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第8节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第8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哟,这黑面神还敢跟她拍桌子,“此案造价十金。”

“你!岂有此理!俺没钱!”

没钱都能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大唐官员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的。算了,二十钱的东西,她就是试一下,看能不能敲一笔。

秦琼见气氛紧张,连忙开口帮尉迟敬德说情:“王娘子,我这弟弟脾气急,莫要同他计较。若有三年灾害,您可有应对之法?”

“七天后午时你们再来,恕不远送。”王珏说着话,手上也做出了端茶送客的姿态。

“一切就拜托小娘子了。”李世民站起来,对王珏拱手,其余众人皆抱拳离去。

快走快走,她腿也麻、脚也僵,如今是半身不遂的状态,快挺不住了。

一群人憋着话,又花了一个时辰下山。到达山脚时,已经过了宵禁时间。

跟山上的清静相比,山下却热闹得多。本该暗下的天色,被火盆堆照的灯火通明。随园外摆满了帐篷,帐篷周围有很多人置案饮酒、作诗,还有一些村民摆着简易摊位兜售食物。

房玄龄把路过的周志拉过来问话,“这里每日都这样吗?王娘子不管?”

“王娘子说了,读书本该劳逸结合,不然便是死读书,读死书。这些火盆和帐篷,还是我们娘子提供的呢!娘子还说,书生们长期在此处,南山村的人也能因此多份营生,岂不是两全?”说完还鄙视地看了房玄龄一眼。

孔颖达撇撇嘴,难怪纸卖那么贵,花销真不少!

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回皇城,有身份牌和城卫的顶头上司在,没人敢拦他们。

“各位爱卿,说说你们的想法?”李世民这回真忍不住了,多雨、旱灾、蝗灾,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占卜结果是否对,还需由时间来验证。咱们七日后看她拿出什么应对之策,便能得知此人是装神弄鬼还是有真才实学。”这事长孙无忌在下山途中就想清楚了。

唐俭补充:“若真出现此等情况,明年要控制外商购米。”

李绩主动说:“军队我们会严管。”

“行了,你们也走了好几个时辰山路,都回去休息吧。”

昏暗的大殿内,只剩李世民一人,他四十五度角仰望墙角,眼角似有泪水滑出……

杀兄迫父,是不是老天在降罪于他?

作者有话要说:武侠装B小剧场:

正常版:狗蛋手拿一柄沾着狗屎的小木剑,渐雪风厚。小二黑拿着木刀,叨咣雪硬。大冬天的,两人在小山坡上抢鸟蛋。狗蛋:“你揍凯!”小二黑:“泥牙嘚漏风,吃不嘚蛋~。”狗蛋伸出木剑,把狗屎抹在小二黑脸上。小二黑吓一跳,不小心踩碎鸟蛋,大叫弄脏了鞋子。

装B版:蛋侠从腰间抽出一把淬过毒的剑,见血封喉。黑老大手拿大刀,刀光剑影。两人决战于黑白之间,世界之巅。蛋侠:“你若识趣,尽快离去!”黑老大:“上古凤凰蛋可不是你的身家能拿得下的!”蛋侠趁黑老大不备,一剑刺向其面颊。黑老大慌乱中踩碎凤凰蛋,怒呼道:“哀家的的玉足啊!”

耐旱作物

一连七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都顶着熊猫眼上朝。

魏征暗自琢磨,别是圣上又做了什么不靠谱的事儿才好,等会得去探探底!

早朝后,那日同去的几人聚到议事厅,刚想换衣服出门,就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臣。

魏征是来搞监督的,李孝恭、高士廉、侯君集、阎立本过来满足一下好奇心,还有真有事前来的虞世南和欧阳询。殿内热闹极了,比菜市场还菜市场。

魏征又开始了他的磨功,东拉西扯,总之就是不走!

李世民无法,上山还要一个时辰呢,再不走午时绝对到不了山顶。大手一挥,全都换衣服跟我走。

李承乾早早就等在了宫门口。那日回宫后他自我唾弃了很久,原本是他要去见王娘子的,因为体力不支,弄得要跟阿爹他们一起去。结果到王娘子送客时,他竟然连一个字都没机会说。今天小太子有两个目标:1解决未来天灾问题。2抢妇男团风头,小鲜肉要逆袭。

李世民带着比之前更庞大的大唐妇男团,外加中二期小少年一枚,向城外进发。

高士廉和虞世南肠子都悔青了,没事瞎凑啥热闹?他俩年龄大了,虽然平时身体不错,但也经不住这么折腾,俩人累的直打晃。

不止累,还很冷。如今已过十一月,西北的天气很凉,山上的温度更要低一些。唐朝没有棉花,他们换下朝服后,都穿了很多层麻衣。现在还算好,唐朝到宋朝是气候温暖湿润期,这要是在现代的陕西十一月穿这些,得冻死他们。

“圣上,您看!”顺着魏征的手指,众人看到一个很大的亭子。亭子中央有一个方形大案,案上摆着两大壶茶和几叠茶杯,茶水还冒着热气呢。

上次为了找个能歇脚的地方,杜如晦差点没把眼睛找瞎,他肯定地说道:“之前这里绝对没有亭子!”

