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第180节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第180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阿绿细细讲着,从离开说到今日归来,王珏不插言一直听着。

“知道了。看着天色已经蒙亮,待会儿要给弟子上课,我怎么也要睡一个时辰。”王珏说完在榻上转过身背对着阿绿,看样子似困得随时都可以睡过去。

“不行,你不能睡!”阿绿急得直用猪爪拍王珏,怎么拍都没反应,再拍便传来进入睡眠后的均匀呼吸声。

说这么多就是想让王珏帮他要爵位,坏王珏肯定是故意躲避帮忙。阿绿很生气、很憋屈、很无助,就因为他是猪,明明立了大功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好处?

你不帮忙我自己去!

阿绿气得一猪蹄把王珏卧室的门拍碎了。他打算现在就去长安,路上还要些时间呢,跑到皇宫正好赶上早朝时间。

呼呼小风吹进卧室,装睡的王珏无奈坐起来,猪诚心不让她睡好觉。

不打紧,到书房继续睡,只要别让她留下给自家宠物要爵位的跋扈名声就行。方才阿绿说的挺细,王珏认为该为难的是李世民,她若出现就是解救对方反而将自己陷进去了。王珏很好奇李世民会怎么做,能不能找到两全法。

确实困了,王珏打算小睡一会儿,估计午餐的时候就能听到结果。同一时间,孙行者也刚刚入睡。当初欲西行是老师让他无论如何要保证阿绿的安全并助他达到此行目的,见到穆罕默德的时候孙行者只知道阿绿的目的是要见这个人,那这件事情与老师或者学派有什么关系呢?

从皇宫回去后,孙行者第一件事情就是问这个问题。谁知道一向对弟子爽快的赵德言竟变得神秘兮兮,“阿绿果真不是只普通的猪!当初跟你说过此事与咱们学派的日后传承有关,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为师行动时必带上你。”

这么一弄让孙行者失了睡意,虽然刚折腾回来很累,但他一直忍不住在回忆一路上与阿绿的点滴想出,意图找出阿绿与他们纵横家有什么关系。

至于牛红儿,赵德言以考教为理由,在与孙行者密谈后将娃带到书房。赵德言心里有数,孙行者虽然因生长环境看起来比较随意洒脱,但收徒的事情还不会失了谨慎。他并不担心牛红儿的资质,而是要看看孩子的性子。

如果弟子看走眼,他得想办法怎么不结仇的情况下将人送走。如果孩子品行真的不错,呵呵呵,那以后可有新玩具了。要装孤臣,赵德言其实有点寂寞。

话说阿绿赶去长安,来到皇宫刚好见着一群大臣往里走。皇宫守卫没看到阿绿,只觉得突来一阵小旋风,阿绿若要行刺都如入无人之境。

“哼哼哼!”

程咬金一低头,嘿,猪来了!

秦琼连忙俯身将阿绿抱起来,“你咋来了,可是来要赏赐的?”

阿绿狂点头。猪也会困,他窝在秦琼怀里开始闭目养神。程咬金和秦琼一路往里走,很多大臣看到阿绿后都露出各种微妙的表情。一般职位不高又不想趁机博名声的人准备好好闭嘴看戏,而不得不出言表态的昨晚多少都想到一些应对之法,至于少数几个则满面义愤填膺中隐隐带着亢奋。

最后一种情况的人都被大家记在心里,平日上朝位置离他们近的则暗道倒霉,待会儿可别被殃及。

按程咬金的想法,圣上今日该称病。看吧,小内侍见到阿绿的时候嗷嗷往出跑,想来便是圣上原本欲上朝也会称病躲避。

这回真猜错了,人家李总按时按点上朝来了,“可有卿家要上奏折?朕今日身体有恙,若无事都告退吧。”

看吧看吧,圣上就算来了也是外强中干。程咬金眨巴着眼睛,等着瞧李世民怎么遁走。

亢奋的几个强忍着,圣上没说封爵的事情咱还不能跳出来。急死了,赶紧的呀,若是今日不说都不知道自己明日还有没有胆量死谏。

李世民见无人应答,居然主动挑起敏感话题,“昨日派去取经的人回来,当时有外臣在不好交流。孙行者是赵德言弟子,朕派他出去沿途记录别国地形,你们也知道国书的事情,大家觉得给他什么封赏好呀?”

