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在幸福的起点重生 > 第18章 打上门

第18章 打上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在幸福的起点重生!

这边吵得不行,那边表舅和两个侄子还有自己的大儿子,骑着自行车驮着大闺女和苏秋月去了下河村。

现在都猫冬了,人都在家待着不出门。

他们这一进十六大队,就有人跟在后面。

听说是找赵大宝家,脸色还不太好,就知道有热闹看了,慢慢看热闹的队伍还壮大了。

“是赵大宝家吗?”

到了地方,三表哥许辉站在门前冲里面大喊。

等了一会儿就有人出来了。

“找谁?”

出来的是个中年妇女,许辉想应该是赵大宝他妈。

“我找赵大宝,你让他出来,他认识我。”许辉说完,就站在大门一侧等着。

赵大宝他妈也没多想,就进屋去叫儿子了。

“谁啊?”

赵大宝出来,一边往大门外走,一边喊。

他也不知道到他家来找他的人是谁。

人刚出来,就被人一把拉住脖领子给用力的甩了出去。

“给我狠狠地揍!”

就听到一个男声低呵一声,赵大宝就感觉有好几个人过来,劈头盖脸的就打了上来。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赵大宝根本反应不过来,等明白过来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了,只剩下扯嗓子的呼嚎声。

听到动静出来的赵大宝的家人,他妈最先出来,一边嚷嚷这一边冲了过来,没等到跟前就被许凤给从后头抱住了。

想回手抓,手又被苏秋月给拉住了,一时之间根本抽不出空来。

只能一边骂一边向看热闹的人呼救。

可惜他们家在大队做人不行,看热闹的都只远远的看着,并没有上前。

等赵大宝他爹冲出来,站在大门一旁的表舅直接伸腿给他绊了个大马趴。

然后骑在他身上就是一顿捶。

都是种地的农民本来力气就大,表舅又是木匠,手臂上力气更是大些,赵大宝他家穷就是因为懒,干活偷奸耍滑的,哪有那么大的力气,只剩下挨打的份儿。

等赵大宝爷爷奶奶听到动静不对,拿着棍子出来的时候,十六大队的队长也过来喊停了。

“咋回事啊?许木匠?啥事儿啊?到我们大队也不吱一声上来就打人。”

许木匠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木匠,他们大队有活儿的时候经常请人家过来,有人家需要打家具啥的,还会去他家,所以还真是熟人。

所以今天他们过来就找了赵大宝肯定是有事儿。

“咋回事儿?既然大家都在,大家伙就给评评理,看看这个赵大宝是个什么东西?!

我这外甥女还是个十五岁的孩子,赵大宝就把主意打到她身上了。

他就是耍流氓!我要报公安!”

就这么一句人群就炸了。

耍流氓可是重罪,都能挨枪子儿的。没想到这个赵大宝胆子这么大。

赵大宝一家也懵了,怎么好好的在家待着就弄出来个流氓罪了?

“你胡说!我都不认识她,咋耍流氓?”赵大宝矢口否认,这可是要命的,他真的啥也没做。

“就是啊,下雪后,我家大宝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咋就耍流氓了?

你们肯定搞错了。”赵大宝他妈也出来证明。

大队其他人也说不能,别人不知道邻居还是知道的。

赵大宝不是个勤快的,要不是得出去找柴火根本不愿意出门。

“不认识?不认识怎么到我们家说媒去了?!”表舅要的就是这句话。

“我许贵保在这十里八乡也是有名的手艺人。

到哪儿我都能拍着良心说,不差一厘一毫。

我两个外甥女来投奔,我是拿这俩孩子当自己家的一样。

我家孩子多,负担重,这孩子是个心疼人的,说啥都要自己出去过,不给我添攞烂。

人是不在一个房檐下,但是也是前后院住着,就是为了方便照应。

咋就有人眼瞎,觉得我家孩子没人管了?

打起我家孩子的主意了。

就是这个赵大宝,没有经过我,直接让媒人登了孩子的门儿。

给孩子吓得这几天吃不好睡不好的,得亏我大姑娘那天在,要不然这孩子被逼死了,我都不知道找谁去。

更不知道咋向我那早死的表妹交代了。

你们说说,一个二十的男人,看上一个没长辈的十五岁孩子,还直接就要定下来,按的啥心思?!

不就是觉得这孩子孤女,好骗好拿捏!

不是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吗?咋地,我外甥女顶门立户就不成了?!

