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预知未来:从身无分文到全球首富 > 第82章 融资三亿(中)

第82章 融资三亿(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预知未来:从身无分文到全球首富!

几人觥筹交错之间,不知道是真心也好,还是假意也罢,萧启强很快和三人打成了一片。

接着萧启强将自己当前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到萧启强想要推动洛城乃至全省、全国生物医药公司的大洗牌,几人不由大吃一惊。

就当他们以为这个消息就够劲爆时,萧启强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想要在他们手里融资三个亿。

“三个亿?”

“嗯?你要融资三个亿?”

“啊,你要融资三个亿!!!”

即便是看起来从容不迫的美女行长在听到萧启强要融资三个亿的消息后也瞬间被惊呆了。

2003年的三个亿相当于后世的十五个亿,可以按照房价计算,2003年上海杨浦五角场是1500元一平米,现在五角场大概是一平米,也就是翻了将近60倍,2000年100万相当于现在6000万不过分,并且可能还要多!

要是换成黄金的话,2003年黄金不到100元一克,一个亿就是一百万克,也就是2000斤,也就是一个亿能买一吨的黄金,三个亿能买三吨的黄金。

要是换成土地的话更是了不得,2003年农村一亩地不到1000元一亩,一个亿能买下来十万亩地,三个亿就是三十万亩地。

一亩地是666.67平方米,一百亩地大概8到9个标准操场大小,一千亩地大概80到90个标准操场大小,一万亩地大概800到900个标准操场大小,十万亩地大概8000到9000个标准操场大小,三十万亩地大概到个标准操场大小。

最直观的就是换成工人工资,2000年时工人工资每个月大概为每个月500元左右,在2003年工人的工资是根据当时的企业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同时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工资一般在500元~1000元之间。

一个人一个月满打满算按照1000元来算,一年下来才能攒下来一万两千元,十年能够攒下十二万,一百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来一百二十万。

一个人不吃不喝一辈子才能攒下来一百二十万,十个人不吃不喝一辈子才能攒下来一千二百万,一百个人不吃不喝一辈子才能攒下来1亿两千万,也就是说大概需要三百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不吃不喝一辈子没有任何花费的前提下才能攒下来三个亿。

所以说在场的众人皆是被萧启强的话震惊到了。

而萧启强则是依旧稳如泰山,波澜不惊,显然心里对于几位行长现在的表现早已有了预判。

几位行长看着萧启强依旧镇定自若的表情,看其面目表情,这不似是开玩笑,既然不是开玩笑,那么就是真的楼。

他们也想知道萧启强凭借的什么,想在他们几人手里借出三个亿,尽管他们手里的确有这个实权,一个个的也都能拿出这几个亿,可仅仅看在市委书记李坤的面子上还不够,毕竟这不是李坤书记的行政命令,只是其在背后窜的一顿饭局。

他们几位行长可以给李坤书记一个面子,几百万,甚至咬咬牙几千万都可以,可以上亿的项目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了,什么风控流程、审批流程、责任划分,…………等。

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否则到时候够他们几位行长喝一壶的,毕竟他们屁股下面的位置,也是被无数人给盯着呢。

有句俗语说得好:“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眼前萧启强年轻到他们即便是看在市委书记李坤的面子上都不敢把这么大的一笔款子批出来。

他们二人互相对视一眼,还是认为萧启强实在是太过于年轻了。

因此他们二人打定主意,如果萧启强不能按照相应的融资贷款渠道走程序的话,在他们这里确实是没有办法通过的,毕竟能获取到市委书记李坤的人情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因为这方面让自己摊上事情那可是大大的不妙了。

一句话几个行长都是千里的老狐狸,聊斋什么的这一套大家都别玩,按照规则耍就可以了。

因此二人暗中打定主意,如果萧启强不能按照程序进行贷款亦或者融资的话,他们看在市委书记李坤的面子上可以给他提供一笔一千万以内的贷款,再多了就无法满足了。

其中他们要求萧启强的融资贷款项目至少要满足以下几点:第一,萧启强的国药生物集团必须给他们一份明确的商业计划,并且其企业需要具备输出优质服务的能力;

第二,国药生物不能像之前一样盲目扩张,之前国药生物老板王军不止一次的来找他们融资,但是却被他们一次次无情的给拒绝了,说到底就是他们不看好未来医药生物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国药集团还是主攻疫苗研发行业的,这更使得他们不看好其前景,毕竟等着疫情、流感这种东西爆发,说白了就是靠天吃饭,再加上现在医疗系统如此发达,疫情在刚有星星之火的时候基本上就被迅速扑灭了。

所以每次王军前来想要融资,都被他们几位行长一次次的给打发走了,说到底他们需要一家能给自己赚钱的公司,如果不能给他们赚钱,就算是王军求爷爷告奶奶也不好使,当然萧启强是个例外。

因为光洛城市委书记的名号就至少值一个亿,他们自然要卖李坤书记一个面子,不可能像打发王军一样打发萧启强。

这里多说一点,华夏的商业不像西方国家一样只为赚钱那般纯粹,其更多的是利益往来,关系说的更坦白点,就是人情关系,今日你帮我,明日我帮你,大家利益都捆绑到一起,形成稳定的政治利益同盟。