长孙无忌主动站出来,“微臣觉得不如去鸿胪寺任职,正好趁年轻再跟他师父学学。”这个建议十分有道理,也是让孙行者往后继承老师官位的意思,其实是想将纵横家先困在鸿胪寺,别到处安插人嘚瑟。

赵德言抬了抬眼皮,“望圣上成全。”他也是这个意思,贪多嚼不烂。

皆大欢喜,李世民再次说道:“此行阿绿贡献很大,若没有他带着的药材,不能如此顺利完成任务。我欲封阿绿为县子无封邑,大家怎么看?”

卧槽,很多像程咬金一般等着李世民遁逃的人斯巴达了,圣上居然这么有气魄?!给猪封爵这样的事情都说得出口,一向要面子爱护羽毛的人难道真的不在乎史书上怎么记载这件事情了?!

“求圣上三思,您可知道给狗封官的刘家子?便是他也只口头上说说,纵观历史没有给畜生封爵的!”

滚丫,你才畜生呢!阿绿心想你居然敢嫌弃猪,小心老纸把你全家打成猪头!

听到这声呐喊,方才就做准备的赶紧提高警惕,得做到别挡人家路也别让他们将圣上的视线带过来。在出言御史冲出来的时候,周围人第一时间给他让开路,让他一下子畅通无阻来到殿中央。

“哦,若朕非要如此呢?”李世民气死了,刘家子,有种直说刘宏的名字呀。

“为大唐百姓,臣愿以死相谏!若圣上偏要给猪封爵,微臣就撞死在这大殿上。”

“朕的圣旨已经写好,你若撞便撞吧。”

那么多人下决心,最后也就一个敢冲出来,这会儿听李世民之言他很懵。对于圣上的了解,他不是最集思广益善纳谏言吗?本来只是想做做样子,既然圣上一意孤行欲成全咱的名声,那豁出性命也值了。

助攻,快步跑向柱子,瞄准,撞!

有人,不,有猪比他快。阿绿跳起来将人给踩在蹄子下,你想出这个名,本猪可不想。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祸国妖妃、祸国奸臣、祸国昏君,难道本猪要成为祸国肥猪吗?!

见跟自己作对的御史出丑,李世民很好心情地大喘气道:“朕之所以给阿绿封爵,全因为穆罕默德国主给朕的私信里写到待阿绿为友,若阿绿不回大唐本想给他大片封邑的。在这种情况下阿绿毅然决然回来了,如此忠心耿耿的…猪,一个空头爵位都舍不得?朕是这全大唐生命的国主,不拘对人。若之后谁能为百姓们立功,无论什么种族都可封赏!”

不愧是圣上,这么一说形象立刻高大起来。原本会成为笑柄被人称作昏君的事情,现在一弄可以作为流传后的轶事来宣传了。至于穆罕默德还给写信了,你咋不早说?诶等等,咱没看到信,也许是他信口开河呢。

大家都庆幸,都亏没跳出来。圣上绝对趁机整人呢,若他早早说出理由哪会有人作对。这是想告诉大臣们,尤其御史们,想拿朕青史留名,下辈子吧。再有,别总叽叽歪歪跟朕作对,看看眼前的啥下场。

李世民这么做主要因为官办私塾的事情之前受阻,有王珏的帮助才终于在涟水县成功运作第一个官办私塾,前阵子他派人去各地陆续开私塾的时候在哪都遇到怪事,若说背后无人阻挠绝对是骗人。先用这个事情敲打一番,若不悔改别怪朕下死手。

今天最得意的就是阿绿,下朝后他背着圣旨跟秦琼走了,本猪今天不想见到王珏。

第302章 一倭不容二恪

也不知道老师和师兄们都在干嘛,想来今年是无法回家了,虽然阿娘很啰嗦……但……

诸葛恪躺在海边沙滩晒太阳,想着无聊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若头前被派来还成,听两个女师兄讲行动起来很有趣。现在嘛,他每天做的是怎么给租界区内的倭国百姓洗脑,怎么帮助大唐过来的商队发倭国战争财,当然最重要的还得看着李恪。

能不能回去,什么时候回去,取决于用多长时间搞定李恪。距离大臣们为李恪来倭国的事情争执已经过去半年,期间诸葛恪多次接到王珏来信给他讲述大唐发生的事情。除了按时到来的商队,经过筛选的儒生们前几日也顺利抵达。

得,件件事情都得他操心,诸葛恪从沙滩上爬起来伸个懒腰开始往城里走,一直在海滩上守卫保护他安全的王家仆从和各大臣亲兵赶紧跟上。啧啧,平日在南山的时候不觉得什么,跟诸葛郎君出来几个月才真正见识到他的厉害。

