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成市井小娘子开店发家记 > 第76章 暑热

第76章 暑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成市井小娘子开店发家记!

半碗粉下肚,熟客就上门来了。

过来的熟客看到他们都在吃粉也馋了,说道:“早上有肉哨子粉啊,按照你们碗里的给我来一碗。”

姜瑶放下碗说道:“肉哨子粉有辣的和不辣的两种口味、带汤或者汤另外盛都可以。

这个骨头汤可是熬了一晚上不歇火,二十文一碗。

煎蛋另外算,三文钱一颗,炸黄豆随便放。”

食客道:“我就喜欢吃辣的,带汤的来一碗,煎蛋也来一颗。”

“好勒。”

姜瑶说着按住要起身的姜阿爹和姜阿娘,让他们继续吃,她自己端着碗回了厨房。

灶里的仍烧着小火,锅里的水也还热着。

她走过去捡了跟柴火塞进灶口,水烧沸了,就开始煮粉、调底料、捞粉、舀汤、加肉哨子和炸黄豆,动作顺畅,很快就煮好了粉。

天越来越亮,进店吃饭的食客越来越多,有人买了端回去吃。

附近的来福客栈,谢京山一脸疲惫的从楼上下来,到大堂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揉着额角。

正想让小二上早食,一抬头和旁边桌正在吃粉的客人眼神对上。

看着对面的人碗里红彤彤的汤,对方边哈气边吃得很欢快的样子。

他招来小二,想上一碗同样的汤粉,小二笑说:“客官,店里的早食是馒头和包子。

那个汤粉是在附近的食肆买的,您要我可以帮您买回来。”

谢京山颔首,说道:“一碗粉,其他吃食也买两种。”

“好嘞。”

小二提着食盒欢快出门了,他最喜欢给客人跑腿买东西,可以出去外面逛不说,还能得到赏钱,小二熟门熟路走进姜家食肆。

谢京山坐在椅子上继续揉着额角,最近赶路睡眠很差,每日只睡了两个时辰。

小二很快提着食盒回来,“客官,我给您买了肉哨子粉、灌汤小笼包和煎饼果子。”

谢京山道了谢,从怀里掏出一角碎银给小二。

便端过汤粉,红褐色的肉粒夹杂着香菇丁铺在白色的米粉上,边上是炸酥的黄豆。

汤里飘着翠绿的葱花和青菜。

他先喝了一口汤,骨汤滋味香浓,没有一点油花。

他连喝了三口,空荡荡的胃一下子就舒坦了,这一刻,他感觉浮躁的心绪慢慢平缓下来。

他慢悠悠吃掉一碗粉、一笼小汤包和一个煎饼果子,心情无比松快。

上楼回房间,坐在窗前,拿过一本书,准备继续读书。

慢慢的他头一点一点,意识渐渐松弛,眼前一黑,趴在桌子睡着了。

再睁眼,是被小厮叫醒的。

他猛地坐直身体,窗外日光明亮,快午时了。

他懊恼地拍下额头,快要大考了,自己竟这样睡了半日,浪费大好时间。

谢京山是一个读书人,家境富裕,读书一直很努力,未及冠就考中了秀才。

这次是带着府学的推荐信,来盛京城准备参加今年国子监招考考试。

国子监的招考考试还有两个多月,他们计划着先在附近租一小院住着,边读书边打听考试消息。

小厮一大早就出去找牙人看房子了。

而他因为在路上都没能好好读书,心情焦虑,昨晚挑灯夜读,早上也是早早就起床看书。结果书没看多少,就感到头昏脑胀、心情烦闷便下楼吃了一顿早食。

这会睡了个回笼觉,虽然有点懊恼,却感觉身体和精神有一种奇怪的放松感。

手臂压着看到一半的书本,他拿起继续看下去,思维变得异常清晰。

-

日子就这样忙碌平淡的过了一个月,盛京城进入暑热天。

衙役都在通知百姓们要防患暑疫,不要在大太阳底下劳作。

街上的很多店家都会煮一锅清热解毒的汤水供路上的行人饮用,姜瑶也从药店买了一大袋晒干的积雪草,每日煮一锅放在店门口给人饮用。

煮完最后一碗粉,姜瑶拿着蒲扇走出了厨房,坐在院子的井边猛扇风,天气太热了,在厨房待上一会就汗流浃背。

看着院子里一半白晃晃的阳光发呆,再不下雨就干旱了,就算朝廷调拨得当,粮食和菜蔬、肉类就要涨价了,她们家得多存点粮。

这个季节朝中官员们和书院的学生都放了避暑假,中午时分,烈日高照,大家都不想出门,街上的行人少了很多,许多摊贩这个时候也不摆摊了。

天热,出门吃饭的人少,姜家的食肆也受到影响,进店吃饭的人比之前少了一倍。

姜瑶也不想大热天待在蒸笼似的厨房里炒菜,便改了菜单,午食就准备粉蒸肉、卤猪肉拌胡瓜、卤肥肠、鸡丝凉面、炸酱面、葱油凉面和酸梅汤。

不准备太多的菜,热菜就一道,其他都卖凉面和卤菜。

天气热,新出的鸡丝凉面、炸酱面和葱油凉面很受食客们的欢迎。

粉蒸肉和鸡都上锅煮上,姜阿爹揉面、姜阿娘切胡瓜丝,姜瑶只要动手炒炸酱面的酱和调味汁就行了。

先炒酱,肉沫用黄豆粉、黄酒和酱油腌入味。

葱姜爆香后把腌好的肉沫炒变色,再加入香菇丁一起翻炒,之后加入调制好的甜面酱和豆酱汁,待汤汁煮到浓稠,试下咸淡,用盐和糖调味即可。

接着调鸡丝凉面的味汁,用花椒油、陈醋、白糖、酱油、蒜泥和香油调一汤钵咸淡适宜的味汁。

最后用葱油、酱油、盐、白糖、香油再调一钵葱油汁。

凉面的配菜就准备胡瓜丝、煮得半熟的绿豆芽、炸黄豆粒。

酸梅汤煮好吊在井水里冰镇着。

午时过去,送走最后一个食客,店里三人快速把碗盘洗刷干净,桌子和地板也擦干净。

然后关了店门,一人戴着一顶斗笠,顶着烈日,快步走回家。

这边高暑干旱,南州却是下暴雨,出现了淤堵,冲垮了一处河道。

宋恂这个新县令上任才一个月,淮山县的各村还没走上一遍,就有村里的农田、屋舍被冲毁坏,一里的百姓无家可归,只得组织衙役连夜安顿百姓,统计灾情和损失,上报,雨没停就马不停蹄的处理起各项事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