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 第152章 妇人用药

第152章 妇人用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正当荀彧的忍耐即将达到极限,即将无法抑制地痛呼出声之际,他的正妻唐氏突然急匆匆地闯入了房间。

唐氏一眼便看见了屋内的三个黑衣人,心中一惊,下意识地想要惊呼出声。

好在荀彧及时出声阻拦:“此三人乃是我相交甚笃的小友,无需大惊小怪。究竟何事让你如此惊慌?”

唐氏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惊悸,缓缓说道:“隔壁的妇人告诉我,她女儿意外有了身孕,现在急需堕胎丸。我记得家中正好有一颗,便急忙赶来取药。”

荀彧闻言,不禁愣住,眉头微皱,疑惑地问道:“这屋中居然藏有堕胎丸?”

唐氏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几分解释与无奈:“半年前,我将其藏于暗格之内,这东西乃妇人用药,故未与你提及。”

在荀彧异样的目光注视下,唐氏缓步走向屋内那处不起眼的暗格,轻轻开启。

然而,令她惊愕的是,原本应该放置着某物的暗格,此刻却空空如也。

“咦?”唐氏轻咦一声,眉头紧锁,“我昨日还曾查看过,怎的此刻却不见了踪影?难道是长了翅膀,自己飞了不成?”

虽然口中说着疑问的话语,但她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扫向了在场的几个男人。

那眼神中的意味再明显不过:谁拿了,现在就交出来!

荀彧见状,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他侧敲旁击地问道:“这堕胎丸,有何疗效?”

唐氏满心的疑惑,她不明白为何平日对家中琐事漠不关心的丈夫,今日却突然对这件事情如此上心。

然而,事情既然已经提及,她也不再隐瞒,她不确定地说道:“我曾听郎中提及,那药服下后,腹中会如刀绞般疼痛难忍,约半日后,那事物可自行排出体外......”

荀彧听到这里,心中的大石终于稍稍放下。

然而,就在他稍稍松懈的瞬间,唐氏的一声惊呼,再次让他紧绷起神经。

“这......这包裹堕胎丸的纸张,怎会出现在你的床上?”唐氏指着那张显眼的纸张,声音中带着无法掩饰的震惊。

房间内,一时间陷入了沉寂,四个男人面面相觑。

杨过三人内心暗自庆幸不已,原本看似已经注定失败的任务,却在这关键时刻峰回路转,竟然意外地出现了一线转机。

荀彧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本来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没想到却阴差阳错地没死成。

而且,堕胎丸的药效实在是太过霸道了,剧烈的绞痛犹如利刃在他的腹部肆虐,将他吃毒药赴死的勇气一点点消磨殆尽。

唐氏没想到一个大男人,竟然会做出偷吃堕胎丸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她忍不住捂嘴偷笑。

然而,笑声还未完全散去,唐氏的脑海中却突然闪过一个惊雷般的念头。

她猛地回想起,以前藏在暗格里的,并不是堕胎丸,而是能毒死人的毒药丸。

唐氏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恐惧。

她红着眼眶,急忙拉住荀彧的手,问长问短。

唐氏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然已经惊慌失措。

荀彧看着唐氏焦急的样子,心中虽有些尴尬,老脸微红。

他微微皱眉,轻声呵斥道:“有外人在场,你这般举止成何体统?快些离去,莫要让人笑话。晚间我会再与你说。”

唐氏告退后,荀彧的目光转向了杨过,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探究:“此次行动,你领头?”

杨过轻轻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有些无奈。

荀彧眉头微皱,继续追问:“你们三人之中,难道不是你领头?”

杨过这次点了点头,承认道:“我是领头的,但他二人并不听我安排。”

荀彧听到这话,不禁被气笑了。

没人听你的?连手下都管不住,你算什么领头的?

但荀彧并没有直接拆穿杨过,而是把信递给他,郑重地叮嘱道:“封信,务必要亲自交到刘皇叔的手中。送信途中,若是遇到任何意外情况,可丟信保命。”

哪知杨过并未伸手接信,而是说道:“院子里头,有比我更适合送信的人。你何不把信交给他,让他替你代劳呢?”

荀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却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如此甚好,我便送你们出府。”

杨过三人来到院子里,向背对着众人的身影行礼后,便整齐地立于那人身后。

荀彧踏入院子的瞬间,几乎是立刻,他的目光便锁定在了那道身影之上。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愕,紧接着是难以置信的惊喜,他低声惊呼道:“文和?竟会是你!

贾诩缓缓地转过身来,他的面庞上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文若,久违了。可愿与我共饮一杯,叙叙旧情?”

荀彧哈哈大笑,他的笑声中充满了畅快与释然。

他大步走到贾诩的面前,两人相对而坐,举杯相邀。

酒至半酣,荀彧放下酒杯,眼神中透露出关切之意:“文和,你在荆州可还安好?这些年来,我时常挂念你。”

贾诩微笑着说道:“无家族拖累,我与家眷尚且安好,在荆州过得还算自在。只是偶尔夜深人静时,会想起往日的种种,心中难免有些感慨。””

荀彧望着眼前的贾诩,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遗憾,他长叹一声道:“或许,今日便是你我最后一次相见了。”

贾诩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他的话语简短而尖锐,“愚忠!”

这两个字仿佛一把利刃直刺荀彧的心头,但荀彧却不生气,辩解道:“至少,丞相平定了中原,让中原百姓免于饿殍满地的悲惨命运。”

贾诩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缓缓开口夸赞道:“皇叔宽厚仁义,深受荆州百姓的爱戴和敬仰。”

荀彧扭头看向贾诩,眼中透露出几分疑惑和好奇:“文和,我始终不明白,刘皇叔究竟许了你什么好处,让你舍弃丞相,转而投奔荆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