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渔家调 > 渔家调 第17节

渔家调 第17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渔家调!

“文娘,今日你要买的粮食布匹棉花等等,那些东西我都给你带回来了,花了一两银子,你明天就和二丫头开始动手收拾。”

何氏点点头,往船舱内探了探,压低声音道:“当家的,你说要是真的听爹的意思建砖瓦房,我们那些银子够用吗?”

何氏对青砖瓦房没概念,在她的认知里,一般人家可建不起青砖瓦房,是以担心得不行。

颜正茂安抚道:“别担心,爹不是没成算的,他还想着让正然娶媳妇,送景泰去学堂,不可能把银子都用在建房子上面,明日我跟爹去府城问问,若是可以我们就建,不行的话,爹也会死心的。”

何氏点点头,如今也只能这样了,那一箱银子总的有五百两,十两的银子四十五个,剩下的是五十个一两的银子,正好把箱子装的满满的,他们今天买地落户就花了差不多五十两银子,也不知道建个砖瓦房大概要多少!

这一晚,何氏失眠了,脑子乱糟糟的,想了许多事情,一大早又要起来给颜璐他们做吃的,然后目送他们往府城而去。

颜正茂父子俩在府城打听了一圈,最终找到城南一间烧砖的铺子,这大清早的烧砖铺里已经是热火朝天,远远就能看到好些人赤膊进进出出,看样子是烧砖的师傅。

两人一点儿也不耽搁,直接进了铺子,朝一位烧砖的师傅问道:“师傅,你们这青砖怎么卖啊?”

烧砖的师傅奇怪地看了颜璐一眼,指了指铺子里一个中年汉子道:“你们去问掌柜的。”

两人这才尴尬地往里走。

铺子的掌柜姓张,在广信府开烧砖铺子已有十几年了,这些年口碑在外,寻过来的客人都是熟人介绍的。

因此张掌柜不像其他店铺的掌柜那样对客人热情,而是极其平常地直接问道:“你们想买多少?”

颜璐和颜正茂对视了一眼道,有些气弱地问道:“掌柜的,我们家要建房子,大概一亩地左右,想问问大概需要多少青砖,这价钱是怎么算的?”

张掌柜这才认真地看了颜璐两人一眼,旋即说道:“一亩地是要建几间房子?”

颜璐想了想,心下计算了一番,不是很确定地说道:“要一间大的厨房、一间待客的大堂带两间偏房、一间放置杂物的柴房、一间储物间,还要七八间厢房。”

“这样建起来可不小!”张掌柜没想到颜璐会建这么大的房子,还真是人不可貌相,不过震惊归震惊,张掌柜心里很快算了一笔账,道:“按你的要求,这样建起来大概要八万块砖,若是还要建围墙,起码也要十万块砖。

我们这里三块青砖是两文钱,十万块青砖抹去零头就是六十六贯六百文钱,若是你们还要定下瓦片,还可以便宜一些,总的建起来大概要八十贯左右。”

张掌柜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颜正茂听得眼晕得很,颜璐则是一脸凝重,显然这青砖瓦房的价格吓到了他们。

张掌柜报完价才道:“两位客官,我们这铺子里青砖瓦片质量绝对是顶好的,十几年了,来我们这里买砖瓦的都是熟人介绍的,还从来没有砸过招牌。”

颜璐合计了一下家中的存银,说实在的,他还是挺心动的,有一点他没和张掌柜说,他们要建的是两座院子,两座院子连在一起,中间可以省了一道围墙的钱,而且他们要是把房子连在一起,还能剩下好些砖块,这么一来,估计两座院子也用不了一百五十贯,剩下的足够给颜正然娶媳妇和送颜景泰去学堂了。

而且他们也不是坐吃山空,等房子建起来他们还能去那处河道捕鱼,每天都能有些收获,绝对不会再过回以前那种食不果腹的日子。

第一卷 渔家小调 第二十五章 拍板,拜访黄家

颜正茂见颜璐似乎马上要拍板定下来,赶紧把人拉到外面,嘀嘀咕咕说道:“爹,您不再想想?这青砖瓦房要是建起来了,家里的存银就没多少了,再给正然娶媳妇,送孩子去学堂,可就全空了?我们总是要留下一些备用的。”

颜正茂总觉得家里没有余钱心里慌慌的,他是穷怕了,真的不想再因为没钱捉襟见肘地过日子。

不过颜璐也是有自己的顾虑的,“你可曾想过,我们家有能力在陆地上买地建房子的事情大家迟早都会知道的,与其家中留着银子,不如把银子都花了。

不仅如此,等房子建起来之后,给你弟弟娶媳妇,肯定会有许多人打听我们家的家底,到时候还要尽量压低聘金,只说全都用来建房子了,没钱了,懂不?”