“花花轿儿人抬人,事事如意年复年。”

胡雪岩口头的“花花轿儿人抬人”是一句俗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维护、相互帮衬。人抬人,人帮人,人要办的事才会顺利,人的事业才会发达,这句话套入到官场当中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后世有句笑话是嘲笑官场的,其中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华夏所有的官排成一队全部打死肯定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枪毙一个一定有漏网的。”这句话是转自腾讯微博中的内容,其创作者是广大的智慧网友所编纂的内容。这里作者先发布一个免责声明,以免被叫去喝茶。

话有点扯远了,接着将话题引回来,在几位行长心中,如果萧启强想要融资三个亿的话,至少萧启强要有一个合理的融资需求,如果萧启强只是要扩张产品线,进行企业收购,那不好意思,我不看好这个行业,谁看好谁去投资,这事别找我们银行。

针对于第四点企业要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些年来基本上洛城的医药生物制药、疫苗公司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发展的一个比一个差,基本上有点实力的企业都在谋求着转型,要么就是苦苦死撑着,无论是转型的企业还是苦苦死撑的企业,都在面临一个抉择,那就是裁员。

而洛城又是一个以医药闻名于全国的城市,就算是放眼全国,其医药生产、疫苗研发、生物制药也是遥遥领先的,在这所城市中光是医药的上下游公司就占据十之三四的就业人口,而医药生物疫苗研发又占据了其中的十之一二,可能听起来十之一二并不太多,但是放在洛城这个五百万的本地人口上,再加上四百多万的外来人口上,这将变成一笔多大的数字就可想而知了。

伟人曾经说过:“华夏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换而言之,不管多大、多难得问题,只要除以13亿,那就是很小很简单的问题。”所以说这些年来,因为洛城市医药发展的停滞,以及不停的依赖裁员来降本增效已经给当地带来了很大、很多的负面影响了。

正所谓:“时代的一粒沙,放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所以说裁员导致一个个家庭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要么就是企业降本增效,使得原本勉强可以度日的收入,变得更加少的可怜,人传人之后,很多从事医药生物领域研发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开发人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从事相关行业的。

毕竟上不能养老,下不能养小,确实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

一时之间,在洛城大家见面互相讨论最多的内容就是:

“你们工资多少今年跌了多少啊。”

“我们工资今天下调了百分之十,美其名曰降本增效, 帮助企业来渡过难关。再细问你为什么好心帮助企业难关,那就得吐槽,不配合企业共渡难关的头铁员工,一个个的都被优化掉了,什么因为左脚踏入公司被开除,因为一些特别小的事情,突然被扣除年终奖、扣除当月的绩效,这种事情简直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哦,差点忘了,你是科兴生物制药公司的,你小子别笑,听我朋友说,你们厂子今天不仅没有年终奖,据传最后一个月工资都没发出来。

“真特么的垃圾,辛辛苦苦卖了一年力气,到头来一分钱没能够攒下不说,就连过年了连给孩子们置办新衣服的钱都拿不出来,真他娘的窝囊。”

“就是,就是,每一年我们厂子动员大会上都说今年比较难,扛过今年就好了,可是年年都这样说,年年都是如此,而且还是一年不如一年,这样下去,简直就是没法活了。”

“我跟你们说以后我的孩子但凡要是大学敢报名医药生物研发这块,你看我给不给他腿打折就完事,”一时之间,医药在洛城成为了人们一个个的避之不及的岗位、工作。

这不光会导致企业的形象受损,而且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的话,会连带着整个洛城的城市形象受到影响,说句不夸张的话,可能给这个城市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只是自古以来商人都是非常短视的一方,看不到好处就不会投资,这也是很多国家工程项目只有国家带头往里面率先砸钱,才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整套经济内循环,就比如说国内的大基建项目,铁路项目、高铁项目。

要想富,先要保证基建没有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基建基础决定走的多远,走的多快,所以说从洛城的城市发展角度上必须要打破当前医疗行业一摊死水的局面。

以点破面,以点破局,最终实现洛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也是李坤书记为萧启强撺这顿饭局的原因,他想用萧启强这个不安定因素变革洛城的这块医药系统。

可是在场的众人没有人能看透市委书记李坤内心的想法,除却慕容玉行长,她从进门一开始就开始思考为什么市委书记李坤为了这么一个小子,将他们三个行长叫到了一起,她当然知道把他们这么些人叫到一起肯定不会是简简单单的吃一顿饭。

果然,没来多久,萧启强就说出来了他的意图,他要融资三个亿,三个亿足以让他搅动起洛城的医疗系统了,三个亿足以让他在这个行情底部迅速完成抄底,实现多家洛城龙头企业的控股,想到此,她嘴角微微一笑,仿佛这一刻她已经猜透了李坤书记的意图。

................

很快萧启强开启了他的表演。

他意气风发的讲起了自己的商业计划,从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市场前景预测等,他都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刚开始两位男行长还有些小觑萧启强,慢慢的他们听着听着他们的眼神开始变得复杂,似乎是不敢相信一个这么年轻的小伙子,竟然具备如此深厚的商业思维,若不是在其中沉浸多年的商业大佬,基本上不会有如此的心得,因此他们看向萧启强的眼神又发生了变化。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