非得要个倒插门的窝囊废上门了?!当我们家都是死人吗?

告诉你,这事儿不是这么办的!也没完!

今天不但打你了,我还要拉着你报公安!

看看一个大小伙子,看上一个孩子是不是耍流氓!还是比耍流氓更严重!”

许宝贵这番话说的句句在理,也句句扒了赵大宝一家的脸皮。

还要报公安。

这是不会轻易放过的意思了。

赵大宝一家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挨揍了。

事情确实是他们干得,这个事儿没法否认,陈桂花是不可能帮着隐瞒的。

本来他们就目的不纯,当然不敢先问过长辈了,人家找上门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解释。

苏秋月只靠在表姐身上装害怕。充分的表现出小可怜的样子就行了。

十六大队的人听了也议论纷纷,赵大宝一家做的事儿,不怪人家打上门来。

谁家有姑娘要是请个媒人直接就上门定下来,可不得气死,真是没把人家当回事儿了。

十六大队的大队长听完也气够呛,这是办的什么事儿啊。

这许木匠张嘴闭嘴说的还是个孩子,可不咋地,才十五岁。

也没听谁家姑娘十五岁就定人家的啊。

人家就算去报公安,也不冤枉他们。

可是一个大队出了这种事儿,影响肯定不好,甚至年底评先进大队都会被取消,而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以后十六大队到哪儿都抬不起头来。

“赵福!你们干的这是啥事儿啊!今天必须给人家一个交代!

否则你们以后别想再向大队借粮食了!

我们十六大队也容不下这种人!

人家要报公安让你们蹲大狱吃枪子儿就看你们自己的命了!”

大队长先是一顿呵斥,然后就表明了立场,绝对不会姑息。

但是话里话外的,就是最好私下解决,不要影响整个大队的名声。

“大队长,我,我冤枉啊!我真不知道这个事儿!”赵福第一就是先把自己摘出来。

队长喊自己,作为一家之主肯定都是要出来负责的。

事儿现在被说了出来,脸面已经没有了,要是当家人承认,他们一家可是彻底在大队坏透了。

娶不娶儿媳妇就别想了,能不能吃上饭都不一定了。

一咬牙,赵福回手就给老婆一个大嘴巴。

把媳妇一下就打懵了,趁着她没反应过来,赵福立马开口。

“你个败家的老娘们儿!是不是你背后撺掇的!

我老赵家是穷,那是因为我们是劳苦大众,是贫下中农。

就是再穷也不能坏良心!

我好好的儿子,好好的名声,全毁在你手上了!

看我不打死你!”说着举手就要接着打。

他一说完,他媳妇就明白了,赶紧跑到一旁,一边捂着脸哭一边喊:

“当家的,不是我啊。是大姐!是大姐说她心疼侄子,她们大队有个姑娘正合适。

我想着他亲姑姑不能害他吧,还是个孤女就让媒人上门了。

我是真不知道这么个情况啊。”

赵福的媳妇直接把事情推给大姑姐,其他的就是不知情。

她这一说完,不管是真是假,反正话说的挺有理。

许宝贵嗤笑一声,这样的说辞也不过是为了维护最后的遮羞布。

“我不管谁出的主意,反正是你们老赵家的人,媒人也是从你们家这上的门儿。干的不是人的事儿。

反正得你们家负责!”

他可不管谁做的,就是老赵家做的。就找老赵家。

许凤正看着她爹骂人,眼睛一下就扫到人群外面熟悉的人影,那个上门的媒人陈桂花。

赶紧过去扯了扯她爹的衣襟,小声的说看到了人。

“还有你们找的那个媒人,一个保媒拉纤的,人家家里啥情况都不知道就敢上门,也太不地道了吧。

哪个媒人不是两头了解两头说,就这样的人给保媒,这不是坑自己家孩子吗?

这么缺德的事儿都干,保不准私底下就敢干收钱送人进火坑,或者娶个搅家精的丧良心的事儿呢。

我这是找不着人,找到了我就必须拉她去公安局,告她诱拐儿童的罪!”