甭管人家武力值如何是否需要咱保护,凭着诸葛恪自到倭国后频频使出的手段就让他们心理发紧,无论是主子派遣的任务还是诸葛恪本身的能力都让这些人不敢怠慢。

没人敢拿面前笑眯眯的郎君当绵羊,他可是仅用三个月就成功从李恪处夺。权控制住整个租界区。

进城,一个倭国妇人抱着孩子迎面走来,“诸葛郎君,感谢您的慷慨,愿菩萨保佑您平安。”

“娃娃身体大好了?我看他的年龄可以启蒙,不若送孩子去咱们刚成立的书院读书,我们圣上说全当历练学者,在倭国授课不收费。这些来授课的学者都是出门历练,他们往后还要回大唐去。旁的不说,若孩子学好了,往后可以自己开书院收徒授课,也不用再为他的前途担忧。”

便是不收学费孩子读书也要些花销,但是想想也只有他们租界区百姓能学到唐人的知识,妇人一咬牙决定送孩子去学习。见诸葛恪满面真诚,并没有因身为名士弟子和租界区管理人而跋扈,妇人衷心说道:“感谢唐皇将诸葛郎君派来倭国,愿菩萨保佑他福寿绵绵。”

诸葛恪的表情更加真诚,他感慨道:“我代圣上谢谢你,都是因为倭国百姓如你一般崇敬我们圣上,他才会远在大海的另一边还想着倭国百姓们。”

想想因为战乱导致民不聊生,只有租界区内因为唐人从大唐运来粮食低价卖给倭国百姓,才有他们如今的安稳幸福日子。说句心里话,战乱后租界区百姓的日子可比原来作为舒明天皇子民的时候好多了。

想到此处,妇人眼睛有些湿润,愈发虔诚地说道:“可惜寺庙还没建好,我定要日日去烧香保佑唐皇平安。”

“佛祖自在人心,有心意就好,不要过于拘泥。若我们圣上知道百姓因为他劳累、耽误自己的生活,定会怪我没治理好地方。”

“唐皇真是……若我是大唐子民就好了!”

送走一个前日帮她孩子治病的妇人,迎面又走来一群矿工,“见过诸葛郎君,都亏有大唐庇护我们才能吃饱饭,近来工友们商量欲做点什么感激唐皇,只是我们见识有限……”

往书院走的路上,诸葛恪开始跟工人们探讨怎么对李世民表达谢意。到书院门口,耐心送走千恩万谢的矿工们,诸葛恪才带着一群跟班走进书院。

方才那些场景护卫们已经看麻木,他们虽然在大唐不是上层人士,但被派遣出来的时候多少都被主家透露过一些消息。唐人在倭国所做的每件事都不怀好意,然而屡次派出的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能做到让倭国人感激,不知该自豪还是该冒冷汗。

通过在倭国的这几个月,护卫们对圣上和大佬们从侧面有了新认识,暗道多亏咱们这些小喽啰不用跟他们为敌。尤其王县公,弟子各个妖孽,吓死人了简直。

王家仆从也只是比旁人稍淡定,想想平日诸葛恪在南山的样子再对比他到达倭国后伪装的样子,汗毛都竖起来了。若不知道底细,光看诸葛恪真是再好不过的一方官吏。之前还担忧若诸葛郎君名声太盛是否会遭到猜忌,哪知人家贼精,嘴边时时说着我们圣上如何如何。

诸葛恪脑门后面没长眼睛,他做很多事情不避讳护卫们就是展示能力和用行动震慑。除了王家仆从,护卫都是大佬们送的,之后能不能让人归心可就要看自己本事了。倭国天高皇帝远,主要目的还是跟也带着跟班的李恪争权,诸葛恪不得不频频使出手段。

好在祖传的智商不差,后天培养的技能也不厉害,通过博弈已经□□。关于小可怜李恪稍后再说,诸葛恪背后没长眼睛,不知道护卫们又在心里嘀咕他。稍得意对倭国人洗脑的成果,便全心投入做下件事情。

书院课程每上五日休一日,今日是开课来的第一个休息日,教师们边围坐在一起聊天边等待诸葛恪到来。他刚进屋就被教书先生们给围住了,作为小书院院长的孔德云说道:“诸葛郎君可来了!我们方来倭国,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课程内容需要改进,如今大家都等着跟您聊聊才能安心。”