李世民大手一挥:“大家过去休息一会儿。”

得到老板同意,众人快步向亭子走去。文臣们也不推让,率先找了个挡风的地方坐着。

“王娘子真是好人!”程咬金大嘴一咧,咕嘟咕嘟往嘴里灌茶。

有几人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王娘子要真是良善人,干嘛约这么个地方见面……

一群人在路上歇了三次,才将将在午时三刻到达山顶。古人还是很有时间观念的,紧赶慢赶也得赶到。

王珏一早就让仆人搬了宴客用的器具上山,还教了周婶几个特定的菜式。她打算以宴客的方式迈个关子,顺便让千年前的老祖宗们品尝一下后世美食。

她想法不错,在大自然的乐声中配以美味佳肴,必然宾主尽欢。问题是,她自己经过基因改造后不畏寒,不代表别人也不怕冻。为了今天这顿显摆,几日后她可是没少出血……

王珏今日依然是做郎君打扮,只是换了一身帅气的黑色长衫,身上多了一些沉稳之气。见明月与清风这对姐妹花已将众人带至竹林,她连忙起身相迎,“多日未见,诸位请上座。”

至于人数为啥比上次多,王珏自动忽略此问题。经过接触,她已对大唐乡亲们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喜欢不请自来……

“王娘子怎么在摆宴?今日不是要告诉我们应对天灾的方法吗?”尉迟敬德说完话,见小伙伴们没像往常一样跟着起哄,诧异地往左右看了看。怪了,怎么没人点赞,还全体怒视他?!

爬山的一个多时辰中,新加入的大臣们已经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所谓客随主便,他们有事相求,人家又好心请客,傻大个捣什么乱!

“不急,待会儿边吃边说。”王珏云淡风轻的摆摆手,一副完全不在意尉迟敬德无礼的样子。

李世民连忙接话:“有劳王娘子,我们确实未曾用饭。”

周婶从早晨开始上山准备,很多菜早就做好温着了。没一会儿,每人案上都摆满了美食。

“太好吃了!王娘子,这些都是啥菜?”程咬金吃得满嘴流油,大家刚动筷子,他的菜已经下去大半。

所谓君臣齐心大概就是形容这样的场景,现在他们脑中有个共同的想法:咋把这货也带出来了。

“土豆炖排骨,土豆红烧肉,酸辣土豆粉,酸辣地瓜粉,土豆饼,地瓜饼,拔丝地瓜,水晶地瓜糕,莲子地瓜粥,烤鹅,小鸡炖蘑菇,鱼头泡饼,老鸭汤。厨房材料很足,各位莫要客气。”众人闻言也不再装矜持,撸起袖子一顿狂吃海喝。毫不夸张地说,跟这些菜比起来,他们觉得自己以前吃的都是猪食!(阿绿:别总拿猪说事儿。)

杜如晦一边迅速又斯文地咬着土豆,一边琢磨着把话题往灾情上引,“土豆和地瓜是何物?我竟从未见过。”

王珏状似不在意地回答:“此二物为我师傅从海外带回,土豆亩产大概十五石左右,地瓜要比土豆少些,具体数值还得种植后再算。这两种作物在旱地和沙地就能种植,它们可以切片晒干还能做成粉条,加工后能保存更久不变质。”

其实她心里已经笑翻了天,自从有过一次美妙体验后,王珏又增加一个新乐趣--看乡亲们出丑。

果然,王珏话音刚落,便响起一片筷子掉落的声音。

“王娘子,此话当真?”李世民声音有些颤抖。玄武门事变后,他经常夜不能寐,闭眼就是大哥和四弟的脸。他一再提醒自己要做个好皇帝,他配的上这个位置。自从得知将有接连的天灾,他内心苦不堪言。没想到事情竟然峰回路转,看来老天还是眷顾他的。

“王娘子,这可是大事,开不得玩笑啊!”孔颖达对王珏印象很好,怕她年轻气盛夸大其词,连忙接话提醒她。粮食产量这种大事若出差错,即便李世民为人再宽厚,也不会轻易放过她。

“我既敢说,自然千真万确。可惜我不是种田好手,若由我师傅来种,亩产翻一番都是小意思!”说的又不是她会种,吹呗,不吹百家派如何扬名。

“什么?!三十石?!”众人期待地看着王珏。

“十五石便可基本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我再试着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增产。”产量提不上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唐没肥料。系统里关于化学方面的知识她还没学,没准以后真能研究出来,反正她又没承诺什么。

