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称皇 > 第32章 夜嘱

第32章 夜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称皇!

过完除夕,奉旨到各省的考察官们,就要各自启程了。

或许是怕再生什么事端,太子令陶善文大年初二就启程。

陶善文在京城孤身一人,也没什么亲戚,早走早走吧,他觉得也没什么。

初一晚上,陶善文再次打点了一下行装,准备收拾收拾睡觉,突然有人敲门。

这个时候来的,不是太子,就会是礼亲王,或者是华亲王,或者是来杀自己的。

陶善文最近的精神高度紧张,睁眼闭眼,想的全是这些人。他摸起桌上的匕首,藏在身后,慢慢地把门给打开。

见是礼亲王,后面跟着一个少年,他这才放下心来。

“见过礼亲王。”

萧牧搓着冻红的手,径自走进来,坐在火炉边烤手。

陶善文赶紧倒上一碗热茶奉上。

“茶不好,三爷喝了,勉强暖暖身子吧。”

说着也给唐熙倒了一碗。

“侍卫也暖暖身子。”

萧牧也不嫌弃,喝了一口,看着陶善文。

“这个时候来,没打扰你吧?”

“不打扰。三爷来有何吩咐?”

“我也不废话了。今儿我来呢,是想趁着你没走,有几句话赶紧嘱咐嘱咐你。”

说着,他已将那碗热茶喝完,巫蛊之毒仍旧让他体寒难忍。

陶善文又倒了一碗,放在萧牧手中。

“三爷有什么话,尽管嘱咐便是,卑职一定尽力去办。”

“好。头一件事啊,你此去江北,千里之遥,一定会遭到刺杀,遭到算计的。”

“刺杀?”

“你以为华亲王他们会就这样放过你?那些山贼,土匪,河贼,见你是个达官贵人,能不劫财?不劫人?所以啊,我专门派了个人,来给你做侍卫,他的功夫,比起大内十万禁军将领来,也不逊色的。唐熙,过来见过陶大人。”

唐熙朝陶善文作了一揖。

陶善文看他,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却傲气十足,若非萧牧让他向自己问礼,只怕他看都不会看自己一眼。

“岂敢岂敢,唐侍卫。”

萧牧:“他不太好说话,说出话来也不太中听,脾气古怪着呢,他现在还小,在本王身边,还不怎么,总有一天他要自立门户的,不磨磨脾性,迟早是要吃亏的。让他跟着你,历练历练。”

这番话,其实就是说给唐熙听的。

唐熙算是从小就在自己身边,自己为了栽培他,花了不少心力,就盼着他将来能在朝堂上有一番作为,自己也能有个臂膀。

“唐侍卫一表人才,将来必成大器啊。”

“有什么事你提点他便是了,他虽然脾气臭,但有一件好处,交给他的事,没有办不好的。”

“是。三爷还能想着卑职,卑职心里感激不尽,无以为报。”

萧牧叹道:“你能把事情办好,就算你的报答了。这正是我要嘱咐你的第二件事。

江北的官员,大都是华亲王提拔的,江北官官相护,铁桶一般,你此去,必然会遭到他们的掣肘。江北的布政使,蔡慈,现在暂行巡抚之权,他就是第一个难啃的骨头。你在江北的差事若要好办,头一件事,就是要斗他下马。”

“可......”

陶善文面泛难色,小心翼翼说道。

“正如王爷所言,江北铁桶一般,卑职形单影只,单刀赴会,如何能与他们抗衡呢?”

萧牧笑道:“你自己都说是‘单刀赴会’了,其实你心里并不怕与蔡慈他们斗,而是怕本王在京里不能给你照应,是否?”

陶善文低下头。

“果然万事都逃不过三爷。”

“你所忧虑的也是人之常情。实话实说,光汴京就这么一摊子事呢,更何况本王还在内阁,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江北。但本王可以给你指一条明路,有什么事,你可以找他商议。”

“谁?”

“淮河总督,窦廷熹。”

“窦大人?”

“就是他。”

萧牧点头道。

“他是本王的老将了。当时本王将他调离江北,就是为了堵住蔡慈他们最后的出路。只有倒了蔡慈,你在江北办事,才会畅通无阻。”

“烦请王爷指教。”

“最近发生了太多事,有的你们知道,有的你们就不知道。比如江北正为了下个月的军饷愁得焦头烂额。朝廷没钱,地方上也没钱了,这两个地方可都眼巴巴地等着卖官得来的钱呢。只是江北之事急,朝廷之事尚缓。

眼下半个月已经过去了,蔡慈还是没有凑齐粮草,反而压榨百姓,民怨沸腾,留给蔡慈的,就只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蔡慈只剩下最后一条出路,就是找离他最近的窦廷熹借粮。

而半个月前,本王刚进内阁的时候,就已经给淮东,河东下了内阁的条子,让他们将粮食全都供应给东北和西南的海防,是没有余粮借给蔡慈的。这不就是断了蔡慈的后路?”

陶善文听言,心里只有震惊和倾佩。

不敢相信萧牧身在汴京,既然已经想好了未来数月的局势!

“三爷运筹帷幄,卑职实在钦佩。”

萧牧呵呵一笑。

从皇宫,到汴京;从皇子,到礼亲王,萧牧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走一步算十步,不敢懈怠分毫。因为只要走错一步,就会坠入无底深渊,永劫不复!

要说萧牧运筹帷幄,那也都是这风云诡谲的庙堂逼出来的。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将来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是本王今日要嘱咐陶大人的第三句话。”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

陶善文受到极大的触动,不禁喃喃自语。

“卑职今日受教了!多谢王爷!”

萧牧轻轻拍着陶善文的肩,眼神无比恳切,将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他身上。

“先生,此去江北,任重道远啊。”

说着,他竟朝陶善文作了一揖。

慌得陶善文慌忙跪下,鼻头一酸,落下两行泪来。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他陶善文得遇此明主,夫复何求!

“三爷当真折煞陶善文了......”

他呜咽道。

“三爷知遇之恩,陶善文没齿难忘!必然刀山火海,报三爷大恩也!”

“另外,本王还给你带来一件东西,是第四件事情。”

“三爷请讲。”

萧牧取出圣旨来,高声念道。

“陶善文接旨!”

陶善文一惊,慌忙跪下。

“朕特授卿巡查江北,先斩后奏之权,望卿莫负朕望!”

“臣接旨!”

陶善文重重地磕了个头,接过圣旨,激动之下,身体微微颤抖。

“陶大人,这可是密旨啊......”

“臣定然不负三爷重托,整肃江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