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分家分户,我来做家里的顶梁柱! > 第42章 家庭新成员煤球

第42章 家庭新成员煤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分家分户,我来做家里的顶梁柱!!

“知道倒是知道,我嫂子的大姐夫家亲戚家去年生了一头牛,不知道现在卖出去没有,你如果想买让我娘或者我爹领你去看看。”

绕来绕去的......还是张大婶说的比较清楚,就是顾大娘的大女儿嫁到了隔壁大河村,她夫家的大伯家有牛要卖。

张大伯本来很想陪晓娟去的,他种了半辈子地,对牛的热爱是刻进骨子里的,对于现代男人来说豪车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对于张大伯来说牛就相当于豪车......都是难以拥有的存在,但是张家的麦子还没扬好,张大伯要继续在打谷场挥洒汗水,只好和张大婶约好,明天一起去!

趁天色还没黑完,杜晓娟又去了蒋木匠家,“蒋叔,您家麦子收完了嘛?”

梅氏看到杜晓娟笑的一脸灿烂,热情招呼杜晓娟,“晓娟来了,我家麦子都收到家里了,就等着衙役来了上缴,今天来有什么事嘛?”

梅氏瞟了眼杜晓娟的手,没拿东西过来,不过杜晓娟这几天,每天租她家板车,秋收几天,都赚了她15文钱了,小财神来了当然要热情了。

“我准备买一辆牛车,想找蒋叔做一辆板车,还有牛犁地的东西,能用木头做的都用木头做,哪里需要用铁的,蒋叔跟我说一下,我明天去买。”

哎哟,梅氏本来就笑容满面,更加两眼放光了,财神爷来送钱了!呃,虽然可能肉挤得看不清眼睛......

蒋木匠虽然惊讶杜晓娟家怎么有钱买牛,但也没问什么,“只有犁铧需要去打铁铺买,犁耙虽然也是铁的比较好用,但是犁耙比较大,用铁多,价格昂贵,还是用木头做的比较划算!”

杜晓娟只是知道牛可以犁地,但是犁地具体用什么工具还是不太懂,她只知道牛轭,“行,都听蒋叔的!蒋叔,一共要多少钱?”

蒋木匠念在杜老爹的情分,自然也没多收杜晓娟的钱,“板车500文,犁具100文。你先给个定金就行,我明天先把犁具做出来,板车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做好,你这几天需要用板车,先用叔家的,不要钱。”

“行,谢谢蒋叔,那我先给您100文定金吧,等板车做好,我再给您结账。”

杜晓娟走之前又叮嘱道,“蒋叔,牛轭一定要做的宽一些,用好点的木材,打磨的光滑,平整一些。”

蒋木匠听了忙点头,这杜晓娟还真是个不错的孩子!还知道心疼畜牲!

牛是要花大价钱买回来的,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家庭成员,还是辛苦卖命的成员,杜晓娟虽然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多么善良的好人,但也没有坏到十恶不赦......

牛轭是犁地时,套在牛脖颈上的,牛耕地都是顶着牛轭使劲,靠着脖颈上的肉卷起疙瘩,在农人的鞭策下挣扎的向前走。但是牛并不埋怨人类,相反它知道农人的艰辛,就算眼含泪水,也会迈着矫健的步伐,陪着农人辛苦劳作,干活干的多的牛,卸下牛轭的时候,脖颈处就会血迹模糊......

杜晓娟想着想着莫名有点感伤,突然觉得世人皆苦,苦的不尽相同......

次日,张大婶带着晓娟和青青一起去了隔壁大河村,苏氏则在家帮晓娟做新衣裳。

顾大娘的大女儿顾思思,嫁到了隔壁大河村的苏大柱家的大儿子苏明明,跟杜晓娟的大姨母,舅舅家都挺近的,大河村基本上都姓苏,是在这住了祖祖辈辈的大宗族。

要卖牛的是苏大柱的大哥,也就是苏明明的大伯家,可让杜晓娟搞明白了,一家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太多了.......

一年多将近两岁的牛,虽然不是壮年牛,但是也能下地干活了,杜晓娟家地少,也不需要干太多活,顶多是借给关系好的人家用用。

还是个小母牛呢,杜晓娟觉得眼缘不错,年龄小才好培养感情嘛!

张大婶眼含笑意的摸着牛,嘴上却说,“明明他大伯,这牛学会犁地了嘛?岁数也小,母牛也没有公牛能干啊......”

苏大伯急了,说他不好都行,怎么能说他家牛的不是,那是他一天天宝贝着养大的,要不是家里急用钱,肯定再养一年再卖,“这牛已经被我调教好了,听话的很,岁数虽然小,可你看多壮士,都是我精心喂养出来的!”

张大婶又笑着说,“苏大哥,你别急啊,养的是不错,咱们都是亲戚,你可得出个实诚的价格?”

在张大婶软硬兼施,磨破嘴皮,大战无数回合后,杜晓娟以8两银子买下来这头小母牛。

大家坐着苏大伯家的牛车,一起去镇上办了手续,拿着自家新牛的“身份证”,杜晓娟开心不已,这是她家的新成员了,名字就叫煤球!

好不容易来了一趟镇上,忙着秋收大家最近都没空来镇上,苏大伯,张大婶和青青,杜晓娟自个,分成三波各自买点需要的东西。

晚点在停牛车的地方集合。

杜晓娟顺便在镇上买了犁铧,刚好秋收完,马上都要开始耕地,有现成的犁铧,不然还要等几天......等几天,黄花菜都要凉了!

然后又去了仁合医馆,好久没看到师傅了,都有点想他老人家了!

黄大夫,看着好几天没来的徒弟,本来想冷嘲热讽几句的,看到杜晓娟黑了不少,好不容易养点肉,又像第一见一样干瘦......

哎哟哟,可把黄大夫心疼坏了,又黑又瘦......让小药童去黄记点心铺多拿些点心回来,好喝的饮品也给她徒儿准备点!

杜晓娟莫名有点受宠若惊,她师傅不是这个风格啊,眼神也很奇怪......

黄大夫气呼呼说道,“快吃,多吃点,你大哥家多的就是点心,吃完我再让人去拿些,你带回去吃!你是干了多少活啊?你家就你一个人干活吗?怎么搞成这个鬼样子!”

呜呜呜,点心好好吃,栗子糕,绿豆糕,蝴蝶酥......杜晓娟之前也没多馋甜食,实在是秋收太苦了!

“师傅,我每天天不亮就割麦子,捆麦子,运麦子,打麦子,晒麦子,杨麦子,我家就我跟我娘两个人干活,你不知道我有多累!”

说着说着忍不住都要哭出来了,在家又不能让娘和小弟看出她的不安,顶梁柱也没那么好当的。

她何时经历过这些,就算在现代是孤儿,也没吃过这样的苦啊,早就是机械化模式了。

身体的疲劳和心理的压力,让她觉得好委屈!

黄大夫心疼杜晓娟,也不能让他的徒儿啥也不干,就跟着他学医,她还有寡母和幼弟,他徒儿就是有责任心,能吃苦的孩子,“想哭就哭吧,你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哭一下发泄一下。”

杜晓娟擦擦眼泪止住了哭,她才不想那么矫情,一定是点心太好吃了!

她要是知道,她师傅是看她太黑了才这么心疼她,她会哭的更大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