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440青春疼痛文学

440青春疼痛文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今年,(1988年),4月5日,国家发通知称,猪肉、鲜蛋、大路菜、食糖四种副食品价格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

物价应声上涨。

方明华别的不太清楚,就知道西京炭市街的猪肉价格由年初的一块八一斤猛涨到两块七,涨了足足50%!

于是,西京的百货公司、各大小店铺被围堵,柜台前的人们挥舞着双手,抢购所有买的东西:抢到就是赚到,连那些有毛病的、缺零件的电冰箱、电风扇等都成了抢手货。

方明华的老妈张凤兰一口气买了50包洗衣粉、50斤盐、两大桶酱油醋,自己没办法拿,打电话给宋棠棠让她帮忙用车给拉回家

现在听王梓说,刘福根两口回到老家,方明华并不感到奇怪。

“这是我的去年一年的房租。”姑娘又拿出几张纸币。

方明华看了看却没有收。

“你照看院子,房租我就免了,还有西厢房这两间屋子你也可以用。”方明华说着掏出钥匙递给姑娘:“不过我有个前提条件。”

“我知道,把房子看好,种上漂亮的花!”姑娘笑着说道。

方明华也跟着笑起来。

“方叔叔,你看我这花好看吧?”王梓又说道。

“嗯好看。”方明华看着满院的花心情很愉悦。

可惜自己只是偶尔来看看不能常住。

回去到西京,也搞一套类似的四合院,种上花估计效果也不错。

姑娘邀请方明华去房间坐坐喝点水,方明华答应了。

他走进去四周环视了一下,房间依然很干净,和去年来这里布置差不多,只不过书桌上的书比上次要多。

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王安忆的《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铁拧的《玫瑰门》还有方明华自己写的《闯关东》《明华中短篇选》和《悟空传》.

还有一摞《延河》杂志。

看来姑娘确实听自己的话了。

去年临走前,方明华让她多看看张洁、王安依、铁拧等女性作家的。

原来那性学三本《梦的解析》《爱情心理学》《少女杜拉的烦恼》以及那本《*****》已经消失不见。

“这些你都看了?”方明华边看边问。

“嗯。”姑娘点点头。

“不错。”方明华夸了句。

“方叔叔,我看了这么多书,有些疑惑。”

“什么疑惑?你说吧。”方明华转身看着她。

“我发现,这些作家经历都很丰富,特别是王安依,他写的这些,譬如这本,《69届初中生》,主角是个叫雯雯的小姑娘对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从五十年代一直写到七十年代末我觉得是在写作者经历过的事。”

“是的,她这本这本带有半自传体色彩。”

“可我写不出来。”王梓一脸苦恼。‘还有你写的那些,包括刊登在《延河》上的,先锋类的,我有的看都看不懂。”

阅历和知识面不够啊.

不过方明华并没有说姑娘这些,而是问道:“你这一年写过东西吗?拿来让我看看。

王梓听了脸色有些忸怩:“我写过一些东西,不过写的不好,你可别笑话我。”

“笑伱什么?如果不方便我就不看了。”

“方便,方便你先坐,喝点水。”

王梓给方明华倒了杯水,然后才从枕头边摸出一个很精致的日记本,递给方明华。

方明华很认真看起来。

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来自破碎家庭的、拼命吃巧克力的、迷恋雨天的”女孩,而她所爱的男孩赛宁跟她一样也有着不愉快的童年。这两個人一起生活,谁也离不开谁,他们看对方就像看到自己.

很像王梓后来出版的《啦啦啦》,只不过现在文笔比较幼稚,故事也简单许多。

但是字里行间已经有了性、自杀、DU品、酒精.

额滴神呐。

还不到20岁啊。

“我问你,这些东西你经历过吗?”方明华的语气有点严肃,方明华指着其中一段话问道。

“没,没有.”王梓慌忙摇头:“这些有的是我从别的书上看到的,有的是我想象,我还没谈过男朋友呢。”

“千万不要去碰这些东西,对你根本没什么好处,不要为了所谓写作体验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嗯嗯,我知道,那我怎么写?”

方明华沉思了下问道:“你看《萌芽》吗?”

“看啊,我以前特别喜欢看,但现在觉得又有点幼稚。”王梓回答道。

“《萌芽》上刊登的总体来说属于青春文学,不过里面东西相对单纯的点。”方明华说道。

“其实,你写的这篇也属于青春文学范畴,只不过主要写迷茫、伤害.可以称称之为青春疼痛文学。”

“青春疼痛文学?这个名字好听!”王梓笑起来:“你抓住了我写的这篇到的要害!”

“可你写的这些东西太灰暗、过于暴力和那些情色描写太多,这哪是少男少女的青春?成人世界也没你这么黑暗。”方明华耐心解释。

“我暴力黑暗?你看那个叫余桦的作者写的.”王梓刚要争辩却被方明华打断。

“别学他,你也学不会,没有一颗强大心脏的人,很容易迷失在自己写的那些文字里。”

“你说余桦不会?”

“不会,我了解他。”

王梓哦了一声不再说什么。

“你按照我说的仔细修改,到时候可以投给《萌芽》。”方明华说出自己的意见。

“好吧,我听你的。”王梓说道。

“那好,我再看看别的房间,然后我要回去。”方明华说完站起来。

“方叔叔,我请你吃中午饭吧。”姑娘热情招呼。

“现在离中午还有一个多小时,吃什么饭?”方明华笑道:“等你哪天领了稿费,我如果来燕京你再请我吃饭。”

“一言为定!”

“好。”

方明华答应了声,转身要去突然又想起什么,回过头看着姑娘:“王梓,你在酒店工作觉得怎么样?需要我给你们余总打个招呼吗?”

“不用,谢谢。”

“那好,一个人住,注意安全。”方明华说完转身离去。

方明华在打开别的房间转了转,看没啥大问题,和王梓告别后离开柳芽胡同。

在回总政大院的公交车上,方明华想到早上和王梓说的那些话。

王梓,就是后世的棉棉,真没法和余桦相比。

其实,包括王梓在内的整个七零后作家都无法和余桦、迟子建、格非、苏童、毕飞宇、麦家等六零后作家相比。

当然,方明华希望能比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颜歌、笛安、蒋方舟他们强点。

被到时候后人提到70后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被称为用“身体写作”,同时也在摧残自己。

当然,一切靠王梓他们自己了。

该说的都说了,方明华就不再想此事。

方明华准备坐下午一趟火车赶回西京,中午在总政大院姥爷家吃饭的时候,接到宋棠棠的电话。

那本《闯关东》《Braving the journey to the Northeas》英译本在美国入围本年度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请他六月底去美国纽约参加颁奖典礼。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