许宝贵直接把那个上门的媒人也损一顿。

虽然不能找上门,但是得给她扒层皮。

一众人听了也觉得说的对,当然说诱拐儿童不算,但是那个外甥女不是儿童也称不上是大姑娘,顶天说也还是个孩子。

“她说她叫陈桂花,也是你们大队的。”许凤适时的喊出那个媒人的名字。

看见那个媒人灰溜溜的跑了,周围的人听到声音议论纷纷,心里冷笑,活该。

许宝贵不管赵大宝家怎么推脱,要打要骂他都不拦着,反正就是负责到底。

最后大队长一看实在是不像话,也不能一直这么闹腾,只能他出面说解决办法。

直接让赵大宝家赔钱,道歉,再不许去招惹人家小姑娘。

赵大宝家就是不愿意也不行,在大队生活还得听大队的,再说这个事儿确实不好说,真要报公安他们也害怕。

只能让儿子给人家小姑娘道歉,又赔了苏秋月二百块钱。

那可是二百块钱啊,比他们一家一年挣得都多。

他们没钱大队借,给大队打欠条,这个债他们是背上了。

至于再去招惹,他们可不敢了,别说他们不敢,别的偷偷有小心思的也不敢了。

这家伙便宜没占到,反倒是赔进去不少。

这许木匠也不好惹啊,是真敢闹。

至于苏秋月,当然也出了名,出了名的不好惹,不敢惹。

谁都不想因为这个小姑娘被人说三道四。

苏秋月昨天和表舅一家说的时候,就表明了不在乎这个,这种事儿要不一次性给他们镇住了,等她大了再多几次名声也完了。

不如趁着年纪小镇住他们,名声这个东西时间长了,慢慢也就淡了。

所以今天表舅才闹这么大,当然许宝贵也不是那种能吃亏的人。

这边弄完了,那边许老太太那也把宋连发家一顿埋汰。

老的老,小的小,在大门口又是骂又是哭,一会儿要杀人一会儿要上吊的。

许老太太仗着年纪大,骂人的话能多磕碜就有多磕碜。

最后老支书都来了,才把老太太劝回去,但是宋连发家必须给孩子道歉,赔偿一百块钱。

宋连发媳妇好好的挨了一顿好打不说,娘家那边也把责任都推给了她,活脱脱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这件事儿完了,周围的人都知道了,人家许木匠可是很看重两个孤女的。

那两个孤女可不是轻易能招惹的了,否则背后说三道四的就够人受的了。

这一趟苏秋月名声虽然受损了,却实打实的得了三百块钱的赔偿呢。

苏秋月给表舅家买了好大一块肉,还扯了小花布,让表舅妈给表姐表妹夏天的时候做个布衫穿。

表舅当然不要,可是苏秋月买了直接送过去,不要就是不想管她的意思,表舅也只好收了。

至于表姨姥姥就好办多了,买了两瓶水果罐头,还给老太太买了一套秋衣。

老太太乐呵呵的收了。

日子终于平静下来。

苏秋月终于做好了棉袄,大表姐也给姐俩做好了手套帽子。

她偷偷给表姐做了一个棉马甲。感谢大表姐挺身而出的帮助。

两姐妹推脱了一阵,大表姐也就收了,做都做了,难道还摆在那儿不成。

两姐妹的感情也越来越亲近了。

现在上午去大队听课,下午回家做活儿,晚上教妹妹写毛笔字。

苏秋月的字是爹爹手把手教的,还挺有风骨的。

虽然妹妹以后不一定学医,但是写一手好字还是有必要的。

姐妹俩有条不紊的过日子,知青那边却并不消停。

一猫冬没活儿干,闲了下来,不勤快的人就更想躲懒了。

知青们也得忙着缝缝补补,清洗打扫卫生。

每天用的柴火就多了,用的多就得勤上山去弄柴火。

老知青们都合作惯了,两三个人每天轮流去捡柴火,自己的放在一堆,谁用就拿自己那堆的。

知青屋里烧炕烧炉子的柴火,每天用一个人的,分得清清楚楚的。

只是新来的知青刚到大队就赶上秋收,人都累麻了。

好容易能歇下来,没想到天天还得出去,就有那耍心眼占便宜的不想去。

大冷的天在屋里不舒服吗?

这里就是这个朱虹最过分,还被整个女知青院发现了。

起初她是有一天偷懒,拿了别人的柴火对付过去了。

一下就找到能钻的空子了,她隔三差五的出去一趟,找不到数量的柴火,就偷偷在别人的柴火堆拿点。

时间长了,就想干脆先用着,大不了以后补上就行了。

她胆子越来越大,自欺欺人的以为这么多柴火,不会那么容易被发现,没想到真的被人家抓了现行。

朱虹不知道的是,她早就被大家盯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