?”

另外一人也不确定:“…应该不会吧?她手里那么多生丝怎么办?”

还有自认为聪明的表示:“何少东都把今年收的大田丝转手卖给东家了,东家也可以转手卖给别人啊。”有钱人的世界,于她们这帮织娘来说,充满了变数。

何家还不是说倒就倒了。

众人这时又悔又害怕,不由将目光转向了东家的亲娘,谁知徐氏一言不发也是转身离去。

唯有贾氏得意洋洋,可众人觉得她来没几日,似乎与新东家关系也不咋样,问也问不出什么,便扭开了目光,此时才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了高小妹。

高小妹受了这些日子的委屈,还当朱玉笙不知道,为着当初她的知遇之恩,便咬牙死忍,谁知吴氏给脸不要脸,非要把事情闹大,明摆着想要排挤走她。

谁知东家都看在眼里,还当众给她撑腰。

她眼圈都红了,却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腰杆比以往都硬,扬声道:“东家既然肯相信我,那我就不能往后退,丢了东家的脸。往后谁要对我有意见,直接来告诉我,或者告诉东家也行。但有一条,工坊里的活儿不能落下,要保证质量还要保证工期,若是因为别的事情耽误了工期,朱记也请不起这样的贵人奶奶!”

饭堂闹完之后,吴氏号令而来的那帮织娘们都四散开来,各回各的织机干活去了,再不敢凑到一处倒弄是非。

吴氏闹了个没脸,见左膀右臂也离她而去,恨不得跟她立刻划清界限,顿时心灰意冷,回家待了两日,又被婆婆埋怨个不住,道她不想着赚钱只爱躲懒,实在招架不住,便挑着高小妹回家的日子,拎了两匣子点心摸黑去高家服软。

高小妹终于立了起来:“东家也没说是让你走还是留,这事儿我也不敢轻易做决定,等我回头去问过东家再定。”她板着一张脸儿道:“不是我说你,吴嫂子,你这也闹得太过了。别瞧着东家年轻面嫩,她可撑着一大家子人的生计,你不妨出去打听打听,连何少东都是她的手下败将,你觉得呢?”

吴氏此时终于后悔自己以往的性格,非要掐尖要强,不就是盯着管事的那点工钱嘛。

“妹子,是我猪油蒙了心,没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在东家面前连个屁也不是。还要劳你在东家面前多说几句好话,可千万要留下我!不然我那个婆婆……”

吴氏掐尖要强,家里有个更为厉害的婆婆,连她都招惹不起,被压制得死死的。

高小妹素性温厚,也不忍见她在家被婆婆磋磨,只能来求朱玉笙。

朱玉笙教她:“吴氏活儿干得好,但性子着实不大好,这种人留在身边,你得一次把她治得服服帖帖,让她从此以后老实听你的话才行。你要是觉得能拿住她,便让她回来吧。不过要罚半年的医药补贴不能领,跟她说清楚。”

吴氏听说此事,对高小妹千恩万谢:“妹子,多谢你了,以往都是我的不是!”她家里孩子身体也不好,三不五时便要进医馆,听说罚了半年的医药补贴,意味着汤药钱自己要全出,一阵肉疼又后悔:“都怨我这张嘴!”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

十一月初五,宜开业,朱记布庄重新开张。

朱玉笙特意花银子请了一队唱戏的敲锣打鼓绕城表演,舞龙舞狮子的走街串巷,还有店里伙计跟着宣讲,于是整个江州城都知道了,朱记布庄新出了一种织锦,华贵非常,比之江州锦亦不逊色。

几名伙计手中各擎着几面旗子,迎风烈烈,竟是用朱锦所制,不说花纹如何,单是色泽便璀璨夺目,在阳光之下流光溢彩,引得本地与外地布商纷纷驻足询问。

朱锦一炮而红。

还有往年订了江州锦的客商掐着日子过来,结果没拿到货,近来跟何家扯皮赔偿款的问题,好不容易拿到了赔款,可是想到回去之后没有采买到织锦,影响生意,心里难免失落,滞留江州喝酒,便听说朱锦面世,拉着前来送酒的伙计一叠声问:“这朱锦是什么来路?怎的都在议论。”

朱记请的戏班刚从酒楼前面路过的时候,那伙计还停下跑堂的脚步瞅了两眼热闹,此时便忍不住道:“客官您是酒喝多了没注意,方才朱记的人过去了,您是没瞧见呐,太阳下朱锦华美异常,似天边彩云般飘过去,真是绚烂异常,这会儿保不齐都去朱记布庄瞧热闹去了。”

那布商灌下两碗醒酒汤,带着从人过去之时,朱记布庄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

江州原本便以织锦出名,各色细布也不差,每年前来采购的布商不少。加之本地略微有些积蓄的人家,妇人们也好穿衣打扮,听得朱记出了新品,自然趋之若鹜,纷纷来买。

朱记一时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朱玉笙姐妹俩亲自上阵,陶掌柜从粮店重新调回布庄,高兴的嘴角都要咧到耳根子去了,面对着装饰一新的朱记,还有自家发行的朱锦,深深吐了一口气——一把年纪了,他忽干劲十足,只觉得热血澎湃,还能再为东家效劳三十年!

朱记布庄如此盛况,从早晨开门一直忙到了晚上,还有客商挤在门口要跟东家商谈进货问题,甚至还有客商扯着嗓子喊:“朱老板,鄙人姓江,想请朱老板共进晚膳,咱们边吃边谈……”被其他同行“嘘——”个不住。

“江五,你做什么?”

“江五,你可别想着吃独食!”

临街的商铺都点了灯笼,而在朱记布庄对面的阴影里,何复春面色复杂盯着依旧人满为患的布庄,神色阴骘。

他手下人小心道:“公子,要不咱们回去吧?”

“回去等着被嘲笑?”

何家根深叶茂,子弟不少,而何复春能够当上少东家,除了他出身何家嫡枝支,又是嫡子之外,还因为他做生意也的确有手腕,这些年跟着前刺史大人没少赚钱。

可是如今家里现银都被他赔光,连带着还变卖了何夫人手里的不少私产,如今他就是何氏的耻辱!

“我们走吧。”何复春喃喃道:“家是回不去了。”

他不想回去之后面对兄弟亲族的嘲笑,可是又不甘心败在朱玉笙手里,这些日子憋着一口气善后,把自己弄的烂摊子收拾好,听说朱记开业的盛况,还是忍不住趁着暮色过来了。

何复春回头再瞧一眼拥挤的朱记布庄,将这一幕牢牢刻在心中,翻身上马,很快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