孔德云是孔颖达的子侄辈,派他出来除了拿资历也是监视教书先生们是否有歪心,他们是否教了不该教授的内容。虽然这些人被派来前都通过奇葩考试筛选,但也保不齐有包藏祸心的聪明人混进来。

百家派与儒家交好,王珏私下里告知孔颖达,诸葛恪已经掌握住租界区。这不孔德云到倭国后第一时间亮出身份拿着孔颖达和王珏的书信拜山头,对于不想在倭国久留又惦记着不走空想带回功绩的诸葛恪来说,自然是这些人做得越好对他越有利。

于公于私都该好好帮忙,想通这点诸葛恪对教书先生们很是关照,他们到达的次日就将住处和书院安排妥当。原本有人觉得条件简陋,瞅瞅诸葛恪自己也是这个待遇,大家就知道此地如此并非人家故意怠慢。

离开长安前王珏就跟诸葛恪聊过之后可能进行的举措,让他心里有个普,关于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一步诸葛恪自然了解。这不开课的头几天他也经常去听,不过每次都在窗子外面蹲着偷偷听,若明晃晃走进教室那不去也罢。

不说水平如何,经过初略观察这些人都符合筛选要求。比如说第一日的课,上学之初肯定是学写字嘛,认字的教材由王珏亲自编写。诸葛恪听着都是佛家小故事,类似三字经的模式讲出来,他这么聪明的人一下子就猜到自家老师什么意思。当时诸葛恪还想着,也不知道阿绿他们是否回来了,看来老师是等着急了,这不最近开始有意无意说佛了。

关于佛经,被派来的教书先生们原本也不是很了解,好在作为讲师教材上都有王珏的批注。就这么的,念着佛经版三字经教认字,拼音法是不对倭国传播的,孔颖达给的说法是只教授经典的儒家知识。

初步观察还算满意,当然往后也不能放松警惕,得时刻到书院抽查听课。

再次回忆一番听课过程,诸葛恪坐下后满面赞扬,“你们做的实在太好了,我本想帮忙完善一二,竟挑不出一点儿不足来。”

听他这么说,极其注重颜面的教书先生们面上都有了笑容,只是大多数人还摆出宠辱不惊的样子。像这种不知道该如何跟上官打交道,内里死板完全不知变通又除仁义道德外什么都不通的人,都是此次派来的主要人才。

他们越是这样诸葛恪越满意,“可惜咱们这边刚刚稳定下来,不能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住处。考虑到不好跟当地百姓的住宅分化太大,咱们暂时只能这样了。不过各位放心,你们的贡献我皆看在眼里,等上奏折的时候必将告知圣上。”

除孔德云外最年长的一个先生抚须说道:“哪里哪里,我等并不注重虚名,只求不枉为圣人弟子。”

艾玛,叫儒生就都成圣人弟子了,怪道老师常说他们百家派不广泛收徒呢。若这些人也能跟他算半个同门,诸葛恪得呕死。似看出诸葛恪的心思,孔德云无奈撇撇嘴,各家有各家的打算。

诸葛恪在书院里与先生们一起用午餐,期间不厌其烦地多次赞扬他们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做到心无旁骛教学,重点是一定要再接再厉。图名的告诉他们名留青史,要利的给画上几张饼,总之一顿饭下来几乎书院内所有先生都将诸葛恪引为知己了。

孔德云的心脏一抖一抖,怪道大伯说过来之后多看少说,尤其好好跟诸葛恪学习一下。他来倭国之后也没闲着,隐晦跟亲近孔家的人打听出诸葛恪的所作所为,今日又看到与设宴款待他们那日类似的升级版忽悠人,饶是比诸葛恪大上一轮的年纪,孔德云也不得不说声佩服。

诸葛恪说起违心话毫无压力,不知道护卫们在心里念叨他是不是连唐人也忽悠,诸葛恪开始往临时的城主府走去。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为租界区的总管,诸葛恪有很多公务要做。

比如说每个城都设有衙门,原来主管断案的人都是李恪派遣,现在有一半被换上诸葛恪带来的人。其实他能做到都换掉,只是为避免被人怀疑别有所图,才留着一些人碍眼。当然,这里天高皇帝远,他们就算委屈也得憋着。

又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诸葛恪这边要武器有武器要人有人,瞧着他完全不将李恪放在眼里的样子,若看谁不顺眼给杀了,事后说路上死掉都成。当然既要保命又要彰显作为吴王手下的立场,聪明人都偶尔在诸葛恪底线内小闹一下。不想弄死李恪的情况下,对他的得利手下也不能太绝,诸葛恪一直默契配合着他们这种小心思。