颜正茂听得瞪大了眼睛,他还真没想得这么长久,又听颜璐接着说道:“这建房子是大事,以后可是子子孙孙都要住在里面的,所以我想好了,往大了建,往好的建,趁我们现在手里头还有银子,把这事办好了,以后你们也不用再操心这房子的事情了。”

既然颜璐都这么说了,颜正茂还能说些什么,只能晕乎乎地听从颜璐的意思。

两人再次进了铺子,张掌柜知道他们是决定买青砖了,笑眯了眼。

“怎么样?两位客官可是想好了要这青砖?”

颜璐点点头,道:“掌柜的,我们要建两座连在一起的院子,中间砌一道围墙就行,两座院子都是一亩地,房子我们想建成连排的两进院子,大概需要多少砖瓦您算一算,我们的宅基地在清浦的东清浦,过去要乘船,您看着给我们送过去可行?”

“好说好说!我们铺子有自己的货船,到时候一并给你们送过去就是了。”张掌柜没想到这两人竟然还要建两座院子,对他来说可是意外的大惊喜,甚至连运输的费用都不提了。

张掌柜应得爽快,颜璐心里也舒坦,定好了砖瓦顺口问道:“掌柜的,不知道您可认识专门建房子的人?我们想找几个手艺好的,实在的。”

张掌柜得了这么一大笔定单,乐呵得很,对颜璐两人也是极有耐心,在心里过了一遍人选,便说道:“我知道周涉村有一家子专门在府城给人家建房子,那一家子的手艺还不错,所以请他们的人不少,不过大多都是普通人家建房子找他们,反正你们建房子也不用雕梁画栋,请他们就行了。

而且他们要的工钱也实在,都是心里有活的人,做事不含糊,要是你们找一些偷奸耍滑的,一个月的活他们也能给你拖成两个月,甚至更久,这一家子都是老实人,不干这种事情,请他们准没错。”

张掌柜说的这一家子住在周涉村里,不过却是外来户,姓黄,黄家不是土生土长的村民,花了一大笔钱在周涉村落脚之后就没钱购买田地了,为了一家子的生存,大人只能到府城找零工,府城的活计也有限,还有许多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挣着抢着干。

黄家人在府城找活也难,正好黄家的老大以前给人建过房子,就带着妻子和弟弟们专门在府城找建房子的活,最开始是去富贵人家当小工,做了几年,周围的人家都知道黄家专门给人家建房子,开始陆陆续续有人请他们去建房子。

后来大家发现黄家都是实在的人,干活又快又好,这名声也就慢慢传了出去,这些年黄家靠着给人家建房子也有了些家底,不过还是薄的很,毕竟僧多粥少,要养活十几口人实在不易。

颜正茂父子父子俩没听过这么一家子,不过他们还是很重视张掌柜的话,毕竟张掌柜这些年地口碑一直很好,总不会随便给他们推荐不靠谱的人。

在张掌柜的推荐下,颜家父子俩交了定金便去了周涉村找黄家人。

周涉村就在府城的郊外,去哪里不用坐船,是以两人直接徒步到周涉村。

这会儿还不到晌午,又是入冬时节,田里也没什么活计,周涉村的村口坐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堆人在树下围成一圈晒着太阳,女的手里穿针引线,缝着不知道是衣服还是被子的东西,男的则快速编织着竹筐,一点儿也不得闲。

一堆人看到颜家父子立马把目光聚集在他们身上。

村子没什么娱乐,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所有人都八卦得很。

颜璐正好想问路,便上前问道:“老乡,你们村有没有一户姓黄的,专门给人家建房子的?”

一婆子扯着嗓门喊道:“哟,原来是来找黄亮家的,有有有,他们家就在村子东边,你们进村之后沿着大路一直走,看到一座石牌坊的时候从右边的小路进去,沿着小路走到尽头就是了。”

颜璐和颜正茂连连感谢,拔腿快速进村,后面不时还传来那些老人的议论声。

两人沿着不是很平整的大路走了一段,还真让他们看到一座石牌坊,绕进小路之后,颜璐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尤其是越往里走,眉头皱得越深。

颜正茂迟疑地问道:“爹,这里不像有人住的地方。”

两人走的这条小路一看就是被人生生猜出来的,只有一人宽,两边全是杂草和石块,隐隐约约就看到两三户人家,再往里走什么都看不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