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435 史上最年轻的理事

435 史上最年轻的理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面请秦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社主编方明华上台发言。”

随着会议主持人的点名,身穿西装方明华拿着稿件走上讲台。

今天方明华穿着一身黑色金利来西装,白衬衣打着红色领带,显得精神抖擞。

这是临走前,宋棠棠专门拉着方明华到西京的唐城大厦买的,说是这么重大的场合不穿庄重点怎么行?

好看是好看,价格也不菲。

688元一套。

方明华也没忘记撕掉贴在袖口上标签,不像这个时代的人穿像样点的西装不撕标签生怕别人不知道是名牌。

方明华发言的题目也就是前不久在华山会议上演讲的题目《思潮精神技法——新写实初探》。

当然,时间有限,内容精简了许多,也深刻许多。

台下坐的可都是文坛大佬,直接捞干货就行。

“新写实实现的是双重的悖离,既悖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又悖离了“前卫”、“现代”的先锋。是二三十年代写实主义的继续,从总体上讲还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大范畴,但相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无疑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新写实的大众化写作影响深远,但一不留神,某些作品的琐碎和庸常便磨损了思想的广阔与深刻,这是新写实创作无论如何应该注意的。”

“我们提倡新写实,并不排斥先锋类,与变种的“现代派”几乎是并驾齐驱地显示着各自光辉。实践再次证明,创作方法只要不是教条地运用和机械地模仿,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它们是推动中国前进的两只轮子.”

方明华用很通俗话语讲解了新写实的特点、写作手法以应该注意的问题,也讲明了它和先锋类的关系。

最后获得热烈的掌声。

特别是坐在前排的几位文坛大佬,他们无不是现实主义写作的高手,这几年文坛上流行的先锋类写作让他们感到郁闷。

现在终于有人说要回归现实主义写作了,他们能不高兴?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虽然现在讲的这个现实主义并非他们提倡的传统现实主义写作。

眼前这个年轻人,似乎又耸立在写作变革浪潮的潮头

早上学术研讨结束后,下午就是最后一项内容,增选四名理事会理事。

会议主持人简单介绍了四位候选人的情况,包括简历、主要作品,然后进入投票环节。

等结果统计出来,四位中青年作家票数全部过半,增选为第四届作协理事会理事。

方明华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理事。

会议结束后就是记者采访,对付记者方明华是非常有经验的。

回答的滴水不漏。

“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会尽心尽力为我们国家文学事业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提倡新写实并不意味着否定先锋类,我在早上的发言中也说过,这相当于中国文学前进的两只轮子,缺一不可”

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作协第四次理事会会议圆满结束,第二天早上,各位代表陆续返回各省。

方明华没有急着回去,他还要去看望宋棠棠的姥爷姥姥。

依旧住在总政大院后面的小院子里,姥爷年龄快八十,但看上去精神矍铄。

外孙女婿到来当然欢迎,三人坐在小院里闲聊。

姥爷说道:“小华,我今天早上看电视新闻,看到你在台上的发言,一身西装很精神呐。”

“西装是棠棠给我选的。”

姥爷听了哈哈一笑:“我这个外孙女有眼光!找的女婿是越来越有出息了。”

到底是选衣服有眼光,还是找女婿有眼光?

方明华只好谦逊道:“其实发言不止我一個,新增选为作协的理事除了我还有三位女同志。”

“那为什么电视新闻里给你一个发言的特写?中国的政治,你懂得。”姥爷这颇为幽默的说话语气,方明华只好笑了笑没有辩解。

中午在姥爷家吃了午饭,今天他并不打算回西京,他还要去见一个人——史铁声。

每次来燕京他都要去看看,这次也不例外。

出了总政大院,方明华在附近的水果摊上买了三斤苹果,然后就坐公交车直奔雍和宫大街。

方明华赶到史铁声住的小院的时候,他妻子陈西米不在家,就史铁声一人。

看到方明华到来,史铁声很高兴。

“我看到前段时间文艺报上登载你写的那篇《思潮精神技法——新写实初探》写的真好,许多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史铁声说这话并不是恭维,从风格上说,史铁声也创作属于现实主义写作范畴。

不过方明华今天来并不想和他谈论文学上的事,而是关心他的身体。

“铁声,你的身体现在怎么样?”

听到方明华问这这话,史铁声更是一脸笑容:“我前段时间去医院复查,医生我的病已经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我现在基本上没啥感觉。”

临床治愈并不是指彻底治疗好,而是让病情并不再进一步发展,没有了临床症状。

这一点方明华也明白,他听了叮嘱了句:“那就好,不过你平时也要注意,听医生的。”

“放心我会注意的,我还想多活几年,写点东西呢。”

方明华也笑起来。

“喂,铁声,我听说你为一部电影写了个剧本叫《多梦时节》”方明华想起一个件事问道。

“对,是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领导找上门来,让我写一个关于学生的电影,我也没写过剧本,闹着玩呢。”史铁声很是谦虚。

“闹着玩?我听说上映之后反响非常不错。”方明华说道。

“那主要是导演拍的好。”

方明华没来到这个时代之前从未听说过,不过前段时间在西京看了,是一部反映中学生的青春片,看了荧幕上的演员表才知道编剧竟然是史铁声。

两人就坐在狭窄的房子里,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突然史铁生冒了句:“明华,你听说过沈从文吗?前几天他去世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