“天佑大唐!天佑大唐啊!!”从欧阳询、虞世南这两个文艺老青年开始,一群人或抱头痛哭,或悄然掩泪。就连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这种一贯冷静的人,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王珏原本想把这些人弄来调戏一番,毕竟唐朝连个电视也没有,怪无聊的。如今看到大唐群臣的真情流露,突然有了很多真实感。这不是养成游戏,她活生生的存在于这个时代,她的同胞们正在为了能解决基本的温饱而感激上苍!只是亩产十五石的粮食,就能让这些见惯风雨的人方寸大乱,可见如今境况之差。

她想到了末世的日子,那些原本卖不出去、被老农忍痛倒掉的水果,在末世有价无市。不禁感叹,无论何时,人类都是同自然在抗争。

那又怎样?她就是要与天争、与自然争、与五年的时间线争!王珏顿时生出一股豪情,拍案而起,“各位郎君,什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怎能与草木同?天若不仁,人必抗争,如今咱们有了粮食,大唐盛世指日可待。来来来,咱们继续吃。”

阿绿在案下忍不住捂眼,又给猪丢脸,简直不忍直视。

“好!王娘子说的好!咱们吃饭吃饭!”程咬金抹干眼泪,又开始猛吃。

王珏看着程咬金的脸,突然来了一句神转折:“这位郎君举止颇有魏晋遗风,如何称呼?”

程咬金豪爽地拍拍胸脯道:“我叫程咬金,你以后叫我程老哥就行。”

其他人渐渐稳定了情绪,正忙着整理仪容。听王珏这么一说,俱是一顿。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他们在人家地头又吃又喝的,连名号都没报。于是,一群人做了一遍迟来的自我介绍。

至于说程咬金有魏晋遗风什么的,他们觉得若魏晋名士们听到这话,能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众人对王珏的评价也加了一条:王娘子相人,眼光清奇。

恰此时,明月拿着一摞碗,带着三个怀抱酒坛的壮汉走进竹林。酒坛子一打开,一股浓浓的酒香味儿充满竹林。有那么些人,比不得酒中仙的才,却能完爆酒中仙的量。

“好酒!够爽快!再来再来!”

“给我也满上!”

好家伙,一顿饭从午时吃到申时,桌上没几个直着的,真是宾主尽欢。

池边对答

人也撂倒了,热闹也看够了,王珏打算干点正事。

“圣上,咱们去看作物吧,它们都种在山上。”

这话李世民爱听,他都快激动哭了,一下午就等这一刻呢。

“我也要去!”别看案上趴着的几个醉酒,耳朵可够灵,晃晃悠悠就想站起来。

“等你们醒酒再看。”不理会背后一众幽怨的眼神,李世民拍拍屁股走人。

王珏带他们来到事先准备好的两片地,分别从中刨出一个作物递给李世民,“此二物便是刚才食用的土豆和地瓜。”

“这两种粮食如今有多少?”唐俭比较关心这个,要是数量少,那也是杯水车薪。

“大概能出八十石土豆,七十石地瓜。土豆四个月可以食用,五个月完全成熟。地瓜比土豆怕涝,需做好排水。”

王珏说完,从袖中拿出一张记录土豆和地瓜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的纸递给唐俭。

李承乾突然插口道:“王娘子,我想拜您为师。”

自从李承乾看了王珏的著书,又听她说过自己所学知识后,便心生向往。古人最看重传承,如果不拜师,少有人会传授真本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孔子都能拜稚儿为师,他还有什么放不下脸面的?

经过再三考虑,李承乾最终英勇入坑。

“圣上,我可否跟太子殿下单独谈谈?”别看王珏表情严肃,其实她心里已经开始放烟花了。鱼儿自愿上钩,也免得她再找机会算计。

见李世民点头,王珏连忙把手里的小竹棍交给唐俭。她对几人指了指地上剩余的竹棍,又指了指埋土豆和地瓜的那两片地后,带着李承乾快速离去。

再不走王珏怕自己笑场,这个整人的方法她可是想了很久。她回家时并没带这些粮食,这点大家有目共睹。为了掩饰系统的存在,她只好把粮食埋山上,当成是回家前种下刚长出来的,这七天可把她和阿绿累坏了。

粮食给他们展示过了,种植方法也写得很清楚,还很贴心的准备了竹棍。想要粮食?自己挖呗!

李承乾恭谨地跟在王珏身后,内心有点小忐忑。不知道入门考验是什么,若是通不过,老家伙们得嘲笑死他……

王珏带李承乾来到天池边,今天她依然让人准备了茶具。先给各自斟了一盏茶,然后开口问道:“敢问殿下,世家因何势大?”

李承乾挺直腰板,谨慎地回答:“世家子弟皆读书,又出过诸多名臣雅士。”

王珏再问:“为何平民比世家读书人少?”

“平民要为温饱操劳,没有时间读书。而且书籍抄写困难,传播慢。他们想读书也无处可寻,更无人教导。”李承乾嘟着小脸很疑惑,王娘子干嘛问这些显而易见的事情?把他当成不识人间疾苦的晋惠帝了?

“很好!大唐用雕版印刷佛经,为何不用它大量印刷经史典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