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了日月 > 第1章 知 了(5)美餐

第1章 知 了(5)美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了日月!

5.美餐

劭群小的时候,刚开始在本族宗亲家房子借住,用母亲的话讲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碗是从娘家带过来的,她跟父亲一人一个,筷子是从地里棉柳条自做的,铺锅蒸饭的秸秆是从地里薅的茅草,分家时分的箱柜,好多都在亲戚家,上面刻着劭群父亲的名字,母亲因为这些事没少埋怨父亲。

后来借住香蒲家,一个家人全在北京的老太太,慈祥善良,大家管他们家给的糖叫北京糖,神奇的象征。

那时劭群家里养了几头猪,特别大,什么都吃,竟然把劭群放学后扔的书包给拱开,把书吃了,为此劭群还挨了一顿揍,家里打骂,老师打骂,劭群并不感觉到冤,反而感觉自己做错了事。

条件再艰苦,也能吃上美餐。第一次美餐是在香蒲家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那时候村里还没有拉上电,家家户户点着煤油灯。母亲从一个大盆中捞出面条,又从另一个大盆中捞出,不知是什么,倒在每个人的碗中分一些,搅拌均匀,然后全家开始吃饭了,那饭吃的真香,劭群终身难忘。长大以后,经过几次问,才知道那些东西是大油,是用猪肉炼出来的油。

劭群从小不吃猪肉,那时胶东半岛过年的风俗习惯是,年三十家家户户吃饺子,里面包上硬币,谁要吃到了,明年就是为家里挣钱的功臣,所以吃到者,往往年过得很自豪,好似这年一过,钱就能大把大把的挣来,有一年的好运气。而吃不到的,总觉得对不起家里,内疚羞愧,年也过得黯然失色。而劭群不吃肉,所以不喜欢吃肉馅的饺子。家里大过年的又不能包素的,谁家过年不吃肉馅饺子啊?为此劭群没少挨母亲的勺子头。

第二次是大集体的时候,从地里干完活往家走,那时生产队统一干活,出工和收工时间卡的特别严,父亲赶马车到了一个叫三家湾的地方,记得当时还没有南北路,都是东西路,路北边有条沟,父亲到沟里扯了些东西,便给大家吃,好吃极了,到现在也不知那些东西是什么,可能当时太饿了。

第三次好像生产队解散了,但村里的大活还是要全村上,村里的壮劳力经常被公家抽走。当时有引黄济烟、引黄济青等工程,一去几个月挖河道,大家伙管这个叫出义务工。一次,村里挖了一条大水塘,后来定名叫大弯沿,全村的青壮年劳力都去干活,中午不回家吃饭,大队送饭,有很多人中午去混饭吃。那时大队吃的比家里好,因为干活累,所以吃饭村里保障的好。当时管做饭的是村里赵姓的,叫什么劭群也记不起来了了,就知道他的儿子比劭群要小一岁,叫金照,胖乎乎的。那时出于好奇,劭群也在工地玩。刚好中午吃完饭也不回去了,当时压根儿就没想到要去混饭。劭群记得父亲给他打了一碗韭菜汤,一个白面花卷。劭群感觉到好吃极了,没吃饱就还想要,可是父亲不给他打了。劭群当时就不明白,明明锅里边儿还有那么多,为什么不去打?而且他看到了金照吃了那么多还可以吃,为什么他就吃了一个就不让吃了?那时候的劭群不懂,毕竟做饭人的儿子多吃几个也不算什么,有便利条件吧。反正劭群没吃饱,可是那饭确实是好吃,现在想来劭群挺后悔当时不懂事,让自己的父亲为难。或许当时那口饭就是父亲从口中给他省出来的,他能做的只有那么多了。因为他是老实人,不好意思随便去要,他当兵的那个年代人人讲毛主席教导,讲思想,又红又专,老实人终究不吃亏,吃亏终究不老实。而且下午他还要干活,还要出大力,还要争先进,既然要干活,不吃饱怎么干?又要心疼儿子,也只能把自己的口粮省出来一点给他儿子,他做的代表什么呢?或许这就是父爱吧!

之后母亲还讲过,让劭群感受到了另一面的父爱。他的父亲,在河西挖河道的时候,父亲想他了,如果能搭上个便车,便匆匆回匆匆走,只为看他一眼。父亲在家里把劭群高高的抛在空中,逗得劭群大笑,父亲接住后还会用脸亲,胡子拉碴扎的劭群吱哇乱叫。这些劭群都没有记忆,只是听母亲说,但是劭群听来心头很热,便会怀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