当然也不都是明哲保身的人,也有忠心者能为了李恪去死,这种人都被诸葛恪留在李恪身边了。至于吴王殿下和他的手下为什么被夺。权后不反击,不好意思他们都病了,据他们自己带来的医者说水土不服。

诸葛恪完全可以在刚来倭国的时候直接用药将人撂倒,他不做是为了找机会收服刚得的手下以及让李恪输得心服口服。至于李恪服不服,若认命早就送信给李世民要求回长安了,这不‘水土不服’几个月依然挺着呢。

先处理一下公务,由于租界区的事情已经捋顺,最近并不是特别忙。在晚餐前,诸葛恪照例去看望租界区最大的官-吴王殿下,跟他聊一聊人生。

诸葛恪刚进李恪的院子,就看到医者在院子里皱眉思考,“今日吴王殿下的身体怎么样,那些同样生病的随行大臣怎么样了?”

“都是老样子,时好时坏。虽然腹泻、身体无力,但是身体状况完全没问题,小的真是从未见过这种病症。若实在不行,可否写信回去请圣上派名医来,小的实在医术浅薄。”

“不要妄自菲薄,实不相瞒,我给一个大臣用过老师给带的止泻药,完全没有用。这个病要是想根治,要么你根据病人的症状研究出方子,要么只能我老师或者永远都找不到人的孙真人出手了。”

诸葛恪看似是安慰人,完全是让医者绝望。好家伙,连王县公给带的药都不好使,他这种水平的医者能研究出配方?诸葛先生说的俩人一个不可能为了吴王往倭国跑,一个根本找不到人……

见医者面部表情十分合乎自己的心意,诸葛恪开始帮忙出主意,“总不好一直这样。吴王殿下自然尊贵非常,考虑到大家症状相同,你可以用旁人试药,等找到正确方法再给吴王殿下对症下药嘛。你也说了此病不要人命,如此何不尝试一番,想来殿下能带你来倭国必然是信任你的医术。”

谁都希望自己是特别的那一个,听到诸葛恪的说辞,医者的双眼明亮起来,“多谢诸葛先生开导,您真不愧是诸葛家的后人,若不是有您将此地治理得如此好,想来我们王爷恐怕连养病都无法安心。”

“好说好说!你先去忙吧,我进屋看看殿下。”诸葛恪心里暗笑,这个医者还真是单纯,不知道屋里的李恪听到没。

诸葛恪做事从不给人留话柄,他很有礼貌地开始敲门,待李恪的内侍开门才轻声说道:“我来看望殿下,他可醒来了?”

“我去看看。”也没说此时醒没醒,想来若李恪不想见诸葛恪,得到的回答必然是殿下还睡着呢。

其实李恪的内侍心里恨死诸葛恪了,这种不要人命又无法行动的病来得太巧合。但是他们不止没有证据说诸葛恪下药,更没有怀疑人家的理由。诸葛恪到达倭国后拿出李世民给的任书,成功得到官方许可的部分权利。之后他又凭借自己的才能找到错处补漏,顺手将带来的人安插到重要位置,与倭国百姓交流时更是比作为王爷的李恪讨人喜欢。

李恪这个小少年虽然有才华但到底年轻,就算他一直被人警惕或者暗杀,但生长环境还是不错。李总就算在金钱上再穷,也是想着法儿把孩子往合格的管理者方向培养,毕竟不出意外的话王子成年后都要去封邑。

皇家所谓的合格,自然是摆出高大上的姿态然后英明睿智。跟中二李承乾和半路被带歪的李泰不同,李恪无论从才华还是气度或者心性上都是让李世民十分喜爱的儿子,若非如此也不会为了他做到这一步。

这样毕竟有距离感,由于接触百姓的机会不多,哪像诸葛恪这般经常跟百姓们混在一起,时常带头挑事的人知道百姓们心里想什么,怎么相处、保持什么样的距离相处才能让百姓们既敬又爱。总得来说,李恪被出身环境局限住了,输在社会阅历不行。

所以说,殿下没生病的时候诸葛郎君就靠本事拿到圣上给出的那部分权利,殿下生病后他行事也没避开吴王府的人,平日更是未曾限制任何人拜访殿下,小内侍就算再怀疑也找不出人家下手谋害的理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